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損益表的快速分析方法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479


証卷分析的目的是判斷股票是"好"還是"壞",誤差5%定係50%不是問題,只要正確判斷是"好"是"壞"就足夠,精確並非必要,反而分析速度比較重要,先排除數百隻股票中的垃圾,剩下的先值得再花時間深入研究

損益表常常受人過度重視,但它卻是分析中最不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主要的數字都受人操控,分析必將徒勞

典型的損益表如下:



其中幾個主要項目,經營溢利是假的,稅項是假的,股東應佔溢利是假的,市場愛吹捧的數字都是假的,所以分析時完全排除損益表並無不可

如果一定要分析的話,只有幾項值得留意,按重要性排列:

1.核數師意見

2.營業額

3.貸款利息

4.折舊

5.聯營公司

6.其他

核數師意見--首先核數師意見一定要不保留,否則不用浪費精神,具體標示為"保留意見"或"不保留意見#",都一定有問題

營業額--營業額可以判斷企業的規模,營業額上升自然需要請人,營業額下降就開始縮骨,營業額的在分析重要性來自它很難做假,以下有一個例子



上面的企業只有微薄的營業額,遠低於盈利,甚至連折舊都比不上,應該要質疑這公司是不是做生意的

貸款利息--一間公司如果利息支出對比收入比例太高,就不是安全的目標,一個唔該好要學人還1000萬就做鬼都唔靈,不過這部分重點是"安全",如果願意在"不安全"的情況下投機,利潤會比"安全"的情況下大得多,不過這無異於高賠率的博彩



上面的企業有5億的利息支出,而利潤卻僅比利息多些少,手頭一緊就即死,同時公司利潤對利率變化有強烈反應,如果利率升降一半,每股盈利將多7成或跌7成

折舊--折舊可以顯示固定資產數量,你可以直接查資產負債表,同折舊除固定資產就知折舊率,折舊率5%或10%代表設備只有20年及10年壽命,如 果折舊率太低或太高等於扭曲設備壽命及操縱盈利,另外要利用常識去判斷折舊是否有用,折舊本來就是修理費的攤提,如果設備可以用100年都唔修理,咁折舊 只會隱藏盈利,相反高科投設備可以3年後就變低科技而廢棄,折舊就不會為公司金庫有所貢獻,食品公司的保養費一般不過折舊的1/3,而車廠幾前年的生產線 的更新費卻會吸乾折舊



上面的企業折舊比起盈利多得離譜,如果公司的設備是經久耐用的類型,咁公司實際可用的現金流會倍數於賬面盈利數字

聯營公司--有些公司持有子公司不足50%,結果成為聯營公司,聯營公司盈利以上貢的金錢數目入賬,同聯營公司真正的盈利沒有必然關係,不過卻可以反映公司的後台,如果有任何需要,可以隨時從聯營公司抽取資金當成盈利,主要都是本業有難或想操控股價先咁做



上面的企業聯營公司的收入佔總盈利一半,本業的盈利尚算正常,冇救災的必要,一般聯營公司盈利上貢比率正常水平應該在50-85%左右,那麼該聯營公司真正司盈利能力估計在9000萬至1.5億之間,是不錯的資產

其他--有各式各樣的情況,請隨機應變,先舉一些特殊例子



上面的企業是一間內地公司,請留意稅率,當時中國的稅率介於0-33%之間,因此36%的稅率是假的,公司一係盈利壓低左,一係稅計多左,如果適用稅率是25%的話,該公司的正常盈利在1.9億左右



上面的企業,請留意少數股東權益,有少數股東權益即係代表有優先股,而優先股是債券一樣的定息証卷,收息是不會負數的,冇理由叫人回水,出現負數非 常可疑,優先股在香港並不流行,不會由投資者持有,持有者必然是內部人士,少數股東權益出現異常代表有人進行合法的檯底交易,可能將來有所企圖,不過數量 少就問題不大



上面的企業,請留意非經營/特殊項目,無論是賺定蝕,同本業盈利能力無關,好似上面咁大額的特殊項目,無論賺蝕,都代表企業規模縮水,賺是變賣家 當,蝕係設施廢棄,分別只能從金庫體現出黎,一般賺蝕都是無害的,因為本業盈利能力不會因此而有重大改變,而這是決定賣出定買入的最好時機,順便一提,以 前永隆銀行年年都偽造約2億的特殊項目,名曰"來自保險乜乜收益"放在損益表上,說它偽造的原因是收入免稅,但不代表不合法



上面的企業,請留意走勢,折舊同營業額是穩定的,代表公司規模沒有擴大,而盈利上升,代表公司採用節流同提高效率的方法,但常識告訴我們,內部潛力不是無限的,總會有一個極限,如果市場認定它盈利仲會不斷高速上升而給予高估值是非常憨居的,如果折舊同營業額都上升先叫好

這簡單的損益表中,仲有毛利,行政費,分銷費等重要數據缺漏,不過這在精確分析時先用到,可以在年報的損益表中找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58

149公司笑納政府補貼 「補貼不納入當期損益」或難實施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22/zMMzA3XzM5MDUzMQ.html

政府財政補貼已為當地ST公司保殼「護身符」。

12月16日,*ST丹化(000498.SZ)發佈關於獲得財政補貼公告:12月6日,公司收到丹東市財政局撥付各類財政補貼270萬元,可增加公司2011年當期損益。

對這家因連續虧損三年而暫停上市、且2011年前三季虧損140萬元的公司來說,如沒這次財政補貼,今年將很難盈利,或將被終止上市。

這並非個案。記者根據公告統計,截至12月23日,滬深兩市149家上市公司及子公司合計收到來自各地政府的財政補貼、補助達到50.76億元。其中,7家ST股獲得補貼逾3億元。

但近期市場上一則關於「財政補貼不再納入當期收益」的傳聞或將改變這種現狀。一旦傳聞兌現,對於依靠地方財政補貼保殼的ST公司來說,退市將成為現實。

或將計入資本公積?

記者根據公告統計,截至12月23日,今年獲得政府補助的ST公司達到了7家,補貼逾3億元

日前,市場傳聞證監會正與財政部商討調整會計準則,擬將一定形式的政府補貼調整出營業外收入一項,且明年修改企業會計準則可能性很大。

對此,財稅專家馬靖昊表示也聽到此類傳聞,但尚沒有得到財政部確切消息。「政府補助不納入當期收益可能會在會計準則中進行修改,估計會調整記入資本公積。一旦計入資本公積,對於ST公司來說,保殼將變得更加困難。」

2006 年發佈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將企業收到的政府補助分為兩種:一種是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 平均分配,計入當期損益;一種是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用 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按國際慣例來看,政府補助計入當期收益是沒錯的。但國內不少瀕臨退市的上市公 司與地方政府利用該會計政策,通過政府補助實現扭虧為盈,避免退市。」江蘇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主任說,「政府補助方法其實應該有一些前提,或是對當地經濟有 很大貢獻、或是有創新型科研成果等等,但如果是瀕臨倒閉的ST企業,補貼往往就變味了。」

以*ST丹化為例,由於2005 年、2006 年、2007 年度連續三年虧損,其自2008年5月16日起暫停上市。2009年,*ST丹化通過破產重整,處置資產、出售股權實現了盈利,此後其既無生產經營性資 產,亦無生產經營業務。更多時候,*ST丹化只能依靠丹東市政府及公司控股股東的財務支持。

「但控股股東財務支持只能計入資本公積,並不能作為當期收益,所以年底一些ST公司扭虧為盈全靠地方政府支持。」馬靖昊坦言。這相當於是用納稅人的錢去救爛企業,「吃完了股民,開始吃納稅人了。」

*ST 丹化公告顯示,其連續兩年在年底受到政府補助而「轉危為安」。其2010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虧損59.67萬元;但其當年12月17日收到丹東市財政 局300萬元財政獎勵,虧損賬面馬上變成盈利。到了2011年三季度末,*ST丹化前三季度虧損達到140.56萬元,但其剛剛收到的270萬元財政補助 又讓其可在今年實現盈利。

今年獲得億元補助的是*ST昌九(600228.SH),其在11月30日收到江西省財政廳撥付的化肥生產經營等一次性財政補貼1.6億元。

實施難度較大

*ST昌九並非個案,在今年前三季度中,127家ST公司中有70家獲得政府補助,涉及金額高達2.72億元。

進入四季度以來,ST公司保殼運動更加頻繁。除去*ST昌九的過億元補助以外,*ST建通(600149.SH)在10月21日也收到8000萬元經營性財政補貼的公告。

11月25日,*ST朝華(000688.SZ)也公告,獲得重慶市涪陵區財政局1000萬元財政專項補助資金,用於資產重組工作;12月7日,*ST松遼(600715.SH)公告其子公司獲得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3500萬元財政補貼。

江蘇涂勇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涂勇表示,要徹底解決上市公司利用政府補貼粉飾財務報表的問題,必須直接修改會計準則,「因為地方財政補貼虧損上市企業,更多是基於行政要求,企業退市對於地方形象、政績等等各方面都有不好影響。 」

但馬靖昊坦言,「政府補貼不計入當期收益」調整起來難度較大,「修改會計準則是財政部的權力,考慮到與國際接軌等問題,財政部願不願向證監會妥協而修改準則呢?」

上述會計師事務所主任告訴記者,現在中國的會計準則已跟國際接軌,「財政補貼進入當期收益是符合國際慣例的。如果要違背國際準則來修訂相關準則,難度非常大,財政部不會逆勢而為。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ST公司容易獲得財政補貼,即使是以創新為主的創業板也常獲得政府補助。

12月20日,富瑞特裝(300228.SZ)和盛運股份(300090.SZ)兩家創業板公司分別獲得2921萬元和249.1萬元的財政補貼,這些資金將進入2011年當期營業外收入並增加它們的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29

資產負債表重於損益表

http://www.ltkdj.com/news/gzyl/2012/924/12924231425H7JD97IC4F0ACFEC4224.html
  在低增長高通脹的時代,社會財富在縮水,每個家庭都會感受到資產的下沉,無論你試圖資產組合多元化還是現金為王,你都會深刻體會生活總有困難的週期,這種週期是每個人、每個家庭和每個企業必須面對的。

  今天的中國首先面臨人口紅利的下降、老齡化時代的來臨,其次是要素價格的上升。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會極大地提高社會的日常生活成本,所以,儘管很多家庭收入漲了,卻面臨更大的支出。很多企業在這種大變革環境下,也都面臨生存的壓力。

  2012年上市公司的半年報,更真實反映了低增長高通脹的困境。三一重工曾被稱為中國的優秀企業,甚至很多人預期為卓越企業的候選,但是半年報中飆升的應收賬款伴隨猛增的存貨,導致現金流是負的,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沒有現金流的企業利潤再好,也有可能在經濟持續萎靡中漂浮,甚至破產消失,無論這企業有多大。

  2012年的危機與2008年危機有本質的區別,2008年雖然也很艱難,但時間短,最終很多企業都能緩過來;而2012年的危機,其時間的跨度無法預測,許多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這是在所難免的。

  基於低增長高通脹的大環境下,在投資中,更需要研究和關注資產負債表,特別是企業的現金流,而損益表的利潤數字只是過去一個階段的表示,但資產負債表是衡量企業能否生存下去的關鍵指標。只有建立在現金流好、資產負債表是良性的基礎上,再研究損益表才是有用的。

  蘋果公司為何能成為全球的一哥,現金儲備富可敵國是主因,甚至遠好於我們的部分銀行。報表中許多數據可以造假,每股收益也可以調控,但現金流是最真實的指標。蘋果的現金流好,因為其產品是大家搶著買。在經濟蕭條、消費者都勒緊褲腰帶的日子,能讓現金流入的東西,一定是閃光的、有前途的。現金流流向一定是代表未來的。

  所以,在今天的投資中,如果只是簡單地按照EPS論英雄,那只能是一個陳舊、落後的思維。關注公司的每股現金流,關注公司賬面現金,關注公司業務的現金變化趨勢,可能是投資的重要和簡單有用的邏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69

王曉璐之資產負債表遠比損益表重要 明月秋風

http://xueqiu.com/3712385667/23349448
資產負債表遠比損益表重要(2012-12-24 13:46:32)
今年通過雨潤、廣匯,學習了資產負債表的重要性,並付出代價,相信這代價會記牢。

之前雖然知道體檢結果比跑步成績重要,但僥倖心理或者說觀察的視點始終沒有調整到正確的焦點,所以資產負債表總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Mark一下新浪博客的文章,作者枯榮,反思了對雨潤的投資。轉帖如下:

第一、一家業務前景光明、實力雄厚的公司遇到不道德的管理層,最終仍然是後者佔據上風。公司股權結構必須合理,而不是一家獨大,缺乏外部股東的監督制衡。儘管對於雨潤食品的實際調研反覆證明公司的基礎業務是真實存在的。

第二、絕對迴避資本開支持續超過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的公司,無論其業務前景多麼光明,公司管理層看起來多麼雄心壯志,業績看起來如何高速增長!事實一再證明,這樣的公司是容易出現問題的,例如超大現代就是個血淋淋的虛假成長案例。

第三、如果在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持續增長的同時,高資本開支和對應的不斷再融資同時出現,那麼出現道德風險的概率很高。

第四、再感嘆一下,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所以,知人固不易!不得不反思一下,特別是對知名的民營企業家,包括張近東先生。民營企業家市值做到幾百億上千億後,實質上已經身不由己了,這裡面參雜了太多非經營性的因素。

第五、對於民營企業而言,會計報表上的淨利潤不可靠,經營性現金流也不可靠,唯一可靠的是兩點:自由現金流持續增長(真實有錢流入)+不融資下的穩定派息(這些錢是真實,且能流向投資者)。國企這方面的風險反而相對較弱,國企主要還是利益分配和管理效率問題,現在還要加上政策風險問題。再反思下再融資的看法,最優秀的投資標的是不需要融資的,但是畢竟數量極少。需要再融資的公司,要看其投入產出效率,例如投入資本回報率能否持續穩定。

反思了很多,對於雨潤而言,目前股權結構正在發生改變,實業資本和投資資本前期低位介入不少,但是問題是對於祝這樣強勢背景的公司,外部股東的制衡力量究竟有多少,還是個疑問。毫無疑問,剔除公司治理問題,公司基礎業務目前的估值顯然是大幅低估的。但是,自我感覺,這種低估可能是靠不住的。與狼共舞看起來不是個好策略。於是剛剛看到雨潤的持續關聯採購協議,這可能導致利益輸送。按照修改後2015年的採購關聯交易上限超過了2011年採購量的34%。這意味著,對於上游的原材料成本已經很難進行評估。希望特別股東大會能否決這個議案。雨潤的未來只有當股權結構發生轉變,才有光明前景,否則,只能為這次投資記提「資產減值準備」。

年底,康美事件再次做了附註。這些年來,從藍田股份、銀廣夏,到今年系列明星股爆煲,看來資本市場的沖頭是永遠斬不完的,大家慢慢長記性吧。連香港這樣對民企很謹慎的地方,爆煲一樣很多。

想來那些成功躲過世通、安然血光之災的人,並非運氣好,乃是謹記「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又進一步想,「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道理人人都懂,為何還是有人一再鋌而走險,挑戰極限呢?看來,從根子上說,就是一個「貪」字,認為自己足夠好運。還有呢,就是過於自信,剛愎自用,認為自己能識破企業的這些把戲,甚至輕易相信了不道德的管理層。看資產負債表不是件複雜的事情,略長點心眼,企業的那些作假還是蠻明顯的,不合常識的。

今年是學習「舍」、學習做減法的一年。多半是因為熊市的關係吧。

Mark一下,給某老友發了短信,互勉「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64

首家國際觀光旅館進駐台中 營運三個月就損益兩平高價奏效 日月千禧吹響飯店大戰號角

2013-05-20  TWM
 
 

 

台中旅館市場競爭激烈,但各路人馬仍搶進卡位,今年三月開幕的日月千禧酒店,挾著國際品牌入駐台中市場,試營運期間就損益兩平,它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梁任瑋

三月初,由中部有線電視大亨、午陽集團董事長賴富源砸下二十六億元投資的日月千禧酒店,在台中地價最貴的七期重劃區風光開幕,這不僅是台中第一家國際觀光旅館品牌進駐,也替台中觀光旅館市場大戰,開了第一槍。

未來五年,台中還有許多旅館新兵要加入,而且檔次一家比一家高。除了在地老牌餐飲集團僑園機構投資的「林酒店」正如火如荼趕工,國際知名連鎖飯店集團洲際酒店、喜來登飯店也都與中部建商合作卡位,一時之間,過去被外界忽視的台中觀光旅館市場,儼然進入戰國時代。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台中一般旅館共有二七七家,房間數高達一.四萬間,若加計民宿,房間已達一.六萬間,已是名副其實的紅海市場。但日月千禧卻創下試營運就達到損益兩平的紀錄,它憑什麼辦到?

孤掌難鳴 難以群起結市「台中觀光旅館房間數僅二千間,根本不夠『結市』,只有我一家孤掌難鳴啊!」日月千禧酒店業主賴富源坐在自家飯店頂樓的總統套房,眺望窗外七期林立的建築群說,台中縣市合併後設籍與流動人口已達三百萬人,一點也不輸新加坡,但新加坡市場可以容納一萬五千間旅館客房,相較之下,台中觀光飯店房間供給量實在不足。

賴富源對台中旅館市場充滿高度樂觀,並非毫無根據。去年,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好萊塢劇組進駐台中,外國技師要求一人住一間房,加上台灣劇組人員,拍片期間需要三萬間客房,因此,HOTEL ONE賣出六二八○個房間,賺進二千二百萬元;長榮酒店六三○○間,也進帳千萬;台中金典酒店八六三○間房、全國飯店三千間房間,最多的是永豐棧,受惠「少年Pi」一年內賣出了一.四萬個房間。算一算,「少年Pi」劇組在台中支出的住宿費用超過一.一億元。

「少年Pi」劇組在台中停留期間,就占台中觀光旅館一年住房率高達三成,顯見台中只要一辦大型國際活動,飯店房間數就吃緊。

過去,台中的旅館市場皆被坐落在精華鬧區的汽車旅館打趴,因汽車旅館的房間大又漂亮、價格划算,讓觀光旅館很難生存;甚至近年背包客興起,僅二千元的平價旅館又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過去四年,台中暴增一千餘間平價商旅客房,但定價高昂的觀光旅館,卻是台中旅館業者的死穴。

賴富源透露,當初他委託新加坡豐隆集團千禧酒店經營管理,不少台中同業阻止他,「因為自己管理,一年可以省好幾千萬元。」豐隆集團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產和酒店業投資開發商,該集團旗下的千禧國敦酒店集團是亞洲最大酒店集團,在全球十九個國家營運超過一百家飯店,擁有三萬間客房,不管是餐廳或飯店都有國際水準。

但三十年來,在全球各地做生意的賴富源卻認為,一個城市要國際化,一定要有一家國際觀光旅館品牌進駐,他願意付出「學習成本」,最後還是委託千禧酒店經營,將飯店管理回歸「專業」。

由於找了國際品牌經營,原本只打算投資十六億元的賴富源,最後又追加十億元預算。

賴富源的投入並沒有白費,去年十月試營運、今年三月正式開幕的日月千禧,在今年一月已損益兩平,讓賴富源對未來營運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分析,主要原因是日月千禧服務品質高,吸引不少中科常駐客。

儘管如此,面對日月千禧一晚一萬元的房價,賴富源也沒有十足勝算,「與台北相比,台中市場本來就處於一個不平衡狀態,要追上台北住宿房價,住房率要先跟上,而不是盲目拉高房價。」弘光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助理教授俞克元表示,這幾年中低價旅館在台中市場已飽和,但高端觀光飯店卻因城市國際化程度不足、發展不成熟,觀光住房率始終在三○%至四○%之間遊走。

俞克元認為,台中飯店平均房價只有台北的一半,但薪資成本卻與台北無異,可以想見業者的經營成本很高;更需要克服的是,商務客在台北可以付到一晚五千元的房價,但在台中只願意付三千元,想要靠經營飯店賺錢並不容易。

強化餐飲 滿足市場需求台中高檔觀光飯店,除了房價接受度問題,餐飲營收占比不及台北市場,也讓業者頭痛。

「台中觀光旅館市場經營最困難的是餐飲,不是客房。」林園婚旅機構執行長林協健說,台北晶華酒店餐飲收入占營收比率高達六成以上,但台中消費者沒有上飯店用餐的消費習慣,包括永豐棧、裕元酒店的餐飲占比都遠遜台北同業。

於是,賴富源大膽投資日月千禧酒店的餐飲部軟硬體,該酒店三樓的饗樂全日餐廳自助餐是台中最貴的自助餐,一人單價高達一三八○元。但因位子只有一六九個,每到假日就客滿,現在甚至要提早一個月訂位,這個成績讓當初堅持以波士頓龍蝦、生蠔、肋眼牛小排吃到飽區隔市場的賴富源,相當滿意。

這些事實證明了「台中頂級飯店客層並非不存在,只是過去從未被滿足而已。」賴富源驕傲地替他點燃的台中旅館大戰首部曲下結論,也點出幾家國際連鎖觀光旅館摩拳擦掌進軍台中的關鍵原因。

賴富源

出生:1955年

現職:午陽集團董事長

經歷:五金零件貿易商

學歷:員林高農

高端市場現商機

台中觀光旅館住房及營收概況旅館名稱 客房數(間) 住用率(%) 平均房價(元)全國大飯店 178 81.06 2446 通豪大飯店 22852.35 2472 長榮桂冠酒店(台中) 354 74.92 3108 台中福華大飯店 155 70.23 3358 台中金典酒店 22275.77 3738 裕元花園酒店 149 68.48 4456 台中港酒店 200 12.70 2777 總計 1486 62.81 3205 註:Hotel One、永豐棧、日月千禧飯店未申請加入。統計時間為2013/3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台灣區觀光旅館營運統計月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93

暴風集團:上半年業績預增170%-200% 過半源自非經常性損益

暴風集團14日晚間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稱,由於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以及非經常損益對業績的影響,預計2016年半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1792.45萬元-1991.61萬元,同比增長170%-200%。其中,預計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約1100萬元-1300萬元。

公告稱,2016年上半年,公司緊緊圍繞“DT 大娛樂”戰略,穩步推進在線視頻、暴風互聯網電視等平臺業務。與上年同期相比,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加約 120%-130%,從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大幅增長。

其中:(1)暴風超體互聯網電視業務優化產品結構,加大營銷力度,該業務營業收入實現大幅增長;(2)公司的品牌價值持續提升,推動了廣告業務收入穩步增長;(3)隨著產品體驗的提升,用戶付費意願的增強,VIP 用戶增值業務實現大幅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35

21 Jan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只看「綜合損益表」的風險

201511月起,我在「經濟一週」開設「香港八十前」專欄,主要分析市值80億港元下的香港企業,令不少曾經風光但已被市場遺忘的好公司重現大家眼前,並藉分析其業績去看看現時的投資價值,成功發掘到去年股價表現優異如大快活(52)、嘉利國際(1050)、飛達控股(1100)、新意網(8008)等的投資機會。建基於此,今年決定擴闊專欄眼界,分析可涉及任何香港上市公司,除了嘗試從財務報表發掘投資機會外,也分享可能的投資風險。投資成功需要攻守均衡,只守不攻,會失去不少機會成本;只攻不守,順風是回報可以很風光,但逆風時卻可能一鋪清袋,相信於停牌前買入漢能薄膜發電(566),或股價大跌前持有恒發洋參(911)(現已改名前海健康)的投資者,自有一翻體驗。其實不少股票「出事」前實有跡可㝷,了解上市公司的業績風險,可相應控制注碼,有需要時甚至作出迴避,才能順利跑好這場投資馬拉松,取得理想成績。

大部份投資者皆非全職,倚賴的投資分析大多源於傳媒,可是大部份從傳媒找到的公司業績分析,皆只聚焦看「綜合損益表」,看看收入、毛利、純利及每股盈利增減,毛利率及純利率升跌,及派息多少,便就此作結案陳辭。若果公司本身正正常常無病無痛,只進行這些最基本分析當然沒有問題,不過這樣做似乎有點賭運氣,只是期望不會「上得山多終遇虎」。事實上,會計入門基本功,財務報表有三大表,除了「綜合損益表」,還有「綜合資產負債表」及「綜合現金流量表」,而一間公司的隱藏風險,往往不難從後兩表中找到,只需看多少少,便能知所進退,性價比其實很高。

以恒發洋參為例,2014年的「綜合損益表」顯示收入、毛利及純利分別按年上升60%69%60%,毛利率由23.5%升至24.8%,純利率則持平,派息比率還高達85%,表面是一份很好的業績,市面不少分析也只停留於此階段。不過,從「綜合資產負債表」則可發現,貿易應收款項於2014年末較一年前大升769%。可嘗試簡單點作演繹,以2013年全年收入中,年尾時只有8.2%是未收取現金的應收賬,而在2014年,此比率已大升至44.3%。不只於此,集團表明一般給予客戶介乎30日至180日的信貸期,但於2014年末,超過180日的貿易應收款項佔比由一年前的0%大升至34.3%,並佔當年純利的90.2%,即是若全數未能收回,全年盈利差不多泡湯。看到此,當時選擇避險,還是義無反顧買下去,一切看每位投資者的投資取向。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55

匯兌損益“升降機”拖累經營,上市公司如何破題

2017年A股上市公司年報統計數據表明,匯率大幅波動帶來企業匯兌損益科目的巨大波動,已經成為不少外向型業務占比較高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巨大包袱”。也正因為對當期業績影響較大,不少上市公司已開始著手平抑匯率波動給公司經營基本面帶來的不利影響。

2015年“8·11”匯改後,人民幣匯率步入雙向浮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基點常常成為財經新聞關鍵詞。2015年人民幣對美元全年貶值了6.12%;2016年人民幣繼續疲弱,對美元匯率全年又貶值了6.67%;2017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反向升值了4028個基點,全年升幅達到5.8%。

匯率波動至企業層面,引發的匯兌損益波動,不容小視。根據同花順統計,2017年A股上市公司年報中,共有40家上市公司的匯兌損失均過億,合計匯兌凈損失達59.7億元,相比2016年擴大了六成。

300余公告涉及匯兌損益,三類公司影響大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一季度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較年初時升值了3.5%。而4月中旬以來的一個月,人民幣又開始反向調整,美元指數大漲5.4%,錄得2015年11月以來最大漲幅。

一貶一升之間,擁有外幣尤其是美元資產或負債的上市公司,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擁有美元負債的公司,年初還受益於人民幣升值,如今又被貶值拖累;擁有美元資產的公司,則恰好相反。那些外幣貨幣性項目超過總資產一定比例的公司,無一例外因匯兌損益,而導致利潤呈現過山車式的大幅波動。

然而,第一財經記者梳理2017年上市公司年報發現,即便是那些匯率波動敏感性較強、匯兌損益占凈利潤比重較大的公司,也鮮有采取匯率管理和風險措施的,即便有,也屬於小規模嘗試性交易。

亡羊補牢,未為晚矣。第一財經記者通過IBDATA智能投顧工具搜索發現,2018年初至今,以外匯和匯率風險為關鍵詞的公告,即達300多次。其中不少公司在2018年上半年專門發布公告,或制定外匯衍生品交易和管理制度,或公告將采取外匯套期保值政策,或調整外匯衍生品交易額度等。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梳理發現,A股上市公司涉及匯兌損益的主要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外向型企業,包括對外銷售或對外采購比重較大的公司;二是以外幣方式籌資且占比較大的公司;三是海外投資業務較多的公司。

外向型企業在匯率浮動加大期間,匯兌損益賬面易顯現巨額浮盈浮虧。如超聲電子,其海外銷售收入占總營收比重在60%左右。2017年,超聲電子匯兌損失巨大,合並報表匯兌損失達到6600余萬,而全年凈利潤只有2.4億元。2016年,超聲電子實現匯兌收益5700萬元。匯兌損益的存在,使得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並不能等幅增長或下降,2017年,超聲電子營收增長22.66%,歸母凈利潤只增長2.5%。

以外幣結算的負債占總負債比重較大的公司,匯兌損益浮盈浮虧表現得更為明顯。這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數航空公司。2016年,國航、東航、海航、南航四大航空公司累計匯兌損失129億元,到了2017年,這一數字變成匯兌收益86億元。

因海外募投項目較多,而境外子公司以美元或其他外幣為本位幣記賬,卻持有人民幣資產或負債的公司,也屬匯兌損益大戶,不過這類公司在A股上市公司中並不多見。但隨著“走出去”戰略和海外並購更為頻繁,這類匯兌損益大戶會越來越多。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紫金礦業。根據其2017年年報,紫金礦業外幣負債尤其是美元凈負債高達44億元。然而在2017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環境下,紫金礦業仍然錄得6.89億元匯兌損失。

估值扭曲

匯兌損益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企業的真實盈利情況。就像一些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或負債受期末公允價值計價的影響一樣,當匯總損益以收益的形式存在時,上市公司的實際業績是被虛增了的,而匯兌損益以損失的形式存在時,上市公司的實際業績則被低估了。

這類例子比比皆是。如怡亞通,2016年公司實現凈利潤5億多元,2017年凈利潤也是5億多元。拋開匯兌損益影響後,盈利質量卻大相徑庭。2016年的5億多元凈利潤,是在發生匯兌損失2個多億基礎上形成的;2017年的5個多億利潤,則是在發生匯兌收益2個多億基礎上形成的。顯然,2016年的盈利質量相對要高得多。

另外以錢江摩托為例,2016年利潤總額4億元,2017年合並報表利潤總額1億元,下降幅度達到了75%。如果將匯兌損益的浮盈浮虧因素剔除,其實業績下降幅度並沒有那麽劇烈。2016年4億元利潤,其中匯兌收益即占到4800萬元;2017年1億元利潤,如果算上匯兌損失3800萬元,則利潤總額達到了1.38億元。依此計算,2017年錢江摩托業績的同比下降,有40%左右的因素是由於匯兌損益造成的。

匯兌損益形成的浮虧浮盈,還掩蓋了企業的真實增長。東方電氣2017年調整經營措施,一舉扭轉了連續三年利潤下滑的局面,實現扭虧為盈。2016年公司合並報表利潤總額-19.44億元,這一年實現匯兌收益2.09億元;2017年利潤總額 5.33億元,這一年匯兌損失2.7億元。剔除匯兌損益影響,其扭虧幅度更大,增長更強勁。

以現金回報為抓手的估值指標,一般會剔除財務費用,從而也就剔除了匯兌損益的影響;但以利潤回報為抓手的估值指標,會因匯兌損益的存在而失真。

風險識別容易應對難

2018年2月1日,超聲電子發布了一則“關於公司2018年1月份匯兌損失的自願性信息披露公告”。該公告稱,由於美元匯率持續走低,人民幣匯率相對升值,預計2018年1月份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因人民幣升值導致匯兌損失約人民幣4500萬元。

如上文所述,超聲電子2017年全年的匯兌損失也不過6600萬元。2018年匯率變動加劇,使得匯兌損失比以往“來得更為猛烈”。

綜觀A股上市公司,對匯兌損益的風險應對往往是“先知而後覺”。超聲電子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僅在2017年9月18日發生一筆人民幣外匯貨幣掉期業務9810萬元,但該業務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對全年利潤的影響額僅為8.7萬元。

直到2017年12月,超聲電子才通過一項議案,允許公司及子公司在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20%的額度以內,開展外匯衍生品交易,以規避和防範外匯匯率、利率波動風險。

蘇州固鍀在2017年年報所附《致股東的信》中稱,對於匯率風險控制方面“我們存在著貪念”,以致僅匯兌損益一項2017年與上年度同期利潤差額達到4100萬元。2017年,蘇州固鍀合並報表凈利潤為1.5億元。而2017年以及此前的數年,蘇州固鍀的年報中均稱“本公司未簽署任何遠期外匯合約或貨幣互換合約”。

“心已至,而身未動”,蘇州固鍀的這一表態頗具代表性。A股上市公司普遍能夠識別匯率風險,但真正能采取有效應對措施的卻是鳳毛麟角,這其中也包括匯兌損益對凈利潤影響舉足輕重的公司。即便使用外匯衍生品手段對沖外匯風險的,也只是少量嘗試,對沖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比如東方電氣和錢江摩托的2017年年報即是如此顯示。

第一財經記者集中梳理分析了2017年年報匯兌損益絕對值占凈利潤絕對值超過20%以上的60家上市公司,這60家公司是通過智能投研平臺IBDATA搜索得到的。研究結果表明,蘇州固鍀的“無為”之治,頗具代表性。

中工國際,2016年合並報表利潤總額14.42億元,其中匯兌收益就貢獻了3.6億元利潤,占比達到25%;2017年利潤總額13.62億元,匯兌損失達到3.86億元。2016年和2017年年報分別顯示,公司目前尚未采取任何措施規避外匯風險;未簽署任何遠期外匯合約或貨幣互換合約。

大連港,2017年末,擁有6.18億美元貨幣資金,折合人民幣40.43億元,占公司貨幣資金總量的54%。由此項重要外幣貨幣性資產引起的匯兌損益呈劇烈波動。2016年合並報表利潤總額7.78億元,其中匯兌收益1.97億元;2017年利潤總額7.27億元,匯兌損失2.21億元。2016年和2017年,這家公司均未簽署任何外匯對沖合同。

面對匯率波動風險時,上市公司首先采取的,通常不是衍生品對沖手段,而是表外措施。比如蘇州固鍀在年報中表示,“今後將加大與80%客戶采取簽訂匯率補充合約,同時控制外幣存款比例”;又比如東方航空在2017年年報中表示,未來將積極調整債務結構,大幅減少美元負債,以應對匯率波動。

隨著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加大,人民幣匯率單邊走勢改變,單邊預期被打破,未來走勢預測難度加大。蘇州固鍀投資者關系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士在總結公司未采取外匯衍生品對沖措施的原因時,即表示:“首先運用遠期或者掉期等工具進行匯率套保操作時,都會產生一定的成本。其次,跟銀行做的遠期結匯,其實就是賭一個匯率,但如果做反了的話,對公司影響會更大。我們作為制造業企業,對匯率的後期走勢還是很不好判斷的。”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專員劉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總結企業未采取外匯衍生品工具應對匯率風險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長期以來人民幣匯率呈現單邊趨勢,造成企業形成一種慣性思維,有些企業的財務部門甚至因此被視為利潤中心,導致2016年和2017年當匯率出現雙向波動時,企業匯兌即呈現被動的損失;二是外匯衍生品工具和市場欠豐富和完善,也不利於企業對沖風險。

真實貿易背景要求也是問題

A股中采用外匯衍生品對沖交易、以平滑業績表現的企業,並不多見。怡亞通是其中之一。

上文提到,怡亞通2016年和2017年的凈利潤,都是5個多億,但看似平穩的利潤成績,進一步探究,匯兌損益一正一負則有相差4個多億的迥然差異。怡亞通在匯兌損益劇烈波動的前提下,仍然使利潤平穩的秘訣,即有賴於外匯衍生品交易。

2016年怡亞通外匯衍生品交易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個億,有效部分對沖了當年匯兌損益2個多億;2017年,怡亞通錄得外匯衍生品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56億元,很大程度上對沖當年匯兌收益2個多億。

怡亞通是一家90%以上銷售業務為國內業務的公司。怡亞通在年報中解釋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損失和收益時稱,公司需要面對經營供應鏈管理業務所面對的外匯風險,在經營供應鏈管理業務時,公司需替若幹客戶向外地出口商以美元購貨。一方面,公司以貸款方式向銀行借取美元,並以等值人民幣存款作為質押。此外,公司利用若幹衍生金融工具以管理上述美元貸款所引起的外匯風險。另一方面,公司根據預計的未來一年的付匯需求,由公司在中國內地簽訂遠期美元購匯合約,同時由聯怡國際(香港子公司)在香港簽訂金額相等、期限相同、到期日相同的無本金遠期人民幣購匯合約,以管理外匯。

橫在非外貿類企業面前的衍生品對沖壁壘是,外匯衍生品交易必須有真實的貿易背景。“企業外匯對沖交易不能裸頭寸,畢竟你(企業)不是金融機構。類似怡亞通這種以預計的未來付匯需求,來跟銀行簽訂遠期美元購匯合約的,也是需要向銀行提交合同、賬單等相應證明的,遠期等衍生品交易,真實貿易背景不可或缺。”上海某銀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外匯交易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真實貿易背景的要求,難倒了非貿易原因而產生外幣資產或負債的企業。比如外幣負債占比較高的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在2017年年報中,對匯率風險“無可奈何”之情溢於言表:本集團除了在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的範圍內保留以外幣為單位的資金,或在某些限制條件下與國內的核準銀行簽訂外匯期權合同、貨幣互換合同外,並無其他方法可有效地對沖該外幣風險。

衍生品對沖工具要求真實的貿易背景這一點,劉健樂見未來金融市場對此限制會更為寬松:“這方面交易總體來說是慢慢放寬的,因為金融市場本身是需要有這方面交易來快速達到均衡價格的。”

減少對單一外幣幣種匯率風險的措施,除了像東方航空表態的那樣,使用表外手段,將外幣資產或負債盡量轉為人民幣資產或負債外,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外幣資產或負債的多樣化。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晨鳴紙業。

2017年年末,晨鳴紙業持有的美元凈負債折合人民幣52億元,這只是它外幣凈負債總額103億元中的一部分,晨鳴紙業還持有歐元凈負債折合人民幣34億元。根據晨鳴紙業2017年外匯敏感性分析,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則將減少全年利潤3.5億元;人民幣對歐元貶值5%,將提升全年利潤1.71億元。2017年,晨鳴紙業錄得匯兌損失2.42億元,系因全年人民幣對歐元貶值了7.22%,從而一定程度上對沖了人民幣對美元單邊走勢引發的匯率風險。

在中國企業貿易采用人民幣結算比例不足20%的背景下,劉健建議,在可能的前提下,中國企業應盡量采用人民幣結算,以此來規避匯率風險。另外,企業的財務部門要回歸主業,回歸財務核算、資金調配的本位,而不是試圖成為企業的利潤中心。

企業發生匯兌損益,列支在財務費用一欄之下,這表示匯兌損益的實際金額及方向,僅對利潤表產生影響,其實質是一種浮盈浮虧,並不影響現金流。以現金回報來對企業進行估值的方法,會自然扣除匯兌損益這一塊的影響。這恐怕也是很多企業並不采取風險應對措施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2006版新會計準則才將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納入表內確認,運用外匯衍生品工具,從表內來對沖匯率風險,也是2006年新會計準則頒布之後的事情。2004年發生的中航油巨虧事件,系中航油投資石油套期保值業務而導致的衍生品投資巨虧,該事件即因當年僅以衍生品期權的內在價值入賬,不考慮時間價值和公允價值,導致這部分投資在財報中持續被低估,而中航油在期權投機發生巨額虧損時,財報還在顯示企業盈利。

(第一財經實習生洪乙丹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70

樂視網提早還賈躍亭30億債 屬免息貸款 公司:為免影響損益帳

1 : GS(14)@2017-04-30 15:06:42

【明報專訊】就在樂視資金鏈岌岌可危之際,創辦人賈躍亭卻已收回借給上市公司樂視網約30億元(人民幣‧下同)借款。這筆資金賈躍亭和其胞姐原本承諾借足5至10年,卻不到兩年就由樂視網歸還。

明報記者 武君

深交所上市的樂視網2016年財報顯示,賈躍亭借給樂視網的20.706億元,樂視期末已歸還20.68億元,剩餘260萬元;賈躍亭胞姐賈躍芳借給樂視網的14.02億元,樂視網也歸還了9.68億元,餘額為4.34億元。

承諾借5至10年 不到兩年已歸還

樂視網稱,以上借款雖為無息借款,毋須支付利息,但該部分資金用於企業日常經營,應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利息,並計入財務費用和資本公積(企業由於接受捐贈、股本溢價及重估增值等形成的資本),對公司損益造成直接影響,如沉澱不必要的控股股東資金,反而會對經營業績產生較大負面影響。因此大股東借款採用隨借隨還模式,公司根據生產經營所需以及經營業績統籌考慮來保證借款的時間和規模。

賈躍亭賈躍芳頻減持樂視網

賈躍亭和賈躍芳多年前開始頻頻減持樂視網(見表),賈躍芳2014年初減持至5%以下,此後再也不需要披露持股狀况,不過在2014年底承諾將減持所得資金無息借予上市公司不少於60個月。賈躍亭2015年減持3524萬股,之後亦承諾將套現所得25億元無息借予樂視網不少於10年。當時借款協議規定,25億借款在10年到期後,公司有權根據自身經營狀况自主決定續借或者償還。

且不論和10年還差很遠,樂視目前的經營狀况也不是償還借款的時候。有分析人士認為,賈躍亭當時承諾在上市公司歸還資金後6個月內要增持樂視,現在既然是「隨借隨還」的形式,就根本不知如何定義6個月,增持也就是一紙空文,事實上這筆資金是否真的用於上市公司業務也沒有人知曉。

他又直言,繞了這麼大一圈,賈躍亭就是避開監管關注又贏得美譽,但本質還是高價減持,鎖定收益,否則當時配股集資就行。

新三板公司或就樂視帳款訴諸法律

另外,在減持之前,賈躍亭還向鑫根資本轉讓股份所得32億元,當時同樣承諾借予上市公司,卻並不在樂視網披露中,是否真實履行承諾成疑。

樂視網火速償還大股東貸款,但整個樂視系仍欠供應商大筆款項,截至去年底應付帳款為54.2億元,且超過一年的逾期帳款就有2億元。

內地新三板掛牌的匯特傳媒近日表示,樂視控股(樂視網母公司)的應收帳款已超出正常帳期,如果情况仍得不到解決,可能會訴諸法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933&issue=201704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9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