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型職業農民:重科技、講規模的農村示範“富戶”

將來誰來種地?政府已經給出明確答案:新型職業農民。

日前,國務院出臺意見將新型職業農民視為“增收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七大群體之一,並提出了激勵計劃。

在中國,新型職業農民的湧現,早已經不是新鮮事情。伴隨城鎮化的加速,農民會越來越少。一定程度上,土地的經營規模會隨著農民的減少而逐步擴大,而且為這部分農民提供專業化服務的農業經營主體也開始不斷壯大。這是新型職業農民出現的現實基礎。

其實,這也可以解釋當前農業領域存在的一個“悖論”,即中國農業勞動力集中在老人、婦女,缺乏青壯年,但是糧食總產量卻連續十多年出現增收。有農業政策制定者將其解釋為,最主要的環節農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越來越完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要想讓農業成為具有持續吸引力的產業,就需要讓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人也能過上體面的生活,讓農民擺脫身份枷鎖的限制成為一份體面的職業,這也是破解現在乃至未來出現的“誰來種地”這一難題的關鍵。“加快職業化進程”成為本次新型職業農民的激勵計劃之一。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王鈺鑫博士認為,職業化和專業化是這一群體的最鮮明特點,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

杜邦先鋒中國區總經理吳堅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表示,農業現代化必須由具備職業技能的從業者推動完成。因為這部分群體更加註重專業化的管理,關註長期的發展和盈利能力。

吳堅舉例說,近年來,在種植者客戶名單中,這一類大農戶的數量快速增長。由於種植規模巨大,他們更加註重種子產品的品質,並且緊緊跟隨產品技術更新換代的步伐。同時,對於農業金融、收糧服務等新興的行業服務,他們都樂意積極嘗試。在他看來,新型職業農民的生產意識正在逐步靠近美國等農業發達國家的運作模式發展。

對種糧大戶來說,其實也有著獨立的市場判斷。此前本報記者曾采訪過吉林一位種糧大戶,他就有個計劃,希望兩年內能夠將土地規模擴大到2萬畝,5年內達到10萬畝。原因在於,他考慮要應對目前糧價低的狀況,通過擴大市場份額、提高服務水平來度過市場的低潮期。同時,達到一定土地規模後,不僅可以降低各項成本,還可以得到政府的農機補貼。

前述意見稱,“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納入教育培訓發展相關規劃,支持職業學校辦好涉農專業,定向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鼓勵農民通過‘半農半讀’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職業教育培訓。”

從政策層面,2016年國家加大了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據新華社消息,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提到,中央財政投入13.9億元,確保完成100萬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他說,當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基本確立,培訓體系加快構建,經費投入實現突破,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在各地蓬勃湧現,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事關“三農”發展的重大戰略性問題。2016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示範範圍進一步擴大至全國8個整省、30個整市和800個示範縣(含100個現代農業示範區)。

以新疆自治區為例,據報道,2016年計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5000人,其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10000人,接近7成,青年農場主300人,占2%。並且自治區統籌安排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補助資金,對不同培育形式實行差別化補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