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友邦的股價和香港的保險 你都要關心

現在大新聞的頻率真是讓公號狗操碎了心,比如現在到能不能在香港刷銀聯卡買保險?

 

銀聯國際的公告是這樣的:


 

意思就是說,以後要在香港買保險的話,只能買沒有儲蓄成分的消費型保險,有儲蓄、分紅性質的儲蓄型保險畢竟是要記錄在資本項目投資下的,不可以再走銀聯的通道了。

 

二級狗的第一反應:AIA下周一要掛了,QAQ...

 

吃瓜群眾第一反應:趕緊深夜排隊去香港刷銀聯買保單啊!

 

(我只想說昨晚剛折騰回內地參加朋友婚禮,結果周六白天就全搭在這事上了,現在下午兩點零三分,衷心希望可以在盆友結婚前發出來推送,下面進入打雞血分析階段。)


 

首先,銀聯想針對誰?

 

去年811開始的人民幣貶值潮,朋友圈中對此發言最多的為以下兩類人:各大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對近期人民幣匯率的點評,各大香港保險經紀在人民幣匯率貶值後對美元保單的安利。

 

數字為證,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的數據,2015年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造保單有245950份,保單保費為316.44億,占2015年新造個人人壽業務總額的24.2%2016年一季度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32億,占同期保費(385億)的34.2%2016年上半年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為301億,占上半年新造保單保費(815億)的36.9%

 

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大陸的同胞們在香港買的保單金額幾乎已經達到去年全年的水平,真是又有錢又不低調啊。

 


從莎莎國際到友邦保險,論內地消費力在港股市場的Alpha轉換。

 

香港也是友邦保險新業務價值最高的地區,占比達到39%;過去六年新業務價值平均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8%,同期新加坡為15%,大陸、泰國均為14%,馬來西亞、韓國為7%


 

不過新業務增速的加快爆發是從2015年四季度開始的。


 

相信大家也都猜到了原因:人民幣貶值後,土豪們通過銀聯卡購買大額保單,實現資產美元化。如此濫用通道,銀聯當然需要進行管理啊。

 

第二,對廣大人民群眾有何影響?

 

一個晚上加早上的時間過去了:從保險經紀到保險股分析員,都還在等待政策的具體落實細節;還沒有保險公司正式發表聲明,所以也還沒有任何保險股分析員把差不多可能已經寫好的報告發出來。

 

已經了解到的情況是:帶有儲蓄、分紅性質的保險很大機會之後都沒有辦法走銀聯的渠道。這當然會影響到還沒買、但想買香港保險的吃瓜群眾,但正常三口之家,如果真的有儲蓄險的需求(具體險種我放第三點里講),算上兩邊老人,六七口人一年就算是換匯額度怎麽也有三十萬美金,難道還不夠你買保險麽?

 

銀聯的聲明,影響到的只有做大額儲蓄險的土豪們。

 

這些想把資金弄出去、但又不知道海外投資什麽的土豪,就比較喜歡買香港美元人壽保險,每年五萬美金起存(總之不太適合錢少的滾雪球),複利算到100歲的話,少一點人壽成分的話,三十年複利年化7%(多人壽成分年化複利大概6.4%,給孩子買這麽個保險,不就等於出去買了個美元理財麽(父母的出發點肯定不是小孩萬一有事我能拿多少錢對不對)。

 

而且高端客戶還能把大額保單拿去私人銀行做個保單融資,完美地解決了資金出境及資金流動性問題。

 

年初的時候,銀聯對境外刷卡單次不超過5000美金的規定,令得大額保單的付款方式變成了一張保單刷上N次卡;


新規定如果見招拆招呢,那只能土豪在內地銀行多開點戶,一次帶個十張二十張卡的,每天去保險公司刷一次,一天刷不完那就刷上個一個星期(順便為香港的零售行業做做貢獻);


或者就幹脆不走銀聯,用VisaMasterCard,比銀聯貴出來的手續費部分,問問保險公司願不願意幫付了唄;


或者親自帶著錢飛來香港繳費(每人每次出境最多帶5000美元);


最後,如果以上解決方案都不能滿足土豪的話,那土豪們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

 

第三,不是賣保險的我來說說,如果想買保險,該買什麽保險?

 

網上有句特別殘酷的黑雞湯中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差距只有一場病,所以沒有被銀聯禁止的消費型保險中的醫療險是值得考慮的(博主是在今年四月份買的)。

 

醫療險是一個最簡單粗暴保險方式,每年向保險公司交納保費,如果生病住院,只需要自己墊付一定的醫療費(這部分一般公司的保費已經可以覆蓋),多出來的醫療費用保險公司實報實銷。價格主要看你想選擇看病的地區(不包括美國的話便宜很多),所住病房的類型(四人間比單人房也便宜很多)。當時買完這個保險,感覺就算沒結婚沒小孩,以後就算生病住院也不怕錢的問題了。

 

再說人壽險,特別適合家里的經濟支柱。因為受益人拿到這筆保費的時候,你可能已經不在了,但至少保單在經濟上能給還在的家人一點補償。(所以聰明的妹子,結婚時候可以要求老公買好人壽險,並且將你的名字放在保單受益人上)

 

還有一種險叫做重疾險,根據你的投保額度,每年存錢。算是以上兩種保險的融合,沒病時候算是儲蓄,有病時候賠付(重疾對發病的各項要求指標比較高,你得真的病到厲害了去),如果肩負房貸的話可以看看,至少不會讓你生了場大病,啥也沒有。

 

以上比較多是針對正在工作的吃瓜群眾,還在茁壯成長的小盆友們,多買的就是醫療保險和儲蓄保險(存點上大學的錢),小孩身體都不差,很容易上保險,價格也便宜的。

 

但是給我們爸媽買保險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了,因為超過65歲保險公司就不會接納他們投保了;買儲蓄險呢,存續的年限又不會很長;買壽險的話你說你是孝敬呢還是不孝呢?所以如果爸媽還沒有保險,那就必須多給他們轉發十大養生秘笈,督促他們多多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比如讓爹媽養只狗,每天帶狗出去散步就不錯)。


然後生孩子是沒有任何保險的,所以男同胞們你們都要對還沒生孩子的老婆好一點。

 

第四,友邦的股價怎麽辦?

 

好在這是個國際化公司,亞洲其他國家他們也是做生意的;香港市場的新保費占公司比重為39%,按上半年香港市場36%的比例都為內地訪客貢獻計算,內地土豪的新業務價值占對友邦比例約為14%

 

盡管銀聯未對消費型保單做出規定,但這一類的保費價值相對較小,不能支持香港地區業務的高增長;而由於儲蓄型保險往往都是和消費型保險捆綁銷售,因此很難在這個層面再將兩者占比區分清楚,所以這對香港及友邦整體的影響,現在真的很難講。萬一這下子更激發了土豪的逆反心理,拼了命的來香港買保險呢。

 

如果你是友邦的投資者,想想公司的一大塊主要收入來源,都是這麽幾十張卡天天刷、人肉快遞帶錢出境,加上去年下半年已經有了這麽高的基數,你說你短期還坐得住麽?

 

本人並非香港保險銷售,對境外保險產品的描述僅為個人消費體驗,並非宣傳任何境外保險產品。


最重要的:支持國家對非法使用境外保險作為資產配置轉移的行為表示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