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互聯網金融轉型樣本:金融科技商業化之路不易

新金融的發展進入下半場,“金融科技”替代“互聯網金融”成為了新的“風口”,概念轉換的背後是:科技開始真正成為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推動金融行業變革的主角。

而對於那些在聚攏流量、整合資源、牌照布局、股東實力上旗鼓相當的新金融巨頭而言,新一階段比拼的關鍵也已經轉向金融科技的研發能力、應用能力以及輸出能力。

除了最早提出要做新金融“加速器”的螞蟻金服、以賦能傳統金融業為口號的京東金融、背靠“百度大腦”的百度金融外,這組致力於“販賣”技術的小分隊又增加了一個新成員。

11月2日,國內首張互聯網保險牌照的持牌者——眾安保險宣布成立全資子公司眾安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眾安科技),專註於前沿技術的研發、研究成果的創新應用,以及眾安內部及外部合作夥伴創新、創業孵化和投資。

工商註冊信息顯示,眾安科技於2016年5月獲保監會批準,其經營範圍包括:信息技術服務,以承接服務外包方式從事管理或技術咨詢服務,市場信息咨詢等。

科技產品化

根據發布會上公布的信息,在技術端,目前眾安科技有四個主攻方向: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數據驅動,其中大部分都已經實現了在具體業務和場景中的應用,主要聚焦於保險、消費金融、第三方理財、資產管理、健康醫療等領域。

以目前實踐案例相對較少的區塊鏈為例,眾安已嘗試利用基於區塊鏈的存儲技術搭建再保險接入平臺,這樣一來,直保公司與再保公司的信息流、資金流、法律合同關系通過該平臺線上完成,以此提高行業內的運轉效率。

其核心邏輯在於,每家線上的使用者擁有唯一的“數據鑰匙”,擁有該鑰匙的公司只能查看屬於自己的數據,提供平臺的眾安科技亦無法查看平臺上的任何交易數據;同時,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實時匹配平臺各方需求。

除了提供B端(企業)服務,區塊鏈的應用也在延展到更多的C端(個人)場景。

以眾安科技上線的互助保障支撐平臺“相互邦”為例,它可以為各類互聯網企業、行業協會、公益平臺、垂直人群等定制個性化的互助社群,以互助形式分散用戶的日常風險。

以跑步社群為例,“相互邦”可以幫助跑友建立集體契約:以跑團為單位,跑友加入時需繳納一筆契約金。而約定周期結束後,按照契約,不跑的扣錢,跑了的分錢,從而使跑友“迫於”社群及契約壓力,養成良好的跑步習慣。

當天,眾安科技還宣布與20多家企業發起成立了上海區塊鏈企業發展促進聯盟,這些企業覆蓋銀行、征信、支付、消費金融、數據安全、通信、科研機構等。

商業化路徑

事實上,跟眾安科技一樣,包括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百度金融等在內的新金融巨頭們都在努力嘗試用科技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推動金融服務變革,並將技術輸出作為鏈接更多企業、構建更大生態的重要“工具”。

例如,螞蟻金服就在去年10月啟動了“互聯網推進器”計劃,開始推動平臺、數據和技術的全面對外開放。按計劃,它將在5年內助力1000多家金融機構向新金融轉型升級。它的另一層重要考量在於,亦為其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換來了更大的可能性。

但從技術研發到應用,再到輸出,要走通這一條科技的商業化之路並非易事。

幾家巨頭中,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積澱最好的是百度,但目前卻並沒看到其技術與金融產品和場景有比較亮眼的結合。

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的前期投資較大、盈利周期較長。所以,目前這些提供技術輸出的機構也都沒有披露詳細的商業化模式和數據。未來,對於眾安科技而言,其商業路徑和變現能力同樣是個不小的挑戰。

而眾安保險之所以要獨立出眾安科技,一方面是希望建立一個技術研發和輸出平臺,另一方面也是基於商業化的考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8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