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交所再攬大礦企

http://stock.hexun.com.tw/2011-05-23/129866040.html

向來被認為低調、神秘的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00805.HK),即將在倫敦時間5月24日結束維持了37年的私人公司地位,公司將在倫敦第一上市,並同時在香港第二上市,兩地掛牌集資最多100億美元,成為今年全球迄今最大規模的IPO。

 嘉能可公佈向機構投資者配售超過11.37億股普通股,另外香港專業投資者及散戶獲分配3125萬股,佔總發行規模的2.7%。公司最終以5.3英鎊定價,折合港幣66.53元,屬招股價範圍中間定價,兩地籌資共775億元,市值約4610億元。 其承銷商多達17家,甚至多於友邦保險(AIA)上市時的11家。

  這次嘉能可的發行規模佔擴大後股本約17%,其中接近2.4億股是員工持員套現,另外約1.17億股的超額配配權,可在未來一個月的價格穩定期行使。

  接近承銷團消息透露,率先在倫敦開始接受訂單後,連超額發售部分也悉數在短短數小時內,獲得足額認購。基礎投資者更多達12名,已經佔到這一次發行規模的31%,單是主權基金阿布紮比投資公司(Aabar Investments PJS),就已申購8.5億美元。

  不過,也不是全部投資人都認同嘉能可的經營模式,管理約100億美元礦業基金的摩根大通基金經理在倫敦接受媒體訪問時就表示,嘉能可是一間營運得很好的公司,但不太相信這種業務,因為他認為商品價格根本無法預測。

  招股已經在5月18日結束,按照招股價中間價計算,這次上市將使嘉能可一躍而成市值超過600億美元的企業。

  全球最大IPO赴港第二上市,一方面將展示最大商品投資公司的運作模式;另一方面,亦凸顯港交所在吸引全球性礦業公司中的獨特優勢。

  最大風險在上市

  外界對於嘉能可為什麼要上市存在不少揣測,因為嘉能可的運作高度依賴其全球網絡提供的資訊,公開上市將會要求公司披露更多信息,從營運角度不會是嘉能可所希望的。不少人認為,嘉能可上市行為反映了該公司管理層對商品市場見頂的看法。

  承銷商之一瑞信發表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嘉能可上市最大的風險,就是上市行為本身,因為會令不少投資者以為嘉能可發出商品價格見頂的信號,為商品價格帶來壓力,反過來影響它的贏利。

  參與這宗交易的一位投行人士則否認這種看法,他指出,嘉能可籌備上市已經好幾年,「怎麼可能在好幾年之前,就事先知道今天的商品價格是否見頂 呢?他認為,相信他們在成立近40年後終於決定上市,是希望提高公司的財務靈活性,畢竟嘉能可在對衝商品價格中涉及不少金融資產,另一方面,人才是公司最 重要的資源,上市將方便員工行使股權(share option)。

  現任行政總裁伊萬格拉森博格(Ivan Glasenberg)曾解釋,公司上市將使公司邁向下一個重要發展階段,能夠令其財務更具彈性,並計劃將集資所得中的32億美元用於增持哈薩克鋅企業Kazzinc的股權,由目前的持股量50.7%,增至93%,現時是投資該公司的最好機會。

  事實上,作為一間私人公司,嘉能可過去將贏利與員工共享。市場更有傳聞指出,嘉能可一名頂級交易員的工資,與高盛一名股票交易員或投資銀行家相 當。美林的研究報告也提到,上市後的薪金制度,是其中一個不明朗因素,過去公司實現贏利共享,所以在損益表中的薪金開支低於實際需要的水平。

  這家總部位於瑞士小鎮巴爾(Baar)的企業,被譽為「商品界高盛」的巨頭,外界一直未看透它的運作。市場期望上市後,通過公眾股東監督,讓這家在商品市場呼風喚雨的企業運作更加透明。

  神秘嘉能可

  嘉能可的業務分為兩部分:行業活動及營銷活動。營銷活動是嘉能可的業務重點,也是美國富豪裏奇(Marc Rich)在1974年創建其前身——馬克裏奇公司(Marc Rich & Co.)時的主要業務。

 這位猶太籍創辦人的生平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曾在商品交易公司Philipp Brothers任交易員,後來利用中東的人脈關系繞過當時的阿拉伯石油禁運令,從伊朗及伊拉克進口石油,美國政府也因此控告他並發出通緝令。

  更戲劇化的是,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即將卸任前數小時,他公布了對裏奇的總統特赦。雖然克林頓解釋,這是因為從來沒有類似的個案可循,但外界一直懷疑政治捐獻也是原因之一。

  營銷業務在嘉能可的重要性,也沒有隨著裏奇在1994年退出、由管理層收購公司(Management buyout)而有所改變,現任的行政總裁伊萬格拉森博格,也是裏奇的得意門生。

  承銷商之一的美銀美林在上市前的研究報告中就指出,很多投資者一開始以為,營銷活動就是交易員們對商品價格有不同的看法,從中買賣套利,但事實上運作更為直接簡單。嘉能可涉及的大多為體積很大的商品,需要大批量運輸才劃算,物流時間的掌握也很重要。

  嘉能可通過其全球性的網絡獲得資訊,就可以掌握不同地理位置或時期,商品買賣價格出現的差異,從中套利。它也可以透過采購、運輸、混合、存儲或 加工相關商品產生利潤。在一買一賣的過程中,嘉能可交易員每天從中判斷,如何分配手上的資源到不同地區、長期和短期合約的分配,同時也需要對衝商品價格的 風險,當中就涉及大量金融衍生產品。

  除了日常買賣活動,嘉能可也可以利用其全球網絡,在特定事件中套利。招股書中舉例,不可預期的良好或惡劣天氣、運輸堵塞或失誤(例如列車脫軌)或人工生產問題,他們反而可以利用全球網絡,評估事件的影響,是否會造成全球或區域性市場緊缺,從中套利。

  近年商品市場價格波動巨大,往往令不少實業公司因為對衝不足或過多,而面臨不同程度的財務風險。不過,對嘉能可而言,反而是套利的好機會。招股 書中也表明,當全球各地區各商品市場的價格波動與不穩定性提升,導致市場失衡時,套利機會將傾向增加,相反,相對較平淡的營銷環境總體上會減少價格失調, 從而使套利機會減少。

  自從1987年嘉能可第一次投資秘魯一個礦場後,就正式涉足開采及冶煉業務,其後公司通過入股或收購礦場拓展這塊業務,也會入股其他資源類上市公司,並與這些公司簽訂供應協議,例如嘉能可就持有香港上市的俄鋁(00486.HK) 約9%股權,俄鋁也是嘉能可的供應商之一。

  嘉能可涉及的資源領域繁多,金屬、礦業、農產品數十個品種。其英文名字Glencore 就是來自環球(Global)、能源(Energy)、商品(Commodity)和資源(Resource)的縮寫。

  金屬方面,其鋅、銅、鉛對其業績貢獻最大,也是嘉能可在全球資源板塊中,影響力最強的。它在金屬鋅、金屬銅及金屬鉛的銷售,分別占全球銷售量的60%、50%和45%;能源方面,嘉能可每日銷售2500萬桶原油,相當於全球每日原油消耗量的3%。

  赴港有助提高估值

  傳統上,嘉能可作為資源類企業,總部又位於歐洲,很自然會選擇倫敦作為上市地點。不過,如今選擇同一時間在香港作第二上市,成為繼去年底的淡水河谷(Vale)後,第二家登陸香港的海外資源巨頭。

  有從事資源企業上市的投行人士表示,嘉能可選擇將部分股份在香港發行,是因為香港投資人對礦業股的估值較高,“平均可較海外上市同類股份高15%-20%,所以他們希望將部分股份在香港交易,有助間接推高倫敦的股價。”

  近年港交所有組織地發展礦業板塊,吸引越來越多專門投資礦業的投資者、相關專業人士來港,固然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這位投行人士認為,由於香港市場散戶較多,傳統上港交所對公司的要求比較嚴謹,也間接助長了礦業股在香港的估值較高。

  花旗中國區金屬及礦業部負責人張遠聲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香港上市的礦業股的估值較高,其中一個原因是,港交所是全球上市審查要求最嚴 格的交易所之一,相當於交易所替投資人做了部分盡職審查;此外,去香港上市的礦業公司市值都較大、質量較高、流通量高,也容易享有更好的估值。

  從去年成績看,根據Dealogic的資料,全球十宗最大的礦業股IPO中,香港占其中四宗,較倫敦多一宗;從籌資金額看來,雖然去年規模最大的礦業IPO,是籌資34.39億美元的、在印度掛牌的印度煤業(Coal India Ltd),但四宗香港礦業股IPO共籌資37.75億美元,卻是各交易所之中最多的,而倫敦的三宗礦業IPO共籌資23.63億美元。

  港交所市場發展科高級總監暨上市推廣部主管藍博文(Eric Landheer),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港交所近年積極推動礦業板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動作,就是去年引入第十八章。

  “讓我們(對礦業公司)的上市準則更接近其他國際交易所,容許企業籌措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新條文為礦業公司發行人提供更清晰指引,以便他們可以 通過第十八章就合乎我們的上市要求。我們預計會有越來越多的礦業公司來香港上市,因為他們希望借此更靠近需求方,現在需求是在亞洲、尤其是中國。”

  不過,過去一年到香港上市的海外資源巨頭,也不是全部都一帆風順。首先是俄鋁的高負債惹來證監會高度關註,甚至要求將認購門檻提高至100萬港元;澳洲的源庫資源先前三度尋求上市也無功而返,直至上周再重新啟動第四次路演,減少放入上市公司的資產,也將集資額減少。

  相對比較順利的,是兩家來自蒙古的煤企——南戈壁和MMC(Mongolian Mining Company),兩者也是通過第十八章滿足香港上市要求,籌集發展所需資金。南戈壁本來在加拿大創業板上市,年前轉到主板掛牌,去年到香港上市後,更間接拉動了整體的交投量。

  已陸續有更多礦業股打算到香港上市,港交所一方面希望拓寬上市公司來源,另一方面又需要為素質把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96

大礦也瞞報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05/100322639_all.html

 聖王村一片麥田不遠處的坡頭,又多了一座新墳。這是山西省洪洞縣明姜鎮聖王村村民王建華之墓。王建華生前是一名礦工。

  這個26歲小夥子的死,低調而神秘,只有新墳以及周邊的花圈表明此人已離開人世。關於其死因,他的親屬不願多談。財新《新世紀》通過公安系統查詢戶籍信息時,有關王建華的信息仍顯示正常(未死亡)狀態。

  這是一次被隱匿的死亡。因為,王建華死在煤礦礦井底下。

  9月26日,山西省省長王君在第六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高峰論壇上宣佈,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已進入現代化大礦時期。這場引起軒然大波的山西煤 炭資源整合運動始於2008年,主要目的是將資源通過向大公司特別是國有大企業集中,關停並轉小煤窯,以提高煤礦的安全性。但這場煤改果真如官方所言,已 經按時順利完成了嗎?

  從目前情況看,經過行政強力推行資源整合後,在數字上山西煤炭已進入至少年產90萬噸的「大礦時代」;但礦難仍不可避免,一些亡者被秘密掩埋,王建華只是其中之一。

死亡

  2011年8月8日,下午。

  蒲縣郭家山煤礦的礦工一如往常下井挖煤,王建華所在的班組共八人下到井底。但在進入巷道途中,運輸的絞車失控,眾人亂作一團。

  相關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王建華不幸被絞車絞死。事故發生後,王的屍體被拉出,迅速被礦方運往臨汾市一家殯儀館。

  8月11日,王建華的親屬將遺體領回,次日,下葬於麥田坡頭。

  財新《新世紀》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王建華已婚,與妻育有一女。礦方與王家最終達成的死亡賠償金額是69萬元。簽字領錢後,家屬承諾秘不外宣。

  蒲縣郭家山煤礦,系蒲縣宏源煤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山西煤炭資源整合中兼併的煤礦,蒲縣宏源煤業集團有限公司是臨汾市的骨幹企業。

  煤礦生產似乎總躲不開礦難。今年以來,在山西死於礦難的不單王建華一人。財新《新世紀》記者經多方核實,列出了一份不完整的礦難死者名單:

  6月14日,位於呂梁孝義市境內的山西焦煤汾西礦業正令煤礦,發生井下塌方事故,三人當場死亡,一人受傷。經核實:死者秦麗志,29歲,長治市 壺關縣樹掌鎮芳岱村人;死者肖瑞亭,29歲,長治市壺關縣五龍山鄉水池村人;死者喬鎮江,34歲,晉城市陵川縣圪台河村人;傷者張學民,32歲,晉城市陵 川縣秦家莊鄉和家腳村人。

  6月29日,山西臨汾洪洞縣陸合集團基安達煤業曹家溝五號煤礦,發生井下塌方事故,死亡一人。死者張蘭生,54歲,洪洞縣萬安鎮紅星莊村人。

  7月6日,位於晉城市澤州縣境內的山西天地王坡煤業有限公司發生一起安全事故,一名礦工死亡。死者名為王宣兵,34歲,事發前系該礦皮帶隊工人,澤州縣南嶺鄉安嶺村人。

  8月10日,忻州市神達金山煤業公司發生安全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死者陳開平,35歲,忻州保德縣孫家溝鄉木瓜耳村人,清理巷道時被鏟車壓死。

  9月9日,位於山西沁源縣靈空山鎮內的美錦集團山西汾西太岳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發生一起礦難,致一名礦工死亡。 據知情者介紹,現年36歲的礦工楊宏偉,系井下液壓支柱倒塌事故致死。

  這些發生安全事故的煤礦,和蒲縣宏源煤業集團有限公司郭家山煤礦一樣,均歸屬於那些經過山西省政府強力推動的煤炭資源整合後達到政府要求、至少年產90萬噸原煤的大礦。

瞞報

  依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和國家煤礦安監局發佈的《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指各類煤礦(包括與煤炭生產直接相關的煤礦地面生產系統、附屬場所)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民間俗稱「礦難」。

  事故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個等級。前述規定明確要求:煤礦發生事故後,應於一小時內報告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和駐地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兩小時內上報省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

  然而,前述所涉六起死亡事故,當地安監及煤炭管理部門均表示不知情。

  王建華死亡後,煤礦所在地蒲縣安監局、臨汾市安監局都沒有收到報告。

  正令煤礦三死一傷的井下塌方事故發生月餘後,當財新《新世紀》記者向相關負責人查詢時,孝義市煤礦安全監察局、孝義市煤炭工業局等部門均表示不知情。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上,「事故查詢」一欄中亦無記錄。

  山西洪洞縣陸合集團曹家溝五號煤礦否認發生死亡事故。

  確證了王宣兵之死後,財新《新世紀》記者曾向晉城市煤炭工業局、山西煤監局晉城監察分局求證,兩個部門表示不知情。

  對於礦工陳開平的死,忻州市神達金山煤業公司礦長楊成崗直接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矢口否認。

  在太岳煤礦被砸死的楊宏偉,礦長劉瑞明稱該礦絕無此事,這是其他煤礦發生的事故。

  2006年11月,為遏制瞞報行為,山西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曾印發《煤礦隱瞞事故核查處理辦法》,要求由煤炭工業局牽頭查處瞞報,安監、監 察、勞動保障、國土資源、工商、供電、公安、煤監等相關部門配合。舉報一次死亡1—9人事故,由煤礦所在地縣(市、區)政府或指定牽頭部門組織核查,並及 時將核查結果書面報告煤炭工業局及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舉報一次死亡十人以上事故,由煤炭工業局牽頭組織核查,核查結果及時書面報告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 舉報國有重點煤礦隱瞞事故,由國有重點煤炭企業組織核查。

  該辦法規定,煤礦事故瞞報之後,對於舉報事故發生在半年以上的,必須在60日內核查完畢;發生在近期的,必須在30日內核查完畢;發生在近日的,必須在10日內核查完畢。

  然而,經財新《新世紀》記者核實的最近一起礦難,9月9日晚在井下被液壓支柱倒塌砸死的楊宏偉,礦方並不承認其曾在煤礦工作過。對於時間稍早的煤礦事故,早有山西本地人士向當地煤炭工業局、安監局等舉報,均未有回應。

私了

  經財新《新世紀》記者調查核實,前述所涉煤礦死亡事故,瞞報之後均以私了收場。

  2004年年底,山西省政府曾有規定,礦主對死亡職工的賠償標準為每人不低於20萬元。近年來死亡補償提高到了40萬元。而私了的「報酬」,是比官方規定標準更高的補償金。

  6月14日,呂梁孝義的正令煤礦發生塌方事故後,礦方分別與三名死者家屬達成私了協議。經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喬鎮江家屬獲得80萬元補償,肖瑞亭家屬也是80萬元,秦麗志的家屬得到了100萬元。

  在洪洞縣陸合集團曹家溝五號煤礦井下被砸死的張蘭生,礦方與家屬的賠償協議是補償78萬元,此事由此了結。

  天地王坡煤業礦工王宣兵,礦方與家屬私了的代價是120萬元。家屬和礦方達成默契,皆稱王宣兵是因工作時心臟病發作死亡。一份知情人提供給財新《新世紀》記者的現場視頻顯示,7月14日深夜,礦方和王宣兵的家屬經過多輪談判,最終私了此事。

  忻州市神達金山煤業礦工陳開平,在井下巷道被鏟車壓死後,礦方不是最先通知家屬,而是把陳的遺體運到了200多公里外的陝西省神木縣。陳的母親楊兵秀(音)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她最後見到的只是兒子的骨灰,「煤礦賠了90萬元,但那些錢能有什麼用!」

  楊宏偉的家屬最終也選擇私了。在事故發生後第九天,楊宏偉被家人安葬。據知情人士稱,家屬最終接受了礦方的135萬元賠償金。

  而接受私了的礦工家屬,都被要求對其家屬成員的死絕口不提,對外聲稱的死因多種多樣,有心臟病發死亡的,有交通事故死亡的,總之與煤礦無關。

誰來監管大礦

  「在山西,礦難瞞報是常事。『大型國有煤炭企業』也沒我們想的那麼誠實。」一位長期觀察煤炭行業的山西媒體人士說,「煤炭資源整合後,大煤礦瞞報,比之前的小礦更加方便。因為他們有更成體系的機制保障。」

  以遏制礦難為主要口號之一的山西煤礦整合,始於2008年。當年9月,山西省政府發佈《關於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併重組的實施意見》(晉政發 [2008]23號文),宣佈將「通過大型煤礦企業兼併重組中、小煤礦,形成大型煤礦企業為主的辦礦體制」。2009年4月,山西省在《關於進一步加快推 進煤礦企業兼併重組整合有關問題的通知》(晉政發[2009]10號)中提出,到2010年底,全省礦井數量控制目標由原來的1500座調整為1000 座,兼併重組整合後煤企規模原則上不低於300萬噸/年,礦井生產規模原則上不低於90萬噸/年。

  這次由政府強力推動的兼併整合,因在晉獲得採礦權,投資煤礦的私營煤老闆——尤其是浙江籍礦主的強烈反彈,引發「以大吃小」「國進民退」的廣泛 質疑,但最終獲得高層支持。今年4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山西呂梁地區考察期間,對山西煤改給予肯定。他說:「山西近幾年煤炭資源整合、煤礦兼併重組取得 重大成果,這不僅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對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促進安全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9月26日,山西省省長王君宣佈山西已進入大礦時代。據山西官方披露的數據,進入「大礦時代」有這樣一些指標:礦井總數由2008年的2600 座減少到1053座,辦礦主體由2200多個減少到130個;年產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全部淘汰,70%以上的保留礦井達到90萬噸以上。煤礦百萬噸死亡 率在2010年0.187的基礎上下降為今年1月-9月的0.092——顯然,這冷冰冰的死亡率數字,並未包含財新《新世紀》記者核實的今年6月以來死於 煤礦各種事故的八名礦工——王建華、秦麗志、肖瑞亭、喬鎮江、張蘭生、王宣兵、陳開平、楊宏偉。

  「國有大型煤礦企業往往擁有比地方安監部門更高的行政級別,這也成為瞞報礦難的基礎。」前述觀察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稱,國企煤礦所在地的政府和職能部門領導,真正敢於監管「正廳級」企業的事例,「我還沒有遇到過」。

  「國有煤礦死了人,這種交相傳播的『地方新聞』,地方政府部門往往充耳不聞。」他說。

  財新《新世紀》記者確證的幾起山西的瞞報行為,僅屬於「一般事故」級別。實際上,今年以來,黑龍江省即發生三起級別為「較大事故」的礦難瞞報。 據新華社報導,4月26日,雞西市滴道區桂發煤礦發生瓦斯爆炸,造成9人遇難,事故被瞞報。7月17日,七台河市桃山區國民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6人死 亡,礦主蓄意瞞報事故。10月11日,雞西市雞東縣金地煤礦發生透水事故,礦主未及時上報政府,13名礦工死亡。此外,經證實,云南宣威市4月也連發兩起 礦難瞞報事故;5月,云南昭通昭陽區小龍洞鄉齊新煤礦被地方煤監證實瞞報。來自新華社的消息稱,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云南先後查處了9起煤礦 瞞報事故。7月,經當地官方調查核實,甘肅山丹縣金灣煤礦瞞報了一起致5名礦工死亡的礦難。

瞞報從何而來

  「瞞報這種現象的存在,主要還是煤炭行業『責任鏈』出了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錢平凡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稱,「近年來煤炭行業推行資源整合,大礦有助於提高安全生產,但並不是必然保證安全。」

  錢平凡說:「安全『責任鏈』由國家、省、企業、礦井、工作面等幾個環節組成。『管』和『做』要結合得好,才能不出事故。發生礦難,是沒『做』好。瞞報,是監督出現了問題。」

  事實上,2010年3月造成38人死亡的「王家嶺礦難」,今年9月16日造成11人死亡的「元寶灣礦難」,都衝擊著國有大礦的安全神話。中國礦 業大學煤礦安全專家、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周心權教授提供的數據顯示,2004年至2009年,全國共發生九起死亡百人以上的礦難,其中國有大煤礦就有 七起,因此「大煤礦並不天然就是安全的」。中國地質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院長、國家安全生產理論專家組成員羅云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指出,煤礦生產安全與 否,與煤礦大小和所有制形式無關。他特別提到,一些國有大型煤礦「運動式、突擊式、躍進式、口號式的生產管理,違背了科學有效的生產要求」。

  與礦難伴生的,還有瞞報。「也就是2006年前後,山西瞞報要少一些。」一位業內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稱,原因是那一階段「假記者」太多, 根本不知道多少錢才能徹底封口;加上有關部門趁機就礦方的瞞報行為「敲詐」,哪怕只是死亡一兩個人的事故,礦方也會主動上報。「但現在,如果是一般事故, 瞞報的經濟損失最小。」前述人士稱,「小礦難比大礦難可控,所以容易隱瞞。適當提高死亡賠償,求得家屬滿意;適當打點各有關監管部門,求得包涵;備出部分 款項,打發陸續聞訊而來的真假記者,確保封口……這樣的成本是最小的。如果上報,還要涉及行政處罰的問題。現在礦難已經『政治化』了,瞞報事故,可減低礦 工百萬噸死亡率,這就是政績。如果實事求是匯報,仕途會留下污點。國有煤企領導都有行政級別,他們無不面臨報還是瞞的選擇。」

  「如果發現瞞報了,就會處罰更嚴,礦方損失更大,加上鼓勵相關當事人舉報的制度設置,自然會有效遏制瞞報。」錢平凡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稱,但 在現行對煤礦的監管體制設置中,有效瞞報會比主動匯報收效更大,「小礦難也有點像交通事故,如果事故雙方私下裡解決了,交警有時候也管不著。」

  企業的一些內部管理制度也會導向鼓勵瞞報。2010年,山西某大型煤企集團曾出台企業內部規定:下屬煤礦以後發生責任事故,罰款200萬元,全 礦職工扣發當月資金,煤礦和煤礦領導取消評先評優資格。「這個規定施行後,煤礦再發生礦難,礦長更選擇堅決不報,並且全煤礦上下一起隱瞞,以免影響本人收 入。」在該礦一位知情人士看來,「發生在山西幾大國有煤礦的礦難瞞報,可以說全部是在這種超嚴厲內控模式下各下屬煤礦的『理性選擇』。」

  10月21日,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趙鐵錘在全國安全生產季度視頻會議上說,今年1月-9月,全國煤礦共發生死亡事故892起,死亡1419 人,同比分別下降18.7%和27.6%。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527,下降32.3%,「截至當天,全國煤礦已經連續12個月零5天沒有發生一次死亡 30人以上的特別重大事故,自1988年以來首次實現連續一年有效杜絕煤礦特別重大事故」。

  趙鐵錘稱,2011年以來,煤礦安全生產狀況保持了總體平穩的發展態勢。前三季度,在煤炭總產量繼續快速增長的情況下,煤礦安全生產呈現出事故總量、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和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四個大幅下降」的局面。

  礦難曾經年不休的山西,自資源整合後,今年公開的礦難僅有一例。9月16日,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中煤金海洋集團元寶灣煤礦綜掘工作面發生透水事故,11名礦工死亡。

  礦工王建華安葬後,蒲縣郭家山煤礦恢復了平靜。9月底,曾有山西本地人士將王建華在井下被絞車絞死的事披露在網上。但沒多久就消失了,有關郭家 山煤礦的網頁信息,多是如下新聞:「蒲縣郭家山煤礦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生產教育」「蒲縣郭家山煤礦操作規程完善抵制事故發生」「蒲縣郭家山煤礦提高安全生 產意識杜絕事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39

ST國創:「殼公司」如何40億撬動美國大礦?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0/wMMzA5XzQzMTIwMw.html

兩年之內更換了三任董事長的ST國創(600145.SH)似乎還有著更為宏大的野心,這家員工總數不過22人的虧損企業正試圖開展一項大買賣。

5月7日,停牌三個月的ST國創發佈公告,計劃以每股4.56元人民幣非公開發行A股,募集資金淨額不超過39.4億元,主要用於收購和開採美國田納西THC煤礦。

公 告顯示,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數量合計不超過8.66億股,該募集資金全部用於增資江蘇帝普,並將全部用於向TPI(Treasure Port International Limited)公司股東EXCEL公司收購TPI、增資TPI和補充帝普礦業流動資金。今年2月,ST國創以1000萬元的價格獲得江蘇帝普100%的 股權。

ST國創原名*ST四維,由於長期業績欠佳,開始尋求重組自救,而擬購買美國超級煤礦業也僅是其逐漸剝離公司此前的衛浴資產加速向礦產業務轉型的又一舉動。

此前,ST國創曾耗資1000萬元收購了貴州陽洋礦業投資有限公司,去年5月,ST國創又對其增資至億元,隨後,貴州陽洋礦業有限公司又將貴州懷仁市桂花煤礦納入囊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ST國創這家除去董監高員工人數僅剩8人的「殼公司」從陶瓷主業轉型至能源產業的經營能力,尤其是是否具備開發THC煤礦的能力還是受到市場質疑。

曾受美國賣主委託最早為THC煤礦尋求買主的海外投資顧問申琳昌接受記者採訪時未就ST國創能否順利接手THC煤礦進行正面置評,但其表示,在中國釋放該礦產的出售信息後,曾遭到不明身份人士的強橫阻止,並要求其刪除已公佈的THC煤礦出售資料。

「這個項目現在涉及到上市公司,我不方便進行評論。」申琳昌說。記者致電ST國創證券部,截至發稿,未能獲得對方回應。

煤礦效益尚未可知

通過一系列股權交易成為ST國創的實際控制人後,江蘇帝奧集團(以下簡稱「帝奧集團」)試圖將前者打造成能源平台的決心已下基調,但作為一家以服裝業起家的公司,帝奧集團的大手筆注資似乎也潛藏著不確定因素。

記者瞭解到,THC公司位於田納西坎貝爾縣轄區拉佛萊特鎮北部和西部,該公司擁有田納西州坎貝爾郡3萬英畝土地的永久使用權(約為125平方公里),同時擁有該塊土地下煤炭資源。

2011年3月,TPI完成了對THC煤礦的收購,其主要資金來源於向尋標礦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借款,公告顯示,TPI對尋標基金的借款金額高達5.34億美元,年利率為5%。

公開資料顯示,TPI是一家註冊於英屬維爾京群島的國際商業公司,其股東為Excel Service.Inc,實際控制人為中國香港公民陳世達。

雖然ST國創強調此次所募資金將全部用於EXCEL收購TPI、增資TPI和補充帝普礦業流動資金,可間接將THC煤礦注入上市公司。但值得注意的是,TPI本身的債務情況也不容樂觀。

截至2012年3月31日,TPI總資產為33.62億元,總負債35.30億元,股東權益-1.68億元,2011年度和今年一季度分別虧損1.24億元和4032萬元。

「這個煤礦有9個煤層,其中的部分煤層已經在開採,但對於整個煤礦日後能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目前還難以預測。」一名關注THC煤礦的國內投行人士說。

事實上,存在的變數並非空穴來風。本報記者瞭解到,目前,THC只獲得了3個開採許可證(包括一個堆煤場許可證),剩餘5個採礦證尚在申請之中,但何時能獲批覆還未能可知。

而 ST國創圍繞THC煤礦交易或並不侷限於此。申琳昌表示,在此之前,曾有一家名為「Triple H」的律所向其發函,並將該煤礦的出售價由之前的3600萬美元提升至10.06億美元,律師函中表示,「如果確信我能找到願意以1006000000美 金購買該煤礦的買主,『Triple H'可以授予我以該價格出售田納西煤礦的非獨家銷售代理權。」

這似乎也意味著THC煤礦仍存在倒賣可能,但申琳昌拒絕透露幕後買賣雙方的詳細信息。

「對這個項目感興趣的企業有很多,不排除新的交易發生的可能。」上述投行人士說。

隱秘帝奧

在此之前,通過股權交易成為ST國創實際控制人後,市場人士曾預測帝奧集團會以定向增發方式注入旗下資產,實現借殼上市,但帝奧集團卻並未有所動作。

本報記者瞭解到,帝奧集團是江蘇一家從服裝加工起家的地方企業,其目前擁有8家服裝子公司、2家境外企業、2家外派勞務公司、2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和1家對外投資公司。

而值得關注的是,其對ST國創的資產整合或許還僅是開始。相關人士透露,帝奧集團在云南、內蒙古均設有礦業公司,並通過控股、參股以及合作等方式,囤積了一批油頁岩、天然氣等礦產。

除了或將悉數納入ST國創這一能源平台的礦產資源外,在帝奧集團背後的神秘公司也極為低調。

記者瞭解到,ST國創於2月8日開始停牌,該股在一季度僅有17個交易日,但仍不乏一批踩點精準的投資者。

交易顯示,自然人肖亮雄和王根意、南通偉泰置業有限公司、瑞富時代投資有限公司和重慶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等在一季度新進入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自然人王士明也在一季度加倉194.96萬股。

而 在新進入的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最引人注目的或是南通偉泰置業有限公司,據悉,該公司目前持有ST國創264.16萬股,佔流通股本的0.7%,偉泰置業此 前也曾進入ST國創的控股股東帝奧集團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金飛達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而更為巧合的是,偉泰置業和帝奧集團的註冊地均為江蘇省南通 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