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之余,神舟載人飛船再度“牽手”太空。10月17日7點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點火發射升空。而這一好消息能否拉漲一直處於熊市氛圍的軍工板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
《第一財經日報》多方采訪發現,雖然“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天讓國民集體亢奮,但在目前整體市場行情不佳以及市場對行業關註度低的背景之下,“神舟十一號”飛天難改國防軍工板塊整體頹勢。而賣方分析師則集體賣力”吆喝“國防軍工板塊前景,稱該板塊或迎戰略機遇期,看好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帶來的航天板塊投資機會。
短期行情冷淡 買方看空
據新華社消息,10月17日7點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點火發射升空。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於A股市場而言,部分上市公司的業務也涉及神舟載人飛船方面。據民生證券研報表示,航天電子的電子產品用於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航天動力母公司擁有液體火箭發動機流體核心技術,火炬電子的特種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溫和超耐磨,適用於航空航天發動機、火箭噴口等。
但從盤面實際情況來看,“神舟十一號”飛天並未能給上述個股及軍工板塊帶來拉升。航天電子、航天動力以及火炬電子10月17日表現並不佳,均處於跌勢,且10月份以來的漲跌幅分別為1.07%、-1.95%、-0.9%,均跑輸於同期上證綜指。
在一位華南的私募人士看來,雖然一些上市公司的業務會涉及神舟載人飛船方面,但這部分業務占上市公司整體業務比較小,主要是部件方面,上市公司行情所受到的影響也較小。
Wind數據顯示,10月17日,國防軍工(中信)指數跌去117點,版塊內僅有6支股票飄紅,在這6支股票中,僅烽火電子獲得超1%的漲幅,而航天動力、天河防務、高德紅外等大多數股票頹靡難改,集體下跌。
“從前期消息出來到現在,航空航天板塊行情並未受到較大影響”。深圳市世紀恒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宋曦表示,目前整體市場行情也不太好,且市場對航空航天行業預期不高,關註度較低,短期難以有較大機會。
一持續關註軍工板塊的公募基金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神舟十一號”發射這一消息或能讓部分資金獲得一兩天的超短期相對收益,但難以對冷淡的軍工板塊形成帶動。
“整體市場清淡,市場目前偏向選擇有業績保證估值相對合理的股票,但軍工股多數靠概念、政策預期,上市公司中不少缺乏核心技術,而在之前的炒作環境下估值已經偏高。”該人士認為,大部分軍工股頹勢難改,“神舟十一號”發射難以捂熱軍工板塊的冷板凳。
宋曦表示,其目前主要關註航空航天發電機方面,主要邏輯在於國內在這塊的技術存在瓶頸,重點關註技術突破帶來的投資機會。
賣方集體“吆喝”前景
實際上,今年以來,軍工股整體表現泛善可陳。今年以來國防軍工指數下挫超過20%。有投資人指出,雖然自去年11月軍工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但軍工股也沒有整體表現,即使9月份天宮二號發射後,軍工股股價也未有表現。不過,這並未阻止賣方分析師對軍工股推薦的熱情。
就整個行業而言,華金證券航天軍工行業分析師張仲傑在其研報中指出,航天戰略是國防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推進航天技術及裝備的發展是戰略落腳點,看好航天重大工程推進給航天科技集團及航天科工集團相關企業及民參軍標的帶來的投資機會。
據2016年6月美國航天基金會發布的《航天報告》數據,2015年全球航天經濟總量達到了3353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活動占全球航天經濟的76%,總計2460億美元,商業航天經濟規模較大。9月12日,在第二屆中國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航天科工發布了五大商業航天項目,預計投資超千億元,產出超千億元。
民生證券國防軍工行業分析師也認為,受商業航天項目的推動,航天板塊或迎戰略機遇期,看好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帶來的航天板塊投資機會。
太平洋證券則分析稱,“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航天科技集團每年承擔的宇航任務都將在20次以上,而且每年都有重大的宇航型號任務,進入高密度發射的常態化階段,建議關註相關個股。
東興證券表示,受益於“十三五”載人航天工程持續投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電子科技等軍工集團相關業務仍將保持高速增長,也為其圍繞軍工核心業務開展資本運作奠定基礎,建議關註航天電子、航天電器、振華科技等載人航天工程產品供應商及航天工程、中國衛星、航天動力、航天科技等母公司資本運作預期強烈的“航天系”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