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和地方層面的國企投資基金紛紛設立,既有利於鼓勵創業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也有助於盤活資金、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最新的一個案例是,廣州市國資委牽頭制訂的《關於推動市屬國有企業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幹意見》經市政府批準印發,由國資收益、市屬企業聯合出資成立廣州國資國企創新投資基金(母基金),聯動聚集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子基金,首期基金總規模將超過200億元。
廣州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稱,已設立的各類基金,形成國資發展投資基金群,預計“十三五”期間基金群規模將超千億元,用於支持國企創新改革發展。通過國有資本撬動各類更大規模的社會資本共同參與,達到既支持企業創新活動,又放大國資收益的目的。
而在廣州之前,國務院國資委已經推出了央企版的風險投資基金。8月份,國資委指導、中國國新集團發起的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落戶深圳。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總規模按2000億元人民幣設計,首期規模1000億元。
該基金將重點投資於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項目,促進中央企業間合作。同時,將積極支持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大力開發和投資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項目,充分發揮國家級基金的資本優勢、機制優勢、人才優勢,促進國家戰略與市場機制的有機結合。
對於紛紛設立的國企投資基金,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企投資基金是一種新的投資模式,使國企的資金找到新的空間,把資本要素活躍起來,也可以彌補民間投資的不足。目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空間很大,基金一般投向新興產業,對鼓勵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有積極意義,有望成為創造新動能的重要手段。如果有更多的地方政府設立國企投資基金,會在全國形成很大的體量。
李錦認為,基金進入處置僵屍企業和去產能仍有難度,國企在這些方面投資的積極性不高主要是盈利性和回報率的考慮。相比之下,國企更願意投資增長較快、收益較高的新興產業。
實際上,早在去年6月份國務院公布的《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幹政策措施的意見》就已提出,引導和鼓勵中央企業和其他國有企業參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設立國有資本創業投資基金。今年9月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提出,支持有需求、有條件的國有企業依法依規、按照市場化方式設立或參股創投企業和母基金。
李錦表示,國企參與應當充分發揮國企資金引導、放大作用,重點投資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揮政府與國企資金的政策引導、放大作用,積極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融資結構,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對於外界對國企投資基金盈利性的擔憂,李錦認為,保值增值是基本的要求,盈利是基本目的。國有企業從事創業投資主要的風險是國資的保值增值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目前,國資部門對國企投資的監管很嚴,也已經有制度規定來保證監督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如果出現重大失誤要終身負責終身追責,基金的抗風險能力被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
去年下半年發布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加強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規範國有企業投資行為,有效防止國有資產的濫用和流失,今年8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明確,一旦造成國有資產損失以及其他嚴重不良後果,要追究直接責任人和領導責任, 並實行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