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紫金矿业高溢价黑洞:高位大量收购矿权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215/09495635567.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628

股仔發大量新股探源(1)-少量補充


 

最近中策(235)大發新股的消息火紅火綠,引起市場迴響,但是,這項大發新股的事情,實已經有接近兩年歷史,近來也有普及的趨勢,所以特找出源頭,讓大家分享。




以下是關於中策發新股的新聞: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561


 

中策瘋狂配售780億股
最多籌78億 公眾持股大攤薄

《明報》
2009/06/10

牛市未獲確認,卻有「毫子股」提出「超級集資計劃」,部署配發新股集資78億元。市值僅5億多元的中策集團(00235),昨日表示擬向獨立人士配售780億股,是現有股本的38倍,每股作價0.1元。中策要召開股東特別大會,尋求股東給予特別授權進行配股計劃。

倘配股大計順利完成,中策的公眾持股,會由81%大幅攤薄至2%,而最大單一股東範國萍的持股,亦會由約19%降至1%,即公司控股權變相易手。大幅度攤薄現有小股東權益,市場注視此舉能否過到上市委員會的一關,又能否順利取得股東會通過?

市場亦注視中策透過擴大股本將控股權易手,儼如變相賣殼,不過配股的安排卻刻意避免新的主要股東要提出全面收購建議。中策表示,雖然無法確定會否有承配人,因為今次配股而成為公司主要股東,但公司已促請配售代理金利豐證券,確保承配人及其一緻行動人士,不會取得中策30%以上的投票權權益。根據《收購合併守則》,任何人或公司倘取得個別上市公司30%以上投票權,便要提出全面收購。

中策昨日刊發通告,表示計劃配股集資78億元,有關配售可分批完成,但每次要最少配售20億股。配售價0.1元,較中策前日收市價折讓17%,亦較中策過去5個及10個交易日的平均價,折讓22%及31%。

或成現金公司 上市地位危

中 策沒有具體交代集資用途,隻說將物色潛在的投資機會,但承認配股後公司所持的大量現金,或會令公司成為「現金公司」,即隨時會被港交所視為不適合上市。根 據現行《上市規則》,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資產倘為現金或短期證券,港交所會要求公司停牌,直至經營一項適合上市的業務為止,但相信公司提出復牌申請時,會被 港交所視為重新申請上市。

昨股價反大升逾倍

不過,中策股價昨日未見受配股消息拖累,反而大升1.1倍(或0.134元)至0.255元,成交達1.67億元。

中策將向最少6名人士配售股份,配售代理金利豐會收取2.5%的配股傭金,如真的能夠完成配股集資78億元,即金利豐是次最多可賺得1.95億元傭金。金利豐同系的金利豐財務,現持有中策已發行股本約17%的抵押股份,金利豐財務由金利豐證券負責人朱李月華及其母馬少芳持有。

中策在07年8月時,亦曾大手配售股份及可換股票據,當時公司指集資金額將用於潛在投資機會,惟後來改變資金用途,改為「已用作一般營運資金及/或贖回現有可換股票據」。


金利豐證券老闆朱李月華(右一),經常協助二、三線股融資。(資料圖片)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565

 
2009-06-10  HKET






  炒作細價股的股民,不少昨日都對中策(00235)嘖嘖稱奇,皆因這間原來市值隻有2億多元的公司,昨早公布擬按每股0.1元,配售最多780億股新股,集資最多78億元,股價即勁升1.1倍,收0.255元。

昨勁升1.1倍

  麗珍翻查通告,有關配售是按盡力基準進行,即是可以進行部分完成,另外,雖然配股將佔已擴大股本97%,對現有股東攤薄幅度驚人,但配售仍需股東特別大會通過。

  不過,中策的大型配股,就叫麗珍想起另一間公司智富能源(01051),皆因智富早前公布聯同中國科技(00985)投資印尼的金銀礦,擬批股集資45.5億元,以細價股來說,金額同樣驚人。

  而且翻查3間公司董事會成員,中間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例如中策董事楊國瑜及許銳輝,同樣是中國科技的執行董事;而許銳輝連同中國科技另外兩名執董關錦鴻和徐正鴻,又是智富能源的執董。

  中國科技的年報更話,楊國瑜及許銳輝均是公司主席趙渡的姻親;至於中策的年報就話,楊國瑜是公司主席趙晶晶的妹夫。

其實,第一次的大型發股行動,應該是2007年8月6日的宏安國際(1222)系的利來控股(221),包銷商是金仔。其後金仔發揚光大,8月23日的中策(235)、在8月28日中國科技(985)、9月3日及10月23日的中國星(326)及系內公司采藝多媒體(8130,前稱銀河電影),12月12日的東方銀座(996,前稱實惠、時惠環球)都有此等行動。


利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07/LTN20070807402_C.pdf


中策: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30/LTN20070830449_C.pdf

中國科技: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903/LTN20070903466_C.pdf


中國星: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907/LTN20070907406_C.pdf


采藝多媒體: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1026/GLN20071026071_C.pdf


 東方銀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12/LTN20071212350_C.pdf



另外,奧瑪娛樂(959,前稱佳信國際、前、後稱奧瑪仕)亦有大量發行新股,但是其初用一家類似洗頭水名稱的配售代理,後改用里昂。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018/LTN20071018388_C.pdf

 今日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7

股仔發大量新股探源(2-Finished)


股仔發大量新股探源(1):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627


今日太趕,所以不寫歷史住,先寫用得最多大量發新股的公 司,這家公司市值極少,為籌集一般公司配售要集的款項,故需要發得更多新股才行。那為甚麼這隻股市值極少,就是因為它的形象不佳。結果就是,陷入惡性循 環,因為搞作,所以要錢,要錢就要大集資,集資就要大發新股,發大量新股集資後,股價受壓,更成為一隻賤價股,被迫合股,但是錢仍不夠,又重覆過程,最後 更被譽為老千股,受股民唾罵。


但是為何公司要錢,這就是問題了,我也不知道。


話題扯遠了,先介紹今日要講的對象,就是變靚D(8079),它應該是用得最多特別授權大發股的公司,一年內共3次,但集的錢只是微不足道的幾千萬。


之前的歷史在老千股雜談有講過: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250


燒 才子一系,九十年代他們分拆友聯建材,有暉雲石上市,因他們的“努力“,終使他們的股票成為熱炒股,才子亦被譽為天下第一莊,在金融風暴時期受創,但是在 科網時期又振作,和Cyber日報有點關係,又借錢搞科網、股票生意,後來科網爆破,終失敗,但藉大零一系倒下,旗下的彩虹 控股財困(搞化霴品建鎖店的),他們靠重組公司終有陣地東山再起,又搞超美容業務來,雖有盈利,但是他們又學老莊那招,配股、供股、合股,甚麼都玩,弄得 小股東權益大減,但是燒姐姐,靠高價售小股,低價合供大股一招,重得控股權,真是高手,又用上市公司錢搞那個香江人網,做大股東(燒才子言論),但是可見 他們江山易改,品性難移,做股票生意始終不能持久,使自己 臭名遠播,又有甚麼好呢?現在又想削減股本,替低價發股留下空間,看來股價會繼續跌。最近公司又想大量發行新股,但有誰人信它會好,結果都是配不了股。

它們首次做大量發股是在2008年11月,股市低湖期間,公司發行3,400萬股,加1.5億特別授權股份,佔公司當時股本的107.91%,及擴大後股本51.91%,每股發行價只2.3仙,集資僅423萬,可見非常缺水,配售代理為當然之選的金仔。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1105/GLN20081105064_C.pdf


幾日後宣佈,因市況欠佳,取消批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1110/GLN2008111008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1211/GLN20081211018_C.pdf


1個月後,公司5合1,削股本,為大發新股開空間。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122/GLN20090122054_C.pdf


又1個月,公司第2次用呢招,以合股後9仙,即合股前1.8仙,較之前的2.3仙更低,共發行4,000萬股,集資360萬,佔公司當時股本117.91%,擴大後股本53.99%,配售代理都是金仔。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331/GLN20090331051_C.pdf


最後在3月底批股完成。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616/GLN20090616052_C.pdf


十三日前,公司又用呢招,這已經是第3次,宣佈分4批共發行4億股,今次批股股價較高,每股10仙,較股價折讓一半,集資4,000萬大元,配售代理都是金仔,今次的「規模」較前兩資誇張,佔當時股本539.9%,擴大後84.37%。


為了一點錢,就搞三次,真是恐怖,對股東是悲劇,對管理層就是....。


有第3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74

唐骏式离婚:中国式离职隐藏大量真相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17/139232.html


唐骏离开微软并不愉快,这是尽人皆知的秘密。但唐骏有着非常良好的心理素质,他认为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挫折的时候不放弃,用他自己的话讲:“相信 自己相信未来,几乎所有强队在先失一球后就不是强队了,这就是心理素质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心理素质控制下,在他对“打工皇帝”这个目 标的执著追逐下,他居然能将与微软和盛大的离婚,包装成一种特有的“唐式离婚”,借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维护老东家的形象。

  同样,与盛 大的离婚也是唐骏的得意之作。

  在盛大四年中,在外人看来光鲜耀眼,但唐骏并非如鱼得水,只是小心翼翼地守住本分。四年间时常会传出唐骏 离职的消息,唐骏的聪明在于不会意气用事,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形式离职。

  2008年4月初,唐骏陆陆续续放出可能离 职的消息,并称已有十余家国内外大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包括微软和谷歌,还有“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他并不吝惜时间,向记者们传达着一个又一个故 事,将这一次的离婚又粉饰得非常完美:“现在离开盛大,我非常放心。盛大的战略已经非常清晰,产品和平台已经形成相互的支撑,并且形成了推动这些支撑发展 的机制,这是最关键的变化。”这句话给予盛大很高的评价,也暗示这是自己四年的功劳。他以“不管去哪里,我都不会做任何可能伤害盛大公司的事”的承诺,与 盛大和平分手。

  “唐氏离婚”的一大特点就是平和的离婚和高调的新婚接踵而至,善于讲故事的唐骏给记者们足够的“新闻”,使得这一切看上 去是皆大欢喜的结果。唐骏完美谢幕,使自己的身价又一次实现了跳跃。

  唐骏此前的两次离职都有复杂的原因和背景,但每一次离职似乎都能成 为唐骏的成功路上的又一次起跳,这正是特有的中国式离职使然—— 一个一个被粉饰的离职,双方不仅互不伤害,还要互相捧上一捧,美言几句。

   作为职业经理人,受聘于董事会,或是受聘于某个老板,合则干,不合则分,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现在的一些离职却被过度包装,成为彼此提高身价的跳板,同 时也掩藏了大量的真相。

  其实,中国职业经理人离职的现象非常普遍,而离职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是业绩压力,有投资者的不满,有的是责 权不清,有的是内部斗争,更有在公司内部犯下严重错误被迫解雇的。

  但在中国,这些离职在对外公布的时候,都要加以粉饰,为的是保住双方 的声誉。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出国深造、身体原因、自己创业等各种借口,不仅如此,双方还要互相吹捧一番,甚至给一个莫名奇妙的头名,比如企业顾问、名誉总 裁等等。当然,多数的因过失解聘的人员也会被隐瞒,这也是导致职业经理人信息不透明的原因之一。

  在公司制度完善的西方国家,凡经理人离 职,董事会通常会出于保护离职者的名誉和利益的考虑,在提出解聘时以“个人原因”为由,宣布他为主动辞职,不管他被解聘抑或被迫辞职。但是,董事会必须事 先和被解聘者达成默契,因为董事会可以解聘某人,却没有权力宣布他辞职。另一方面,经理人在接受董事会聘用时,也会在聘用合约中另加一条保护性条款,对自 己的福利及期权等的执行作详细约定,以便在自己没有过失而遭董事会单方面解聘时寻求补偿。我们众所周知的惠普前任总裁卡莉在被解聘时就获得了巨额赔偿。

   而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中,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之间是靠面子维系,而不是制度。双方分手时,因为彼此都知道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友好的协议离婚成为 互相保守秘密的基本条款。更何况谁也不愿意因为一个人的离职闹得沸沸扬扬,名声扫地。

  比如某高管被总部查出财务问题,但这种事情对外公 开双方都不好看,于是悄悄地协议离职,公司以不追求其法律责任为条件,令该高管宣布主动辞职,公司也不用补偿。再比如,某高管完不成业绩,但公司令其下 课。但对外是绝对不能以业绩为由,因为会使得自己的市场地位受到影响。因此,通常会说身体原因或是留学深造。

  中国式离职水分颇大,很多 真相被隐藏,几乎所有对外公开的离职原因都很难令人信服,这是文化使然,也是不健全的公司制度使然。

  数据

  何谓问题简 历,在太和鼎信专业背景调查的定义之下,分为虚和假。基于客观因素导致的微有差距如时间、专业等因素,定义为虚;基于主观因素导致的刻意修改、隐瞒等定义 为假。

  在中国,问题简历已达到60%以上,问题简历中高管层占了10%,中层占了35%,基层占了55%。

  在问题简 历中比较被企业关注的就是基于工作履历的这一项,“问题简历”最多,达到70%以上,其次为“问题学历”,达到25%以上,两项同时有问题的情况亦不少。

   来自北京太和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8

超級店長制 大量複製柳井正

2010-7-12 商周





六月二十八日, Uniqlo(中譯優衣庫)總部會議室,「有人要反映問題嗎?」Uniqlo社長柳井正問。

每週一經營會議,柳井正都提出此問題,約六十 名超級明星店長(Super Star簡稱SS)、明星店長(Star)和區經理(Supervisor)紛紛舉手。這是柳井正一週最重要的會議,他直接聽取店長的意見做決策參考。

超 級明星店長之一,銀座店店長赤井田真希也在其中。

特殊制度:按業績規模,店長分為三級

Uniqlo全球九百多位店長,都 能向總公司反映顧客需求,每年兩次全球店長大會,由柳井正親自主持。但只有Star店長和SS店長,才能每週坐上總部的會議桌,並經常與柳井正共餐。

這 是Uniqlo的超級店長制度,Uniqlo店長按業績規模分為三級:SS店長、Star店長、店長,三者獎金都和業績連動。

SS店長與 Star店長年薪從一千萬到三千萬日圓,按日本政府統計資料,日本零售業只有不到八%年薪超過一千萬日圓,最低為三百萬日圓,Uniqlo店長薪資普遍高 於同業。總部對店長一年考核四次,考核項目包括新商品企畫、銷售業績、對部下的教育是否落實等。

欲成為SS店長必須通過兩關──先成為一 般店長,然後參加公司每年兩次Star店長考試,筆試七十分以上有資格接受五到六位Star店長面試;成為Star店長後,欲成為SS店長要通過三項考 核:是否達到業績和獲利,回饋客戶意見,是否培育出代理店長等。考試合格名單網上公布,所有員工都看得見。

SS店長制度讓Uniqlo年 度每平方公尺銷售額高於日本零售業平均三○%。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統計,二○○八年,大型零售業每平方公尺年度銷售額為六十七萬八千日圓,而Uniqlo 平均為八十八萬六千日圓。

每週一Star和SS參加營業會議,店長必須提出顧客意見和商品改進建議,週二反省會議,賣場遇到的問題、對手 店的動態、在對手店熱賣但Uniqlo沒有的商品問題,都要提出。

兩場會都由柳井正主持,並當場裁決。少數當場無法裁決則列入追蹤紀錄, 無論做不做都會回覆,告訴店長何時要做,或者不做的理由。

我們採訪當週,有店長提出,「我覺得最近大型店鋪增加,管理上有些難度,」總部 立即針對問題給與解決建議。

赤井田真希說:「我們公司認為現場的意見是最重要,希望把顧客的意見全部吸取過來。」例如,去年競爭者推出長 洋裝賣得很好,但是Uniqlo卻沒有,店長建議總部開發,如今此商品擺在銀座店門第一排架上,成為熱賣商品;幾年前,Uniqlo熱賣的內搭褲也是由店 長建議開發。

在會議中未發表意見或者意見空泛者可能被降級,平均半年約有一名SS店長因而被降級;亦有Star店長因貢獻度高而被升為 SS店長。

柳井正每月會選一天帶著高階主管到店鋪去開「走動會議」,看店鋪商品陳設,熱賣和冷門商品為何。赤井田真希透露:「社長最常做 的就是突擊檢查」,直接感受客戶需求,「在店裡他六○%的時間都在聽意見」。

成立目的:掌握顧客喜好,調整生產線

Star 店長和SS店長成立的目的有兩個:一為透過這些店長,Uniqlo每週掌握顧客喜好開發商品,調整工廠生產線。

Uniqlo全球溝通部長 真英郎指出,「所有訊息發生在店長接觸客戶的那一瞬間,Uniqlo成長的最大引擎就是好店長。」例如,Uniqlo熱賣兩千萬件的bra top,來自顧客反映希望在家穿著舒適胸罩,甚至可以把內衣穿出去,經由問卷調查和店長回饋到總部,開發出產品。

二為提升店內服 務,Super Star店長有七成時間花在教育店員。赤井田真希舉例,在Uniqlo時間是用「秒」來計算,曾有客戶抱怨等待收銀時間太長,在營業會議時,馬上裁決要縮 短結帳時間由原本九十秒變成六十五秒。

店長必須隨時注意店員服務,Uniqlo每位店員都配有耳機麥克風,作用有三:指令發布,互相支 援,鼓勵指正。記者現場試驗,只要抬頭露出想找店員的表情,馬上就會有人過來服務。

Uniqlo每月公布關店與開店數量,最高紀錄一年關 掉九十間店。赤井田真希說,對像銀座這種大店也許影響不大,但對鄉下小店店長壓力很大。「我以前在北海道的小店當店長,很擔心是否被關店,為了明天要繼續 存在,我拚命工作。」

SS店長制度是一九九九年Uniqlo進行「ABC改革」時導入,當時Uniqlo掀起刷毛外套熱潮後,店鋪突破三 百家,柳井正發現店長根本不動頭腦也有業績,於是他決定由總部中心制改為店鋪中心制,視店鋪是主角,總部是支援中心,「總部是手足,店鋪才是頭腦」。過去 都是總部決定每家店要進多少貨、進哪些樣式顏色,他把決定權交給店長。

最大目標:訓練店長,思考如何做生意

柳井正最大目 標是複製柳井正,把每個店長都訓練成社長,每天想「怎麼做才能提高營業額」。他認為,店長「自己思考自己做生意是最重要的」,他定位Uniqlo的店長是 「知識勞動者」。

二○一○年柳井正制定年度方針為「民族大移動」,期許店長培養全球移動力,可以隨時全球輪調,近來他研擬讓Uniqlo 員工都通過TOEIC七百分考試(滿分為九百九十分)。

柳井正鼓勵店長學外語,最近他與赤井田真希吃飯時,問及她的中文進度,她說太忙沒 時間念,柳井正突然說:「那你就別說日語吧!」令她嚇一跳。

赤井有如會議室般的辦公室牆面上,掛著「店長十戒」;每位店長也都擁有一本店 長手冊,內載店長十戒。今春柳井正修改新版本,第十條寫著「店長要有謙卑的心,對自己抱以期望,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成為適任的第一人選。」

柳 井正希望店長擁有社長般的責任感,欲在店長身上複製柳井正,並讓店長們帶領Uniqlo邁向世界第一。

延伸閱讀:店長十戒

一 店長要為了實現顧客的需求,努力提供適切的商品與無懈可擊的賣場。 二 店長要發揮服務的精神,為眼前的顧客盡自身的全力。 三 店長要抱著比任何人都高的目標,於正確的方向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四 店長要時而魔鬼,時而天使,對屬下的成長與未來負責。 五 店長要對自己的工作抱著無比的自信與不尋常的熱情。 六 店長是員工的模範,對屬下與總部拿出領導力。 七 店長確切思考營運計畫,並提供具有特性與附加價值的賣場。 八 店長要贊同經營理念與FRWAY,全體員工都要確實實踐。 九 店長要在優良的店鋪中販售優良的服裝,提高收益並貢獻社會。 十 店長要有謙卑的心,對自己抱以期望,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成為適任的第一人選。

延 伸閱讀:想成為Uniqlo台灣店長,要有全球志向╱文●劉佩修

去年十二月與今年三月,Uniqlo兩度來台招募儲備店長,徵才說明書上 寫著:「招募對象:有意成為全球經營者的人」「工作地點:日本或世界各地」,大學畢業是基本條件,除中文外,諳日語或英語者尤佳。

在台面 試過關者,須赴日接受柳井正面試,共有八名台灣年輕人獲選,成為Uniqlo的儲備店長。他們目前在日本受訓,準備回台投入台灣一號店設立。該店預定秋天 在台北統一阪急百貨開幕。

柳井正面試的重點有兩項:一、領導力,二、全球志向,亦即登上全球舞台的志願,以及全球移動的能力。

一 家店,為何需要八名儲備店長?中國Uniqlo副總經理、也是台灣一號店總經理高武吏說:「台灣不會只開一家店,而且這批人才也不會只在台灣當店長。」

柳 井正也說:「我們對他們的期待不只限於台灣內部,我希望他們將來在日本、在中國大陸、在東南亞,從寬廣的角度施展自己的才華。」

目前 Uniqlo店長薪資較亞洲一般服裝業店長高,但略低於ZARA與H&M等歐洲品牌,「我們計畫盡快趕上,」高說。除了薪 資,Uniqlo積極擴張,地區性店長也有可能躍上全球舞台,恐怕還是最吸引人之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43

新加坡現場直擊》 五十年來提供大量平價住宅 九成民眾都有屋 十分之一薪水就住得起的組屋天堂

2010-11-08 TWM




新加坡實施組屋政策五十年,住者有其屋的精神不但讓五百萬的人民,九成都有自己的房子,其中八二%更是住在組屋中,即使房價近兩年來飆漲將近七成,年輕人還是可以輕鬆成家,兼具創造財富增值的機會。

撰 文‧徐介凡 攝影.吳東岳今年十月,二十八歲的謝屏忠,牽著小他一歲的女友雷柔嫣,一同走過紅毯,這段五年愛情長跑終於修成正果,父親在一旁激動流淚觀禮 的同時,謝屏忠把太太的手高高舉起、像個大孩子般興奮地叫著:「爸,我做到了。」更重要的是,原本住在五坪大出租小套房的他們,已經買下一間房子,十一月 二日就搬進新家,這讓夫妻倆對未來充滿著幸福感。

目前在新加坡上海亞洲控股公司任職文員的謝屏忠,月薪約星幣四千六百元(編按:星幣兌新台 幣匯率為一:二十三.八九,月薪約合台幣近十一萬元,在新加坡大學畢業生起薪約兩千八百元,工作五年的上班族,平均收入大約都在這個水準上下),雖然薪水 並不高,卻無礙於他築愛巢的規畫,因為,新加坡的組屋(類似台灣的國宅,見小辭典),讓他不用負擔太高的金錢壓力,也能輕鬆成家。

房貸壓力 低,雷柔嫣夫婦輕鬆成家同屬馬來西亞籍華人、只擁有新加坡永久居留權身分的謝屏忠與雷柔嫣夫婦,因為心知買不起價格過高的私人住宅,所以購屋的目標始終鎖 定在二手組屋市場上,今年七月,兩人終於選定了一間緊鄰現住房子旁邊,十六樓、三房一廳、約二十七坪大,要價四十萬元︵星幣,下同︶的二手組屋。

「我 們的客廳要擺大一點的沙發,小孩還沒生之前,多的房間要先拿來當工作室,等孩子生下來、長大後,就可以讓他接著繼續用。」謝屏忠和雷柔嫣你一言、我一語, 聊著搬進新家後要怎麼布置愛巢,雖然添購家具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從兩人的表情上,可以明顯看出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因為購買這間大小中等 的三房一廳二手組屋,雖然得花上四十萬元,相當於謝屏忠不吃不喝七年半左右的薪資所得,但是,由於新加坡多採三十年期的房貸,頭三年平均利率只有一.四 五%左右,雖會隨著政府調整利率而浮動,但以目前來看,每月僅須償還約九百元、僅占兩人月薪加總的一○%比率,可支配所得仍有很大的空間,難怪兩人並不擔 心添購家具的支出。

進一步細看組屋價格部分,包括房屋估價三十七萬元,以及隨著房地產價格上揚、屋內裝修較佳,必須加碼付給前屋主的「增值 溢價」三萬元,由於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有增值溢價部分不能融資的規定,所以在前期自備款方面,分別由估價二○%的七.四萬元、溢價三萬元,加上更換地板瓷 磚、粉刷牆壁的兩萬元裝潢費等,總共需要十二.四萬元。兩人湊一湊手邊存款買下房子,父母也因他們新婚贊助了一些裝修費。

由於謝屏忠是移民者,只取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權,因此只能買二手組屋,若是一般新加坡國民,則可以申購新建組屋,同樣的房子,價格比二手組屋便宜了四成,只須準備六萬元左右的自備款,就可以入住,成家更加輕鬆。

「我 們有個蘋果飯店的計畫,在小孩還沒生出來之前,把多出來的房間提供給朋友們短期租借,一晚就收個星幣二、三十元的友情價就好。」馬上就要搬進新家,但生活 經濟壓力卻沒有因此增加,「租金可以當兒子的教育金、拿去存起來、做旅遊基金……。」家裡可支配的錢沒有因為買房子而減少,讓謝屏忠與雷柔嫣對未來有無數 個規畫,一想到這,兩人的笑容變得更甜了。

高達八二%的人住在政府蓋的組屋根據新加坡政府統計,新加坡五百萬人口中,近九成擁有自有住宅, 其中高達八二%的人是住在政府的組屋當中。這是基於自一九六○年以來的政策,新加坡政府成立建屋發展局,統籌提供大量平價的組屋,簡單來說,就像是台灣的 國宅一般,藉此讓新加坡國民能夠實現﹁住者有其屋﹂的理想。

因為從建築、銷售到管理,全由政府一手包辦,所以法令規定,民眾花錢買下來的,只是一個可以使用九十九年的租約,並不包括土地權狀在內;通常,可以分成新建組屋與二手組屋兩種。

根據新加坡建屋發展局資料,不論是購買新建或二手組屋,對象一定要是年滿二十一歲以上、名下不能有任何房子;此外,因為新加坡生育率過低,政府為了同時達到鼓勵結婚、促進生育的目標,申購組屋也同時多了一條規定,在拿到鑰匙之前,一定要辦妥結婚手續才能入住。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為鼓勵結婚與生育,所以如果夫妻二人離婚,不論有無小孩,新加坡政府都會要求在六個月內把已申購的組屋給賣掉,並且搬出。

由於組屋屬於政府政策一環,因此,購買組屋的自備款部分,可以把每月分別扣除自員工與雇主的二○%薪資的公積金︵類似台灣的勞保︶拿來支付,進一步再降低民眾購屋的壓力。

從價格上來看,二手組屋介於新建組屋與私人公寓之間,通常被當作房地產價格的重要參考指標,在同一區域內,新建組屋最便宜,往往二手組屋打個六折,就是新建組屋的價格,至於私人住宅,價格約是二手組屋的一倍以上。

若進一步以目前各區域的平均價格來看,販售房型數量較多的兩房一廳、三房一廳、三房兩廳三款二手組屋(坪數平均約當二十三坪、二十七坪、三十三坪),價格分別落在星幣三十、四十與五十萬元範圍。

新 組屋與二手組屋價格與規範大不同當然,因為政府提供的條件相當優惠,為避免人民拿來作為套利工具,同時也附帶了住滿三年之內,不能出租或轉售的條款。不 過,新舊組屋之間還是有幾個重要的不同,首先,新建組屋的售價因為有政府優惠補貼在內,價格比起二手組屋通常便宜約四○%左右,所以購買對象的資格,限定 要有新加坡國民身分、且夫妻月薪合計不得超過八千元才可購買。

至於二手組屋,則是只要擁有永久居留權身分即可,且月薪收入沒有限制,儘管價格比新建組屋貴上一些,但比起擁有土地權狀的私人公寓,卻還是便宜了將近一半的價格。

其 次,由於組屋的推出是為了讓民眾買得起,因此政府在貸款利率上也有相關配套措施。若購買新建組屋,可以向建屋發展局直接申辦貸款,利率不但比一般銀行所提 供的房貸便宜︵視當下市場利率,便宜一%到二%左右︶,貸款成數可達九成,期間長達三十年,但不得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六十五歲,而且不受政府打房政策影響, 此外,有鑑於政府提供的特別優惠,所以每對夫妻一輩子只有兩次的購買機會。

相較之下,二手組屋的貸款不僅全由銀行辦理,且條件與私人公寓相同,借款期限同樣最長三十年期,貸款額度因打房措施,最高只有八成,利率方面亦比建屋發展局所提供的貸款高約一%至二%,但因為補貼優惠較少,所以二手組屋的買賣次數並沒有設限。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擁有一間二手組屋的民眾,還可以同時擁有一間私人公寓,但為了打壓房價,政府規定今年八月三十一日後購買二手組屋的民眾,若要另外購買一間私人公寓,得先出售手上的二手組屋。

因 為組屋規定,拿鑰匙入住前必須辦妥結婚手續,方能入住,實務上從買好到住進去整個程序下來,通常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不過,因為幾年前新建組屋申購人數 不高,建屋發展局將新建組屋的申購方式從「先蓋後售」改為「先售後蓋」,先公告一個地區即將蓋新建組屋,讓民眾前來申購,全部售出以後,再開始興建,因此 從買下到實際住進去的時間,相較謝屏忠購買的二手組屋,普遍只需三個月就能交屋,新建組屋卻需要三到五年之久。

新加坡政府除提供新建組屋申 購約四成的優惠補貼外,還有其他政府規定,包括新婚三萬元補貼、居住地點鄰近父母的一萬元補貼等,無疑提供年輕人快速累積財富的捷徑。但是,由於近年來新 加坡因應物價上漲,工資調漲速度同樣很快,若以一般大學畢業生起薪每月二千八百元左右(約合台幣六萬六千元),通常工作個五到七年,月薪就會超過四千元以 上,夫妻二人相加立刻超過建屋發展局的薪資上限規定。

為買組屋,年輕夫妻都想盡早成家為了趁著薪水還在可申購範圍內,趕快申購新建組屋,也 讓新加坡年輕夫妻普遍都有盡早成家的想法,先買屋、接著結婚,再搬進新家也成為當前常態,因為規定拿到鑰匙前辦理結婚手續即可,往往申購後也得等上少說三 年才能交屋,反而多了些時間可以慢慢籌備結婚事宜。

雖然,新加坡不論是二手政府組屋,還是私人公寓的價格,從二○○五年到現在,漲幅均高達六成以上,尤其去年第三季金融海嘯結束,價格漲勢更是凌厲,漲幅少說超過兩成,即使如此,卻仍不影響新加坡民眾買房的意願與能力。

房屋費用占可支配所得比率低,正是新加坡民眾能夠對未來人生充滿希望的關鍵所在。新加坡的組屋政策實施至今,剛好屆滿五十年,規定與管理隨著時代背景與經濟發展不斷演變,住者有其屋的中心思想卻始終如一。

平價組屋品質高,宛如高級住宅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新加坡的組屋屬於平價住宅,但是,不論是建材品質、整體設計,或是公共設施,卻一點也不顯得平價。

踏進方榮福家門,採三房二廳格局的組屋,空間寬敞,外面有一個五坪大小、可以直眺新加坡夜景的陽台,木製地板與櫥櫃構築出來的溫馨感,著實讓人分不清到底身在高級住宅,還是一個普通的政府國宅。

五十八歲的方榮福回憶,身為馬來西亞籍華人的他,當初剛入社會不久,因為太太是新加坡國民,符合申購新建組屋的條件,因此在當時買下一間要價一.八二萬元、新建的兩房一廳組屋。

「我 那時候一個月薪水很低,才四百元。」從基層員工做起的方榮福,每月房貸費用約七、八十元左右,雖然太太是家庭主婦,家裡缺少一份薪資收入,但是,若從支出 占所得比率的角度來看,其實與謝屏忠差不多,房貸只有二○%左右,因為占可支配所得低,儘管家中經濟只仰仗他一人之力,卻也順利把兩個小孩拉拔長大。

一 九九九年時,因為兩個小孩分別到了二十歲與十一歲,,不能再同住一個房間,方榮福決定把住了十九年的組屋賣掉,心想:「既然要換大一點的房子,乾脆就換間 可以住一輩子的吧。」當時因為景氣轉好,除了考慮每個小孩要有一間房間外,也想多給自己一間書房,閒下來時可以做休閒用途,因此,選定了與市中心距離較遠 的後港區,三十六坪、要價三十一萬元的新建三房兩廳組屋。

隨著新加坡經濟提升,方榮福當時二手賣出舊組屋的價格約為十四.五萬元,算一算,增值了將近八倍,售後獲利加上工作二十年所累積的公積金,全部用來買這間組屋。

雖 然房子位於新加坡偏遠地區,但方榮福認為,這裡的生活機能樣樣齊全,除了政府捷運建設與組屋幾乎同步蓋好,不論上班或上學交通都很便利外,組屋社區內亦有 包括中、小學校、停車場緊鄰,對面更有傳統市場,「雖然是新開發的郊區,但生活起來卻很都市。」方榮福說,便利性遠超出他當初購買的預期。

房地產飆漲,二手組屋價格跟著翻倍新加坡政府通常是將公共建設(例如捷運)與組屋所蓋的位置結合,捷運拉到哪裡,組屋就蓋在哪裡,以方便居民上下班。這樣的配套,除了帶給方榮福住的便利,同時也創造了財富。

現在,這間三房兩廳的組屋在二手市場的行情,已經上看五十五萬元,增值幅度將近八成。

「去 年政府公布人口突破五百萬的時候,所有人都被嚇到,拚命在市場上搶房子。」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楊煥杰解釋,新加坡房地產之所以會一路狂飆,關鍵來自於外來 人口的大幅提升。由於新加坡生育率一向不高,近兩年來更只剩一.二%左右,「把死亡率考量進去,新加坡本國人口成長率其實是負成長的!」○五年起,連續四 年新加坡人口成長率都超過五%,推升總人口數一舉突破五百萬,成長力道卻主要來自國外移民,以及外國專業工作人士大量進入新加坡。楊煥杰回憶,在大家觀念 都停留在人口只有四百二十萬人的時候,政府突然公布超過五百萬人口的數字,大家都開始恐慌起來,怕沒有房子可住,因此「外資與本國人民同步大買,推升房地 產價格一路飆高。」今年五十八歲、擔任財務會計主管的蘇秀霞,同樣也是房地產價格大漲的受惠者之一,二十年前,她花了九.六萬元在宏茂橋地區買下一間改建 式的新建三房一廳組屋,如今價格來到四十萬元,漲幅超過四倍,她卻仍扼腕地說:「早兩年買才兩萬多元,你看我損失多少。」由於早期新加坡政府的組屋規畫較 不合時宜,推出大量一房一廳的組屋,與現在三房一廳、三房兩廳相差甚遠,因此新加坡政府便重新規畫,將原本一房一廳式的兩間屋子打通成為一間新建組屋的作 法,吸引民眾前來申購,這也正是蘇秀霞所買下的組屋。

眼見媽媽購買組屋增值財富的經驗,二十七歲的女兒陳煊華也打算趁早有樣學樣,剛跟準老公拍完婚紗照的她,現在正積極尋找組屋標的,替自己找一個安居的窩。

面積只有台北市二.五倍大的新加坡,雖然地狹人稠,卻透過政府實施組屋與相關配套政策,讓年輕人即使身處高房價時代,也沒有購屋的壓力,甚至更可因房價上漲而累積財富,反觀台灣的政府,又留給了年輕人什麼呢?

新聞辭典

組屋

1960 年,新加坡政府為了解決國民居住問題,成立建屋發展局,包括興建、定價、買賣、管理等,全面規畫如同國民住宅一般的平價房屋,也就是所謂的組屋。政策施行 50年來,已有82%國民居住在組屋中。根據規定,組屋只提供99年的使用權,到期便收歸國有,與一般私人住宅擁有土地所有權不同(但新加坡部分私人住宅 也只賣地上權)。一對夫妻一生只能申購二次新建組屋,以及向建屋發展局申請優惠貸款的機會,二手組屋因不得申請優惠貸款,因此沒有購買限制。

新加坡組屋公共設施齊備

生活機能相當便利

運輸:組屋區內設有公車站,且地理位置緊鄰捷運站。

遊樂設施:組屋區的中心,一定會有兒童遊樂區與球場等公共建設。

停車場:獨棟五層以上的專屬停車場,供應組屋區家庭停車需求。

大排檔:舊式組屋一樓多為大排檔或傳統市場,供應民眾食物需求。

法令與政策配套完善

打造公平理想的居住園地

01. 新建組屋只准新加坡國民申購,二手則包括永久居留權身分者。

02. 新建組屋價格較二手便宜四成,二手又較私人公寓便宜超過一半。

03. 申購組屋只有99年使用權,不包括土地權狀,到期收歸國有。

04. 新建組屋申購,夫妻月薪合計不得超過星幣8000元,二手不設限制。

05. 新建組屋貸款利率較銀行優惠1%至2%,但一生只有兩次申購機會。

06. 新建組屋房貸最高可貸九成,二手條件比照私人住宅。貸款期間最長30年,但不得超過法定退休年齡65歲。

07. 擁有組屋不能另外擁有其他私人公寓,二者只能擇一。(註:避免炒作)08. 組屋住滿三年前不得出租或轉售,二手不受限,但一對夫妻只能買一間組屋。

09. 組屋居民人種比率依國內人口結構設限,超過上限便不再賣給該人種。

10. 組屋區公共設施齊備,捷運、停車場、孩童遊樂區與球場一併規畫。

租金貴、投報率高,組屋讓新加坡國民迅速累積財富新加坡不論是店鋪、商辦、私人公寓,就連二手組屋的租金也貴得嚇人,以目前一間新建三房一廳組屋購買價格約星幣30萬元左右計算,年租金收益可達2.4萬元,加計政府其他降低購屋成本補貼,年投報率直逼10%。

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楊煥杰直言,由於新加坡民眾自有房屋比率近九成,因此國內欠缺完善的租屋市場,沒有市場機制下價格自然不易受到控制;此外,因為外來勞工、移民很多,大量人口湧入也致使租金價格只漲不跌。

社會住宅

應納入國家福利政策

台灣社會住宅聯盟表示,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早就體認住宅市場有其局限性,政府應扮演不可或缺的救濟角色,最普遍的作法是興建一定數量的社會住宅,以「只租不售」的方式提供經濟與社會弱勢族群,以滿足並保障其「居住人權」。

以 荷蘭來說,就認為社會住宅不只是住宅政策,應該是國家福利政策,不論經濟景不景氣,都必須長久、持續地推動。荷蘭社會住宅主管機關是中央住宅部,由中央政 府編列預算、選擇地點、規畫興建,再交由地方政府分配、維護管理,而不只單靠地方政府資源執行。 (梁任瑋)

各國社會住宅政策比較

國家公有租售住宅比率作法新加坡82%自1960年代起,大量興建國民住宅(組屋),高達82%新加坡居民住在政府興建的組屋裡;另外也針對經濟弱勢無力購屋者提供廉價租屋,約占總人口數8.7%。

香港50%1970年代起大規模推動國民住宅(公屋),分為租售兩類,在租金和售價上上有嚴格規定,並對申請者資格進行較高門檻和審批監督機制。

荷蘭34%以政府補助為主,租金經過每年調整,以評點制度公開透明方式申請。各區的分布平均、住宅設計混居,維護居住品質,結合照護服務。

英國20%目前約有800萬人居住公有出租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之租金補貼,透過評點制,保障住宅需求最大者,遵守規範者可終身居住。

德國16.2%採政府補貼民間投資興建模式,完成後在入住對象與租金訂定上均須受規範,出租人只可收取成本租金,租賃期間不會提高租金,並設定最低居住水準,對適當的住宅面積、房間數有所規範。

美國6.2%1950年代起興建大量公有出租住宅提供弱勢團體,近年來為減低標籤化與種族隔離問題,提倡混居政策並改善既有公有出租住宅品質,並配合住宅補貼,解決中低收入住宅問題。

台灣0.08%數量過少,無具體政策方向。

資料來源:崔媽媽基金會、無殼蝸牛聯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86

上海新东方:大量教师出走传闻不实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2/2086739.shtml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夏冰 发自上海
教育培训行业热钱涌动,从今年8月份至今已有多家公司在美国股市挂牌上市。但在火爆的上市热潮之后,不能掩盖的是目前教育市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隐患。
昨日(12月1日),一则上海新东方VIP学习中心旗舰店大量教师出走的信息在网上流传。不过,《每日经济新闻》随后向上海新东方VIP学习中心求证时,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新东方否认大量教师出走
昨日,有网友自称从可靠的内部渠道获得消息,“上海新东方学校VIP学习中心众多主力老师出走,另辟天地发展,直接导致上海新东方学校VIP旗舰店唱起空城计。”该网友同时还透露,新东方集团方面已紧急调派北京等地人员前往上海协助培训新教师。
据了解,目前新东方集团在上海的VIP学习中心有两个旗舰店,一家位于徐汇区漕溪北路,另一家位于杨浦区的国权路附近。当记者求证上述消息时,位于漕溪 路北路旗舰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中心有大量老师出走的情况,对消息中所称调集大量老师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 “前段时间可能是我们这边的学生比较多,老师排不过来课程,所以从各地紧急调集老师过来上课。”该工作人员强调,这并不是因为学习中心老师的离职所致。
记者随后又致电国权路的VIP学习中心,该中心工作人员同样也否认有大量老师离职的消息,同时表示目前上课的情况还比较稳定,并没有出现缺少师资的情况。
虽然上海新东方VIP学习中心否认了本次“出走事件”,但早在今年8月,兰州新东方VIP中心却爆发过大量教师出走之事。当时,教师们对该中心主管赵莹团队的领导能力提出质疑,同时赵的管理方式也引起较大的争议,有教师随后把对赵的不满以公开信的形式予以公布。
9名教职工在写给新东方高管的公开信中提出,“在能力提升的同时,我们逐渐丧失了初进新东方时的自豪感与激情。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丧失独立人格的唯利是图的造钱机器……相信各位领导能体会到我们坚定的离去信念,希望不要、也不必采取任何手段对我们进行挽留。”
教师已成“核心竞争力”
“教师独立出来自己成立公司的事情,在培训行业里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培训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业内人士俞志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对这一传闻表示了自己的观点,“不过如果教师大量出走,对于公司和老板都会产生影响。”
俞志坚同时表示,出走之后想要另立山头的培训者们到最后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因为原先在一个很好的平台上能够拥有一些资源,也有利于做出一定的成绩;而在自己创业之后,失去了背后的平台,原有的资源很难再被利用,也就很少会成功。
在传出消息的股吧中,也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了自己的质疑:“如果真是出走新东方,教师就能找到更好的发展平台?就能自己创业成功?只怕未必!如果说新东方待遇不好,那么能给得起新东方那样待遇的其他公司就更少了。”
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总裁侯正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时特别提出,教师已成为教育培训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培训行业受新东方上市的鼓舞, 后面紧随上市的公司也做了相应准备。这些公司出于市场的需求和学员对新东方的认可度,觉得新东方的员工应该是他们重点搜寻的员工,而且可以借此学习新东方 的内部管理体系。另外,新东方部分优秀的员工在掌握了公司的商业模式之后,也存在想另立门户进行创业的可能。”
激励政策有助于留住人才
德勤在今年6月发布的一组数据称,中国内地约有50%教育机构谋求上市。2009年教育培训市场总值约6800亿元,2012年这一数值将达到9600亿元。
自今年8月至今,中国教育培训机构赴美上市的速度明显提高了许多:先是安博教育集团在纽交所登陆,接着是环球雅思在纳斯达克上市,此后不久学而思也开始 挂牌交易,紧跟着学大教育集团在本月初摇身变为上市公司。一时间,赴美上市的“教育军团”迅速扩容,截至目前已上市的中国教育类企业已达11家。
而2006年9月7日在美国上市的新东方目前却遭遇被降低评级的尴尬境地。据近期发布的公司2011财年第一财季未经审计的财报显示,新东方第一财季总 净营收为1.923亿美元,净利润为6240万美元,均未达到市场预期。资料显示,截至目前相继有15名分析师在对该股发表的评述中均给予“消极”、“中 性”甚至是“下调”的股票评级。
不仅仅是营收上不尽如人意,在包括华尔街英语、英孚教育等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壮大成长之后,新东方的市场份额也正在被这些后来者慢慢蚕食。
“新东方上市后,迫于股东对公司的要求,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做了一些快速扩张。”对于现在暴露出来的问题,侯正宇认为,“企业员工来源多分为两 种:内部培养及外部‘挖’人。可是,在自身内部培养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为了迅速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公司加快了自己的战略布点,显然这也超出了 公司内部的培养能力。”
在谈到培训机构该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时,侯正宇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像新东方应该对高层员工给予一定的股权和期权的激 励,上市后更应该考虑这方面问题;而对中层员工应该考虑如何制定一些经营计划,让员工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以后可以获得非股权和期权外的一些经济上的鼓励; 而对一些基层员工应该制定一些员工发展计划,让员工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6

先傳媒(0550)及匯星印刷的估值(全部完成及增補大量資料,再修訂更正)

(1)

我上年寫過一篇批評所有評論者的分析,但之後因為太忙無續寫下去,上一年還寫「我是看長期,但是派息太低,我不喜歡派息低過5%的股票。航空雜誌我知道有前景,但是我認為一定要有機會讓我買回,但不是現在」,結果發覺原來已經不知不覺1年。

筆者近來見股價低,略計派息,跌到1.9元,當年計計,包括特別派息,發現已接近7%就部署買回了,那時候我是眼看買盤是1.92,賣方是2.05,差價太大,那我就慢慢掛上去,後來那幾天沒有甚麼成交,但慢慢在升,是我慢慢托上去的,終於掛到1.99元的時候,我眼看當時有少量賣盤在2.02元,原本我是有財力全買下來,但因為種種原因,買下了一部分。後來我確實真是沒有資金需要,就狠心又掛2.05元,但賣盤去到2.09元,發現良久都是只有2,000股2.08元,於是我膽博膽,就掃2.08元和2.09元。在復牌後,我發現仍未到價,於是在星期五再掛3塊錢又買了很少量。

經過一輪增持下,這股已佔本倉的總值22%,以這價錢來說未來我相信還會繼續增加,但還是要看作價而定。

(2)

這公司在2月23日晚上宣佈業績,盈利大增10.35%,至1.73億元,每股全麵攤薄盈利54.04仙,派發20仙股息和20仙特別股息,合計40仙,加上中期派發6仙股息,派息合共46仙,扣除特別息為26仙,現價市盈率5.44倍,為股息率分別為15.59%及8.81%。

這當然是一般財經記者的寫法,但是我們嘗試把全部東西拆開,也許能看到較多的東西。簡單來說這家公司業務主要分為兩部分,廣告業務和印刷業務。

1. 廣告業務:

這部分可分為航空及報章代理業務及招聘業務。

a.  航空及報章代理業務

這部分2002年劉竹堅入主後不斷擴大,初時為中國日報和大公報擔任法定公告代理,1年後不再參與大公報的代理

2004年2月,該公司獲得東航的廣告代理權、2004年7月又獲得南航的廣告代理權,2005年7月和南航訂5年的合約,2010年又續約5年。在2006年,東方航空其後亦與之深化合作關係,在此前或此後亦取得菲律賓航空的代理權。

2010年,這公司再獲國航及中華航空的廣告代理。2011年6月,分部又取得上海鐵道的廣告代理。然而,這公司稱,由於溫州高鐵意外事故影響到高鐵乘客量,亦令高鐵與空運爭相成為最受歡迎長途交通工具之競爭勢頭放緩。有見及此,所以該項目現正加以評估和審視,務求這業務維持穩健勢頭。

這部分公司曾想把之獨立上市為先傳媒,但其後因公司稱航空廣告業務之業務景況已迅速改變,最終並無分拆

筆者想當然,其原因可能是東航的廣告業務在2010年7月屆滿,為股東的利益著想,所以想趁盈利高峰,估值最高時上市,又或是並讓利予其他特別的股東,以獲 得繼續合約,這和其他外資賭業上市公司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其後終於成功續約,另外據其2009年年報稱,「及至第三季,對地產、汽車及優質消費產品的需求 開始反彈,在第四季時相關需求更見蓬勃,帶動此部門取得有史以來最突出的第四季成績」,可見業務發展成功,在價值仍能提升下,故打消這念頭。

根據壹週刊在2002年的報導,其代理的雜誌,以上擔任廣告代理的雜誌當年已由劉竹堅控制,所以我認為當年羅氏家族讓出管理權,由劉先生成為大股東是優於一位只有傳媒經驗的周融先生。

另外,筆者認為當年劉先生這種行為實在是太偉大了,把這些業務幾乎無代價讓給上市公司,亦把全副心力放在公司經營上,不是像部分上市公司老闆般檯面一盤蝕錢,檯底一盤賺錢。

雖然當中可能讓股都是私下協議,有其他重要股東制衡才放這些賺錢生意進去,但是就算這樣,總好過是沒有這樣做。受股民信任的公司,是必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但這種代價換來的應是股民的支持,估值應該其他公司高,但市場上實在是要有亮點才能認為是好,卻看扁這家幹實務,但對股民極佳的公司,這才是香港股票界的悲哀。

我認為,買了一家上市公司,就要為公司賺錢負責任,不是大玩財技,把一些不具前景,價值極貴的業務注入,騙盡股民的錢,這才真是過份。但是如果對這些人施加過多限制,反而有礙香港股票市場的發展,這真難判斷

可能有人說我是股票道德塔裡班,但確實有這樣的公司,估值又有,增長又有,派息又好,為何不去支持它,還要看那些垃圾財經雜誌,看技術分析,找一些不知所謂的股來買嗎? 我真是覺得浪費時間。

事實上,我真是在浪費不少時間在這些老千雜誌中,現在連經濟日報也沉不住氣在imoney、在投資理財做了,反而生果係報業那些股,雖然有部分我是真不認同的,但是有部分,我是知道他們真是有心人,所以還有些憧憬。

b. 招聘業務

至於香港的招聘業務方面,早在其在1992年出版Recruit開始,上市時亦以此為核心,加上網絡為估值催化劑上市。其後在劉竹堅入主後,廣告代理業務逐步成為重心,這部分成為較次要,只成為收益部分來源。

其實2007年,馬來西亞的Job Street曾經以1,500萬買入20%股權,1年後,Job Street以1元認購公司2,625萬股股份,並把其香港業務以原價出售回公司。不過,其後公司因這分部當年曾虧損,以及趁業績大好的關係,在2010年進行1,411.9萬的減值

因以上股份有3年禁售期,故禁售期已於約半年前屆滿,或者因為這原因,該公司近日加強在報紙宣傳公司投資價值,以增強知名度,方便這公司出售股份。

在中國招聘業務方面,2000年,公司已經開始進入中國招聘業務,但其他因大幅虧損,故開始退出,集中資源搞好香港的生意。在2005年又有第2次嘗試在中國內地發展招聘廣告業務,複製香港的成功模式,再投入5,000萬把這業務發展,但因為發展太快,加上競爭激烈,虧損亦高,影響公司盈利,在到達投入上限後,2007年宣佈大幅削減在中國的招聘廣告規模。

2. 印刷業務

這部分業務上市早在2005年開始,經過一輪股權增增減減後,其後分拆成匯星印刷(1127)上市,現時主要是為外國出版的畫書藉及教科書進行印刷。

從招股書可見,其核心成員實是劉竹堅先生當年曾控制,並在1997年上市,後在2000年2月售予莊士系的的勤達印刷的管理人員。從上面連結的公告可以看到劉竹堅先生當年已和現時先傳媒主席溫先生合作了,所以可以見到,這只是當年勤達業務的延伸,劉先生只擔任這公司的職務,可說是再續前緣,把勤達的業務搬過來這面做,結果勤達衰敗了,連年虧損,要不停供股及找尋新的業務來源。在這個角度上,買一家新公司,必要購買其管理層,不然就只會買人空殼。可能就好像這位先生的不幸又幸運的例子

(3)

講了一輪廢話,不如入正題。這家公司近幾年營運情況如下,可以見到公司兩項業務的營業額盈利近年均保持逾30%的複合增長率,雖然公司稱,「本集團以穩健財務狀況步入動盪不定的二零一二年。集團致力在嚴謹現金流管理與創造長線價值兩者之間取得合理的平衡。集團亦不會安於現狀而固步自封。本集團將繼續審慎評估各種機遇,善用本身之專業知識範疇來壯大收益基礎,致力為股東創造最大的長線價值。」,可以見到其保守的取態,但是我相信廣告業務應能維持到雙位數的增長的。

這家公司的價值,可分為3部分:

(1) 這部分以相香港股票市場相類近的中視金橋以預期盈利增長30%的估值計,這公司近年能保持相若盈利增長,大約7.2倍計算。

(2) 印刷業務的估值: 其實不太吸引,只是一般工業股能做的東西,但未來或者會開拓外國書藉的中國代理業務,但是根據全年業績所述,尚未見到成果。所以最多估值都是6倍左右。

(3)由於公司不停派息,估計現金是真的,所以我們亦會計算在內。

關於(1),可以參看下表,筆者估計估值大約9.96972億元。


關於(2),可以參看下表,筆者估計估值大約2.15876億元。


關於(3),可以參看下表,筆者估計這數字大約1.43295億元。


三者綜合來看,這3項業務合共值13.56144億元。

(4)

這數還要繼續。以股本數目及估值作計算,我有4個基本假設:

(1) 在購股權不行使情況下的估值。

(2) 在購股權以平均行使價1.23元行使全部1,330.4萬股購股權的估值。

(3) 當現價2.93元全數回購Job Street及正減持中的陳氏家族股東的股權合共46,365,333股的價值,約為1.36億元的估值。

(4) 2和3情況綜合的估值。

從最基本的情況下,估值連股息已達4.23元,較現時股價高接近40%。如果行使購股權,估值會下降約3%,如果回購股權,估值會提高全部購股權行使及回購股權,估值能提高5%,如果兩樣都做,估值都會提升1%以上,所以如果能回購他們股權,能減少沽壓外,也是有利股東的行為。以我基本回報目標40%,這價屬於較高水平,但因股價空間尚有,故應該繼續持有。


(5)

讀者天知問,「第二是如果匯星估值有3.6億,那會比先傳媒還便宜,買後者不如買前者。」

那我們不如看看下面兩表表,如果以匯星為一獨立公司來看,因公司有負債,另上市公司屬有限公司,不應加計負債價值,故這估值是公允的。



如以此兩家公司水位來看,如以先傳媒最保守估值計,仍是先傳媒較便宜,水位至少10%,可參看下表。


另外,這兩家公司性質亦有不同,原因如下:

1. 匯星因為始終第一年上市,盈利或有水份,所以暫不可作準,但管理層質素非常好,所以暫時仍可以此價看待。

2. 因為印刷仍屬於工業股範疇,好受環境的衝擊,不應該超過6倍以上的估值。

3. 印刷行業仍在都萎縮,未來人力成本和紙價上升的大趨勢是極難改變的,故此成本壓力會增加,長線來講,如外國書商不肯加價,其他對手又肯做的話,只能面對被搶單的命運,不然實際只是要靠炒紙才能賺到錢,做實生意只能面對毛利下降的困境。

4. 這幾年的增長,只不過他可能搶了其他同行的單,例如中大,例如勤達咁,所以仍然維持到增長,但上市後命運難料,公司也提及,「展望未來,全球出口市場於來年將要繼續面對多重挑戰。」,可以見到其實未計樂觀。

5. 如果真是要買的話,他增長前景無先傳媒咁好,買它只是博它估值回歸。但買先傳媒則可投資其至少3至4年雙位數的增長前景,這超過未計股息30%的估值溢價,以及其財務情況較匯星好出不少。

6.  兩者的生意有別,先傳媒簡直是現金牛,資本開支也不高,所以極易積累現金,有能力繼續派發高股息。但匯星除非開拓書藉代理當務,否則其營運情況卻是接近相反,嚴格來講營運上變了炒紙股,那我不如直接買紙股好過,還方便快捷,但這公司唯一好處就是派息很高,所以對紙股對比較難決定,但對先傳媒不難抉擇。

所以照實業來說,我很少會買這家公司,但以上市公司地位來看,殼價都3億了,現價就是買它上市地位也便宜,不過就是這角度,可以認為老闆真是會有心把公司搞好的。

(6)

花了兩天多個小時,來寫出這個值得買的結論有點無謂,但只是想證明給一些上一年寫過這隻股財演及著名博客看,這看來才叫做分析,你那些因為急升才瞄這隻股的人請你不要當我這個讀者是無謂人,不同一般見識。

其實,我滿欣賞這公司的創業精神,特別是前主席劉竹堅在2002年專訪這一句,「我只係想做導演,唔想參與演出」。從他發展多年的歷程中,可以見到他是把握機會,努力做好,就算投資失敗,在損失過重時毅然退出,在成功的方法上不斷發展,終於由一家接近破產並賣殼的公司,達成連續9年不斷成長,轉主板上市,並發展成為2家主板公司,亦為股東帶來不良好回報。此外,亦為未來人才發展鋪路,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擴張帶來最重要的動力。

未來而言,只要公司在2015年前做好航空廣告業務,業務這幾年應能穩定成長,並努力投放小量資源開拓幾項未知的領域,成功則大手加注,失敗就退縮,應能開拓到新的盈利範疇,繼續維持輝煌。筆者自道,只要估值未達我所願,所以我仍抱堅定信念持有這家公司多幾年的,希望管理屬繼續保持低調,正如我這個網站一樣,我只喜歡在幕後做事,不喜歡出頭,默默的去做,就能做好成績,也總有會有人賞識,有出頭的一天的,根本不用多作宣傳,沒有人支持,我拿真金白銀去支持,這就是筆者對你們努力的代價,不用說甚麼。

我建議,如果公司現金充裕,不如一氣回購Job Street和其他欲出售股東的股票,並分發部分予員工,這樣能減少市場沽壓,提升每股盈利,使估值能夠更高。公司職員也能受激勵,使他們一定有動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為公司另一場大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人才才是一家最重要的資產,希望公司能夠繼續重視。

延伸閱讀:

1. 羅嘉瑞周融互片熊貓爭奪戰上演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6614

2. 市場攻略:
劉竹堅只想導演不願出鏡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21103&sec_id=15307&art_id=2924230

3. 1010job精英招聘果然撤出了

http://www.cuiwenyuan.com/shanghai//archiver/view.asp?id=821

4. 才庫媒體   擬進軍歐非

http://hkstockking.com/News/Detail?articleId=15876057&issueId=20111209&backpage=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32

Pinterest快速成長的奧秘:擁有大量優質女用戶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3/2521338.html
國外媒體報導,Pinterest最近完成了一輪規模為2億美元的融資,它的估值上升到25億美元。它的估值之所以能夠如此快速的增長,與它擁有大量優質女用戶是分不開的。

現在,Pinterest的每月獨立訪客人數為2500萬,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輕貌美、受過良好教育而且擁有大量可支配收入的優質女用戶。明尼蘇達州的政治記者貝卡比約齊(Becca Bijoch)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以前,比約齊在完成一天的繁忙工作後會上街購購物,她對網絡購物不太感冒,更喜歡在實體店享受購物的樂趣。

但是這種情況在去年發生了變化,確切地說變化是在她開始使用Pinterest之後發生的。Pinterest是一家照片共享網站,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將照片「釘」(Pin)在網絡電子板上與他人共享,也可以去看其他人釘上去的照片。

比約齊說,她發現她在Pinterest網站上看到的所有東西最後都被她買下了,比如CrateandBarrel.com網站上的廚房用具、Asos.com網站上的衣服等等。

比約齊說:「我在購物上花的錢可能比以前更多了,現在我經常在晚上喝兩杯紅酒,然後躺在躺椅上看Pinterest上的照片。但是我一點也不感到後悔,我要跟我認識的所有人說,Pinterest改變了我的生活。」

Pinterest是歷史上每月獨立訪客數量最快達到1000萬人的獨立網站,現在已經增加到2500萬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象比約齊那樣的優質女用戶,她們年輕貌美,受過良好教育,而且擁有相當可觀的可支配收入。

零售商們都在追逐這些優質用戶,但是通常很難抓住她們,因為Pinteres是一個不支持廣告的網站,而且網站上的照片資源浩如煙海。雖然很多零售商已經找到如何在Facebook和Twitter上與消費者互動的方法,但是它們現在還未搞清如何利用Pinterest這個平台。

很多零售商已經在自己的主要網站上安裝了Pinterest按鈕,創建了自己的Pinterest網頁,還拿出部分推廣預算來提高人氣。雖然Pinterest聲稱它自己並不跟蹤用戶信息,但是現在已經出現了很多輔助性的服務,來幫助各品牌商家研究利用Pinterest平台創造收入的可能性。

HelloInsights是加州聖莫妮卡市的一家專門研究如何使用Pinterest平台的公司,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凱拉布倫南(Kyla Brennan)稱:「它就是一個巨大的櫥窗平台,它幫助人們找到他們真正喜歡的東西。它是否鼓勵人們小小地衝動一把呢?那是當然的。」

電子商務專家們稱,雖然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擁有10億以上的用戶,而且是推動購物量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Pinterest產生的每用戶收入比其他任何社交媒體網站都要多。

據電子商務顧問公司RichRelevance調查顯示,Pinterest上的購物者平均每個購物季要花費170美元;相比之下,Facebook和Twitter上的購物者平均每個購物季的開支分別只有95美元和70美元。

現在已經創建了Pinterest網頁的重要零售品牌包括 L.L. Bean(500萬關注者)、Nordstrom(400萬關注者)、Lululemon Athletica(200萬關注者),其他一些零售品牌如Gap和Urban Outfitters雖然現在的關注者還不多,但是仍在不斷增加。

Pinterest於3年前創立,最近剛剛完成了一輪規模為2億美元的融資,它的估值上升到了25億美元。

大多數企業在Pinterest上的行為都是由它們的社交媒體團隊負責的,但是它們在Pinterest平台上採取的措施與它們在Facebook和Twitter上採取的措施是不同的,因為Pinterest的電子板是按興趣分類的,而跟時間軸無關。比如,Nordstrom的Facebook網頁每日會重點推介兩款當季熱銷的產品,但是它的Pinterest網頁貼出的則是一組時尚生活方式的照片。

PinLeague是一家專門跟蹤研究社交媒體使用方法的顧問公司,該公司首席執行官丹尼爾馬龍尼(Daniel Maloney)稱,由於網頁上沒有直接的廣告,而且Pinterest仍在繼續發展,因此各大商家在Pinterest網站上獲取新用戶的營銷成本比其他網站要低一些。

他說:「現在獲得一個Pinterest關注者的成本在1美分到50美分之間,具體由商家類型而定。而在Facebook上獲得一個關注者的成本在50美分到2.5美元之間。「

在Pinterest平台上獲得關注者的最好的一種辦法就是做事而不是嘗試去推銷商品。比如L.L. Beans人氣最高的一個電子板是用來發佈與森林文化有關的照片,它最流行的一張照片是一隻化裝成蝙蝠的貓的照片。

L.L. Beans的高級公關代表勞瑞布魯克斯(Laurie Brooks)稱:「雖然我們也會檢測llbean.com和llbeansignature.com網站從Pinterest平台獲得的流量,但是我們並未將這個平台作為一個銷售渠道來對待。」

與其他的許多零售商一樣,L.L. Beans沒有通過Pinterest平台提供打折促銷活動,但它贊助了一些比賽。Nordstrom也一樣,它在1月份進行了一次與婚禮有關的比賽。

Nordstrom的社交媒體團隊經理布萊恩加里皮尤(Bryan Galipeau)稱:「我們的關注者分享和保存了很多精美的照片。我們的電子板並不是專注於折扣推銷或贈券促銷活動。我們認為,將Pinterest放在一個更廣闊的環境裡去看待很重要,因為我們的客戶就是那樣看待它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75

底特律破產或在中國大量城市重演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776

底特律破產,成為美國史上最大的城市破產案。底特律故事給中國敲響了警鐘。中國在大批量複製千篇一律的中小城市,但大型城市的成功,勢必會吸空缺乏吸引力的小型城市的人才資源,致使這些城市產能低下,陷入惡性循環,最終沒落。

1950年,底特律曾是美國第五大城市,擁有人口180萬。現在,其人口已經下降到了70萬。底特律的工業基地散落在四處。

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城市正發展到史上最佳時期:世界人口半數以上來自於城市,城市產出佔了全球GDP的80%,這一比例將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快速城市化而進一步增加。


那麼,世界可以從底特律破產中學到什麼呢?

早在1990年代,許多專家就表示技術的發展會讓城市不再流行。他們認為,互聯網、移動通訊以及其他新生技術,將讓人們無須居住在擁擠而昂貴的城市中心裡。然而,像紐約和倫敦這樣的城市,在人口下滑了數十年之後,從1990年以後又都出現了人口大幅增長。

其中一個刺激城市發展的因素是:21世紀生活方式的本質。早前,發達國家的生活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之上的:人們去辦公室或者工廠上班,然後下班回家與家人共進晚餐,然後觀看他們最喜愛的電視節目,然後去睡覺,然後醒來上班。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然而這種週期性的生活已經不適合於大多數人。現在,在一個工作進程裡,人們將很多活動混合搭配在一起——他們可能在辦公桌上工作,但也有可能和朋友吃中飯,或者去健身房,或者做家務,又或者出差、網購等等。

同樣地,在家的時間也沒有了清晰的界線。人們在過家庭生活時,有可能還在網上工作或參加電話會議。

我們發現這種多任務進程的生活方式最好還是在城市中進行,因為城市集中了多種硬設施——機場、商店、學校、公園以及運動設施,城市還集中了很多軟設施,如俱樂部、酒吧和餐館。

另一個刺激城市發展的因素是城市已經變成創新和創造中心。直到19世紀,主導創新的人還一直是全才和工匠,這意味著彼時新知識積累的速度很慢,但新知識在不同領域的擴張速度卻很快。20世紀,主導創新的人已經變成專才,這加速了知識創新,但減緩了複合型應用的發明。

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這種創新正在快速減緩——現代的一個美國研究人員的生產力比1950年時的研究人員生產力的15%還要少。也就是說,創新越來越需要建立在不同專業的綜合知識之上。城市對這一點來說是理想的處所,因為城市集中了不同的人力資本,並鼓勵人們通過不同的知識和技能相互影響作用。

後工業時代的城市模型面臨的問題是,它強烈主張建立綜合型城市,以便可以聚集不同種類的硬設施和軟設施。事實上,對一些成功的城市來說,其經濟增長強勁,是因為它可以挖空周邊規模較小的競爭城市的人力資源。

一些專門型城市也可以玩得轉。但是,如底特律一樣,由於其長期依賴於汽車製造業,[導致破產],足以表明,依靠單一工業或臨時位置優勢的城市,將來可能會表現得異常糟糕。

凡以上種種,對新興市場國家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中國,應以世界為鑑


中國享有「世界工廠」之譽,其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已經由1990年的26.4%上升到了53%。這其中,北京、上海這種大都會城市人口增長誠然是異常迅猛,但在過去數十年,中國還有大量千篇一律的中小型城市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從而帶來了城市人口的大幅增長。

中國政府通過聚集同類工業基礎設施,並加之戶籍制度,對中國城市化進程展現了出奇的控制力。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即將清晰地顯現在世人面前。由於中國正在改變經濟增長模式,逐漸減弱大量基礎設施投資和批量工業生產,很多小型工業城市將失去其核心工業。屆時,中國勞動力將萎縮,農村流向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少。目前,中國農村人口大多是年邁的老人。

與此同時,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其後工業時代的魅力將吸引更有天賦和受到更好教育的孩子,而這些孩子正是今天那些工人的後代。

中國政府可以用戶籍制度來限制農村務工人員,因為這些人從農村來到城市只是想做個工人。但中國政府已經很難用戶籍制度來限制受良好教育並極富創造性的專業人才。

大型城市的成功,勢必會吸空缺乏吸引力的小型城市的人才資源,並最終致使這些城市產能低下,陷入惡性循環,最終沒落。

過去50年,底特律的故事在發達國家已經重演了數次。另外,墨西哥北部城鎮的命運也表明,新興經濟體一樣無法逃脫這個過程。

所以,中國需要為這一刻做好準備,需要改裝並升級現有城市,而不是繼續埋頭複製千篇一律的中小型城市。隨著人口開始收縮,中國甚至可以考慮關閉一些難以為繼的城市。

底特律的命運,不光是對中國的警告,還是對所有走向城市化國家的警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