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第一領導力專欄】從人工智能到人文智能

技術必須為社會服務,社會必須反對技術異化為奴役工具。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既可以成為人工智能技術下一步發展的阻力,也能成為它升華飛躍的助力。2016年9月,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100年》(AI100)的報告同時強調技術和社會關系的重要性。未來15年,人工智能長足大發展將取決於能否促進人文關懷、增強社會理解並獲得政府信任。

依據斯坦福報告,人工智能是“讓機器思考並執行任務的技術活動。它能讓機器對任務環境變化有前瞻能力”。從報告推演,我們看到人工智能可以在多個方面促進社會人文建設,成為“智能人文”技術。只有不斷人文化,立足於促進各種社會良善關系,人們對人工智能異化為奴役工具的擔心才會逐步消失。

以自動導航和無人駕駛為例,人工智能已經開始改變交通技術。但它絕不能止於讓駕駛更安全、更經濟、更便利。智能車的未來在於“消滅三大差別”:高檔車和低檔車之間的社會地位差別;有無停車位的經濟使用成本差別;開車能力高低之間的交通安全差別。自動駕駛車輛可以解放駕駛人的時間和精神體力,讓老年人和兒童有交通便利,極大減少車輛閑置時間和占用的城市土地面積,也讓汽車失去標識社會身份的意義。進入“按需用車,個性交通”時代需要嶄新的人文社會形態為背景。例如,用彈性工作時間來調節交通峰值,改造現有的社區規劃,重新想象無車社會的社交和居住模式,把停車場改造為經濟住房。在這個技術下,中小城市轉型變化的靈活性高於大都會。它們有潛力成為城市新生活的典範。

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幌子下,家務一直是加班加點無償工作的代名詞,人工智能開始改變家政的隱性負擔。從iRobot自動吸塵器到剛剛上市的谷歌和亞瑪遜智能家居控制器,家務智能機器人開始成為家庭新成員。隨著“情感智能機器人”進入家庭,它們承擔部分家教和陪伴的任務。相關的人文挑戰也日趨顯著:與機器的情感關系將怎樣改變家庭關系?誰主導選擇情感軟件?有沒有操縱情感的隱患?這些人文倫理問題不容忽視,因為家庭關系是一切人文社會關系的基礎。

人工智能另一個廣泛應用領域是醫療衛生。大數據支持下的“專家診斷系統”和“智能病例管理”已經進入醫院。未來15年,增強版的智能工具會讓醫生的判斷與手術能力幾何級數增加。目前,美國“直覺手術”(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達芬奇智能手術機”已經可以做部分心臟手術。醫療影像智能技術也可以自動處理健康檢查、診斷和分析的任務。移動醫療和機器人協助的康複正在成為現實。

人工智能進入醫療界帶來效率,也引發了爭論:如何界定醫療事故責任?醫生的中心角色是什麽?以關愛為核心的人文醫療服務應該怎樣設計?就關愛能力而言,護士的作用和決策責任會超過醫生嗎?誰對瀕臨死亡邊緣的終極病人的醫療方案做最高的判斷?

從教育手段到理念,教育受人工智能影響最深。慕課(MOOCS)之後是教育智能機器人。Ozobot和Cubelets能教中小學生邏輯思維。PLEOrb是智能機器寵物。它可以演示生物和動物對環境的反應。Khan Academy 已經成為中小學生接受課外輔導的流行工具。接下來,分析學習特征,制定學習計劃,和輔導學習的軟硬件將紛至沓來。

教育人工智能的人文挑戰是:哪些學習適合人機互動;哪些更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哪些既是機器更有效率,也必須由人來完成;思想操縱的隱患在哪里;自然人的學習能力和認知特征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哪些變化不是人類希望發生的,等等。例如,從嬰兒時期開始,發生對學習機器人的認知依戀。

智能技術人文化最被忽視,最有政治潛力的領域在資源貧困的社區。斯坦福的報告指出,人工智能的大方向之一應該是提高社會公平度、透明度和經濟平等水平。在“大數據為社會產品服務”的旗幟下,智能技術可以開發檢測環境汙染系統,能幫助懷孕婦女觀察嬰兒健康成長過程和建議規避風險的飲食和活動。智能技術也可以支持貧困社區的社會關系建設,提供數據事實為依據的社會矛盾調停方案。智能技術還可以為這些地區的公共安全服務,提供防範犯罪行為的社會警報設施等。要獲得政府信任和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必須成為一個增強社會平等的技術。為資源貧困社區設計產品和服務,這是極具政治潛力的技術開發道路。

未來,人工智能可能替代執行標準化的常規任務,但不是消滅工作崗位。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它在創造社會財富中的作用會越來越大。伴生的問題是,人工智能創造的財富應該如何分配?智能技術人文化最艱巨的社會課題也在此。斯坦福報告提出了“人工智能創造的財富應該屬於社會”的命題。如何安排比例,怎樣分配,哪里是依據私權和公權分配的邊界?回答這些問題,100年恐怕還不夠。

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應用領域後來居上,並且發展勢頭甚猛,但系統研究人工智能的社會關系的努力還遠遠不夠。斯坦福大學的“人工智能百年”(AI100)計劃不僅包含各個方面的專家,更以100年的時間跨度去研究技術對社會的影響,讓它成為橫跨三代人的永恒話題。怎樣避免“富不過三代”的咒語?用100年的時間單位去想問題。在當前的形勢下,斯坦福的百年設計思想可以運用到社會多個領域。

(作者為加拿大萊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複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他最近致力於研究創新領導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