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觀察|供應鏈金融背後的商機 旅遊企業如何抓住?

2016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規模預計達17.8萬億,未來五年行業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4.67%。

根據易觀智庫預測,旅遊互聯網金融的規模2017年將達到221.9億元人民幣,旅遊產業的想像空間巨大。甚至業界有觀點認為:“供應鏈金融是下一個風口,該領域必將產生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公司”。

互聯網金融尤其是供應鏈金融背後呈現的蓬勃商機,在線旅遊該如何挖掘?

旅遊消費金融激戰正酣

旅遊互聯網金融包括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擁有大量用戶基礎的OTA巨頭們首先瞄準的是最容易切入的消費金融。理財、分期、保險業務無疑是定勝負的主戰場。憑借“在線旅遊+金融”的突破口,OTA們通過金融挖掘市場潛力,擺脫低頻市場燒錢,補貼引流的畸形發展,改善公司主營業務的變現能力。

然而,OTA巨頭們激情酣戰的C端消費金融領域,還有大量分散、弱小的上遊批發商亟須在業務層面的供應鏈金融整合,如何填補旅遊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市場空白?

中國旅遊企業布局金融業務的創新總體尚處於探索發展階段,由於旅遊企業沒有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消費信貸上的天然優勢,所以接下來旅遊金融的創新會集中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在旅遊金融行業格局未定,市場需求巨大、金融服務發展迅速的背景下,類似旅遊圈等企業憑借平臺上集聚的上遊批發商以及“旅遊+金融”的創新模式,試水供應鏈金融。

OTA紛紛“殺入”金融服務

或許是看到金融服務業務的紅利,各大OTA也紛紛湧入該市場。

攜程已經成立了攜程金融事業部,其先後推出“程漲寶”和“攜程寶”兩款預付卡理財產品。其金融事業部雖然起步不久,很多業務還在摸索階段,但開發在線旅遊相關的配套金融業務絕對是今後的重點之一,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途牛旅遊網則全面開放分期出遊服務,正式上線旅遊分期付款業務“首付出發”,總計預授信額度達70億元。首批公測名額超過百萬,通過該批次“首付出發”資格審核的用戶,最高可獲2.5萬元信用額度。

說到底,商家就是利益訴求。

在線旅遊商們在價格戰之後,除了攜程這類財大氣粗的業者還能維持盈利,很多OTA為了砸錢營銷都處於虧損狀態,這些OTA肯定要尋找新的贏利點。而互聯網金融業務絕對是利潤非常高的贏利點。比如預付款產品,可以一下子讓在線旅遊企業獲得很多預收款,這大筆的預收款相當於銀行存款,尤其在目前銀行降息的時候,OTA們給出了比較可觀的利息,那麽總會有一些客人願意購買這些旅遊預付款產品,於是OTA們就可以很好地運用這些預收資金進行金融借貸或其他業務來獲利。

甚至有業界觀點指出,保險產品都是經過專業的精算師計算的,其實發生意外並且賠付的概率很小,正常情況下,旅遊保險業者幾乎穩賺不賠的。

誰為中小旅行社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保駕護航?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銀行類金融機構一直是供應鏈金融服務市場的“主角”。與此相應,傳統的銀行融資模式要求的資產資質、抵押物等“高門檻”以及複雜的審批流程,讓輕資產、抵押物少的廣大中小旅行社難以承受。

此外,旅行社雖然營業額高,但行業利潤偏低,而上下遊客戶的往來款項卻占用了大部分的流動資金,能夠為旅行社承擔信用擔保的渠道少。中小旅行社的長期面臨的供應鏈金融之困亟待破題。

“現在的融資方式非常單一,對於中小旅行社來說,從銀行拿到授信與貸款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對於銀行來說,風險難以控制。因此,我們圍繞著平臺上的客戶提供相應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由企業做擔保,銀行放貸給旅行社,達到三方共贏。通過供應鏈金融為合作夥伴提供資金支持,幫助合作夥伴整合產業鏈,擴大雙方合作規模。其實這類商機在行業內都很值得挖掘。”旅遊圈 CEO 李愛玲指出。

隨著面向C端的移動旅遊互聯網紅利的悄然消退,旅遊金融正成為在線旅遊企業新的角逐對象,專註於服務中小旅行社的旅遊供應鏈金融新模式,由此開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1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