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未來醫院破局艱難 院長們觀望才是痛點

兩年前,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高調宣布打造“未來醫院”計劃,他們希望通過將醫院接入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從而解決患者在醫院掛號、繳費、候診時間過長上的問題,使得每一步都能在手機上方便地操作,提高醫院和患者的就診效率。

兩年多的時間過去,這個僅僅擁有幾十人的項目團隊碰壁了,也突破了,更重要的是,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要依靠一己之力完成中國醫療生態的改革,很難,只有把自己變成這些醫療系統的土壤、空氣和水,下沈再下沈,開放再開放,才有可能利用“合力”來完成變現未來醫院的夢想。

而所有這些,都指向的是一個開放並且安全的基礎供應系統。

醫院“移動化”

“我們的智慧有限,我們無法親自為全國每一所醫院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但螞蟻金服平臺上的無數服務商可以,螞蟻金服的生態圈可以,我們希望能夠構建出這樣的一個生態,使得螞蟻金服成為這個生態里的土壤、空氣和水……”螞蟻金服醫療總經理王博這樣對第一財經記者闡述了未來醫院的願景。

對於患者而言,這樣的“未來醫院”究竟是怎樣的?

家住北京26歲的田麗(化名)率先體驗了這樣的“未來”:在她就診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下稱“北大醫院”),所有繳費窗口都可以通過掃碼設備來支持支付寶的掃碼付款,同時,在就診時她可以通過北大醫院在支付寶的服務窗口進行掛號預約、診間繳費、報告查詢、候診提醒等一系列的動作。在就診完成後,北大醫院還提供了中藥代煎、配送到家的服務。

“移動化”的介入讓田麗的看病之路節約了接近50%的時間。而根據統計,在支付寶的合作醫院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門診高峰期患者現場掛號到就診平均時間為43.3分鐘,但使用“未來醫院”掛號到就診平均時間為 26.4分鐘,減少16.9分鐘。傳統就診,患者現場繳費平均耗時22.6分鐘,若患者使用“未來醫院”服務進行診間支付平均耗時4.3分鐘,節省 18.3分鐘。

而在患者的便利之外,無數的快遞服務商及醫療領域垂直商戶卻能夠基於大爺大媽們的快遞及代煎藥需求,不斷挖掘痛點,並衍生相關服務和商機。

“其實很多國內的醫院都有想做中藥代煎、配送到家的服務,病人的需求也很多,以往僅靠醫院單方面的力量很難完成物流、包裝、煎藥等一系列的過程,但我們有合作夥伴,醫院可以將這樣的服務打包傳到我們開放平臺的服務市場,這樣在其他醫院、其他地區的服務商、合作夥伴,如果你們有提供這樣的解決方案的能力,就可以選擇它,雙方可以進行對接提供這樣的解決方案。”王博透露。

醫院今後只需負責診療治病的核心業務,外圍預約掛號、付款等周邊服務由支付寶承包。而對於支付寶來說,設計這個未來醫院的場景,優勢是自己已經有包括滴滴打車、螞蟻花唄、口碑外賣、服務窗口等生活服務的多個鏈條。未來醫院的場景模式里,這些鏈條的各個端口已經實現在一個統一的平臺被打通。

“你可以設想,患者在未來可以使用掛號網先進行預約、用滴滴打車去醫院、用支付寶進行繳費、在天貓醫藥館買藥、住院的時候用外賣軟件訂餐,錢不夠了我們可以小額貸款……目前支付寶已經可以支持醫保賬戶和自費部分的分開結算,在未來你甚至可以通過手機查看自己的就診信息,更加了解自己的病情。”此前螞蟻金服公共服務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新對記者表示。

破局不易

從商業上來講,支付寶可以借此切入醫療支付領域,同時也有未來醫療服務、醫療大數據的巨大想象空間。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此前的了解, “未來醫院”項目主要分為三大階段,第一步解決醫療行業長期存在的“三長一短”,優化患者就診體驗;第二步則破局醫保,進一步優化院內流程;最終實現全病程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窗口前移。

從采訪來看,兩年過去,計劃已完成至第二階段:目前,通過在線支付、預約掛號等工具,支付寶在樣本醫院已成功地將患者排隊、付費時間從2個小時壓縮到了48分鐘;而隨著今年6月與深圳市人保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實現醫保移動支付與結算,“破局醫保”正在逐步實現。

“如果想真正做出一些事情,你必須把“三醫聯動”結合在一起,這里面既有醫院、醫療機構,又有藥店,更要有醫保,還要有人社,像衛計委掛號平臺這樣的主體,是不是有一張網、一個生態系統把它們全部能夠服務進來、全部能夠服務好,就顯得尤為關鍵。”王博透露,目前“未來醫院計劃”已經合作了近700家全國的三級以上的醫院。

理想豐滿,但落地也不易。支付寶想要破局未來醫院,最大的難題在於“速度”。

“醫療數據敏感,醫院和合作方如何培養信任度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未來醫院項目的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根據螞蟻金服提供給第一財經的數據,目前完成一個醫院的進駐服務仍然需要一到兩個月不等的時間。

“在互聯網+醫院的進程里,醫院是強勢方,但是很多醫院並沒有特別強的驅動力去推動這樣的事情。”作為上海第一家進駐“未來醫院計劃”的醫院,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信息科主任莊思良對記者透露,出於對處方、就診記錄等核心資源的保密需求,現在不少醫院對於“上網”還處於觀察態勢。

這樣的觀望態度出自於兩方面的主要原因:首先,接入醫院多個業務流程,需要與醫院原有的多個信息系統對接,這往往需要這些系統的開發商對移動醫療企業開放接口。而開放接口本身,對系統開發商來說並沒有明顯的好處,因此系統開發商缺乏動力。其二,這種接入也需要醫院多個部門協調配合,這讓移動醫療企業非常頭痛,因為必須找到能夠協調多個部門的關鍵人物。

一些基層的信息科人員則更直接地表示,除非“觸網”項目是由院長親自帶隊的,否則項目很難推進,會遇到人才、財務、技術、政策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一觀點得到了來自實施方的印證,“速度問題難解,不是技術問題,純技術問題五六天就能解決,問題常常是技術之外的原因。”劉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