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馬化騰:我們在接近操作系統層面思考

昨日(10月22日),馬化騰作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新晉委員來到清華管理全球論壇。在這里他與剛剛獲得“2016年度中國經濟學獎”、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展開了一場關於自己、關於創業和創新的對話。

天文、科幻愛好者;從非學霸到跨界創業者

錢穎一: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華管理全球論壇,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會邀請一位顧問委員與清華學子交流。去年邀請的是特斯拉和SpaceX的CEO馬斯克,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我們清華經管學院的另一位顧問委員,騰訊公司主要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先生——這也是我們清華管理全球論壇邀請的第一位中國企業家。

今天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在使用你們公司的產品,這一點蘋果、IBM都做不到,可見你的影響力非常大。我想先從你的成長經歷和發展說起。你是1989年入學,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當時為什麽選擇計算機專業?大學的經歷對你後來的成長有什麽影響?

馬化騰:我在中學就接觸到計算機,一下就成為我的興趣愛好,越學越覺得里面差別很大,後來在大學就發生越來越多的興趣。

錢穎一:你們在大學時集體學了一些天文方面的課程嗎?

馬化騰:當時沒有,業余我自己看,包括找美國的資料。所有有關的問題我都看了。

錢穎一:你是從國外買這些天文方面的書籍?到現在還對天文有興趣嗎?

馬化騰:對,一直都有興趣。也可能是受我的影響,我們早期的創始人中還有很多對天文有興趣的,有的人自己投資建了個人的天文臺。

錢穎一:天文這方面的興趣或者知識對你的工作或者思考創新創業有影響嗎?

馬化騰:沒有直接影響。但你喜歡天文,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們在宇宙當中從來就是一個偶然。所以什麽事情仔細想一想,都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這對自己遇到挫折時能夠穩定心態,想得更開,我覺得還是挺有幫助的。

錢穎一:你對科幻小說也有興趣?

馬化騰:很有興趣。像三體這樣的科幻小說,想象力很豐富。實際上小說里寫出了現在的科技發展,包括未來研發的一些方向,有前瞻性,可以展望。

錢穎一:科幻小說提供想象力,並且有一些產業的發展需要有前瞻性的想象。計算機課程在學校學了什麽,對以後很有幫助呢?這個領域發展非常快。

馬化騰:計算機應該在清華是非常難考的,我相信當時我要考的話很可能進不來。在大學里的學習還是打基礎,對未來的成長非常重要。但更多要靠課外的興趣愛好。比如說當時計算機機房里有電腦病毒,是什麽病毒,它的機制是怎樣的,我們有興趣去研究,對病毒樣本進行解剖,然後了解它們。

這些都不是課堂里要求你學習的。另外學校老師會找一些項目來做,有的可能是和外面的企業合作,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把這些項目從頭跟到尾做完,會全方位地鍛煉能力,對以後的價值是無限的,它超越了你在課本上學的東西。

錢穎一:很多培養實際上是課程之外的學習,你對這個的印象比你上老師的課印象更深?

馬化騰:會更有用。有的同學就對這種課外項目不感興趣。

錢穎一:你是學霸嗎?

馬化騰:我不算學霸。

錢穎一:你在班里大概排到什麽位置?

馬化騰:10名左右。

錢穎一:一共不止10個人吧?

馬化騰:30多個人。

錢穎一:註意了,30多個人排10名左右,將來能做出大事情。當時你念書時對自己後來的職業有什麽規劃?正好是1989年到1993年這個時間段。

馬化騰: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很早我們就看到別人創業,這里創業氛圍比較濃,比其他城市更早。

那時候我的師兄們會做一些軟件讓我們看,我很有興趣。我會觀察這個項目的收入怎樣,需求怎樣,怎麽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感覺自己是不是應該去創業。現實還是比較殘忍的,那時北京有中關村,深圳有華強北,中關村的貨很多是華強北運過去的。華強北都是從香港、從海外進口這些材料、電腦產品。我們很早就說要做一個電腦公司,那時候的電腦公司就是幫人家組裝,把零件裝成電腦再銷售,就這麽簡單。

後來我發現,在華強北幹這個活的人,都是那些不是很熟悉這個行業的、可能只有初中文化、小學文化的人,但是市場經驗很豐富。我們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可能還做不了。後來我說,既然競爭不過,我們還是到企業去鍛煉一下,再想創業的事情。

機緣巧合,在一個賣電腦書的書店里,我碰到一個同學,他在潤迅工作。潤迅是當時最大的民營電信企業,做尋呼臺的,就是BP機。因為我會寫C語言,當時正好有個項目要用,我給他展示了,他說就是你了。離畢業還有三個多月,我就進去實習了,一幹就是5、6年。

我就這樣進了尋呼機行業,大家知道QQ最早做的是網絡尋呼機。也是機緣巧合,因為我很早就開始做計算機和通信。

錢穎一:程序是你寫的?

馬化騰:這個領域是計算機和通信的結合,當時懂計算機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計算機和網絡,我剛好在中間,這在以後我們的創業中也是一個有利的條件。

解秘馬氏引導大法:“說服人我有一套”

錢穎一:剛才講的幾點,我是第一次聽到。總結一下,第一地理位置很重要;第二周邊的人很重要,周邊有創業的,對你很有影響;第三,跨界很重要,有做計算機的,有做通信的,你正好在兩者之間,未來這幾十年的發展也正好是在結合之處。

你剛才說的,最開始的QQ原來是個尋呼機,這段歷史對我們學生非常有吸引力。你從程序員開始,變成了創業者、企業家、管理者和領導者,這中間有相當大的跨越。我們都很敬佩好的領導者。比如騰訊最早是5個創始人,基於信任相互合作,合作得非常好,後來你引入了很多職業管理團隊,都融合得非常好。我想知道,你個人的領導能力和風格是怎麽塑造起來的?

馬化騰:我是典型的程序猿青年,原本根本沒有想到我要開個公司,領導什麽人,更多還是說我想要做一個產品,讓很多人能用。第一步要生存。怎麽用我的手藝先生存下來,這是最難的。首先你得想第一年的工資怎麽辦?你可以省吃儉用,用以前的積蓄也行。但創始人投下去的錢能不能掙回來?這是最基本的東西。

當時沒有想那麽多,領導力這些都顧不上,因為這個公司能不能走下去都不知道。小企業能做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低於5%,至少95%的企業很快死掉了。這個時期壓力很大。包括我父母都沒有想到,我這個書呆子還可以開公司,他們覺得不可能。所以第一步我就說要找一些合作夥伴,我的缺陷他們可以彌補。我們最早的團隊里頭,4位是我的中學或大學同學,有一位是我們在工作中認識的,是在電信這個行業。

我對產品比較在行,我知道我要什麽,怎麽實現,我也想得比較通。張誌東絕對是學霸,實踐能力很強;陳一丹是政府部門出來的,他雖然技術不強,但是他可以組建團隊,對行政、法律和政府接待都有經驗。

錢穎一:幾個人之間的互補性非常強。

馬化騰:對。包括曾李青是負責市場,長得派頭很像老板,我們一起出去大家都叫他老板。我呢遞我的名片,名片上也不寫總經理,有時就寫工程師。我負責在技術上實現。

錢穎一:別人的領導力是看得見的,你這個呢,看不見,但你實際上把這5個人,以及後面的團隊都結合得很好。

馬化騰:關鍵是用好他們每個人的特長。公司有時候會有爭議,我們會聽聽大家的想法,然後想辦法平衡他們的意見。

錢穎一:怎麽平衡?

馬化騰:矛盾非常多。往往發展不好的時候矛盾更多,大家意見會不同。說服人我覺得我還有一套,我主要聽你講,然後我引導大家,讓他覺得主意是他出的。

錢穎一:這個很厲害,很有領導的藝術,讓人不知不覺就接受了你的想法,還以為是自己的想法。

馬化騰:對。因為有的時候管理上確實需要這樣,我的風格不是強勢的,也不是一言堂,反正是互相商量。你可以問為什麽不能這樣,是不是這樣更好?他說“也對”,很快就自己開始往下推了。那麽,“對,好,這個方向你來做”。

後來騰訊的風格也是這樣,比較民主一點,比較多元化一點,讓不同的聲音出來,我覺得這是好事情。

錢穎一:作為一把手最後還是你定。

馬化騰:對,關鍵時候還是要強一點。比如說實在講不通,該動手得動手。

錢穎一:你在念大學時當過學生幹部嗎?

馬化騰:沒有。我們創始人里陳一丹是學生會主席,畢業時,他在上面講,我們在下面看。

錢穎一:最後你還能領導他?

馬化騰:沒有,我們一起合作。

給創業者忠告:專註一個小痛點;跨界非常重要

錢穎一:騰訊的很多產品都是針對年輕人,你已經是非常年輕的70後了,但你的很多產品是給80後、90後,現在是00後用,通過什麽方式理解這些年輕人,讓他喜歡你的產品?我知道你有團隊在設計,但最後還是需要你來決定方向,你怎麽能跟上這些年輕人的想法?

馬化騰:當初創業時我們還年輕,那時候把握用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現在歲數大了,有些產品我們用過覺得好像沒意思,但後來在國外很火,美國的青少年特別喜歡。我們錯過很多機會,包括現在國內一些新興的多媒體,或者一些社區的創業,都有錯過。歲數大了確實錯失很多年輕人的觸覺。

現在我的辦法是,如果你自己不能解決的,你應該讓了解的人去做。你可以多和年輕的用戶接觸,觀察他們,了解他們的需求。你也可以通過投資的方式去投這樣一個企業。第三,讓更年輕的一些員工能夠更快速地走上來。

錢穎一:你們有什麽制度化的安排,給特別年輕的人發展機會?

馬化騰:人才方面我們需要更努力的年輕人,或者勇於創新的一些人才能夠出現。我們在內部也是鼓勵內部競爭,你有一些很好的想法,就大膽地去試。

錢穎一:現在90後、00後在你們內部是什麽作用?現在高管層還是70後、80後?

馬化騰:對,基本都是70後。

錢穎一:現在大學生都是95後了,很多都是90後了,今年清華入學的有00後了。你們的產品又特別針對年輕人。

馬化騰:我們把微信做成一個開放平臺,讓很多年輕人喜歡這個產品的服務,由別的公司開發,在微信里能夠使用。這是一個解決方法,我們未來希望通過一個“小程序”搭建新的生態環境,能讓別人開發一些年輕人的產品,在我們平臺里面跑,同樣我們自己也開發。

錢穎一:這幾年,國內創業,特別是年輕人的創新、創業是一個高潮,我記得上一次創業高潮大概是本世紀初,2000年左右。你是那一次創業潮里的幸運兒,也是現在年輕人的偶像,你怎麽評價這兩個創業時代,對現在的創業者有什麽忠告?

馬化騰:我覺得現在創業的條件比我們當年好得太多了,要資金有資金,要環境有環境,人才又多。現在這幾家大的互聯網公司,都在雲平臺上打造生態平臺,創業門檻其實在降低,這是非常好的事。當然門檻低了,創業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比我們當年還激烈,有利有弊。總體來說,還是比我們當年的環境要好。

錢穎一:在這種更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到底什麽樣的思維方式可以讓創業者能夠脫穎而出?

馬化騰:第一,要專註解決一個痛點問題。我每個禮拜都會收到一些信件說,我可以幫你實現什麽。在我看來他想得太大了,我的建議是:你想小一點,解決一個問題。

比如說,能不能用手機解決停車的問題,找停車位的問題;或者其它一些小問題,比如考勤、學校的作業安排等等。總有一些小的痛點讓你覺得平時不方便的,想想能不能用互聯網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的話,你有一個跟進在里邊。

這種創業其實不需要太多人,一個人、兩個人就可以解決,當你這個想法能夠通過互聯網來驗證,再逐漸擴大,我覺得這是一個方向。

第二要留意跨界。跨界非常重要,現在我們說互聯網+,更多談的是各行各業的創業企業如何和互聯網結合跨界。在兩個領域之間——比如IT和醫療等等這些跨界的東西是不是有機會,因為那是一片藍海,其他的都是紅海,細分下去也都是紅海一片。最初的時候往往就是可能懂這個的人不懂那個,懂那個的人又不懂這個。如果你兩個都懂一些,就有很大的優勢了。

未來的創新包括以後很多傳統創業的轉型,往往是跨界,而且這個產業它是會變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里面你能抓到機會的話,是一個創業的好方向。

錢穎一:任何創業中都會遇到非常多的困難和挫折,我特別想知道,你在創業中曾經碰到最大的困難和難題,或者失敗的經歷是什麽?後來是怎麽應對的?

馬化騰:騰訊從小做到大應該有3次特別困難的時候。一個是我們開發出來的產品最早想賣給運營商,我們想像賣電子郵箱系統一樣賣很多套,當時那些大的ISP、ICP願意買。但後來發現即時通信這東西它天然只有一套,這可怎麽賣?而且我們當時投標還輸了。這是互聯網產品和傳統產品不一樣的地方,傳統的電信產品一中標做完就走,而互聯網產品需要你不斷創新不斷維護,不能做完就走,沒有人維護它就死了。

類似的困難很多互聯網企業都遇到,我相信百度也是。搜索本來想給門戶提供的,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入口。當年我們的QQ是賣不出去,砸在自己手上了。但用戶瘋漲,我們沒錢買服務器,那時候很艱難,壓力很大,做不下去就要賣掉。

當時一些早期的朋友幫我們找來了投資者,一個是IDG,一個是香港盈科數碼,各給了110萬美金。後來他們又把股份賣給了南非MIH。

投資人進來後,我們也沒有真正找到商業模式。當年投資者擔心沒有商業模式,不知道怎麽掙錢,唯一的想法是養肥了賣掉。IDG曾經拉我們去見新浪等互聯網公司,開始感興趣,但都沒看上我們。

錢穎一:第一次困難是沒中標,第二次困難是人家看不上你們。

馬化騰:文人相輕,IT男之間也相輕。當時有新浪技術人員覺得這個軟件他們一個月就可以做出來,不用收購。

(這些困難)後來逼著我們很早就要想有造血能力,所以第一時間跟運營商做了第一個產品——移動QQ,短信和電腦的QQ消息互動,5塊錢一月。包月費是我們收入的第一桶金。

那時候大家都以為死定了。我們創始人也在討論,這些討論還是有作用的,我們比國外的產品做得更適合中國人使用。當時中國有幾個不同的產品,有163,有169,還有南方的一個產品。我們針對中國特殊的網絡做了大量優化,我們會建一個點,撒三張網,就是電信、聯通和教育網,讓它們互聯,我們把它集中起來,這樣的話用戶使用起來速度最好,傳送文件最快。當時建立的口碑就是我們的傳輸速度很快,這是一個很大的剛需。

我們有聊天室,當年聊天室對產品的冷啟動有很大的拉動作用,大家都在聊天室里討論,就交上朋友了。第二是我們的頭像,個性化也是我們比較早的創新。用一個一個創新解決一個一個痛點,你才可能贏。

1 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