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爾街看“特朗普效應”:風險資產持續狂歡

特朗普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外界對此解讀以悲觀居多,但華爾街看到的卻是賺錢的機遇。

11月9日,全球資本市場先“閃崩”後旋即“V”形反轉,次日淩晨,由於特朗普溫和的勝利演講,風險資產暴漲,道指更是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創收盤紀錄新高,周內走出“五連陽”,累漲逾5%。

“特朗普明確表示要在基建上下功夫。這個政策讓我看到了未來連續牛市的可能,這個長線或是2~3 年。”清溪資本合夥人、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他在大選前便押註特朗普勝率居高,並準確預測美股將在大選後超跌反彈。在他看來,美國過去20多年的增長主要來自於科技、金融、生物醫藥上的領先,但制造業完全空心化,如果能夠填補這一缺口,GDP增速將有所上升。

博煊基金(Parametrica Management)總裁居雄偉則對記者表示:“盡管特朗普看似言行出格,但善於用人,在其當選後,市場也開始真正反思特朗普的政策主張——如減稅、擴基建、去監管等,其實都是利好金融市場的。因此反彈並不奇怪,但長期趨勢還要觀察。”該基金今年問鼎巴朗全球對沖基金100強榜首,準確預測了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截至2015年年末,其三年複合年化收益接近30%。

美股看漲後市

從歷史來看,“1928年起,股市總是美國大選後的大贏家,23次中有20次都是如此,這和不確定性暫消有關。”紐交所資深交易員布利斯(Keith Bliss)對記者表示。

“我知道部分人可能會因為此次的意外而沮喪,但經驗告訴我,不要過度關註大選或候選人,在美國誰當選並不重要,近兩年,兩黨的政策立場都在不斷趨同。”Keith Bliss稱。

當然,趨同之中也有分別,華爾街的狂歡正是因為其看到了特朗普為後市帶來的機遇。

司徒捷告訴記者,“美國近20年來制造業完全空心化,國內基礎設施陳舊(比如,不乏海外遊客抱怨紐約的地鐵狀況仍堪比二戰後水平),但工業能力仍然是全球第一,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科研力量。如果政策向基建傾斜,接下去大力推動基建的話,GDP增長率超過5%不是不可能。”

其實,這背後的邏輯主線在於——美國有切實的基建需求→基建最容易拉動GDP和創造就業崗位→符合特朗普把工作帶回美國的施政理念→基建拉動GDP維持的時間可以比較久,而且能夠惠及藍領階層→4年後有利於特朗普爭取連任。

同時,“去監管”(de-regulation)的推動力也不容小覷。美國銀行股在11月10日急升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準,並推動道瓊斯工業指數創紀錄高位,飆漲的原因之一可能就在於——特朗普的過渡團隊承諾將廢除“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甚至取消禁止銀行從事自營交易業務的“沃爾克規則”(Volcker Rule)。

“機構們為這個消息而興奮,”擁有20年華爾街交易經驗的資深投行人士馮磊告訴本報記者,“危機後的嚴厲監管給銀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

早在2011年,摩根大通CEO戴蒙(Jamie Dimon)在接受外媒采訪時就將新的全球銀行業資本金新規稱之為“反美的”(un-American)。

對此,白宮前高級顧問Daniel H. Rosen則認為,共和黨希望廢除多德-弗蘭克法案,並複原1933年便開始實施而在1999年被取消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將投行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嚴格隔離),“特朗普是否真的能夠推行此項改革,仍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他未來究竟任命誰作為華爾街的監管者將是至關重要的。”

此外,與多數同行一樣,司徒捷表示看好生物醫藥板塊的前景。2015年希拉里曾在推特上稱,如果她當選總統,要拿醫藥行業開刀,此後又多次抨擊藥價。“現在希拉里已經敗選,外加生物醫藥行業經歷了過去一年的洗牌,小型醫藥股的泡沫已經洗得差不多了,大型醫藥股仍然是全世界領先,該板塊走勢在200周均線上的築底很充分,我看好它重現輝煌。”

黃金跌落神壇

風險資產春風得意,而此前暴力上漲的黃金等避險資產卻跌落神壇。“新債王”Gundluch稱,黃金不是投資者所能久留之地。

11月11日,COMEX 12月黃金期貨收跌42.10美元,跌幅3.3%,報1224.30美元/盎司,創6月前期以來收盤新低。一周累跌約6.2%,創2013年6月21日以來最大單周跌幅。截至當日,黃金ETF持倉量為941.68噸,與上一交易日對比減少13.35噸。

KVB昆侖國際黃金交易分析師陳家俊對記者表示,“金價已跌破200日均線,連失1270、1260關口。由於特朗普當選後的經濟政策不明朗,黃金一度受到支撐,但對他計劃進行基礎設施大擴建的預期使得投資者轉向風險資產,黃金再度遭到拋售。”同時他也提及,近期公布的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大於預期,表明勞動力市場依然強勁,進一步支撐了美聯儲12月加息的預期,利空黃金。

不過,就中長期來看,黃金也不排除有翻身的機會。未來仍可能出現一系列不確定因素,包括:意大利憲法公投、特朗普就職、德國和法國的選舉。

“本輪黃金下跌僅僅是對股票反彈的修正,而非新一輪下跌趨勢的開始。民意調查顯示,意大利現任總理倫齊或將輸掉這場憲法公投。他提倡的本次公投中將決定是否大幅削減參議院名額,以此抑制地區政府的權力。但在過去一個月進行的33項民調中,有32項民調‘否’的選項占了多數。”陳家俊表示,意大利一直是歐洲最疲軟的經濟體之一,債務高達GDP的132.7%,該比例在歐盟成員國中僅次於希臘。

人民幣破6.8後再貶空間有限

特朗普的意外當選也讓此前受挫的美元重煥生機,這令人民幣再度受挫。

11月11日,人民幣中間價六年來首次跌破6.8關口,較上日下調230個基點。當日16:30在岸人民幣對美元收盤價報6.8155,較上一交易日下跌230個基點。離岸人民幣同時段則報6.8152。

就在同日,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在智利舉行的中央銀行會議期間發表講話,暗示美國正接近第二次加息。他表示,美國經濟增長前景看起來足夠強勁,接近就業和通脹目標,這允許美聯儲繼續推動緩慢加息進程,接下來有很大可能會加息。

盡管當前人民幣仍面臨著年末美元升值、家庭購匯、企業資本外流等潛在壓力點,但中外機構認為,中國央行仍有充分的管理能力,且今年貶值的幅度可能已經有限。

麥格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對本報記者表示,“年內人民幣下行壓力有限,央行可以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也可以在美元貶值的時候使人民幣順勢升值。”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則表示,“雖然人民幣有貶值壓力,但目前央行如果願意的話,依然可以通過幹預中間價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至於為何央行輕易讓人民幣匯率突破6.8這個市場的心理點位呢?章俊分析稱,其邏輯在於:“如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政府和央行在匯率層面就會相對謹慎,不希望在穩增長和穩匯率兩線作戰;但如果經濟企穩,政府在穩增長方面壓力減弱,就會在匯率層面容忍更大幅度的波動。根據目前8、9月份的經濟數據來判斷,中國經濟年內實現6.5%的增長目標已經沒有懸念。”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預計,2016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6.8左右、2017年底為7.2左右。“如果美元走弱、美國不對中國產品提高關稅,則明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強於預期;反之,則2017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可能超過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