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珠三角再歷劫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1-12-31/100344800_all.html#page2

  與三年前相比,產業面臨更嚴重的困境。企業應對乏術,「世界工廠」模式或將走到盡頭
財新《新世紀》 記者 王婧 屈運栩
 

 

  在「天下牛仔三分有其一」的廣州新塘牛仔城,就連坐在工廠門口邊曬太陽邊剪線頭的女工都知道「歐債危機」了。

  「國外的訂單少了。我們沒錢掙,過幾天我也回家。」一名來自江西的女工說。她身後的一排店舖,有的已經落鎖,有的甚至貼出一張紅紙,寫著「旺鋪出租」幾個大字。

  新塘牛仔城的現狀,是珠三角產業困境的縮影。時至今日,以加工貿易為主的中小企業,仍是珠三角產業經濟的重要支柱。不幸的是,2008年的訂單 危機,如今已經演化成更為嚴重的全面困境。成千上萬個從事低端製造業的小企業,受到海外訂單銳減、成本持續上漲、勞動力緊缺、利潤率下滑、貿易金融風險和 融資難等因素的全面擠壓,生產難以為繼。

  三年過去了,中小企業並無應對危機的新法,或在生死關頭苦撐,或逃離實業。「世界工廠」的轉型、升級仍前路遙遙。悲觀者甚至認為,珠三角30年的經濟模式已臨大限。

「世界工廠」凋零

  被稱為「世界鞋都」的東莞,大型鞋廠多在高鎮,中小鞋廠在厚街鎮。厚街最大的鞋材中心是寮廈,駐有幾百個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一樓開門面,批發 皮革、成品鞋,二樓以上用來做小型工廠,加工製作鞋或皮具。這些小企業共同承接了近30個世界名鞋的訂單,鞋類出口產值佔廣東省四分之一的份額。

  28歲的楊燕搬個小凳坐在店舖外,悠閒地將小珠子穿成串,這是在製作童鞋上的裝飾品。她租的店舖每月2000元,比這個市場2011年4月剛開張時便宜了三成。

  「以前我一個月能掙兩三萬,但2011年8月以來,只能保證不虧本。」楊燕說,「往年,在聖誕節前好幾個月,就要開始再招幾個人。但2011年 基本沒訂單,工人也都提前回家過年了,我就在這裡賣點兒存貨。」她所在的匯森市場,大約三分之一的店舖已經關門,開張營業的,也門可羅雀。

  一個極端的悲劇發生在12月13日下午。因經營不善,拖欠供應商400多萬元貨款,寮廈社區一家皮具廠的負責人點燃汽油自焚身亡。

  2011年以來,歐洲和美國市場的鞋類和服裝訂單逐步下降,來自這兩個區域的詢盤量在8月後進一步縮減。當前適逢歐美聖誕旺季,但歐洲市場的裝 船率大多仍然在50%左右,美洲市場的裝船率也低於80%。儘管來自中東及拉美、非洲市場的訂單略有增加,但遠不能彌補歐美訂單的減少。

  工人們的工資,基本是「底薪+提成」的模式。訂單銳減,使得工人收入嚴重下降,大批工人選擇了離開。這又加劇了當地的「用工荒」。在新塘牛仔城,還在開門營業的小廠房,90%以上均在門口掛出了「招工」的信息。

  一家製衣廠的財務經理姚希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三年前,每個月800塊到1000塊就可以招到一個工人,現在連生手都要1500塊以上,熟練的一個月可能要到3000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和阿里巴巴集團,在2011年10月聯合發佈了《珠三角小企業經營與融資現狀調研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珠三角地區小企業工人工資,比2010年上漲了20%-30%,部分高級技工的工資上漲幅度甚至超過100%。

  即便是這個價位,也極少有人問津。在牛仔城,財新《新世紀》記者在半天時間內,至少被問了五次「要做工嗎?」然而,當財新《新世紀》記者問其企 業究竟要招多少人,每天要開工幾小時的時候,幾家企業的負責人均茫然。「這一切都要靠別人給我們的訂單量來決定。」一位負責人說。

  《報告》顯示,受訂單下滑、「用工荒」等因素影響,珠三角地區平均開工率為70.92%。其中,開工率在90%以上的小企業僅有33.79%, 開工率在50%及以下的小企業達20.59%;且規模越小的企業開工率越低,年銷售額在500萬元及以下的企業,開工率在50%及以下的企業高達 27.29%。這和往年珠三角企業加班生產的情形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金融扼喉

   境況似曾相識。但廣東省《201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指出,目前廣東中小企業正面臨的困難局面,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並不相同。

  2008年,商家清理庫存,雖然訂單銳減,但企業若有訂單可接,生產仍有利潤。但現在,「即使有訂單也不敢接,接了也很難有利潤。50%的被調查企業表示處於虧損狀態或利潤率在2%以內,僅有22.2%的企業表示利潤率在5%以上」。

  深圳一大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為珠三角地區超過4200家企業提供對外貿易服務。該公司副總經理肖鋒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在調查了1000多家企業後發現,目前貿易環境越發惡劣,企業缺少金融工具抵禦違約和匯率風險,成為企業不敢接單的主要原因之一。

  肖鋒稱,一個新情況是,越來越多的國外買家受到歐美金融危機影響,無法在拿到貨物時支付現金,而是希望使用信用證支付,在貨物銷售之後再付款。 然而,絕大部分國內的中小企業由於資產輕、無法提供賬面信息等原因,無法從銀行獲得信用證。「即使能獲得信用證,銀行願意承擔80%的違約風險,一旦外商 無法支付,20%的損失也會逼死小企業。」

  人民幣匯率波動是另一因素。在中山地區,多個製衣企業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2010年以來,受到人民幣升值預期影響,在接受訂單時往往無法確定價格。一企業主稱:「一旦貨訂錯了價,兩個月之後交貨收到的美元就只能存銀行了,換成人民幣看著都心痛。」

  中國中小企業副會長張競強也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國內雖然有包括遠期外匯在內的一些外匯風險對沖工具,但瞭解或者能夠使用這些工具的中小企業少之又少。肖鋒則指出,其服務的一些企業曾試圖和銀行訂立遠期外匯合同,但100萬元的門檻價,把中小企業遠遠擋在門外。

  融資難,是珠三角中小企業另一個扼喉之痛。廣東省中小企業網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4869家企業中,43.31%的企業認為目前企業最困難的情況是融資難。

  《報告》則顯示,珠三角地區53.03%的小企業從未借過款。在當前銀根緊縮、小企業採購賬期變短、供貨賬期被延長的情況下,融資供需缺口變大。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區缺少為小企業特別是微型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

  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中小企業業務部經理謝至軍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雖然國務院10月出台了「國九條」支持小微企業,包括向銀行分派貸款任 務。但相關條例都是指導性原則,並未給出具體的操作細則。銀行在向中小企業貸款時仍然面臨兩個基本困境,一個是中小企業多半資產輕、無抵押,在合理避稅的 情況下也無法提供賬面信息,銀行放貸面臨不小的風險;另一個是,對於銀行的客戶經理,其做一單中小企業的小額借貸和做大企業的大項目相比,人力成本相當, 收益卻相差上百倍。在銀根緊縮的大背景下,貸款自然流向大企業。

  到目前為止,中國銀行深圳分行中小企業貸款的壞賬率幾乎為零。「針對中小企業放貸,其實允許一定比例壞賬, 這反映了在放貸上銀行依然非常謹慎。」

  即使能夠貸款,利率也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廣東省中小企業促進會最近調研發現,民營企業貸款的綜合利率達15%到18%。該會秘書長謝泓告訴財 新《新世紀》記者,按照規定,向中小企業貸款,銀行在基準利率基礎上可浮動50%,但中小企業如果要貸款,除了諮詢費之類的名目,一些銀行還會要求企業拿 出部分貸款存入銀行,甚至會採取先扣利息,或者重複計算等方式變相提高利率。「一個企業貸款1000萬元,光利息就去掉150萬元,對毛利潤並不高的實業 來說肯定是非常困難的。」謝泓說。

離開珠三角?

  珠三角小企業的衰落,逐漸改變了當地的經濟生態。

  1994年,珠江沿岸的廣州、深圳、佛山、南海、東莞、中山等十幾個城市被劃為「珠江三角洲經濟區」。這塊佔地不到2.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即便是在2008年經濟危機的情況下,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亦達到29745.58億元(約合4342.843億美元),佔全國的10%。

  據《2007廣東區域綜合競爭力報告》,廣東境內真正的大中型企業只佔全部外資企業總數的8%,大量是承接來料與進料加工的小企業。那時,這些勞動密集型企業仰仗的是珠江三角洲廉價的土地、勞動力以及物流成本。

  然而,隨著土地價格一路飆升,人力成本亦大幅上升,珠三角迅速失去其比較優勢。人員、訂單和資金離開珠三角的趨勢逐漸明晰。

  深圳一家約有30名工人的毛巾廠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2011年外貿公司向他們下單前,都會向多個國家詢價,而往年這樣的情況比較 少。最近他們對一個外貿公司下單時的報價是2元/條,利潤空間只有2個-3個百分點,「但一家越南公司的首次出價,就在1.9元/條,比我們的成本還低, 我們根本沒法競爭。」這位負責人稱,「雖然很久沒接單了,但我們不可能低於成本去生產。」

  長期以來以中國珠三角等地為代工廠佈局重鎮的跨國巨頭耐克公司,也在2011財年四季度業績報告中透露,越南已經取代中國,成為耐克全球最大的運動鞋生產基地。

  珠三角本地的中型民營企業,有實力的,也走出了國門。東莞最大的民營製鞋企業華堅集團,就決定在埃塞俄比亞投資建立分廠。「我們對埃塞俄比亞總 理說,只要給我們一塊土地,一個好的政策,其他的都不需要,十年之內我們將會為他們創造數十億美元的出口創匯。」12月8日,在厚街鎮舉辦的第三屆世界鞋 業發展論壇上,華堅集團總裁張華榮說。

  埃塞俄比亞工業部副部長泰德森亦到現場招商:「我國是東非人口最多的國家,政局穩定,勞動力資源豐富,工資低廉,如果東莞乃至中國要產業轉移, 我們那裡是再適合不過了。目前,埃塞俄比亞的工廠工人,收入每個月大約在50美元;熟練技術工人可以達到150美元至200美元水平。」

  也有企業家把眼光瞄準了內地。擁有600名工人的廣州市增城合峰紡織製衣廠,就在江蘇開設分廠,因其總經理岳亮是江蘇人。這家主要承接美國訂單 的企業,已經逐漸將其訂單分流至江蘇。岳亮稱,「在廣東,人力成本和廠房租金成本已經太高,利潤空間被壓得非常小。但在江蘇,還有一定的空間。」

  然而,對於規模更小的作坊式企業而言,他們並沒有足夠的資金完成轉移。「幾乎是在等死。」新塘一家服裝加工企業的老闆說。

  類似新塘、厚街這樣的特色小鎮,在珠三角的400多個鎮中,大約佔到了四分之一。這些鎮均形成了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好處是大單都在鎮裡,大家 都能分得一杯羹;壞處是競爭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同質化太嚴重,成本都太透明,讓外商把利潤壓得非常薄,完全失去了定價權。」一家公司的財務經理說。

  因為利潤率太低,任何一項生產要素的價格波動,都可能導致企業利潤完全被蠶食。如2008年經濟危機之時,訂單減少;2011年年初,人民幣升 值原材料價格上漲20%-50%;2011年下半年,人力成本激增⋯⋯幾乎每一次生產和價格要素波動之時,媒體上均會有關於珠三角中小企業倒閉潮的報導出 現。

  《報告》稱,72.45%的小企業預計未來六個月利潤持平或小幅虧損,對未來六個月經營信心較低;3.29%的小企業預計,未來六個月可能大幅虧損或歇業,對未來經營持悲觀態度。

  「2011年底會出現企業關閉潮,珠三角企業外移和產業空心化的問題將越來越嚴重。」謝泓說。

轉型路漫漫

  為應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倒閉潮」,早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前,廣東就提出過「騰籠換鳥」的雙轉移政策——珠三角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東西兩翼、粵 北山區轉移;而東西兩翼、粵北山區的勞動力,一方面向當地第二、第三產業轉移,另一方面其中一些較高素質勞動力,向發達的珠三角地區轉移。

  但在10月17日的「粵港澳中小企業發展及金融合作研討會」上,廣東省銀監局政策法規處王敏調研員明確表示,「政府需反思原有的施政路線」。

   他說,調研發現,珠三角有部分中小企業嘗試往中西部轉移,但因為「人生地不熟」,業務受阻,不得不重回廣東;更要命的是,廣東成熟的產業鏈無法整體遷移, 而中小企業單獨外遷,幾乎就跟上下游合作夥伴、客戶斷絕業務往來,原材料和其他服務跟不上。不能外遷,又難以「就地升級」,只能收縮產能、維繫基本的渠道 和客戶,有些企業家甚至就此離開實業。

  曾在中山經營牛仔褲加工廠的企業老闆何夏瑩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2011年她將經營一年多的工廠關閉,如今依靠店舖收租以及投資黃金維持。在新塘,一個「出租旺鋪」的企業負責人說,「辛辛苦苦投入實業做生產,利潤也薄,還不如將廠房出租,收益穩定而且也高。」

  謝泓也指出,珠三角稍微有些原始積累的企業都不願意再從事實業,而轉向房地產投資或建立基金公司,做私募或者風投。還有一些企業採取海外移民的方式,把錢往國外轉移,通過併購資產來獲得發展。

  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希望通過補貼等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和轉型,「政府的邏輯是,我補貼了5億元,就可以拉動100億元;花10億元,就可以拉動500億元民間投資。但是,實際的情況是,能夠拿到你補貼的企業還是最困難的企業麼?」謝泓說。

  更有效的政策是普惠性的減稅。目前能夠看得到的減稅措施,是增值稅起征點月銷售額上限從5000元提高至2萬元。但一名企業主稱,「月銷售額2萬元,意味著平均每天的營業額僅600多元,一個菜販子一天的營業額都不止600元,這對哪家小企業能有大的挽救?」

  謝泓稱,廣東省中小企業轉型問題複雜。首先,在智力服務方面,需要社會化服務機構,通過政府採購和補貼的方式,在企業的管理、技術創新等方面給 予幫助。其次,銀行需要長線資金項目來配合企業的轉型,這其中的投入產出,需要一定的時間。再次,國內的市場還是一個管制和許可證的市場,企業要跟不同的 政府部門打交道。這對習慣外貿市場的企業而言,意味著從外貿轉到內銷,整個系統,從經營理念、人才儲備、資金儲備都要調整,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最後,中 國的稅費非常高,整個的稅收體制沒有適應配合產業轉型的需要。

  而對企業來說,除了「苦熬」,他們並沒有太多的選擇。在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途中,不斷被問及,「歐債危機什麼時候能結束?」他們仍相信:「歐債危機結束了,訂單回來了,日子就會好過些。」

  然而,時不我待。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副主任莫世祥在他的《開放經濟的比較優勢——珠江口特區群及台灣的實證》一書中認為,台港澳地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歷程表明,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經濟的比較優勢,一般都不超過30年。

  如果這個規律成立,那麼從1980年深圳特區成立至今,珠三角的「30年大限」已到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