內容至上始終都是內容創業者們之所以會進入這個行業的“黃金法則”
本文系作者孟永輝對i黑馬投稿。
一個IP的開發已從單一方向朝著多元思維發展,這既是內容深度運營時代到來的標誌,同樣是頭部內容逐漸突顯作用的開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把控某個領域或某個IP的頭部內容已經成為能否實現內容運營成敗的關鍵。內容至上始終都是內容創業者們之所以會進入這個行業的“黃金法則”。正是由於這個法則的存在,他們才會敢於創業,並力求通過內容創新獲得資本的關註。
羅輯思維、博望誌、大象公會……這些內容創業者的代表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對於內容至上這條“黃金法則”的堅定,更讓我們看到了內容在這個快速消費時代依然有著屬於自己生存的土壤。然而,隨著直播、短視頻、VR等內容新表現形式的出現,我們越來越感覺到所謂的“內容至上”已經不能足以支撐整個內容行業的發展,全新的表達方式需要對內容創業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技術、新思維、新模式,內容已不再是那個“內容”
傳統意義上的內容通常停留在以小說、影視劇、遊戲為代表的淺層內容層面,這些內容曾經在傳統互聯網時代創造了很多引爆人們眼球的成績,並在某個領域贏得市場的關註。不可否認,傳統意義上的內容成就了web端內容運營的茁壯成長,並誕生了一系列的內容生產公司的出現,起點的崛起、盛大的興盛、網易的發展都是傳統內容運營時代的產物。
在傳統的內容運營時代,內容創業者們更多地關註的是內容的生產和分發,並通過內容的生產和分發來實現自身的盈利和增長。因此,在傳統的內容運營時代,內容創業者們更多地關註的是內容的多而全,渠道分發的廣而泛。多而全的內容代表了可以獲得不同類型的用戶,廣而泛的渠道分發代表了可以獲得不同類型的變現渠道。抓住了內容和渠道這兩個方面就抓住了傳統內容的命脈,就能簡單生產內容,多渠道實現變現。
隨著內容運營的不斷深入,特別是新技術、新思維、新模式的不斷出現,人們對於內容運營的思考逐漸深入,同時內容創業者的思維也開始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然而,內容至上這條指導創業者的“黃金法則”卻始終都沒有改變。
以微信、微博、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為代表的全新的傳播方式承擔起了傳統內容運營時代渠道分發的任務,人們開始更多地借助這些新媒體獲取內容。內容創業者們開始借助這些新媒體傳播內容,而單單只把自己看做是一個內容生產者。
以直播和VR為代表的新內容傳播方式同樣開始迫使內容創業者們不能簡單依靠以文字為代表的傳統內容方式,必須不斷豐富內容的類型才能滿足不同類型用戶對於內容的需求。
以新媒體為代表的內容傳播渠道,以新技術為代表的內容展現形式讓當前的內容運營逐漸深入。傳統的淺層內容以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只有不斷豐富內容類型,才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當下的內容已完全超脫了傳統內容的概念,獲得極大地豐富和發展,現在的內容已不再是那個“內容”。
頭部內容愈加重要,內容創作者仍是關鍵
盡管內容的傳播方式和內容的展現形式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人們對於頭部內容的關註愈加明顯,但是內容創作者始終都是把握整個頭部內容的關鍵。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掌握了內容創作者,就等於掌握了頭部內容的生產,控制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新的內容形式需要更多內容創作者,掌握內容創作者就是掌握頭部內容。以直播、短視頻、VR為代表的新內容形式需要不同類型的內容創作者們來輸出足夠多的內容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內容需求。如何確保有足夠多的人進行這些形式內容的生產,如何確保這些內容生產者的內容質量成為頭部內容時代能否取勝的關鍵。
羅輯思維參與papi醬的投資,以網紅經紀公司為代表的直播內容輸出都是這一現象的重要標誌。然而,無論是直接投資還是間接運作,它們都在說明在頭部內容時代,只有控制了內容生產者,才是掌握了整個行業的關鍵。
內容生產更加精準,頭部內容與大數據聯系愈加緊密。傳統意義上的內容生產多數是一種“閉門造車”的狀態,並不會過多地考慮整個市場的反應。這種內容產出的方式不僅造成了創作者資源的浪費,還讓很多內容“不接地氣”,缺少生長的土壤。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內容運營越來越多地與大數據緊密聯系在一起。內容創業者在生產某個內容之前通常會查看同類型內容的數據情況,內容生產出來之後通常會根據內容的相關數據來判斷內容的市場前景,最後在根據數據情況對內容的整體情況進行總結。傳統的以主觀想象為代表的內容生產,開始逐漸被以大數據為代表的精準的內容生產所取代。這就要求內容創業者們只有不斷用大數據作為主導,不斷調整內容產出,才能不斷滿足人們的需求。
直播、短視頻、VR等新的內容形式要求內容創作者必須是“多面手”。傳統的內容生產形式主要是以文字內容的生產為主,而且內容創作者只需要關註某個領域的內容生產即可,並不需要涉及過多的領域。隨著內容傳播形式的不斷豐富,內容生產者產出內容的形式同樣開始發生變化。當前的內容生產者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小而專”發展到現在的“大而全”,一個內容生產者不僅要懂得內容生產,還要懂得內容的推廣及運營,用戶的拓展及維護,自身的包裝及傳播,新的內容傳播形式要求內容生產者必須是一個“多面手”。
除此之外,內容生產者“多面手”的角色還應當更多地體現在與新技術、新模式的結合上。只有不斷地將內容創作與新生事物結合起來,內容生產者才能創造出更多類型的內容,這些內容對於新的用戶才有吸引力。
內容創作者在頭部內容時代的重要作用和中心角色註定了其必將成為內容創業成敗的關鍵。只有不斷解決內容創作者在生產內容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只有不斷提升內容創作者的整體素養,只有不斷強化內容創作者與新技術、大數據、新思維的融合,才能保證內容創作者不斷推出新的內容,才能在頭部內容時代繼續複現“內容至上”的黃金法則。
資金、技術、宣發,內容創作者的出路到底在哪?
盡管在內容創業者的頭腦當中,內容始終是他們應對市場多變的武器,同樣是獲得用戶的絕佳方式。但是,不可否認的,內容創作者同樣會遇到諸如此類的問題,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內容創作者便不能生產出足夠多的內容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樣無法掌握頭部內容,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那麽,頭部內容時代,內容創作者的痛點和出路到底在哪呢?在我看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資金問題依然的困擾內容創作者的最大問題。
無論是在傳統的內容生產時代還是現代的內容創作時代,錢的問題始終都是困擾創作者群體的最大問題。這個問題的存在讓很多有才華與夢想的創作者失去了一展才華的機會,更讓市場失去了很多獲取優質內容的機會。如何解決創作者的資金問題成為決勝頭部內容時代的關鍵。
傳統概念中,內容創作者與金融機構之間始終無法建立起有效的溝通與鏈接,好的內容必須通過內容公司的中間“橋梁”作用才能獲得金融機構的青睞,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有才華與激情的創作者們往往由於無法找到好的“出口”而導致夢想破滅。這個問題的存在催生了新鼎明、藍海創意雲等資金支持型公司的存在,更導致了一些內容“爆款”的出現。
而在頭部內容時代,內容創作者們面臨的資金難題並沒有減輕多少,相反比傳統時代面臨的資金壓力還要強大。很多好的內容創作者在創意階段便會面臨著同行以及外部市場的雙重壓制,很多好的創意內容在原生階段就被扼殺在了搖籃里。解決頭部內容時代的資金難題主要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做好“資金孵化”,讓好內容有成長的機會。很多好的內容通常是在萌芽狀態被忽略的,如果想要不錯過每一個好的內容,就必須為好的內容提供一個適宜的生產環境,做好“資金孵化”,讓這些好的內容獲得一次展示的機會,便於被金融機構認識和發現;第二,做好“資金補給”,既要“扶上馬”,更要“送一程”。對於很多好的內容來講,持續不斷的資金供給等同於給內容創作者不斷輸送“營養”,這樣即使在創意階段無法充分展露頭角的內容在下一個階段依然有機會被人們發展,而對於已經有內容輸出的項目,同樣要持續不斷地給予資金支持,做好“送一程”的工作,真正獲得頭部內容的控制權。
新技術始終都是內容創作者的助推器和“另類創作源”。
隨著頭部內容時代的到來,新技術對於內容創作者的促進作用愈加明顯:新技術不僅能夠為創作者提供新的載體,同樣可以創新出新的內容形式。頭部內容時代,內容創作者只有主動擁抱新技術,才能有機會獲得新用戶,內容創作才能更接地氣。
首先,內容創作者要用新技術革新內容創作形式,不斷創造出新的內容。新技術始終都是內容創作者不斷突破自我,不斷獲得新用戶的機會所在。無論是李安的120幀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還是張藝謀宣布開創VR電影創作,這些內容創作者們都在用新技術不斷革新著內容生產的形式,不斷用新的技術顛覆著人們對於傳統內容的認知;其次,新技術必須成為新的內容載體。內容創作者的每一次進步都與載體的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借助新技術,內容創作者在新時代找到內容的全新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不僅讓用戶獲得了全新體驗,更讓內容有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某種程度上延長了作品的“生命”。
宣發依然能扼住內容創作者的咽喉。
傳統的內容生產時代,內容通過渠道進行變現讓渠道成為“現金流”的通道,而在頭部內容時代宣發對於內容創作者的作用表現得更加明顯。好的宣發代表著好的內容能夠被更多人所熟知和接受,頭部內容時代宣發渠道的多元化讓宣發承擔的角色更加豐富和多樣。
一方面,宣發在頭部內容時代承擔了更多角色。傳統意義上的宣發通常是指基於傳統媒體宣傳和推廣,主要是將作品更多地展示給用戶,並不會承擔盈利的角色。而隨著媒體的豐富和發展以及媒體盈利性功能的出現,宣發已經承擔了較多的“現金流”角色,人們在通過宣發獲得關註的同時,更多地想要通過宣發實現盈利;另一方面,宣發的內涵得到了極大擴充和豐富。傳統意義上的宣發單單承擔的是推廣的功能,而在頭部內容時代,宣發更多地與大數據結合在一起,這最終讓宣發不僅成為內容運營的重要出口,更加成為內容創作者再次創作的突破口。掌握了宣發不僅掌握了前段的內容盈利的角色,而且還成為下一個階段內容生產的“原生力量”。
頭部內容時代的來臨,更多的新技術、新思維、新思路將會更多地參與到內容生產的過程當中。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不僅獲得了新的內容表達方式,更找尋到了新的內容載體,傳統內容時代的內涵在頭部內容時代得到了延展與升華,創作者面臨的問題與痛點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