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B股暴跌突襲 人民幣貶值預期再成A股之殤

在10月第一個交易周收獲小紅包之後,A股市場走勢在第二個交易周開始突然變臉。盡管10月17日滬深兩市股指下跌。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滬市B股指數午後突然大跌的拖累,但造成B股大跌的原因卻是投資者不得不認真思考的,而A股的反彈走勢是否會就此轉向也成為投資者不得不防的可能。

10月17日,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周一早盤滬深兩市股指呈現窄幅波動、略有上漲的態勢。不過午後開始風雲突變,滬市B股指數自下午1點半開始不斷走低,終於最後出現跳水暴跌,最大跌幅一度接近7%!受此影響,兩市A股指數也開始止升下跌,盤中最大跌幅一度達到1%左右,尾盤在抄底盤的介入下跌幅才有所收窄。

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41.17點,下跌22.64點,跌幅0.74%,成交1806億元;其中B股指數跌幅達到6.15%,創出年初熔斷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深成指報收10651.50點,下跌108.18點,跌幅1.01%,成交2843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67.86點,下跌26.37點,跌幅1.20%,成交753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649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增加。

對於滬市B股指數17日的突然大跌,綜合多位市場人士的觀點,大家普遍認為人民幣貶值預期或許是最大的誘因,其余如外管局放開6試點城市個人購匯限額、美國實施貨幣基金新規等也是導致B股下跌的因素;但具體到周一B股的突然大跌,很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只是集中到周一這個時點突然集中爆發了。

由於目前B股市場整體規模較小,17日全天成交額僅為11.5億元,平時更是只有2~3億元的成交額,這也使得其成為較好的以小博大的做空工具,因此也不能排除有境外機構利用其特點大舉拋售影響市場整體走勢,從而在境內外衍生金融產品市場上獲利的可能性。

不管如何,滬市B股指數周一的大跌已經對其整體走勢造成了嚴重影響,不排除後續再創年內新低的可能性,而對於A股市場投資者而言,則需要考慮在其影響之下,原本上周運行良好的反彈態勢是否會就此轉向,股指後續是會繼續反彈還是再度尋底!

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就表示,盡管B股整體規模很小,但其大跌還是值得重視。一方面近來美股見頂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其對A股走勢的影響不可不防;另一方面美聯儲12月加息預期升溫、人民幣貶值預期也在不斷高漲,這對作為人民幣資產的A股而言,同樣壓力不小。再疊加意大利公投、英國硬退歐等政治事件,A股短期之內大幅反彈的概率不大,倒是要嚴防再度探底的風險。

中泰證券策略分析師羅文波認為,經濟環比下行可能在四季度,短期利率驅動藍籌的邏輯受阻,趨勢仍需等待。市場運行趨勢判斷靠框架,頂部底部靠博弈,上漲趨勢的框架邏輯在弱化(企業盈利階段性頂點,貨幣政策寬松預期後延到四季度,類債券行情需要等待,市場監管越來越嚴,A股港股化特征明顯),市場處在頂部博弈區間,盤整時間越久,做多動能耗盡的概率越高。 上周改變預期的因素在於,經過8-9兩個月的下跌之後,市場出現一定的做多意願。盡管市場只有130個點左右的下跌,但部分個股尤其是成長性個股調整幅度較大。但市場中期缺乏趨勢性上漲行情,更多的是反彈中的結構性機會,尤其是最近政策刺激的熱點板塊與市場習慣的炒作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