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16年,但當當很多創新都不是我16年前想做的”
i黑馬訊 10月30日消息 日前,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全球電商領袖峰會上,當當創始人兼CEO李國慶就《自我的批判》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當當奮鬥了16年,賣了100多億,但不幸的是,很多創新都不是他16年前創立當當時想做的事。“第一個五年和淘寶競爭,第二個五年和亞馬遜競爭,第三個五年是京東。我那點財力都浪費在價格戰上了!”
李國慶說,電商網絡引流費用高昂,導航網站一字百萬金,僅當當兩個字,一個月就280萬,所有人都是這麽競爭出來的,燒錢。“當當六年半前上市,融了3億美金,我還特美,覺得一個企業手里有3億美金也是大事了。風投2010年砸進中國市場幾百億美金,不僅進來,而且還兩年就燒光了。”
反思過後,李國慶對電商未來發展的新格局提出了五大預測:一、網絡媒體多元競爭;二、垂直電商平臺迎來消費升級;三、綜合電商平臺五馬縱橫;四、電商平臺去媒體化;五、大數據創造共贏生態。
此外,李國慶在提及當當精品百貨定位時稱,到了三四線城市發現,人人都知道淘寶,沒人知道當當,未來當當將聚集一二線城市,做精品百貨,圖書+文創。“我們最近實驗了十個O2O模式的書店,現在效果非常好,明年要開到一百家店。”李國慶表示。
以下為李國慶演講實錄,經i黑馬編輯:
“奮鬥16年,但當當很多創新都不是我16年前想做的事”
上午好!我今天上午的分享是自我的批判。如果對過去十六年沒有很多的反思,很難對未來有更多的描繪。
中國的圖書是700億,如果把中小學的教材、教輔等拿掉,就剩360億。當當很幸運,奮鬥了16年,終於賣了100多億,30%左右是當當一家賣的。
不幸的是,很多創新都不是我16年前想做的事,主要原因是:第一個五年和淘寶競爭,第二個五年和亞馬遜競爭,第三個五年是京東。我那點財力都浪費在價格戰上了!
十六年前,我們拿著PPT到處向書店和出版社演說。當時說的好像沒實現幾條。比如我們那時候大肆說,你的庫存將會有更好的銷售渠道,後來我一想,這十六年我們流量也不穩定,好像不但沒有消化庫存,還制造了很多庫存。
那時候我們說,你的書可以和讀者進行接觸,能解決過去很多書店買書難、賣書難的問題。確實,我們網上有110萬種圖書,實體書店多的也就23萬種,你再多了,讀者也摸不到、夠不著了,可是真的買書方便了嗎?找書方便了嗎?
去年北大一批校友到我家吃飯,但凡有點知識的人根本不看眼下的一些所謂排行榜,因為很多是出版社自己在刷。我這十六年,只有我和三任CTO知道排行榜背後的運算邏輯,其他業務副總都不知道,我們有一堆防作弊的方法。
某位大佬出書了,說我買一萬本能不能進當當排行榜?我說不行,我們超過兩本也算兩本,所以批發和自己消費沒用。
說用不同的人分散著兩本、兩本買行不行呢?我們說不行,我們會看IP地址。於是他就找人,跑到不同的網吧分散刷。
以至於前年一個出版商大佬說:“李總,以前我打新書的時候,自消費刷了五千本就可以進新書100名,現在怎麽刷1萬本也不行”,我說都刷不就是炸金花嗎?
十六年前我們還誇下海口,很多絕版書都會按照讀者的需要印刷。累計十六年,當當網顯示缺貨的是480萬種,因為大陸出版社不夠2千冊就不加印,香港是不夠200冊。就三、五十人需要,這些書怎麽辦?出版社當然不會加印,我們說當當網能解決,但我們發現受缺的品種只會越來越多。
有了當當,我到底給出版業帶來什麽了?終於前年讓我值得安慰的事出現了,冊書連續兩年增長,可能當當還算有一點價值。此外,可能是給讀者帶來價值。我第一個五年平均74折,第二個五年是平均69折,第三個五年平均65折,去年平均64折,這是不是給讀者創造的一點價值?但遠遠不夠。
我們還想改造出版業,出版業的定價全世界都很荒唐,《21世紀資本論》保證50頁PPT可以說完的事,非湊一本書。一個大學教授寫了本《博弈論與社會》,我覺得,既不是博士論文又不是學術書,用得著29萬字?我這麽愛讀書的人都沒時間看。
我說以你的智慧,3萬字說不清,5萬字還說不清?說得清,出版社逼著他們撐成一本書,因為出版社都是按紙張定價。就像CD,一定需要13首嗎?一首很棒,兩首還行,10首都是水貨,硬湊一張盤。我們要改造它,改造成不是庸俗的文化,目前還沒有做到。我是自我批評,前輩們、巨頭們不要生氣!
過去十多年,電商等於電傷
一是電商網絡引流費用高昂。電商環境都不好,門戶包時廣告太昂貴了。當當六年半前上市,融了3億美金,我還特美,覺得一個企業手里有3億美金也是大事了。風投2010年砸進中國市場幾百億美金,不僅進來,而且還兩年就燒光了。
所以電商門戶包時非常昂貴,比《新聞聯播》的廣告還昂貴,關鍵詞是百度一家獨大,導航網站一字百萬金。我當當至今不敢收費排名,完全按大數據運算的自然結果排名。導航網站兩個字,就“當當”兩個字,一個月就280萬,大家就是這麽競爭出來的,燒錢。
二是電商平臺媒體化。我們電商平臺花了那麽多錢,也得掙回來,怎麽掙?我們也開發了包時廣告,直通車按點擊付費;購物中心按平米收費也有;倒扣流水也有(指按照商戶或廠家的流水銷售額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如1%、5%),是共贏模式。
三是商家在各電商平臺獲取流量沒有預期,制造大量庫存。我說千萬不要讓亞馬遜死了,不然我都無法管理下面的部下了,有他們的競爭,讓我們不敢在出版界這麽放肆。可是亞馬遜中國犯了什麽錯,我沒研究出來,和我們的差距越來越大,以前對我們還有一定的鞭策,現在很低了。
未來電商發展的五大新格局
做企業的不要信我這些,一定要獨立思考。我自己都不知道這里面哪些是理想,哪些是實際,你們要獨立思考。
一是網絡媒體多元競爭。不能就一個UC,不能只有百度搜索,幸虧還有阿里搜索。在阿里上市前,我跟李彥宏說,它是最牛的購物搜索引擎,人家掙你搜索引擎的錢啊。
李彥宏說“是,但我沒有找出辦法”,我說你來不及了,它要從搜索引擎要引進信用,還要打擊假貨,它已經從搜索引擎跨界了。現在購物搜索離了阿里就無從下手。
去中心化不是從當當跑到阿里、跑到京東。羅輯思維冒出來了,一個媒體人一年推薦60多本書,也能賣1個億。雖然我這里賣100多個億,但他60多本書就可以賣1個億,還經常按原價賣。
二是垂直電商平臺迎來消費升級。在過去的垂直平臺、垂直電商中,我是大家的榜樣。巨頭們狂轟濫炸,我這個人運氣不好,或者是我這個大炮招來了很多火力,我和很多巨頭過過招。
五年前我說1號店的零食、聚美優品的化妝品,現在比較不幸的是,易迅被收購了,1號店也虧損,但我仍然不改五年前的話,垂直電商非常有生機,只不過沒有社交化,沒有專家導購化,沒有在這個行業根植更深就擴張品類,這是非常危險的。
三是綜合電商平臺五馬縱橫。現在是阿里最大,那麽會不會出現三足鼎立,五馬縱橫?過去的垂直電商、新興創業者很多都是拼命向風險投資拿錢,拿到錢以後沒有抓住用戶的痛點和供應鏈的痛點,就被錢給慣壞了。
四是電商平臺去媒體化。我看阿里還是非常克制的,憑它在行業內的地位,利潤可以迅速翻一番,但這個克制只是靠領導人的自我約束嗎?而不是來自競爭?我覺得通過競爭,電商將繼續去媒體化,跟商家變成一種分享制、共贏制,你賣得好,我倒扣流水就多;賣的不好,我就沒有,而不是說,我這個位置,一個點擊就賣你20塊。
五是大數據。這個是我最大的夢想。現在我們成功試驗了在出版社預售,你不要印制了,利用大數據,等預售完了,你再七天封裝,三天到讀者手里。
“零庫存是最好的供給側改革,我們電商能做到。”
全世界消費者都在抱怨,為什麽服裝從工廠到購買者手里吊牌價能差10倍,就算打了五折,那還差5倍。可是試問,這麽多品牌商怎麽沒成富豪呢?就是積壓鬧的。
它必須有定價率來對毛利率進行保護,保護庫存積壓。服裝在沒電商的售謦率也就是60%,40%是留到明年的,而電商,基本售謦率是80%以上。如果能實現零庫存,那麽是最好的供給側改革。而我們電商可以做到。
當當每天的電子書產生的數據就是5400萬條,像編劇改編一本小說,多少人是一氣呵成的,多少人分十次、八次。有了數據以後,讀者從哪里跳過去閱讀,都能有記錄,橋段就出來了。
自我檢討完了,我再分享一句話,就是當當從精品百貨定位了。我到了三四線城市發現,人人都知道淘寶,沒人知道當當,我就在一二線城市,做精品百貨,圖書+文創。
我最近試驗了十個書店,是一個徹底的O+O模式,現在效果非常好,希望明年一百家店開完以後,再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