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躍亭一封激情澎湃的“認錯”信把樂視生態的新媒體小編弄哭了,但資本市場從來不相信眼淚。
在今年4月份的樂視超級汽車發布會上,樂視創始人、董事長、CEO賈躍亭當眾飆淚
“前端發力狂奔,我們的後臺服務卻無法提供充分支撐,近幾個月以來,供應鏈壓力驟增,再加上一貫伴隨LeEco發展的資金問題,導致供應緊張,對手機業務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影響。”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賈躍亭在信中的一些表述,等於變相承認了樂視生態的超長戰略是“錯誤”的,而市場並不會為“錯誤”埋單。
樂視網(300104.SZ)周一延續了此前3個交易日的低迷,大跌4.68%,收報37.85元。連跌4天後,樂視網市值已經蒸發了128.31億元。
“之前布局鋪太開,又做手機又造汽車,造車又是耗費重金的布局,現在看到情況不對想掉頭是行不通的。”上海一私募董事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賈躍亭已經將樂視造成了“航空母艦”,這決定了樂視的每個戰略布局都必須具備前瞻性和可行性。2015年瘋狂布局時市場不缺錢,且認可預期帶來的股價效應,但目前市場環境巨變,導致樂視哪兒都缺錢。
瘋狂“借糧”
半年前就有傳聞稱“樂視拖欠供應商百億貨款,被拒絕供貨”。最近,又有網友曝光了一張據稱是樂視供應商打橫幅催款的照片,寫著“樂視到期貨款不付,造成供應商千人工廠停工”字樣。
樂視曾於11月2日公開辟謠,稱“並不存在拖欠巨額款項的情況”,“資金鏈緊張導致緩發工資”的傳聞也屬於“抹黑造謠”。
不過,賈躍亭在給員工的信中承認了樂視存在資金緊張的問題,“蒙眼狂奔、燒錢追求規模擴張”的同時,“糧草供應不及時,後勁明顯乏力”。
11月7日,一張據稱是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和“某大V”對話的截圖在社交網絡火了。“雷軍”在微信對話中稱:“昨天,幾個大供應商和我說,樂視欠款總額在150億以上,四五家供應商欠款在10億以上,明天估計有四五家開始起訴。”
樂視控股實名認證微博轉發了這張截圖,矛頭直指小米:“如果黑科技就是黑競爭對手的手段,那您的黑科技多得罄竹難書。我們很想希望這種壞人之壞、小人之小的行為非您所為,愚蠢的是,您承認了這對話。雷總@雷軍。”
@樂視生態微博截圖
第一財經記者隨後向小米求證上述聊天截圖的真實性,相關負責人表示:“不要企圖用卑劣的手段轉移視線。我們的所有態度都在我們發布的微博里。”而與“雷軍”對話的“某大V”也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采訪,但她表示“我不清楚是什麽情況”。
細看樂視網的財報可以發現,正如賈躍亭承認的那樣,樂視確實“缺糧”。
樂視網第三季財報顯示,其總資產約288.7億元,比去年底增長了70%,但負債余額約189.7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65.7%,雖然較去年的77.5%有所下降,但高額的負債和負債率無疑加大了資產管理難度,存在一定的償債風險。
事實上,樂視對資金的饑渴遠遠超出了其本身的融資能力。Wind資訊數據顯示,自2010年8月上市以來,樂視網累計募資約145.4億元,其中直接融資92.9億元(首發7.3億元、定向增發60.2億元、發債券融資25.3億元),間接融資52.6億元。
賈躍亭近幾年還頻繁進行股權質押,並將資金註入樂視非上市公司體系。三季度財報顯示,為了進行融資擔保,樂視網前十大股東有三位進行了股權質押。其中賈躍亭質押5.71億股,占其所持股份的83.63%;第三和第四大股東劉弘和賈躍民分別質押了3785萬股和4182萬股,占其所持股份的61.9%和95.2%。
要知道,股權質押大多是在資金周轉困難、資金流緊張或是借新償舊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樂視生態的子公司還利用VC/PE(風投/私募股權基金)進行融資。公開資料顯示,今年8月份,樂視超級汽車獲得新華聯集團戰略投資5000萬美元,9月份又獲得深創投、聯想控股、泛海系、新華聯、宏兆集團A輪投資10.8億美元;樂視移動智能於2015年11月完成A輪融資5.3億美元;樂視影業於2013年8月和2014年9月進行了兩輪融資共計約5.4億元,並於2015年在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私募發行了2只債券,共計3億元。
“燒錢”太快
相比瘋狂的融資,樂視更擅長“燒錢”,這與其非常規的高速擴張模式有關。
樂視首款手機2015年5月19日正式發布,樂視移動總裁馮幸指出,2016年樂視手機銷量將達到千萬級,初步驗證“生態補貼硬件”模式。
根據樂視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5月19日,其手機銷量突破千萬。賈躍亭在上述信中則透露樂視手機目前的銷量已達1700萬。然而,這1700萬帶給樂視的究竟是好處還是負擔?
在賈躍亭的樂視體系發展過程中,首先是做視頻內容,接著涉及終端,從路由器、電視到手機、汽車,逐步打造“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內部循環業務體系。終端是樂視體系重要的一環,不過,其給樂視終端的任務並不是盈利,而是如何快速擴大銷量,爭奪用戶。
砸100億造車、逾30億收購酷派股權、補貼1700萬部手機……如果說樂視發展電視時的資金壓力尚不明顯,那麽當賈躍亭將目光瞄向高價值用戶數量更多的手機、汽車行業,卻仍繼續沿用“補貼換用戶”的模式時,則將樂視引入到了無止境的“燒錢”之旅。
賈躍亭承認,樂視汽車前期投入巨大,陸續花掉100多億自有資金,直接導致對LeEco的資金支持不足
為了搭建樂視生態圈,樂視頻頻大手筆投入到長期項目。從樂視網的現金流量表來看,近幾年樂視網的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遠大於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且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呈下滑趨勢。
“樂視剛剛進入手機行業時,通過資金開路,給供應商優厚的結款條件,賬期大概是3個月,後來賬期成了行業平均的6個月,由於資金鏈緊張,樂視可能希望對供應商延長結款賬期,一些供應商不願意,傳到外界就成為了‘拖欠貨款’。”旭日移動終端產業研究所所長孫燕飈7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據估計,樂視花在手機和汽車上的補貼和投資就可能超過150億元,而手機、汽車目前所帶給樂視在內容付費等方面的收入提升,遠不能支撐如此龐大的支出。與此同時,樂視還在高速擴張其他子業務,這也是其資金鏈緊張、不得不頻繁融資的原因。
就如同賈躍亭信中所說的:“結果就是,我們無法把力量集中在一個點上,雖然各位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戰役、開辟了一片又一片疆土,但糧草供應不及時,後勁已經明顯乏力。”
“樂視的資金緊張問題不是不能解決。”孫燕飈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問題是賈躍亭願意出讓多少股份,而且樂視要形成內容收入和生態布局的良性循環,至少要到2017、2018年,在所謂的‘資本寒冬’,投資人要價更高。另一個難題是,即便成功撐到2018年,他(賈躍亭)可能也失去了對樂視的控制權,失去了自己的‘親兒子’。”
資金“出逃”
缺錢不可怕,“燒錢”快也不可怕,對於賈躍亭和樂視來說,最可怕的是還有沒有人相信 “把海洋煮沸”的故事。如果沒人信了,那可能就要被巨浪吞沒了。
深圳市上善若水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侯安揚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樂視到目前為止的商業模式都並未能證明有效且可行,賈躍亭的信實際在承認,樂視的發展遇到了各種問題,資金壓力很大。
“賈躍亭的公開信說明他在向市場妥協,但市場是很壞的,你光承認問題沒用,沒有實際的解決方案,是很難穩住(資金)的。”上述私募董事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針對樂視出現的問題,賈躍亭在信中做出“檢討”並表示,樂視將進入“告別燒錢擴張,聚焦現有生態”的第二階段。具體而言,在新階段里,七大子生態縱深發展、非上市公司板塊業務要以經營為導向、上市公司要以實現全面盈利為目標;子生態之間必須強強化反(樂視曾提出了一個“生態化反”的概念),不斷創造全新生態價值。同時,賈躍亭計劃通過推動組織變革來解決問題。
但這在上述私募董事長看來,賈躍亭的解決方案是在變相承認之前樂視生態的超長戰略是錯誤的,“盤子鋪太大,資本決策出了問題。”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資金確實正在逃離樂視。11月7日,樂視巨額成交19.11億元,較前一日成交額放大七成以上,但當日多達1.65億元主力資金逃離樂視網。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10月25日至今,樂視網持續被主力資金拋售,10個交易日主力資金已累計出逃超15億元。
對於樂視近期以來的“跌跌不休”,不止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除非樂視再找到大金主,不然並沒有很好的方法能在短期內拯救股價。
侯安揚表示,公募等機構投資者肯定會用腳投票,有些已經叛逃。Wind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機構共持有樂視網1.94億股,較二季度的2.14億股少2000萬股;三季度持股市值為85.79億元,而二季度持股市值為112.99億元;三季度機構持股占樂視網流通股比例為15.36%,相較二季度有所減少。
“守了2年,賠了3萬。由樂迷轉樂黑,由樂黑轉路人,走了。”一名普通投資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