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麻煩大了】美資快餐為何紛紛撤退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488

包括中國在內的高增長地區銷售額雖然占麥當勞全年總銷售額近44%,但卻僅僅貢獻了全年利潤的11.7%。(視覺中國/圖)

130歲的可口可樂,1900億美元市值的“消防栓紅大佬”,將成為下一個重量級被並購對象?在華爾街這並不是笑話。

甚至連緋聞對象及時間表都鼻眼俱全:正是即將在10月10日完成與SAB米勒價值1044億美元世紀合並的百威英博——當今世界第一大啤酒商,可能在2020年前後。據說,自稱四分之一身體都充斥著這種紅色糖漿水的沃倫·巴菲特,對此持“中立態度”。

不必奇怪!自1988年起前後三次共計13億美元投資,9.24%的最大單一持股份額,已為巴菲特換來13.5倍回報,僅僅分紅就超過30億美元。某種意義上,這也是較可口可樂晚誕生70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封神一役。盡管每年奧馬哈的股東大會都會例行公事將其贊許為“有統治力”且“永不出售”,但以換股方式合並同時保全公司名稱呢?

畢竟亨氏、卡夫2015年“拜堂成親”就得到這位重要機構股東的祝福。假如中國的投資者正在想象一家名叫恒大萬科公司的橫空出世,那太平洋東岸或許也不乏好事之徒。

“時光流轉,一切都已改變。”鮑勃·迪倫這樣唱過。其實所有人都明白,資本市場從來沒有空穴來風。一切,均靠數字說話。2012年至2015年,可口可樂營收從480億美元一路下滑至443億美元,稅後利潤則從90億美元跌落到73億美元。2016年上半年,拜一系列成本控制所賜,全球利潤同比上升5.7%,但營收下行曲線仍在繼續。這一次又同比不見了4.5%至218.5億美元。

最重要的,曾經作為業績上升引擎的中國市場正在發生蛻變。以單品計,2015年可口可樂在華211.2億人民幣的營收已被紅牛甩下19.5億人民幣,加多寶與娃哈哈營養快線各自200億的賬面數字距其不過前後腳的事。而不久前出爐的2016年二季報顯示,可口可樂旗下的果汁類產品同比萎縮兩位數,歸屬碳酸類的主打可樂也有個位數百分比損失。考慮到下半年在華銷售形勢難以根本性扭轉頹勢,可口可樂宣布將全年銷售額增長下調一至兩個百分點。

全球市場增長乏力尤其是中國市場光環褪色乃不爭之實。更麻煩的是,與可口可樂命運相仿者大有人在,比如麥當勞和統轄肯德基、必勝客、塔可鐘等西式快食品牌的百勝餐飲集團。

都是全球收益下滑業績衰退。且看:2013年麥當勞全年營收281億美元,到去年只剩下254.1億美元,兩年蒸發9.6%,而去年45.3億美元的利潤則較兩年前大挫19%。至於市值為前者三分之一、營收不及其一半的百勝,一度出現連續四個季度衰退,去年132.7億美元營收錄得微增,但10.51億美元的利潤則同比減少了3.7%。

由中國領銜的高增長地區一直以來都是麥當勞營收的核心區域,2015年依靠快餐主業——準確說就是販賣漢堡包和薯條完成了54億美元收入,這一數值高於美國本土的42億美元以及其他發達國家與地區的27億美元。然而請註意,包括中國在內的高增長地區銷售額雖然占麥當勞全年總銷售額近44%,但僅僅貢獻了全年利潤的11.7%。

百勝也一樣。自從2012年中國區銷售額猛增至69億美元,占全集團51%份額之後,這家少見的由東方業務擔綱半壁江山的公司便似乎遭遇某種魔咒。姑不論連續爆發的食品衛生事件令其品牌反複受到挑戰,關鍵是隨著營收出現滯脹,利潤率卻一路陰跌,從高峰期的16.3%最低探底至10.45%,目前勉強守住11.15%一線。

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其非中國區的營收雖然四年間從70億美元退守至61億美元,但利潤率卻由16.78%上躥至2015年最高時的26.72%,是中國區的2.5倍。要知道,因中國區業務強勢表現,百勝餐飲集團總部派員赴華考察一度須先行學習漢語,而中國區也只需徑直向全球CEO匯報工作,而不必如慣常結構般先面對亞太區,後敲門國際部。

現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躺著掙錢的時代結束了。

一邊是全球經濟不景氣拖累業績水平和公司股價表現,一邊是在積極股東主義盛行下,躋身董事會的那些私募股權代理人不斷叫囂著分拆、合並,或者直接賣給支票上開出最多零的金主。作為巴菲特鐘愛的可口可樂都不能免於此類傳聞,縮小版“美國文化象征”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就能置身事外?尤其是百勝集團,自卡爾·伊坎的小弟、執掌Corvex Management對沖基金的基恩·邁斯特憑借1500萬股持股躋身董事會,要求分拆中國業務獨立上市的傳聞便不絕於耳。

趁美聯儲多次量化寬松政策貨幣池正處於滿溢,超低利息環境下發行公司債融資,乃至直接拿出手中所持現金利潤用於股票回購及高派息,是相對簡單的防衛術。以麥當勞為例,僅今年二季度通過股票回購和現金分紅,金色拱門下的投資者們已獲得了41億美元回報,而過去三年該種方式的回報總額高達244億美元。雖說代表企業當下和未來成長力的某些指標實在難如人意,不過實惠落袋終歸是令人滿意的。有消息稱,2015年美國標普500成份企業花去其全部利潤的95%合計9140億美元用於回購股票。不需浪費太多灰色腦細胞就能明白,近年來美股一片牛市風光從何而來。

然而一時取悅不代表一勞永逸,關鍵還在於能否對現有業務板塊重新進行梳理,如果確認部分業務或部分地區的滯脹將成為常態,那麽尋找接盤俠最大力度回籠現金流,以期對可能出現的爆款產品,同業中競爭力的公司,乃至全新的“風口”傾力出擊,就是最明智的做法。

你看,蘋果公司的iPhone銷量一年下挫15%。大中華區營收在華為、OPPO、VIVO夾擊下同比更大跌35%,但沃倫·巴菲特卻反向增持了該公司股票。理由之一,正是蘋果手中握有2000億美元未分配利潤,足夠其為下一個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持續健康發展購買任何中意的目標公司。而思科公司面對華為咄咄逼人競爭股價卻依舊堅挺,顯然亦與其目前手中640億美元引而不發的現金流有關。

無論可口可樂、麥當勞,還是百勝餐飲集團,自然對此有著共識。若不想英名毀於一旦,最終成為其他公司盤中美食,那麽必須抓緊行動。

可口可樂兵分兩路。一是對增速喜人的功能性飲料抓緊布局。其中,以21億美元拿下美國怪獸飲料公司16.5%股權便是漂亮一招。要知曉過去12年,後者股價已上升了117倍。與此同時,便是大規模調整瓶裝廠特許權。也就是說,將把灌裝業務100%歸屬於特許經營公司。據悉,至2017年可口可樂將賣掉北美地區所有63個灌裝廠股份,同時對南美、中國和德國的原自有灌裝業務大規模收縮和削減,數據顯示,當這些業務瘦身完成,可口可樂公司員工人數將減少68.3%,營收從443億美元下調至285億美元,減少35.7%,但營業利潤卻只從104億美元小幅調整8.7%至96億美元,但資本開支則從26億美元攔腰一半只剩13億美元。兩者相加,其實錄得109億美元正向收益,反較原先104億美元的營業利潤為高。

以中國地區為例。維持了十年的可口可樂裝瓶投資集團、香港太古集團及中糧旗下中國食品的三足鼎立格局將徹底改變,中糧系有望大幅提升市占份額。當然,僅從利潤角度考量,可口可樂主動放棄的灌裝業務絕非暴利項目。

同時受困於中國本土不斷上揚的租房成本和人工成本的麥當勞和百勝餐飲集團則殊途同歸。前者將包含香港地區、韓國以及中國內地共2800家門店20年特許經營權以20億至30億美元打包出售。如果再疊加每年還需征收的3%至5%權利金,則意味小醜叔叔從此變身甩手掌櫃,每年至少坐收2億至2.5億美元純利。

百勝餐飲集團就順水推舟遂了部分華爾街人士心願,將中國區業務估值100億美元後出售其中19.9%股份,並在紐交所獨立上市。有消息稱,百勝方面還向可能的接盤者提出兩項苛刻條件,即未來不會再投放中國區的品推廣告,同時百勝中國研發的新品,百勝集團亦無需支付任何權利金而直接免費使用。

中國餐飲界一度流傳一種說法,如若麥當勞、肯德基們能蕭規曹隨在一起步就堅持他們的地產自持生意經,就像兩者在美國本土發家時做的那樣,那麽過去二十年中國壁立千仞的房地產走勢匹配數千家門店數量,將使其成為真正的商業地產霸主,一時的餐飲毛利下滑完全可以無視。可惜,從來沒有如果。

無論如何,麥當勞、肯德基,哪怕是最新一季在華單店平均營業額大挫19%的必勝客,終究還不是塊雞肋,從KKR、凱雷、得州太平洋等美國著名私募股權基金,到首旅集團、三胞集團乃至正在為紅牛品牌二十年使用權到期發愁的華彬集團等中國企業,包括華潤、中投在內特殊的央企,均先後表露出了興趣。

最新的遊戲參與者9月2日率先亮相。4.1億美元和5000萬美元,春華資本聯合阿里系螞蟻金服投資百勝中國4.3%-5.9%的股權,且未來還有兩次機會以120億美元和150億美元估值為基準線,根據上市後31天到60天的加權均價的8%折扣,再能購買3%-4%的股權。

關於馬雲當年未被百勝錄用的趣聞現在搖身變成了某種勵誌段子,但據了解內情人士指出,事實上此前阿里巴巴與百勝中國區長期存在良性互動,兩家公司人力資源部門及部分核心業務部門走動交流頻繁。在移動支付體系二選一角逐中,阿里最終獲得完勝。

“當你手中有了7000至10000家從一線至四線城市完整構建的門店體系,那麽馬雲的玩法顯然不會只是多賣幾塊上校雞塊,以這樣的價格獲取中國目前最完整的線下情景消費實體,匹配互聯網時代全新的滲透和延展方式,阿里賺了大便宜,而百勝也能錦上添花。”分析人士如是說。

但那,已是另一個故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