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並非問題所在 hiking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3248


本周平均成交372.9億,比上周跌55.7億,恆指則升604.28點。匯控除權,港鐵全年少賺45%,是本周成績最好的藍籌,派息34仙,繼續以股代息;新地半年少賺95%;國泰全年盈轉虧,蝕86億,不派息,預期今年燃油衍生合約仍來帶來虧損;太古A全年少賺78%。下周中移動、交銀、港燈、煤氣公佈全年業績,信和、新世界、恆基公佈中期業績。至今,藍籌只有國泰見紅,其餘全部倒退,當中,成績最好中電,只跌1.74%,新地半年少賺95%最差。

股神周初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美國經濟陷入深淵,不會瞬間好轉,今年起計,五年內「經濟體制會運作良好」。另一項值得記存的是,經濟復蘇可能觸發較70年代更大的通脹威脅。「有排衰」、「通脹」,遇到同路人,特別抄下來記存。

如果真係有排衰,咪之後三、四年都唔駛買股票?這個是個相對的問題,例如未來三年,預期企業盈利倒退~30%,~20%,~10%,加埋大約為現時的一半多DD, 而股市一下子跌一半的話,資金提前投入股市,便會對股價作出支持,這時便會出現經濟慢慢衰,但股市開始反彈。由於這筆資金是基於以上假設而作出決定,若果 情況與預期相差得遠,股市又會在經濟慢慢衰的同時作出波動。由於人性的貪婪,人會傾向愈估愈遠,希望早別人一步趁低吸納,由於遊戲是互動,股市沒有特定的 高低位,超買只是買家比預期多,超賣只是賣家比預期多,超買後可以超超買,往後超超超買,相反亦然。界線是好工具,在超買時將小投資者的股票吸納過來,在 超賣時讓投資者蜂擁接貨。

匯控供股問題,繼續成為茶餘飯後討論重點,個人而言,由於還在月供,而且股數不多,供與不供實際影響不大,花太多時間去研究,並不化算,最簡單的做法,是先供股,支持匯控,然後往後半年,每月供少一點便成。最大問題是匯控佔退休組合愈來愈大,這要用時間慢慢調整過來。

司徒寶介紹倪匡散文,連續多篇介紹金庸新修版如何精彩,令我不禁借了笑傲江湖。看小說是讀書時代的玩意,當時沒有i-podnds玩意,坐地鐵時人人一本小說,或者漫畫,時移勢逆. ,在公共交通工具看書的年青人近乎絕跡。
金融海嘯的陰影下,飲食業揚言上半年會陸續有食店結業,星期六晚,六時二十分到附近的金潮晚飯,年頭金潮搬到區內一間凶舖,過去十年不是空置,便是開業不久便結業。面積大了一倍的新舖,門外人頭湧湧,問Model太 子女要等幾耐,佢睇完訂檯紙後,建議我下次先來幫襯。今日中午往中央圖書館,順道往民聲食肉餅飯及豬排,同樣客似雲來。結業的食店也許要怨金融海嘯,但並 非問題所在。就業市場也類同,失業減薪者可以怨資方無良,政府不出手相救,但同樣並非問題所在。回程時看到一班雷曼「苦主」遊行,心想,同樣並非問題所 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26

兩岸三地:利之所在房價難跌 因念

2011-4-13  AD




 

兒時,老媽每天 下達不同的命令,限制筆者不准做這、不准做那。筆者就這樣天天花腦筋,跟大人鬥法,沒完沒了。回想,推動力是小孩的好玩,天生沒得改。看現在中國房地產, 限貸、限購,最近限價,不就是老媽的「國家版」,就是要你聽話。發展商、地方政府、個別炒家,同樣天性難改,至於他們的推動力,就是利益,所以鬥法,天天 上演。

部門邊說調控邊鬥快發財

近日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截止報名」,全國175個城市榜上已經留名,這個非一般的行政目 標,破例以降為優,優者即是會受到中央「祝福」。北京市在天子腳下,成為「示範單位」是必然的事。可惜,惟獨京城定出有個「降」字的目標,其他174個城 市,仍統一口徑:增幅在某範圍之內。即使同樣講調控,但大家的方向與力度顯然不同。

中央意旨,在地方落實,從來都有差異,這次差異表面化的原因,只是各方保護自己利益的另一實例。要知道,現在地方政府與一眾既得利益者,在公在私都同坐一條船,不是甚麼秘密,要向上頭和部份「刁民」交代,只好留待將來。

作 為平民百姓,手中沒權,但有「小康之富」,對着口中不斷重複說調控的政府部門,心知肚明大家只是鬥快發財。不論是公務員從國家獲得住房補貼後投入房地產, 分得一屋兩房,抑或是打工仔辛苦累積首期買進人生第一樓,房價未來的發展,應上多於落吧。基於這份信心,除了上述175個城市以外的地區,正好提供發財機 會。

今周北京舉行的春季房展,依然人頭湧湧,二三線沒有限價的城市樓盤,一樣受到熱烈歡迎,如此推斷,難怪房地產板塊漲完又跌,跌完又漲。

無他,總要有數交,其他的誰能管。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66

從我所在的公司來看通脹是怎樣消滅出口企業的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17fp5.html

我在深圳打工已經整整13個年頭,這13年我全都在出口型製造業度過,我先後所在的幾個公司主要是出口機電產品及IT硬件的。雖然我只是一個財務人員,與生產一線接觸甚少,但對於製造業的情況我想自己多少還是有些耳濡目染的。

 

最近幾年來,人民幣快速升值,以及08年強推新勞動合同法、二稅合併,接下來又發生了金融風暴,大家對中國出口企業的前景越來越擔憂。單從前兩天公佈的最新進出口數據來看,出口額仍然在高速發展,貿易順差遠超預期,似乎目前的形勢還不錯,但如今國內全面通貨膨脹愈演愈烈,那麼中國的出口企業的現狀和未來到底如何呢?會不會是增收不增利,甚至收入未來都可能減少呢?

 

以我自身的工作經歷來看,我認為中國絕大部分製造企業的效率還是有較大提升空間的。記得在09年初剛發生金融危機時,我們公司大幅裁員並壓低各項成本開 支,生產一線的員工基本都被逼到極限,頻頻有員工因為上廁所不獲批准而尿褲子,說起來真的是可憐。與此同時,由於我們推行了有效的精益生產,優化工藝,提高 自動化水平,加強全面預算控制,進行科技進步激勵等措施,所以對比5年前,公司的總產量提升了一倍以上,但職工總數還略有減少。在金融危機過後的去年,我 們的收入和利潤都創出了歷史新高。但一些中小型的加工廠,情況就沒有這麼好了,由於管理水平差,短時間無法用效率提升來消化成本、稅收、人民幣升值等方面 的壓力,所以我估計一旦出口訂單受阻,或者成本突破一定限度,大面積倒閉將在所難免。

 

02038富士康國際,它的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在代工企業裡應該是一流的,但去年淨虧了2億多美金,雖然智能手機市場的變化是它收入下降及利潤下降的主要 原因,但在跳樓事件後,被迫大幅調升工資並進行產業轉移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它的競爭對手00285比亞迪電子,去年的報表看起來還不錯,不過我對它今年 的報表並不樂觀,據我瞭解,比亞迪的員工待遇在跳樓事件前就遠不如富士康,比亞迪的股票市場似乎也很不看好。

 

對現在的出口企業而言,退稅率的提高空間相當有限,所得稅及其它小稅種稅率在上升,國內材料價格飛漲,人工成本連續幾年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而政 府又逼著企業挑上全部社會保障的擔子,能源等公共品的價格上行壓力正在加劇上升,拉閘限電等情況頻頻上演。資金日趨緊張,借貸成本大幅上升,而人民幣還在 加速的升值。全民節衣縮食的同時,政府和公務員們還在搜括收入、加大開支美其名曰促消費。凡此種種的利空因素還可以羅列不少,卻幾乎找不到什麼利好的因 素。我估計中國很快會上演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遠超90年代的日本,直追29年的大蕭條。小學思想品德課本上寫的資本家把牛奶倒在馬路上的一幕正在我們身 邊上演,最近就有報導菜農自殺而我們這些吃菜的又買不起的新聞。

 

本來,這些負面因素,中央在07年時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當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諧可持續發展,重環保調結構降增速,如果中央執行力強的話,也 許可以暫時逃過一劫(我一直認為我們和日本的根本區別在於我們有正冶這個致命的風險在,這個問題早晚會爆發),然而,我們的領導在08年金融危機突然到來 時,原本可以利用這個很好的調整機會為正拳苟延殘喘的,結果寶寶完全搞反方向,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早死早超生啊,這對黎民百姓社稷蒼生也是一大幸事, 我們這些P民們要看長遠一點。

 

下邊我以自己所處公司的情況,簡單的把上邊提到的定性因素量化一下。

 

一、過去一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5.04%。如果一個出口企業,全出口,材料等成本全內購,那就等於收入和毛利率直減5%,目前中國的企業平均淨利率大 約5%左右,所以這意味著單單人民幣升值,就可以把利潤全部吞噬掉。當然,實際情況是企業會有部分材料是進口的,所以只是差額部分才會有損失,以我的經驗 來看,普通的出口企業(鋼鐵、石油、糧食、奢侈消費品等進口大戶肯定不在內)這個差額至少要超過50%。所以,打個5折,人民幣升值至少也得損失2.5% 的毛利率。

二、深圳及全國,今年員工的最低工資升幅大約是20%左右,超過最低工資標準的職員調薪幅度應該要低於20%,以我們公司為例,在控制加班時間提升效率做 對沖的前提下,全公司平均加薪仍然要超過10%(我相信其它企業的效率提升不會比我們強多少),另外深圳市政府規定從2010年12月份起,強制性要求企 業給員工交納至少5%的住房公積金,這樣,企業的人工成本負擔至少要上升15%。我假設一個企業,工資只佔到總收入的30%(實際上中國的勞動者報酬佔到 GDP的30%-40%),那麼,15%的人工成本上升意味著毛利率再減4.5%。

三、目前中國的PPI,持續處在5-10%之間,所以材料方面的成本,大概還要減少毛利率1個百分點,這一塊對於那種間接的製造費用佔比低而材料佔比高的企業,影響還要更大一些。

四、像我們公司,去年只有1%的城建稅,今年起城建和教育費附加增長9倍到10%,單這兩個小稅種,就減少了我們1%的毛利率。由於這兩個稅費是老稅費, 只是以前各地稅局的實際執行情況不同,所以有些地方的企業可能沒有什麼影響,但不排除他們有類似「提圍費」之類的其它稅費。

 

五、其它方面:我們公司因現金流量表強勁,從不向銀行貸款,實際上中國的很多企業是要貸款的,那麼普通企業財務費用在加息背景下會大幅上升。所得稅合併 後,08到11年分4年進行逐步過渡(從15%變為25%,並且取消了新設企業二免三減半優惠),從明年2012年起,除產業導向(如高新科技)外原有的 所得稅收優惠全部取消。所以,如果外資企業或其它之前有所得稅優惠的企業稅前利潤不變的話,應納所得稅額平均會增長一倍。另外,還有一些勞資糾紛社會保障 等方面的隱性成本在上升。像現在用電又開始緊張了,正常情況每週要錯峰停電一天,近期公司所在地一個發電廠故障檢修,現在我們一週停電3天!柴油發電一是 負荷帶不動,二是成本至少是市電的2倍以上,找政府和供電局的人解決問題,送點小禮是免不了的事,類似的灰色支出只增不減。

 

以上5個因素,合計至少要減少9個點以上的毛利率,我想這足以消滅絕大部分出口企業。非出口型製造企業與出口企業的區別主要是沒有第一點人民幣升值的 2.5%的影響。我沒有全國或全市出口企業的盈利數據,但從A股上市公司的一季報來看,2000多家公司,一半的利潤被16家銀行佔據,剩下的一半利潤, 能源、電信、基建、高檔煙酒等資源壟斷或與政府消費有關的企業肯定是佔據大頭的。其它絕大部分中小型的上市公司,業績同比環比基本都是下降的,這一點我們 從4月份中小板塊持續不斷的地雷陣也能看出來。上市公司尚且如此,沒有上市的抗風險能力差、市場競爭能力差的普通中小企業,情況會好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9

谷歌2.5亿美元购扎克伯格妹妹所在广告公司Wildfire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0543/

8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谷歌以2.5億美元收購社交網營銷公司Wildfire Interactive,被認為是一樁尷尬的交易,因為後者是Facebook的頂級合作夥伴。而更令人費解的,則是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親妹妹,阿里爾·扎克伯格(Arielle Zuckerberg),其身為Wildfire的初級產品經理亦將隨著收購而加入到谷歌,為Facebook的競爭對手效力。

不像他們的大姐蘭蒂·扎克伯格(Randi Zuckerberg),阿里爾並沒有接受兄長馬克的邀請加入Facebook,而是選擇走自己的路。家中的大姐蘭蒂,早年曾屈服於馬克的請求,同意加入Facebook,並肩負起消費者營銷的管理工作。直到近日,蘭蒂才離開Facebook,選擇自立門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99

《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投資熱情所在領域 人脈水到渠成


2013-06-24  TWM  
 

 

撰文‧施禔盈

人脈重不重要?重要。所以坊間有很多專書討論人脈學,當「人脈存摺」達到一定的飽滿度,確實,當你面對困難或需要幫助時,會有很多隻手伸出來拉你一把。只是,人脈這本存摺該怎麼存?靠金錢嗎?《今周刊》發行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強調,人脈,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如果我今天剛踏出校園,一心想要請副總統吳敦義吃飯,可能嗎?所以,建立人脈的方法是『按部就班』,花錢,恐怕達不到目的。」謝金河解釋,只要能夠釋放更多的熱情,結交更多的朋友,在人生每個階段都用相同的態度與朋友博感情,這樣的人脈基礎才會扎實、也才會水漲船高。

分享好文 不花錢也能拓人脈更重要的是,人脈不需要刻意強求,而是與別人互動時,能多一點關心、多一點幫助,人緣自然相對好。「在這種情況下,你還需要擔心人脈無法往外蔓延嗎?」謝金河有感而發地表示。

金錢確實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但金錢買不到人脈,最終還是回歸個性上是否存在「熱情」的因子,「只要同儕都能感受到你的熱力,就能輕而易舉地儲藏人脈,所以,與其花錢,倒不如回頭想想,如何讓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謝金河舉例說,有很多智慧寶藏存在字裡行間,今天你閱讀雜誌,看到一篇好文章,不妨提醒朋友也去讀這篇文章,或者影印給朋友看,這就是一種關心與關係的建立。

「這種建立人脈的方式不用花錢,事實上,有很多方式可達到經營人脈的效果,如果硬是把花錢與人脈連結在一起,太過物質化。」謝金河對於用五萬元薪水拓展人脈的看法,提出不同的思惟。

那麼,五萬元月薪該如何發揮最大的效益?謝金河提到,人一定要累積,一方面是知識的累積、一方面是金錢的累積,「如果沒有積蓄,時時都是個月光族,這樣一來,永遠都會在茫茫大海中載浮載沉,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對於金錢的累積,謝金河認為,不管收入多少,都一定要養成儲蓄的習慣。

「如果可以的話,結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謝金河認真地表示,一個人過日子,通常錢會不知不覺花掉,但結婚後,有了家庭的牽絆,就有努力的原動力,太太也會幫忙把錢看好,「很多時候,金錢的累積是從這裡開始,因為這是奮鬥的起點。」充實知識 打通理財任督二脈儲蓄之外,便是知識的累積。謝金河提出,如果他領五萬元月薪,他一定會把大部分的錢都用在充實知識上,「訂報紙、買雜誌、買書,這些都是最起碼要做的事情。像我一開始不懂股票,就把所有有關技術分析、基本面的書全部讀一遍。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知識累積的過程,廣度與深度要並存,對社會的關注,包括對政治、對經濟、對很多層面的事物都要有熱情。」回顧過去的歷程,謝金河曾經因為沒做功課、也就是尚未充實知識前,就先進場買股票,結果嘗到慘賠的下場。

之後,他撰寫研究所畢業論文時,決定寫「台灣證券發展史」,於是跑去圖書館把《經濟日報》調閱出來,從台灣股市開市的民國五十一年開始看,再看較晚創立的《工商時報》,當這兩份報紙全部看完後,他等於打通任督二脈,不僅嫻熟台灣證券發展史,投資功力也因此大增。

「為什麼知識很重要?投資就是得靠知識的力量,而不是道聽途說,用心與不用心,最後的差距會大到讓人吃驚。」謝金河對於知識的力量深信不疑,他舉例,民國七○年代,台灣房地產的價格相對低,當時如果有一些積蓄付頭期款,先靠薪水繳貸款,把房子買下來,然後把房子抵押貸款換出一桶金,拿去投資股票,「窮人絕對可以翻身。」因此,每天閱讀雜誌、報紙,所讀到的知識都是轉化為創造財富的契機,這是最實在、也最有效益的投資,「所以我覺得與其花錢請人吃飯或應酬,不如蹲點馬步把基礎功夫打好,這樣你可以用知識創造第一桶金、另一桶金,以及更多更多財富,這是讓五萬元產生更大功效的方法。」勤於閱讀 人生永遠不會寂寞提到「看報紙」的熱情,謝金河回憶,那是他從小學就習慣做的事,「上政大後,我每天都把報紙看很多次,到最後只要撕下報紙的一部分,我都能很快說出那是哪一報。」不過,他也提到,充實投資知識,第一個要先有興趣,然後才談得上熱情,如此,只要你比別人更用功,機會就比別人大。

「我記得剛進《財訊》沒多久,天天看一堆雜誌、報紙,之後每天早上起床,我都充滿希望,因為從閱讀報紙當中,我就可以看到哪些股票可能會漲的線索。靠知識做投資,即使一個人也能在台灣的社會中生存得很好。」謝金河強調,雖然現在台灣的機會沒有過往來得多,但「知識就是力量」的真理從沒改變。

「只要更用心投入,只要比別人多幾把刷子,五萬元很快就能放大、再放大。」謝金河不忘笑著補上一句:「就像我一直到現在,還是很用功。」找出定位 同好益友自然群聚「我以前常講,知識就是財富,但有了財富要怎麼去累積知識?其實兩者相互為用,以我為例,現在我投入更多時間在求知上。」謝金河分享他與兒子最常出現的對話:「養成閱讀的習慣,這一生一定不會寂寞。」因為你在累積或充實知識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樂趣,而且會有很多的知識陪伴著你。

因此對於五萬元薪水的安排,謝金河提醒大家回歸「本質」,找出自己的熱情所在,「從現在開始就要想清楚,你一生中追求的是什麼?你最大的熱情、興趣在哪裡?這很難,但一定要找出來,在那上面做最大的投資。」「如果想當音樂家,就把最多的錢花在學鋼琴、學小提琴上,方向清楚,把自己定位好,然後把五萬元花在刀口上。」反正在成長過程中,自己最喜歡什麼,去做就對了!

謝金河再次提醒,要讓五萬元發揮最大效益,就是投資在自己充滿熱情的事物上,「當你在有熱情的領域上站起來後,再去經營人脈,人際關係將水到渠成。」老謝告訴你5萬元薪水這樣用Step1找出自己的熱情所在問問自己:一生中追求的是什麼?做什麼事情時會廢寢忘食?

Step2全心投注專門領域若對投資有熱情,薪水扣除生活費後,餘款可花5成用來充實知識,例如買書、買雜誌、上課。

Step3在專門領域經營人脈當在自己最有熱情的領域打出一片天後,也用熱情對待別人,人脈將水到渠成。5萬元不只賺到知識,也能賺到人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58

路透:中國考慮允許外資交易所在境內自貿區設交割倉庫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552

路透消息:

兩位與政府有關聯的消息人士週三透露,中國發改委(NDRC)正考慮允許外資交易所在自由貿易區設立商品倉庫。

消息人士稱,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預計將成為首個獲批在上海自由貿易區建立交割倉庫的外資交易所。

「發改委的確想把LME引入中國市場。」一位熟悉自貿區政策的消息人士說道。

中國上週正式批准在上海設立自由貿易區。消息人士指出,發改委正在制定新政的指導細則,以允許LME在上海和其它自貿區建立倉庫。他要求匿名,因尚未被授權談論相關事宜。

本月初,據華爾街見聞報導,國務院批准了上海設立自由貿易區,在自由貿易區測試人民幣自由兌換和跨境資本流動。而去年年末,港交所完成了對LME的天價收購,港交所主席李小加就曾表示,「當然,最理想的還是最終LME能夠直接在中國內地設立核准倉庫。」

據二十一世紀報導,業內人士認為,先在國內事實上並不能完全滿足對沖需求:

幾乎所有商品上,中國都是淨進口國,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商品的進口執行價都是採用國際市場不同交易所的價格,一旦定價,保值就要在價格形成的交易所做對沖,如果進口銅的合同以倫敦每個月的價格作為當月基準價,若在上海做保值,上海和倫敦的價格雖然有很好的相關性,但仍有背離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051

好的傳播策略是對外投資成功的關鍵所在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308/t20130820_484584.htm
中國公司正把目光從自然資源轉向科技、食品、房地產和品牌。在這些併購標的所在的美國和歐洲地區,民意對商業交易的成功與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公司聲譽有利於提高公眾的接受度,讓監管部門對企業的資質更加信服,從而有利於批准企業的審批請求。

  

  美國在近日發表了兩份關於中國企業投資海外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研究報告。7月18日,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全球態度調查(Global Attitudes Project),發佈了關於全球對中美民意調查的年度報告。7月19日,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中國對美國投資季度報告正式發佈。這兩份報告內容迥異,卻相互補充,更全面地呈現了中國的情況。

  

  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強調了中國在其全球經濟擴張中所遇到的問題。報告稱,發展中國家的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有所增加,但發達國家的情況卻恰恰相反。過去兩年中,美國對中國的好感度下降了14%,英國下降11%,法國下降了9%(1)。最近的趨勢表明,中國公司正把目光從自然資源轉向科技、食品、房地產和品牌。這些併購標的主要都在美國和歐洲,而這些地區的民意對商業交易的成功與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這些經濟體中,公司的聲譽至關重要。良好的聲譽有利於提高公眾的接受度,讓監管部門對企業的資質更加信服,從而有利於批准企業的審批請求。反之,負面的聲譽會導致相反的反應,為進一步交易造成諸多困難。

  

  中國企業不擅主動面宣傳

  

  不巧的是,中國企業要背負近十年經濟飛速發展給世界帶來恐懼的負面影響。人類歷史上從沒有哪個大國在經濟上發展得如此之快。從內部來看,這表明中國已有數以億萬的人脫離貧困。從外部來看,這種發展要求國際關係、政治、外交和經濟上發生質的改變,而任何改變都會帶來陣痛。

  

  儘管並不情願,但全球許多公司正面臨著來自中國公司的挑戰。在許多事情上,中國的發展考驗著西方世界對自由市場的真正承諾。西方企業呼籲本國政府在競爭上對自己給予保護,並試用既存的對中國的恐懼來得到這一援助。這正是為什麼中國企業在進入新市場時需要精準的傳播策略來應對這些負面看法的原因。

  

  雖然有這些挑戰的存在,中國對外投資還是在飛速發展。據榮鼎集團的研究報告,2013年上半年中國對美投資達到50億美元,創下了新的半年投資紀錄。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日前宣佈交易的100億美元,其中雙匯宣佈收購美國豬肉生產企業Smithfields的交易數額就超過了一半。

  

  從長遠來看,經濟會戰勝政治。現在的世界形勢是,中國有大量的儲蓄資本,而經濟危機使得發達世界需要資本。金錢如同水一樣都會有一個水位線,即資本會流向能獲得最大回報的地方。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是有益的。

  

  在美國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投資會創造就業機會。他們之所以不知道,是因為中國企業並沒有做相關的報導。如果中國企業不說,別人也一定不會說。今天,在美國有3.3萬個工作是由中國持有大部分股權的公司直接提供的,並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當然,它們的經濟活動間接創造的工作更多。但美國人仍然會用恐懼的眼光看待來自中國的投資,其他國家的情況也一樣。在皮尤中心的研究中,被調查者被問到「中國關心你們國家的利益嗎」,60%的美國人表示「不多」或「一點也不」。在德國這個數字是70%,英國是82%。只有在非洲國家,民眾認為中國關心他們的利益(2)。

  

  中國企業並不關心所投資國利益的這一形象是可以避免的。監管部門、消費者、投資者、供應商和其他的利益相關者都會被這個形象所影響。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公司有責任與這些重要的受眾溝通中國的投資會給當地帶來好處的信息。

  

  雙匯併購美國企業的傳播啟示

  

  再來看最近雙匯收購Smithfields的例子,它正好體現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中所遇到的機遇和挑戰。很明顯,雙匯在宣佈收購前就有一個強有力的宣傳方案。它所表達的信息很清晰,將重點放在了美國發言人所闡述的那些好處上,並強調這次併購會給Smithfields帶來新的出口機會。而他們應對質疑的方法則是告之民眾,此次併購的目的是改善中國的食品安全而不是降低美國的食品標準。

  

  但是,因為是一家中國企業在主導併購事件,這次交易仍如同預想的那樣富有爭議。美國國會已經召開了聽證會,出於恐懼,議員們指稱併購會使得Smithfields的產品質量降低到危險的程度。他們這樣說是因為中國存在許多的食品安全問題。議員們同時聲稱,如果把食品鏈的控制權交由中國,會讓美國國家安全受到威脅。

  

  這是一個危險的論調,一旦成功阻止此次交易,無疑將會被視為是保護主義作祟。總的來說,美國政府只有在反壟斷或涉及國家安全的情況下才有權阻止外資收購本土企業。Smithfields的交易並不涉及壟斷的問題,所以想要阻止交易的人就試把國家安全的概念範疇擴大到從未有過的程度。之後或許還會有一些相關的調查,譬如Smithfields出口的食物有沒有提供給美國軍方以及其工廠有沒有建在軍事設施附近。除了將豬肉問題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以外,這些也是阻止此次交易的辦法。

  

  審查雙匯和Smithfields交易的政府機構是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更廣泛的叫法是CFIUS。法律規定它具有審批與保護國家安全的權利,但並不涉及經濟或食品安全上的。該委員會有一個非常嚴格的時間進度表用來審核併購交易。一開始的審查階段有30天,大部分的交易都會在這個時間裡做出決定。2011年,63%的併購交易都在這一階段塵埃落定。之後則是調查階段,這個階段裡的事件絕大多數「存在」對美國國家安全有潛在危害的可能性。這個階段需持續45天,之後CFIUS會決定是通過還是否決。很多時候,CFIUS會要求改變交易的一些條款從而使其獲批。在做否決的決定前,CFIUS會事先通知交易雙方,通常情況下,雙方會主動解除協議。一旦併購申請被否決,奧巴馬有兩週時間來確認或推翻CFIUS的決定。筆者印象中迄今只有一次美國總統有介入此類事件,此案目前還在訴訟中。

  

  事實上,2011年CFIUS批准了92%的受理併購申請。但是,由於雙匯和Smithfields的交易規模以及美國國會所表現出的顧慮,此次併購面臨的審批風險很大,儘管大多數專家認為此交易會被批准,但爭議很有可能一直存在。

  

  在發佈收購消息時,雙匯和Smithfields很明智地採用了精準的傳播策略,但公關團隊的工作還沒有結束。在CFIUS的整個審批階段,負面聲音都不會消失,他們還會繼續宣揚此次交易應該被終止的論調。就算交易被批准了,他們也還是會繼續發聲。兩家公司都應該繼續努力與利益相關方溝通,並說明這筆併購是有利於美國和中國雙方的。

  

  在良好的傳播活動的支持下,如果此次併購獲批,不僅可以為雙匯和Smithfields兩個企業的成功添磚加瓦,還可以為其他中國公司的國際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一旦交易成功,這樁交易將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經典案例,並為中國公司如何在海外市場溝通提供示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27

受益雪球良多,我也發揮下互聯網精神,說說我所在城市廈門。 Sunny_xu

http://xueqiu.com/4865584864/36852960
受益雪球良多,我也發揮下互聯網精神,說說我所在城市廈門。
大概是09年年底從福州來廈門工作,作為省內人(省內基本都往福州廈門跑),廈門的吸引力:主要是美麗的環境,相對高素質的人口,省內較優異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方面還是不如省會福州)。

人口方面:常住人口接近400萬人,其中本島250萬人左右,島外四個區才150萬。感覺這個人口數量在過去三、四年沒有大的增長。個人感覺原因是較為嚴格的落戶政策影響了人口基數的飛躍。要不然以廈門的吸引力,人口原本會增長更快。
以未來10年-20年週期看,廈門的人口規劃應該會到600萬左右。島內人口穩定,島外四個區300萬人,其中海滄區80萬,集美區100萬,同安60萬,翔安80萬。

發展情況:廈門目前的優勢資源全部集中島內,所以本島仍然具備巨大的吸引力。也正是因為如此,島內已經不堪重負。所以,從上屆政府開始,就力推島內外一體化,成果還是不錯的。目前,海滄區已經成熟,核心區的環境優美程度,購物和商業大幅度提高,這兩方面基本與本島差不多。
集美區也進步巨大,新城區基本起來了,而且規劃起點較海滄更高點,大量資源也在往集美注入(如brt,地鐵,軟件園,綠化,文教區等),我估計再有個3到5年,等新城樓盤人口入住,集美區也就完全成熟了。
同安區距離本島太遠,相對處於弱勢,新城還沒有活過來,有點後娘養的味道。
翔安區是新一屆政府力推之地,定位為城市第二極,東部城市中心,服務於廈漳泉一體化大局。目前正處於大建設階段,規劃起點更高,四通一平應該基本搞定。估計在新一屆政府下,巨量財政資源將注入該地區,目前還不好說能不能最終成熟。但是以廈門的吸引力,以及廈門的財政負債情況,再加上現在中央的支持,大概率能夠起來。

房價:不是專業,不好說得很定量,說些具體個案以及個人感覺。在全國行業大調整的態勢下,廈門基本還是維持堅挺,沒有聽說那個地方出現大的調整,總體快速上漲的趨勢確實沒了,新房成交量比起貌似大體下降5成左右。我感覺目前廈門房價沒有大的泡沫,判斷是近郊(廈門島外非核心區)的均價是兩口子工資和(非核心區大概就在1.2w,而廈門普通白領的收入在5k以上)。
幾個身邊的房價例子:
我自己所在小區,10年買的,位於集美新城周邊,當初均價8k多,13年可以賣到13k多,但是到現在還是在這個區位。整個集美新城(核心區樓盤定位更高點)的房價,現在新盤和二手房價格應該在16-18k的樣子,該區域樓盤過去2年去化良好,應該推出的部分滯留不到2成。該區域的土地也很受開發商也歡迎,年前剛剛出讓一幅商住地塊,樓板價在1.2w樣子。區域均價微漲。
島內只有極少數的新盤,成交以二手房為主,價格感覺去年也有所上升。一個朋友去年買了一套島內非核心區套房,均價在2.5w出頭,今年他樓下的房子也賣出,均價還上升了1成多。另外一朋友,房子在核心區,非學區房,前年買的,均價在3w左右,現在據稱可以賣到3.5w以上。另外,原來自己租房子的房子,學區房,80年代老房子,前年成交均價在3w上那樣,現在已經在4萬5以上。所以,島內還是眾矢之的,沒有啥下跌可能。
海滄區也愈來愈成熟,越來越有吸引力,新盤也較少。一個住海滄的朋友介紹,他所在小區現在二手房均價在2.5w。較前兩年應該也有2、3成的漲價。
同安去化感覺不好,無論是土地市場還是新房都有相當存量。翔安新城區域前兩年非常熱門,新盤均價從早先的7,8k快速增長到1.2,1.3w那樣,不過去年倒是有點消停,畢竟配套還遠未成熟。土地儲量還非常可觀,應該是廈門政府未來的大錢袋。

這幾年看下來,感覺廈門政府還是非常精明的。非常細心的維護廈門美好的市容和文明,讓城市有吸引力;在市場情況好的年景,土地出讓量大,市場去化好。當市場調整時,控制土地出讓量,減少新房供應,如此穩定新房價格。另外,島外大發展的過程中,也是各區輪動,活一個再發展下一個。而且,各區的土地有相當部分是在本地國企的發展商上,還能賺第二手的錢。現在廈門還在修地鐵,如此城市半徑可有效提高,對於島內外一體化有相當好處(但是如何把優質的教育和醫療資源島外走還是非常困難,嘗試的許多方法,如教師醫生走崗的收效甚微,新一屆估計得在增量上想辦法,如引進上海的優質醫療落地廈門)。厲害的地方是,在這幾年大發展,大建設(建那麼多新區,還有地鐵等)的情況下,廈門政府的財政情況還非常良好,新書記14年上台時,討論時數據顯示負債情況在所有主要城市中位於很低的位置,還有大力加桿槓的空間。
總的感覺,廈門政府還是有點香港的味道,就是非常依賴房地產。另外,旅遊也是非常重要產業。年流量在千萬人次以上。為了有其他產業基礎,前幾年提了總部經濟的說法,把泉州等大型企業的總部遷到廈門來。以及大力發展軟件業,也有一定效果。未來看去,應該有廈門的核心的廈漳泉一體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48

相比降準 政策性銀行才是刺激之所在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77

相比降準 政策性銀行才是刺激之所在
作者:汪濤


本文根據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汪濤理事關於政策性銀行的重要性分析。

相比降準,政策性銀行才是刺激之所在

央行昨日再度降準100個基點被市場視為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寬松政策之一。雖然降準的確可以增加流動性供給,但我們認為降準的首要目標是對沖外匯占款收縮、保證基礎貨幣適度增長。換言之,降準的確是寬松措施,但並非刺激政策。相比降準,我們認為更值得關註的是決策層決定為政策性銀行註資並提供流動性支持、以擴大其信貸投放規模,這恐怕才是近期最重要的刺激措施。

政策性銀行有望成為穩增長的利器

李克強總理4月17日在國家開發銀行的考察及近期的政策動向為我們初步揭開了政策組合中的重要一環:為穩增長,決策層希望通過政策性銀行放貸支持基建投資、增加公共品的供給,而央行將為政策銀行提供流動性、甚至直接註資。鑒於一季度經濟數據疲弱,我們此前預測決策層將加大基建投資力度、並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擴大政策性銀行放貸規模和降準便是一套組合拳。

我國通常會通過推進基建及政府相關投資來支持經濟增長,但不同於以往,當前企業部門投資意願疲弱。在平臺融資受限、地方政府融資難度加大,決策層希望避免信貸全面擴張和杠桿率進一步攀升,中央政府不希望大幅擴張財政赤字的種種制約下,這一次決策層應如何支持經濟增長?答案是更大程度地發揮政策性銀行的作用:決策層可以增加對政策性銀行的流動性支持、甚至直接註資,進而鼓勵其對棚改、水利、鐵路及其他基建領域提供信貸支持。

央行將擴大向國開行發放PSL規模

國務院最近通過了對國開行、進出口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的改革方案。根據該方案,國開行將回歸“開發性金融定位”、在市場機制下從事政策性業務,而不再追求此前的商業化定位。國開行總資產超過10萬億元(約合1.6萬億美元)、總貸款超過8萬億元(占銀行體系總貸款的比重約10%、占GDP比重約13%),是我國最大的政策性銀行。這一改革方案意味著作為其主要資金來源的國開債將擁有國家信用、風險權重為零。作為改革方案的一部分,決策層將為國開行註資,註資方可能包括財政部、央行,註資後國開行的政策性地位將大大增強。

此外,李克強總理明確提出將擴大向開發性政策性金融發放抵押補充貸款(PSL)規模,以支持棚改、水利、中西部鐵路等重大項目盡快落地。約一年前,媒體曾報道國開行以貸款為抵押從央行獲得了1萬億的PSL額度、利率為4.5%。但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相關科目的變動較小、難尋1萬億的蹤跡,表明PSL的實際投放規模可能小於1萬億。決策層可能對上一輪PSL效果比較滿意、再加上目前債券市場收益率降幅有限,因此可能計劃讓央行直接為國開行提供流動性支持。我們認為新一輪PSL利率可能接近國債利率(3~3.5%),期限可能為3-5年,規模可能擴大至1.5萬億以上。

這一措施創新性地結合了貨幣和財政政策。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國開行進行擬財政支持,而無需大幅提高財政赤字、或依靠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從商業銀行無節制地借貸;另一方面,央行可以通過對國開行定向寬松來為能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再平衡的重點項目提供信貸支持,而不必像2009年那樣大幅降準降息。

影響幾何?

我們認為為國開行提供PSL可以帶來以下效果:

1. 直接增加信貸投放、支持基建投資。一季度國開行發放貸款4099億,已接近去年上半年4740億的水平。新一輪PSL將助力國開行為重點政府項目提供更大力度的信貸支持,彌補地方政府收入乏力、地方平臺融資收緊所導致的融資缺口。我們預計今年國開行新增貸款規模可能達1.5萬億(將近去年的兩倍)、資產規模可能增長30%,從而幫助支撐20%左右的基建投資增速。穩健的基建投資進而將緩和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持續下滑,幫助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實現我們所預計的13%的增長。

2. 補充基礎貨幣供給。雖然央行創造PSL的初衷僅為了實施定向寬松,但與再貸款或其他流動性投放工具類似,PSL也能夠投放基礎貨幣(參見《PSL的虛與實》),區別僅僅在於前者通過商業銀行放貸,而後者通過政策性銀行為基建和政府投資項目提供低成本信貸。與其他基礎貨幣投放方式類似,在基建項目獲得國開行的貸款後,貨幣信貸同樣會在銀行體系內不斷派生放大。為國開行提供1.5萬億PSL的效果相當於降準2次以上,可以有效補充當前受制於外匯流出的基礎貨幣供給。央行一季度外匯資產顯著收縮了2521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7879億的大幅增加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基礎貨幣增速面臨的壓力。

3. 引導貨幣市場利率進一步下行。通過國開行增加基建投資可以緩和地方政府在影子銀行體系和債券市場上的融資需求、從而避免推高債券收益率;且隨著國開行貸款轉化為商業銀行存款,銀行放貸能力也將有所增強、在銀行間市場資金拆借需求也會有所降低。因此,PSL有望助推貨幣市場利率下行。

但是,擴大對國開行發放PSL規模仍無法避免杠桿率進一步攀升。國開行發放的貸款依然是貸款,與一般貸款的區別僅是成本較低、債務負擔更可持續。此外,除非央行通過其他渠道調整流動性投放規模、保持穩定的貨幣供給,並/或通過控制貸款額度保持穩定的信貸增長、收緊影子銀行監管或繼續動用貸存比限制,否則基礎貨幣增速加快仍會推動銀行放貸加速增長。不過,考慮到現階段貨幣政策的首要任務仍是避免貨幣條件被動收緊,短期內超額寬松一些似乎也並無壞處。

我們當前的預測已經考慮了二三季度經濟增長在穩增長政策發力(包含PSL及其他寬松措施)的推動下環比好轉。這些寬松政策雖有助於緩和、但無法完全扭轉房地產持續下滑和企業部門投資乏力的拖累。因此,我們維持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1%、全年增長6.8%的預測不變。

(汪濤/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05

傳李一男涉內幕交易遭調查 所在公司指“黑公關”炒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5824.html

傳李一男涉內幕交易遭調查 所在公司指“黑公關”炒作

一財網 吳豐恒 2015-11-23 21:45:00

對於李一男被調查傳聞目前眾說紛紜,其手機處於關機狀態難以求證。不過牛電科技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將針對此事發表書面回應。

據傳牛電科技創始人李一男因涉嫌內幕交易被帶走接受調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日(23日)晚間第一時間聯系牛電科技,相關人士指該消息為“黑公關”炒作。

李一男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出身,曾先後任職於通信、互聯網多家知名企業,也曾以合夥人身份從事過VC投資。2015年4月,李一男宣布成立牛電科技從事電動自行車創業,並聲稱是其最後一次創業。

據悉,牛電科技計劃於11月25日發布新品,李一男個人微博為其進行多倫宣傳,李一男微博最後更新時間為今日上午10:43分,內容是“11月25日,周三見”。

10月以來,相關部門處罰了多起證券內幕交易案件,中央巡視組進駐多家金融企業。對於李一男被調查傳聞目前眾說紛紜,其手機處於關機狀態難以求證。不過牛電科技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將針對此事發表書面回應。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1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