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記憶體 不花大錢照樣可以升級製程瑞晶是台灣記憶體廠的賺錢王

2010-05-17  今周刊





今年電子零組件什麼最缺?答案就 是記憶體。走過兩年產業低潮的DRAM廠,從今年開始翻身,興櫃市場最受矚目的記憶體廠,正是瑞晶與宜揚。靠著今年記憶體景氣大好,瑞晶、宜揚要讓獲利三 級跳,交出成立以來的第一張亮眼成績單。

撰文‧賴筱凡

揮別金融海嘯,景氣春燕飛來,跟著捎來零組件缺料潮,而今年缺最凶的,莫過於剛經歷兩年產業大幅修正的DRAM(動態存取記憶體)。

債務負擔低 獲利領先同業走進瑞晶嶄新的大廳,這裡是台灣最新的晶圓廠,也是台灣第六家DRAM廠。三年前,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與日本DRAM廠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共同 為瑞晶動土剪綵;如今,瑞晶不僅成功上興櫃,今年更可望首度全年獲利,製程也將轉進四五奈米,成為台灣技術最先進、也最賺錢的DRAM廠。

然而,這一路走來,可說是舉步維艱。二○○七年,當瑞晶宣稱要成為全球最大晶圓廠時,誰也沒料到景氣寒冬會來得這麼快。時間回到去年,那時DRAM價格才 剛開始回溫,政府喊要整合DRAM產業卻是沸沸揚揚,「八月,那時真的辛苦,欠設備商的錢沒給,還有一筆銀行貸款要還。」瑞晶總經理陳正坤一想起當時的財 務壓力,只能直搖頭,幸好設備商很給面子,母公司爾必達也很幫忙,讓原本一個月結算的貨款,當月就入帳,才讓瑞晶能周轉得過來。

對比於其他DRAM廠動輒欠下數百億元,瑞晶算是好的,去年還一口氣還了一四○多億元,帳上負債只剩三八○億元,遠比其他廠還各有九百多億元、七百多億元 不等,確實好上許多。就連獲利,也是瑞晶率先在去年第三季單季由虧轉盈。

「我們有兩個爸爸,但我們絕對沒有富爸爸,去年財務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沒減產,也沒休無薪假,更不可能回頭跟爸爸伸手要錢。」因為瑞晶的兩個「爸爸」連自 身都難保,更別說是拿錢援助瑞晶。

對於DRAM這個資本密集產業而言,沒有雄厚資金就別想玩得下去,「我們財務不如人,只能想辦法做成本管控。」今年初才上任的瑞晶董事長謝再居,從力晶退 休後原本想回美國享福,卻還是被留下來。

不過,窮則變、變則通。人家說五○奈米要用銅製程,但銅製程設備就要多投資二五○億元到三百億元,「我們用鋁製程,一樣也可轉進四五奈米,資本支出只有銅 製程的三分之一。」陳正坤說,有錢有有錢的作法,但沒錢也有沒錢的辦法。

進階製程也絕不犧牲良率

雖然瑞晶的誕生,是複製華亞科模式。但瑞晶不像華亞科能有台塑這等資本雄厚的富爸爸撐腰,只能凡事自己來。「所以我們轉製程,第一個先看自有資金,有錢再 來想擴產。」謝再居不願意DRAM廠過度舉債的製程競賽重演,寧可先籌夠了錢,再考慮擴產計畫。

但製程推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只要求兩件事,產出不能減少,工期不能延長。」面對外資評估瑞晶下半年轉進四五奈米,可能因良率問題造成產出減少,陳正 坤相當不服氣,「我們絕對跟別人不一樣。別人可能因為不同技術轉換有良率問題,造成整片晶圓報廢;但瑞晶推進製程,首要就是良率不能有問題。」瑞晶去年第 三季首度獲利,從賺兩億元,到去年第四季賺三十四億元,今年第一季營收持續成長,預估單季EPS達到一.五元的水準,遠比其他DRAM廠的獲利好上許多。 「我們就是力求產品線單純,靠規模經濟和成本管控,讓瑞晶的價值發揮到最大。」謝再居說。

如今,瑞晶下半年即將與爾必達一同轉進四五奈米,顆粒產出將增加一倍,第二座廠外觀也已完備,未來若要擴產就直接搬遷設備,逐步將瑞晶的月產能從每月八萬 片向上提升。

難怪,已有法人預估瑞晶全年EPS有四元以上的實力,將穩坐今年台灣最賺錢的DRAM廠寶座。

國內唯一Flash設計公司宜揚科技有機會賺一個股本受惠於記憶體價格大漲的公司中,還有一家最值得注意,就是在興櫃掛牌、國內唯一的NOR Flash設計公司宜揚科技。

在過去七年間,宜揚一直堅持在NOR Flash的市場,由於公司管理上軌道,即使在前兩年景氣最差的情況下,也沒有出現大幅虧損的情況,如今,遇到記憶體市場大漲價,也讓宜揚的辛苦有了代 價。

宜揚過去的代工廠,是以韓國東部(Dongbu)及中芯半導體為主,如今由於宜揚在NOR Flash市場具有指標性意義;因此,中芯特別把武漢廠的五成產能撥給宜揚,也讓宜揚在這波半導體產能缺貨中,立於不敗之地。

法人預估,NOR Flash目前嚴重缺貨,預料到明年上半年都無法紓解,因此價格也讓宜揚的獲利暴增,預估今年宜揚營收將突破百億元,全年獲利有機會超越一個股本,也讓辛 苦了七年的經營團隊,終於有了回報。 (林宏文)

謝再居

現職:瑞晶董事長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辛辛那提)大學電機博士經歷:力晶總經理、美國德州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陳正坤

現職:瑞晶總經理

學歷:清大材料所碩士、成大材料系經歷:力晶資深副總、南科工程師

瑞晶成功三關鍵

1.負債比重低,財務結構較健康2.下半年領先轉入45奈米製程

3.力求產品單純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6

中國廠的自然淘汰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2/05/blog-post.html
中國很多生意都是一間"廠"

廠有以下幾種特性:
1生產產品
2同質性,附加值有限
3成本推動,坐貨獲利
4需要高額資本去再投資去增加產出

問廠最賺錢,不是他們做每件產品賺多少,有時反而是他們買多了原材料,所以賺錢了。因為金屬都在升呢。

在經濟向上,需求旺盛的時候
1產品價格高企
2競爭少,利潤較高
3原材料價格上升,存貨獲利
4投資風險低,存貨撥備及投資撥備少

然而,在經濟向下,需求不穩定的時候
1產品減少促銷
2競爭加劇,利潤減少
3原材料價格穩定或下跌,存貨損失
4投資及信貨風險上利,存貨撥備增加

有些企業,經濟好的時候生意尚算一般,以量以價取勝,以微利支持信貸,從而再投資而獲利。在經濟下滑的時候,很可能出現結構性的問題而不能生存。

1利潤下滑,不能回復
2資金鏈問題

中國經濟減速及調整結構,有些企業將要消失,有些則可能因適應不了而突然死亡。這是正常的,因為減少市場競爭者,可以為強者騰出更多空間去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02

巴比饅頭廠的連鎖傳奇:拒絕VC年底開店3000家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0-25/2MNDE5XzU0NzY2Mg.html

記者走進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巴比饅頭的兩層廠房時,彷彿進入了一個包子世界。這家擁有500多人、半自動化的包子工廠,每天消耗10來噸肉,是上海最大肉類供應商愛森的主要採購商之一;每天消耗15噸蔬菜,是雙橋味精、金龍魚油、海天醬油的大客戶。它年設計產值5億元,但實際上截至今年9月已完成4.9億元,成千上萬個包子每天由100多輛車源源不斷地送到長三角1000多家巴比饅頭店,其中700多家分佈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某些區域的密度直逼便利店。

這是巴比饅頭的大「後廚」。「我們就是要做世界的包子大王」,主人劉會平描繪著巴比饅頭的未來:「巴比五年內門店要開到3000家,投資3億元建全自動化生產的新廠。」

14年前,劉會平從南寧坐火車到上海灘闖蕩,捨不得買臥鋪票,躺在火車硬座椅子底下,雙手緊緊地捂著口袋裡的4000元錢,那是他在老家和南寧賣了3年包子的所有積蓄。如今,劉會平靠包子闖出了一片天地:他是年銷售約7億個包子的上海中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飲)掌舵人,他在2003年創立的巴比饅頭已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包子連鎖品牌。

來加盟開包子鋪吧

劉會平是安徽懷寧江鎮人。據稱,兩萬江鎮人在全國各地開包子店,年總銷售額超40億元,純利近20億元。出生於包子之鄉,劉會平自然而然地選擇賣包子為生。「看到親戚朋友都在做,發現也能賺錢,於是夫妻投點錢開個小店。最開始還不是店面,只是在飯店門口擺個攤點。」

1997年,19歲的劉會平來到廣西南寧,以5000元價格租了個門店,開始帶徒弟做包子。1998年他又輾轉來到上海,到2003年積累下自己第一個100萬元,他拿出50萬元註冊公司,並投入80萬元,在2004年投產自己的包子工廠,加快開店步伐。

劉會平說,他對商業模式的理解就是:做什麼產品,怎麼賣。只要產品的標準化程度高,不存在區域侷限性,接下來就是考慮怎麼賣的問題。在他看來,肯德基、麥當勞無非就是賣漢堡加可樂,包子也是標準化程度很高的產品,為什麼不能去做一個連鎖品牌呢?

當時,開一家包子店只要投入3萬元左右,到2005年,劉會平已經在上海擁有七八家直營店。為消化工廠產能,他從2005年開始大規模發展巴比饅頭加盟店,當年即發展58家加盟店。目前所有新店全部是加盟。

劉會平解釋做加盟而不做直營的好處:其一,少交稅和社保。以一個單月銷售額10萬元的門店計算,直營店每月光6%營業稅就是6000元,還有員工社保約3000~4000元;加盟店可以以個體戶形式繳稅,每月僅需100~300元。其二,管理簡單。直營店需給店長和普通員工很好的激勵才能不斷地提升業績;加盟店自負盈虧,店主必須想方設法提高營業額。此外,「巴比饅頭有1000多家門店,如做直營,按每個店配5名員工算,員工就得5000多人,這些員工流動性較大,管理難度顯而易見。」

其實加盟更是巴比饅頭低成本快速擴張的法寶。一家20平方米的標準巴比饅頭店,裝修約3.5萬元,設備約2萬元,店舖廣告和工裝等約1.5萬元,這還不包括店租等一次投入成本。如按開一家直營店約需30萬元投入計算,每年新開400家店就得1.2億元投入。

反之,如果採取加盟方式,每家新店需向中飲繳納一次性8000元(成品配送)或1.28萬元(現制現售)加盟費,每月500元管理費,以及1000~3000元培訓費。被中飲評估為A類和B類的門店可享受優惠,比如加盟費減少一半或1/4。此外,合計約5.5萬元的裝修、設備費用開支都由中飲指定的供應商統一提供服務。

巴比饅頭自稱是國內唯一掌握冷麵糰技術的公司,速凍的成品包子在門店稍加加工即能食用,口感跟手工做的包子差距不大。很多加盟商為了圖方便,都直接從劉會平的工廠進成品包子。不過劉會平對這項從2005年開始研發的技術還不是太滿意,因為口感不能做到跟手工包子一模一樣。

巴比饅頭去年試驗過提供油條之類的油炸食品,結果這些新品過了上午10點後就沒人買了。而加盟店因賣油炸食品反而弱化了主要的包子產品。試點半年後,劉會平果斷停掉。

對於外界詬病加盟店難管理、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證等問題,劉會平不以為然。在他看來,不同的品類應該選擇合適的經營方式,對於包子,加盟是較好的模式。在食品安全方面,巴比饅頭採取中央廚房統一供貨的方式,從源頭進行把控。

每天,經過加工包裝後,巴比饅頭的產品以餡料和成品包子兩種形態送到各個門店。擁有更多熟練的包子師傅的門店,只需採購餡料;有些加盟商完全是門外漢,他們採購成品包子,毛利稍低於前者。也有部分門店既採購餡料也採購包子,一般他們配備一到兩位包子師傅。劉會平認為,巴比饅頭對加盟店最大的吸引力是價格。如果單店每天材料需求是20公斤,「他不可能從我這要十公斤,然後去別處要十公斤,無論是價格和勞力成本都不值當。」

不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原巴比加盟商告訴《創業家》,有些加盟商會在餡料到店後摻雜一些其他成分。這也給品質保證和食品安全帶來了隱患。

對此,劉會平說公司有一套監管和懲罰標準,「發現一次罰款2500元,再犯則取消合同,勒令賠償。」他承認,這個行業之前很多是髒、亂、差的夫妻店,想要一夜之間提升到跟肯德基、麥當勞相當的水平不現實,「只有等附加值、利潤率不斷提高後,管理的難度才會越來越小。」

據劉會平介紹,公司一年從1000多家門店獲得的營收在3億元左右,毛利25%-30%。巴比饅頭還有另外一塊重要的收入是給醫院、學校等團體客戶供貨。這項業務於2010年推出,目前有50個客戶。該業務的負責人說:「目前工廠產能有限,在保證門店運營的前提下,我們才會逐步拓展該項業務。」

包子全產業鏈

2008年,劉註冊成立中飲,巴比餐飲成為旗下子公司。改名的緣由是,劉覺得巴比饅頭只是一個品牌,存在很大的侷限性。

在劉會平的設想裡,3億元投資的新廠預計2014年中期投產,每年可帶來15億元產值,屆時所有門店都能實現成品配送。「等新廠投產後,巴比饅頭就會著重發力團體業務」,劉說,「未來和大型團餐公司合作,簡單易操作,可以快速遍地開花。」 他宣稱,巴比現在佔有上海100億元規模的早餐市場份額的6%,新廠投產後「巴比將佔據上海20%的早餐市場」。

除了建廠,劉還將投資建自己的養殖中心和農業基地。肉類是公司最大的採購品類,今年來自愛森和雨潤等供應商的採購量可突破一億元,未來將達數億元。而青菜價格波動大,損耗不易控制。

中飲還投資成立了全資子公司—中飲物流。劉會平希望此舉除了保證門店配送,還能綜合利用資源,因為目前配送工作都是在晚上完成,白天車輛閒置。按照他的規劃,新廠佔地100畝,其中70畝為工廠用地,另外30畝為物流用地。

顯然,劉會平要打造的是一條從農場養殖、種植到工廠加工、物流配送,到最後門店終端的完整包子產業鏈。他甚至準備將廣告預算拿出來搞點新花樣,與動漫廠商合作,推出巴比形象的動漫。

包子是劉會平事業的核心,但他表示「不會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為了配合巴比饅頭的發展以及減小單個品牌的風險,中飲在今年推出了全新休閒類快餐品牌—樂兒心吧,首家實體店落戶上海浦東東昌路。樂兒心吧以賣標準程度高的麵食為主,主打休閒,店裡的餐桌上放有iPad,顧客可以用它來下單或消遣。劉希望樂兒心吧可以開到1000家門店,並在十年內成為上市公司。

公司成立至今,巴比饅頭既沒有風投注資,也沒有貸款,完全依靠自有現金流不斷擴張。有不少風投曾與劉有過交流,但被一一拒絕。劉說:「現在公司不缺錢,引進投資做什麼呢,除了做包子,其他的事情我也做不了啊。」

劉會平是公司最大的股東,佔86%,其餘股份他贈送給了公司其他幾位高管。從一開始,劉就沒有讓他的親戚朋友加入公司,甚至是他的妻子。「中國很多家族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難免出現內耗,所以從源頭我就杜絕了這種可能的發生。」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38

「賤價」入股璨圓 中國最大磊晶廠的盤算 三安光電敲響 台廠人才、專利外流警鐘

2012-11-26  TWM
 
 

 

中國第一大LED龍頭三安來了!十一月初三安入股台灣第二大LED磊晶廠璨圓,引起市場廣泛討論。

究竟三安圖的只是商業合作、還是另有打算?面對中資挖角人才偷學技術,台廠又該如何因應?

撰文‧楊卓翰、林宏文

場子內,氣氛歡騰。兩位科技業的董事長,一位是台灣璨圓的簡奉任,一位是中國的三安光電的林秀成,拿著股份認購協議書,在台上滿面笑容地握手拍照。場子外,卻驚聲四起。

十一月十二日,台灣發光二極體︵LED︶廠璨圓通過發行私募,引進中國LED巨頭三安光電,以不超過新台幣二十三億元,取得一九.九%的股權,成為璨圓最大法人股東。表面上,璨圓可以藉由三安進入中國照明市場,而三安可以藉由璨圓拿到三星、LG等日韓背光需求;但是,這樁交易卻暗藏玄機。

雖然金額不大,但這是台灣開放第三波中資來台的首次參股;更讓人關心的是,三安入股價格才十九.六元,低於淨值二成以上。從業界到媒體,大家都驚訝,台灣的LED產業真的是「慘業」,只值這個價錢?

官方扶植 三安近年擴產積極三安光電乃是中國官方扶植的LED巨人,近年擴產積極,今年大陸LED設備支出高達七.一九億美元,足足是台灣的兩倍;其中,三安所占支出就超過一半。不過,台灣最大的LED路燈廠商賀喜總經理林振鋒表示:「雖然三安的產量擴張速度驚人,但是業界都知道,他們的品質沒有台灣好。」LED一直都被視作「工藝型製造業」,光有機台不夠,還得靠工程師用經驗調整機台,才能提升良率品質。「台灣的技術雖然領先大陸,但是這個優勢不會持續太久。」林振鋒憂心。

事實上,三安為了追趕晶電,過去曾大舉挖角晶電的主管與工程師,好讓生產技術得以快速追上晶電。根據統計,台灣大約有二百位LED員工被挖角到大陸,其中三安從晶電挖角就超過一百位。

一名上游業界高層就說:「三安營收六成都是磊晶片,與璨圓極度重疊;入股璨圓又沒有控制權,能討到什麼好處?說可以藉台灣增加國際市場銷售,這是應付外界的說法。」他指出:「不少中資的目的,就是要台灣的技術與人才;以前是偷偷挖,現在是當你的大股東,公開派董事進來,正大光明的搶。」璨圓雖強調不會給三安技術專利授權,而法令也規定大陸入股企業不可指派經理人;但三安的狀況在業界聞名,台灣廠商大門敞開,不免令人擔憂。

「大陸科技產業和我們的差距越來越小,除了雄厚的資金外,重點還是人才開始趕上。」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郭斯彥擔憂,「三安現象」有可能從LED產業擴散到台灣其他科技業,「像IC設計這些靠大腦的,不是靠資本,人才是最關鍵的資產,若人才沒了,業績就沒了。」人才、專利 台資要築起金鐘罩人才的出走,也潛藏著專利流失的危機。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評論說:「三安參股,有機會取得中國市場,這是好機會;關鍵是璨圓如何築起人才和專利『金鐘罩』,不讓對手挖走。」每次談到對岸挖角,晶電董事長李秉傑都很痛心,台灣企業要到大陸去主張專利被侵權,中國的法院根本也不理;因此,晶電在擴充大陸市場版圖時,均採取去大陸設立合資廠的模式,而不以邀請大陸企業參股的方式,以確保技術及營運自主性。

台廠在國際專利訴訟上雖然總是吃虧,但購併老將盧明光提醒台灣企業,「專利授權一定要徹底,生產和研發裡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少;璨圓因為之前才和日本三井做了專利布局,這方面他們的觀念絕對不馬虎。」盧明光提醒,「除了LED,因歐美對中國太陽能『雙反』 (反傾銷、反補貼),未來大陸很有可能會在台灣設廠,增加台灣投資。」因此,中國資金來台投資太陽能的情況,一定會越來越多。面對中資來台投資科技業的趨勢,眾達法律事務所所長黃日燦指出:「現在全球經濟都不好,情況相對好的中國來台投資,也是理所當然;如果連大陸企業都不來,那反而大家要叫慘!」他呼籲大家應該以平常心來看待三安案。

隨著經濟部檢討第四階段中資來台鬆綁,未來面板、半導體等七大關鍵性產業,可能會取消「不具控制能力」限制,也就是拿掉中資持股須低於五○%的規定,只用專案審查方式把關。可以預見,台商在結合中資、搶進大陸市場的同時,如何保持人才及專利的獨立性,將成為台灣企業必修的重要課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69

DRAM谷底翻身》價格持續上漲、供貨吃緊 PC品牌廠的考驗正要開始


2013-06-10  TWM
 
 

 

行動裝置興起,PC市場遭到侵蝕,在本周開幕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中,行動裝置搶走向來是展覽主力── PC的風頭。DRAM報價此刻大漲,更讓品牌廠壓力大增,後續營運表現,除了產品銷售之外,DRAM將是重大關鍵。

撰文‧李洵穎

五月的宏碁和華碩法說會上,庫存水準成為在場法人關注的議題。原因是PC用DRAM報價勁揚,而且還出現PC品牌廠最不樂見的缺貨景況。更弔詭的是,PC出貨清淡,DRAM價格卻火速飆升,這讓PC品牌廠採購單位每天都緊盯DRAM供貨狀況。

事實上,DRAM缺貨狀況從年初開始就繼續延燒,到了第二季還有惡化的跡象。各家PC廠商第一季就在市場上掃貨,期望能夠保住一定庫存量,避免下半年衝量時發生供貨不及的慘劇。

數字會說話,這種情況反映在宏碁和華碩的第一季財報中。宏碁第一季庫存周轉天數約四十五天左右,但去年第四季不到四十天;近幾個季度積極衝刺出貨的華碩,庫存周轉天數較高,第一季達七十天,然去年第四季約六十五到六十八天。宏碁和華碩拉高的部位皆以DRAM為主。

各家廠商掃貨,DRAM報價自然水漲船高。研究單位DRAMeXchange指出,以主流產品DDR3 4GB模組為例,四月最高價格已達二十七美元價位,今年以來漲幅超過七成。

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日前在法說會明白點出,DRAM價格上漲會是近期營運較大的變數。雖然目前PC DRAM還是有一定的產出量,但不足以應付PC廠需求,第二季恐怕還是會持續缺貨。

DRAM價格飆漲,恐將衝擊品牌廠獲利表現。宏碁目前的DRAM庫存僅能供應至五月,預計六月起將以新報價簽約,增添第二季營運獲利變數。宏碁第二季原本預估小賺,分析師評估,DRAM價格成了變數,宏碁單季可能轉為損益兩平。

PC品牌廠拉高庫存,除了考量到讓日後供貨順暢外,鎖住採購成本更是主要目的。業界人士認為,DRAM今年上半年已上漲一大段,就算後續不會大漲,至少也是緩漲,價格恐怕一去不回頭,對於品牌廠將是一大挑戰。

在PC市場被平板電腦侵蝕之際,零組件成本急漲,雪上加霜,如何建置庫存,將考驗PC廠商採購單位的智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16

新莊三代老廠的傳統鼓 賣到全球30國

2015-06-29  TCW


你可以想像二十年後的聲音嗎?新莊有一家傳統製鼓廠,靠想像二十年後的聲音製鼓,它的鼓,賣到全球至少三十國。

五月三十一日,在國家音樂廳舞台上,三分鐘的《風雨雷電》,在最後一記大力的「咚」聲下結束,台上這位白髮蒼蒼的演奏者拿著鼓棒,雙手合十,對著前方已有七十一年歷史、直徑三呎的大鼓敬禮。

頓時,現場逾千位觀眾屏息,「(他)站起來那一剎那,全場眼淚就掉了,」當時人在現場的朱宗慶說。

不朽,父親的71歲老鼓未壞過,聲音始終飽滿甘甜

這是今年朱宗慶打擊樂團年度音樂會的場景。節目尾聲,站在台上擊鼓的,並非樂團的團員,而是一位從未學過打鼓的台灣製鼓師傅:王錫坤。

這顆鼓,是他的父親、台灣製鼓廠响仁和創辦人王桂枝,在七十一年前所製造。「我爸爸已經往生了,但是他的精神還在。」王錫坤說,歷經時間的風霜,它從未換皮、維修,聲音卻始終飽滿、甘甜。

他在曲末的那一擊,讓父親的製鼓精神,隨著鼓聲,傳遞給觀眾。

「王師傅上去打(鼓),我一直哭,感動啊!」當時坐在台下的香港知名鼓樂演奏家錢國偉說,這顆老鼓,並非王桂枝生前留給兒子,而是王錫坤在一次幫客戶修鼓時發現的,當時王錫坤拿出一顆更大的鼓,把父親的鼓換回來。

如今,成立將近九十年的响仁和,客戶已涵蓋台灣九成廟宮,在王錫坤經營下,成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優人神鼓和明華園歌仔戲團的指定用鼓,甚至外銷到美國、印度等數十國,佛光山位於全球各地的道場,都可見响仁和的身影。

一家從不做廣告、連網站都沒有的傳統鼓廠,能把鼓賣到國際,這項成績,是王錫坤四十年來,一路追隨父親留下的精神,所承襲下來的。

走進响仁和位於新莊的製鼓廠,六道製鼓工序,從除毛、削皮、曬皮、曬鼓、繃鼓到踩鼓,全靠手工,夏季室內溫度超過攝氏三十五度,光是站著不動就滿身大汗。

堅持,父輩手工工序不只現在好,20年後也不變

目前,台灣傳統製鼓廠約不到二十家,手工製造卻不到四分之一。當同業開始購入除毛用的化學藥品、削皮機等機械裝置,來增加工作效率時,王錫坤卻堅持父親當年傳統手工製鼓法。

曾經,第三代王凱正建議,購入西方鼓用來測量壓力的儀表,不料,卻受到王錫坤極力反對:「用手(測)就可以了。」身為好友的錢國偉說。在王錫坤眼裡,過去父親做得到的,現在也可以。

他希望响仁和製造的鼓,每一擊,都有父親的精神在裡面。

錢國偉說:「很多(其他地方的)鼓(買)回來,沒什麼問題,但是打一年、兩年就可以報廢。」但响仁和卻敢在鼓皮上寫:「保(證)用十年」。「二十九年前做的鼓,現在還在打,」朱宗慶說。

然而,「保用十年」四個字的背後,卻是王錫坤對未來聲音不斷的揣摩和想像。

這天,王錫坤站在一個充滿腥味、十坪不到的空間,低頭削著年輕工藝師未完成的牛皮, 他心裡想的,不只是如何把皮削得一樣薄,還有濕度、溫度、壓力等。這些變數,在王錫坤腦海裡不斷變動,這是做為想像二十年後鼓聲的參考。

美國平均濕度二○%至三○%、印度七五%,光是濕度,就超過百種可能,若再考慮溫度和使用情境,排列組合無限多。所有歷年數據和經驗,都在王錫坤的腦中,客戶要的鼓,牛皮要多薄、多緊,調整的秘訣,只有他懂。

「喀!」王錫坤跪在直徑一百五十公分的大鼓上,用鼓棒敲擊鼓桶邊,這一聲,用來示意一旁年輕工藝師,停止拉緊鼓皮。同樣的動作,反覆好幾次,聽起來差不多了,此時王錫坤卻說:明天再繼續。

將牛皮釘上鼓桶,同業只要一天,响仁和卻要花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一旁協助的工藝師和朋友常納悶:「我覺得聲音已經不錯了。」但王錫坤卻不這麼想,時常直接把皮拆掉,從頭再來。

「很多人想說,我現在(鼓)聲音就很好了,沒考慮到你以後的聲音是怎麼樣,」王錫坤說,牛皮的厚薄、鬆緊,受環境影響大,製鼓六道工序中,他想的不只是現在,而是三年、五年和二十年後,這顆鼓會因為環境變化,發出什麼聲音。

他要讓每一顆鼓,就算經過數年,只要在路上聽到,馬上可以辨認出這就是响仁和的鼓。

相較之下,到中國訂鼓,七天可以領取,但响仁和光是繃鼓一道程序,就要揣摩好幾個月,若再加上十個月起跳的曬皮、曬鼓桶等程序,最久可以等到十年。「我有時候我們曬(運送)皮過去(給師傅),然後皮變還不是很乾的時候,還會退回來,」在响仁和製鼓超過七年的工藝師林信宏說。

因為,在王錫坤眼中,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二十年後的聲音。

同樣是製鼓,响仁和卻選擇用最費力、最耗時的方法,一連串的「從頭再來」,就是為了確保聲音的穩定。「我寧願自己挑剔自己,也不要客人挑剔我!」這是他常跟年輕工藝師說的話。

然而,當同業做一顆鼓只需七天,响仁和一年起跳的製程,做出一顆「保用十年」以上的鼓,卻很不符合生意邏輯。

「你對你的鼓負責,這才重要。」王錫坤選擇不賣大量,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心力,做出可以讓人一買再買、如同這顆父親製作的七十一年好鼓。

這樣的堅持,甚至感動了兒子王凱正。

傳承,下一代加入兒子接棒,讓鼓再響一百年

當年,王桂枝在無預警情況下驟逝,留下來給王錫坤的除了工廠和製鼓工具外,什麼都沒有,他在未受過任何訓練下,連牛皮要泡幾度熱水,這種基本問題都不懂,曾經還把牛皮泡在沸騰的水裡,把整張牛皮煮熟。

他從零開始摸索到變成師傅,這一切,都看在兒子王凱正的眼裡。但真正讓他下定決心學習製鼓,是在四年前,王凱正的一場車禍。

當時他左腿十字韌帶斷裂,在家中靜養半年,「他就每天幫我壓腿、每天幫我做復健。」王凱正說,過去,他和父親不常說話,不時還會對他大小聲,這場車禍,剛好讓王凱正有機會,和父親近距離相處。

「他(父親)已經做出一個名聲,我會想要把它持續下去。」王凱正甚至找來大學同學等多位年輕人加入,不想讓响仁和的精神失傳。

如今,三代開始學習接班,工廠人力也比以往充裕,但王錫坤心裡想的卻是:「我的鼓能不能活一百多年?」他不斷精益求精,接受高雄佛光山的訂單,完成目前人生中最大的七呎鼓。

「我對鼓越來越熱愛,」王錫坤說。這顆由第一代留下的七十一歲老鼓,當中蘊含的精神,承襲三代。這也是為什麼,王錫坤台上的這一擊,能讓台下逾千名觀眾,深受感動。

【延伸閱讀】它的鼓,敲進北美、大洋洲——响仁和全球版圖

美國:華嚴蓮社、金闕宮、後須彌藏院、地藏協會 印度:中華大覺寺泰國:龍象洞馬來西亞:東禪寺、玄天宮日本:東京都明治寺中國:廈門天界寺、東莞福德正神澳洲:南天寺紐西蘭:觀音山寺

資料來源:响仁和 整理:莊雅茜

【延伸閱讀】比同業費時,但保證10年用不壞——响仁和製鼓6工法

● 响仁和 製作過程– 除牛毛|85度熱水浸泡(不傷質地)– 削牛皮|人工削皮:可彈性調整厚薄度,從無到有需要1天(可客製化)– 曬牛皮|太陽底下自然曬乾:時間1週至1個月,用後不易壞(增長壽命)– 曬鼓桶|木頭人工烘乾:再放到陽光下曝曬至少10個月(不易損壞)– 繃鼓|曾耗時30天:依不同做法,有時長達1個月以上(聲音穩定性高)– 踩鼓|人在鼓面上踩踏:把牛皮纖維打開(音質較持久)

● 其他業者 製作過程– 除牛毛|化學藥水浸泡:讓牛皮變軟,易於除毛,卻傷質地– 削牛皮|使用削皮機:讓整片牛皮厚薄一致,但皮邊不能留厚,不利後續繃鼓– 曬牛皮|人工方式烘乾:1天內即可完成,牛皮未全乾,用後易軟化,影響音質–曬鼓桶|人工方式烘乾:1個月內即可完成,但木頭易軟化– 繃鼓|1天即可完成:但聲音穩定度低– 踩鼓|重物對鼓皮施壓或不踩:易造成牛皮纖維不均勻

資料來源:响仁和 整理:莊雅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54

那些深圳系手機小廠的生存之道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1/155761.shtml

那些深圳系手機小廠的生存之道什麽?
吳俊宇吳俊宇

那些深圳系手機小廠的生存之道什麽?

面對如今手機血海的生死競爭,深圳系的小廠該去向何方?

2016年的國產手機市場已經邁入了馬拉松的後半程,不斷有手機廠商在市場競爭中被殘酷淘汰。當年小米誕生之時,中華酷聯、小米魅族以及青蔥、小辣椒、大可樂乃至節操手機都是市場中喊得最最響的一批廠商。

到了今天,大可樂和節操都已經死亡,中華酷聯的格局被華米歐維所取代,魅族、錘子、一加則是中小參與者。小辣椒、朵唯、紐曼、青蔥、百立豐這些小品牌,可能有些人都沒聽過。但是,這類品牌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之中同樣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甚至還活得不錯。這些廠商有一個共通的標簽,它們很多都是深圳系的手機小廠。

我們不能用衡量華米歐維等巨頭的標準去衡量這些廠商。華米歐維掌控了主流的T1-T3市場,但是真正到了縣鄉層級的T4-T6,這類小品牌依舊具有較強的話語權。這些廠商在品牌聲量上雖然很難和主流廠商相抗衡,但依舊是目前市場現狀的有益補充。

北鬥星手機網:並蒂長出青蔥、小辣椒

要談青蔥和小辣椒,就繞不開這兩個品牌背後的北鬥星手機網。北鬥星手機網成立於2000年,專門從事手機電子商務,創始人是譚文勝於2000年創立,是當時最早且最大的手機電子商務網站,致力於手機的B2C和B2B業務。某種意義上看,最初的北鬥星手機網就是一個手機代理商而已。

2007年~2008年的時候,北鬥星手機網轉型開始。北鬥手機網逐漸有了自己的工廠、自己的生產線,並且創立了所謂的F2C模式,即工廠直銷,直接砍掉中間環節,通過互聯網賣自家生產的手機。

2012年的時候,北鬥星手機網發布了北鬥小辣椒。北鬥小辣椒嚴格來說,其實不是北鬥的自有品牌,而是深圳語信公司受到當時小米的啟發打造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小辣椒當時用了高通的處理器、阿里YunOS系統,聯合國內手機研發公司上海華勤以及渠道能力較強的北鬥星手機網共同生產、銷售這樣一款手機,在2012年的時候,聲量也還算不錯。

在歷經北鬥小辣椒、北鬥小旋風中興U950、智簿大K以及韓國品牌美晨X1的代理、生產和銷售之後,在2013年北鬥星手機網推出了自己的自有品牌北鬥青蔥。當時和青蔥一起發布的小辣椒M1名字之前都冠有“北鬥”二字,但是必須註意的是,青蔥手機是北鬥手機自主推出手機,小辣椒是北鬥代理銷售手機。兩款手機產權所有不同。

2015年11月的時候,鼎智集團全資收購北鬥星手機網,之後旋即發布了青蔥metal,而在此時,青蔥和小辣椒早已分道揚鑣。鼎智集團其實就是推出卡美歐品牌的母公司。

小辣椒和青蔥之所以在今天還能活下去,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自有工廠。尤其是鼎智集團擁有獨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品牌經營、全球銷售一套完整的制造產業鏈,這讓青蔥的壓力相對較小一些。小辣椒其實與青蔥大同小異,小辣椒在誕生之初就和的YunOS展開了合作,在系統層面相對同一層次的其他品牌而言,擁有一定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兩者用的都是互聯網模式,都有自己的工廠,都用殘暴的營銷手段在T4-T6市場展開推廣。低價模式在這個市場屢試不爽,加上和運營商、代理商之間的合作,這讓這類手機的生存與其它品牌模式大不相同。

百立豐:下鄉出海千萬銷量卻默默無聞

百立豐其實不是一個手機品牌,而是lephone品牌的母公司。這家公司一開始也是深圳的終端廠商,後來因為政策優惠把總部移到了重慶。

雖然百立豐完全不知名,但是作為一家自2005年成立,在功能機時代就“悶聲大發財”的廠商,2015年當年其銷量竟然達到了1300萬臺,這不得不說是對於市場奇跡的另一種書寫。

百立豐旗下的lephone賣的都是百元機。主攻的市場也是國外第三世界亞非拉國家。lephone品牌早在2009年已經在全球120多個國家註冊,印度、阿聯酋、俄羅斯、埃及、巴基斯坦、巴西、孟加拉、尼日利亞,危地馬拉、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墨西哥、越南等國家市場都是lephone主攻的戰場。在近幾年國內手機品牌海外出貨量數據顯示,百立豐基本上保持在了前二十的位置。

和小辣椒一樣,lephone也有搭載YunOS的系統,200-300元人民幣的售價再加上系統的加持,lephone在亞非拉市場成為了入門級別智能機的首選。和青蔥、小辣椒一樣,百立豐同樣是自己掌握研發、測試、貼片、組裝等一整套流程,

說到lephone這個品牌時,其實很多人都會想起聯想在2010年推出的品牌樂phone(LePhone)。過去在某些縣鄉的大型手機賣場里,也經常會有售貨員說百立豐的“lephone”是聯想旗下的品牌。

其實這純屬烏龍和撞車,其中也有售貨員故意誤導的成分,以至於經常有消費者投訴lephone山寨聯想。其實這個不是山寨,是撞車,也可以說是聯想鬧出的烏龍事件,百立豐的手機一直叫lephone,只是不出名,但是比聯想的LePhone要早。再加上lephone在國外市場打出了一定的名字,所以後來聯想逐漸放棄LePhone品牌。

2015年年底的時候百立豐回歸國內市場,推出了299/399元的百元機,同時也發布了lephone樂豐品牌的新logo,此時業內才逐漸註意到了這樣一家完全沒有名氣的“悶葫蘆”。

紐曼朵唯:靠女性用戶割據守成縣鄉市場

紐曼和朵唯同樣也都是起家於深圳。這兩個廠商最初都是以MP3、MP4業務起步,在功能機時代趕上了手機的浪潮延續至今。紐曼和朵唯在今天雖然已經不像當年風靡全國,但依舊在自己的細分領域之中擁有較好的生存環境。

紐曼和朵唯這兩個品牌早在功能機時代的時候,身上就貼有時尚的標簽。到了智能機時代之後,兩個廠商則是大幅收縮自身業務,把品牌定位在了女性用戶身上。紐曼和朵唯和vivo、OPPO一樣,都在深耕線下市場。今天的縣鄉市場之中,仍然可以在很多超市專櫃找到紐曼和朵唯的一席之地。

更重要的是,紐曼和朵唯售價不菲,搭載著聯發科的芯片,紐曼和朵唯多款機型售價都在2000元以上。某次手機行業的一位從業者曾告訴筆者,雖然紐曼和朵唯年銷量僅僅只在數十萬到百萬級別,但其商業模式同樣能夠讓其生存狀況良好。

紐曼和朵唯在今天的國產手機市場中可謂是另一個OPPO和vivo。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同樣是靠MP3、MP4等設備起家,OPPO、vivo、魅族在今天的手機市場之中都成長為了巨頭,但紐曼和朵唯卻不再像過去那樣叱咤風雲。

那些不知名的手機小廠有這些關鍵詞

青蔥、小辣椒、朵唯、紐曼、百立豐這些小品牌的身上其實都有著共同的幾個標簽:深圳、YunOS、自有工廠自主研發、運營商渠道、縣鄉市場等。由此其實可以發現當前國內外手機市場等高度複雜性。

1、運營商

從運營商這個點來看,小廠商的生存其實和2014年運營商渠道逐漸減少終端補貼有很大的關系。運營商此舉直接導致了“中華酷聯”在運營商渠道的逐步下降甚至是退出,“中華酷聯”四巨頭也逐漸瓦解。運營商補貼的減少並不代表沒有補貼,這些補貼對於“中華酷聯”這樣的巨頭而言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但對於青蔥、小辣椒、朵唯、紐曼、百立豐這些小品牌而言,則是可以讓其過得很好。

百立豐創始人黃明權在百立豐回歸國內市場時就曾說到,隨著“中華酷聯”在運營商的逐步退出也給百立豐很多機會。小辣椒同樣是其中的受益者,以小辣椒為例,小辣椒和聯通之間的合作可謂是非常緊密,幾乎是歷代產品都是聯通的主打定制機。聯通的終端戰略一向是“英雄不問出處”,這也促成了小辣椒通過聯通有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2、自有工廠自主代工

目前深圳的很多中小廠商更是直接與海外客戶(主要是東南亞、印度、中東、非洲等地區)做OEM產品服務,與此同時,做自有品牌的業務。這種自有工廠、自主代工甚至是自由方案的方式也直接壓縮了生產、設計成本,降低了對供應鏈的把控難度。雖然這種模式相對而言不那麽主流,但是卻可以保證自己的生存和發展。

而且,越來越多的中國國產手機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時也都是采用與當地運營商聯手的策略,借助當地運營商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產品銷售,自己更多還是充當代工廠的地位。這種自有工廠的廠商在出海時,也會具備一定的優勢。

3、YunOS

從小辣椒、朵唯、紐曼、百立豐這些小品牌的身上,很容易可以發現YunOS的加持。觀察這些深圳系小廠,背後的系統提供商其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站在巨人的肩膀,小企業同樣能打造高品質產品。

YunOS的存在就和上一環的運營商有著很密切的關系。百立豐創始人黃明權曾經表示,三大運營商之所以選擇與百立豐合作,就是因為百立豐有良好的品控保證。而小辣椒也曾在發布會上談到,只要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好,性價比高,就能和聯通之間建立互動關系。而小辣椒打造的國民機,也確實獲得了聯通及用戶認可。這背後,YunOS起到的作用不可磨滅。

手機小廠在硬件層面上可以靠自己,但系統層面則存在很大的難度。YunOS的賦能可以讓其體驗更好,也能夠完全專註做自己最擅長的工業生產、市場運營等。從去年的魅藍metal以及今年的魅藍3都選擇了YunOS作為其底層系統,這其實也足以說明這一問題。

4、縣鄉市場

縣鄉甚至是農村市場的特殊性是手機小廠生存的土壤之一。青蔥、小辣椒、朵唯、紐曼此前就在縣鄉市場有著很深的渠道耕耘,或是和運營商合作,或是和當地的賣場合作,這種方式構建了較為強勢的市場鏈條。百立豐之所以會在去年選擇回到國內市場,其實也和目前縣鄉市場的市場空間有很大的關系。

在這個市場之中,線下專櫃、運營商以及百元級別的低價都有很強的吸引力,也直接使得入門機的用戶會選擇這些手機。

寫在最後:

青蔥、小辣椒、朵唯、紐曼、百立豐們在今天的發展其實有很深刻的道理。對於小廠們而言,依托巨頭去生長,其實是很好的選擇,也能夠打造出高品質的產品。依托於運營商可以獲得渠道優勢,依托YunOS可以獲得系統加持,依托芯片商、方案商能夠躲過國外的專利戰,保障手機流暢運行。手機小廠們在今天的生存之道,或許也就是如此。

深圳手機生存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5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