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外貿回穩向好,上海提出要擴大平行進口汽車業務規模,加快推進符合性整改場所實施運作。
10月25日,上海市發布《關於本市促進外貿回穩向好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稱,推進平行進口汽車保稅倉儲以及CCC認證改革試點,完善進口車輛事中事後監管措施,擴大平行進口汽車業務規模。
同時加快推進符合性整改場所實施運作,健全“三包”“召回”體系,完善平行進口汽車公共服務平臺功能。
所謂平行進口汽車,指的是未經生產企業授權銷售進口汽車,一般是指從除總經銷商以外的其他進口商從國外進口的汽車,與國內授權經銷渠道“平行”。這種進口方式此前已存在,不過一直處於灰色地帶。
平行進口汽車首次被公開提及,是在2014年《商務部關於上海自由貿易區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有關問題的複函》中,此後“平行進口汽車”一詞開始在新聞媒體、政府文件中出現。相對而言,自貿區試點企業和平臺推行的平行進口,在合規性上有更高的要求。
2015年上海自貿試驗區啟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這也是國內首個試點。之後,天津、廣東、福建自貿區啟動試點。目前四個自貿區累計認定的汽車平行進口試點企業和平臺數量達78家,其中上海17家,廣東1家,天津35家,福建12家。
不過,之前由於認證等方面的政策沒有落地,平行進口汽車進展緩慢。2016年,平行進口汽車連續獲得政策上的突破和支持。
今年年初,國家認監委對全國各自貿試驗區內以平行進口方式入境的汽車,調整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要求——放寬對進口汽車原廠授權文件的要求,放寬平行進口汽車的數量限制,簡化工廠檢查要求。
6月21日,上海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有限公司通過平行進口方式進口的5座越野乘用車,獲得了國內第一張平行進口汽車CCC認證證書。
由此,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申衛華說,平行進口汽車在認證的政策上已經沒有任何障礙,平行進口汽車試點工作全面落地運作。
今年4月,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委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的若幹意見》,首次突破汽車進口必須直接在口岸海關辦理進口報關、納稅等手續的“落地征稅”政策,提出“允許開展平行進口汽車保稅倉儲業務”,同時設定了3個月的保稅倉儲期限。
中國綠地潤東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王昊然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說,新政減輕了企業短期資金周轉壓力,降低經營成本。以其經營的某款主力車型來測算,原本進口2部車的成本,現在可以進口3部車了。
10月18日,國家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情況總體看不錯,不僅滿足了汽車市場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而且在打破品牌授權銷售單一模式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為加快汽車流通體制改革創造了良好條件。
數據顯示,今年1-9月平行進口汽車試點企業實際進口3.9萬輛,是去年全年數量的8倍多。
為進一步推動汽車平行進口,經國務院批準,近日,商務部會同其他6部門已經決定擴大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範圍。
第二批試點分別是大連保稅區(含大連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四川省成都國際鐵路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山口口岸和霍爾果斯口岸,以及寧波市梅山保稅港。
沈丹陽稱,每個新的試點地區試點企業數量原則上不超過5家。
目前第二批試點都對汽車平行進口寄予厚望。
大連市外經貿局方面認為,大連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有望給大連帶來年進口3萬輛汽車,交易額180億的“大禮包”,同時將提升大連口岸的影響力、帶動力和輻射力,進一步推動大連國際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建設。
寧波梅山保稅港區也提出,爭取到2017年實現平行進口汽車進口量1萬輛;至2020年,進口量超3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