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信貸風控危急時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29359&time=2011-02-26&cl=115&page=all

今年的投放問題已更多體現為風險問題,監管者、大股東、銀行總行如何能使風控新規不致「泥牛入海」?
《新世紀》週刊 記者 溫秀 馮哲

 

  商業銀行按照貸款新規走款比重不足50%的現況,促使銀監會當下接連祭出兩道「殺手鐧」。

  一是各行要確保2011年按照貸款新規走款比重達到80%以上,針對執行不到位的金融機構,銀監會將採取對不到位貸款提高資本附加和增加撥備,與央行聯合調減貸款規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直至限制市場准入、暫停相關業務、限制貸款發放等聯動監管措施。

  貸款新規即「三個辦法、一個指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

  再是銀監會上報的資本充足率、撥備率、槓桿率、流動性四大監管新工具,已於近日獲國務院批覆。「預計最快3月份,具體指引就會下發。」一位大行風險部負責人透露。

  「總之,就是要動真格,要求信貸科學合理投放。」一位監管人士如是說。

  但一位大行的分行長告訴本刊記者,履行「科學投放」已然使他吃了苦頭:他所在的分行因合理投放而致業績不太好看,但存款因此在省行系統內保持了惟一正增長,卻仍受到了上級分行當眾批評,並給該分行加大了今年投放任務。

  「作為大股東,擔心退潮之後不良資產就要水落石出。」一位匯金公司高管告訴本刊記者。匯金年度工作會議剛剛落幕,他們提醒控股銀行要在承擔宏觀調控職能的時候,把自身的穩定經營作為前提。

  2月的最後一週,隨著工行、建行的分行長會議的召開,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對2011年的信貸投放已然「心中有數」,在多數受訪與會者看來,投放多少,如何投放,已不僅是經營問題,更是風險問題。

上下對弈

  2月21日召開的工行分行長會議上,行長楊凱生將各家分行的經營情況用不同顏色在地圖上做了對比和解讀,令排名靠後的分支機構感到了切實的經營壓力。而下午的分組討論過程中,不少機構都表示手頭的規模配額很緊,不好辦。

  本刊記者獲悉,在幾大銀行的分行長會上,分行長們都不約而同地向總行大吐苦水,表示規模壓縮後,市場需求難以滿足,壓力不小。

  如一家大行西部分行的行長表示:「西部發展剛剛起步,梯度轉移還在進行,但貸款規模卻在不斷收緊,可持續發展難以為繼。」而過去幾乎來者不拒的 個人貸款,受限於規模,也在不斷收縮,按照基準利率發放的個貸正逐步減少,部分地區的貸款利率已經較基準利率上浮了1.2到1.3倍。

  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權威人士分別向本刊記者證實,2011年四大行貸款預增規模分別為:工行8800億元(對下安排暫為8200億 元),建行7500億元(對下安排暫為6800億元),農行6200億元,中行6000億元以上(根據資本充足率和貸存比的情況動態調整)。知情人士透 露,各行規模基本得到了央行認可。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工行與建行為分行們預留了規模空間,為了給後期經營留有餘地,在對下分配規模時,做了保守安排,這基本源於分行的投放衝動不減。

  僅從投放規模看,較上年的總量並沒有太大落差,不過增速已出現較大回落。

  而且有銀行高管表示,雖然名義規模與去年相差無幾,但2010年銀行信貸尚有不少騰挪空間,如信託理財依然旺盛,而一些票據也尚有轉為貸款的空間,加上2009年投放的部分貸款延遲使用,所以2010年實體經濟中的信貸規模接近10萬億元。

  至於今年,有銀行家表示,今年對地方政府而言,他們普遍關注的無外乎三個問題:規模能否再多一點,到底是真緊還是假緊;價格是要真壓還是假壓; 節能減排是真做還是假做。而各地政府對三個問題的不同答案將直接影響到他們會以何種方式對銀行的信貸投放施加影響,而各地在產業政策選擇上的差異,也將對 銀行管理其信貸資產質量帶來不小的挑戰。

  「銀行有自身的難處,一旦投放回歸常態,那麼如何維護老客戶就成了一大問題,而且他們也十分擔心退潮後會露出礁石,不良資產會暴露。」接近四大行的權威人士直言。

風控加急

  春節過後,基層員工除了想法設法搶份額、拉存款,基本都在應付同一樁差事:各種形式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貸款新規測試。

  銀監會在節前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改革發展加強風險防範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推進中長期貸款合同整改工作,補簽貸款差額補足協議,彌補還款資金缺口。

  在監管人士看來,《通知》就是希望分行能對地方大客戶「硬起來」。諸如要求相關貸款的還款期限不得超過15年,原則上自項目建成投產起,每年至少兩次償還本金,利隨本清。

  具體到管控重點的融資平台貸款,《通知》明令,要嚴控增量,僅允許平台貸款在有償債能力的保障性住房等領域適度新增。與此同時,監管當局希望各 家銀行能紮實緩釋存量。要求嚴格遵守平台貸款風險資本和撥備的新要求。對全覆蓋、基本覆蓋、半覆蓋和無覆蓋平台貸款,自今年一季度起,堅決做到分別按照 100%、140%、250%、300%來計算貸款風險權重,提高資本佔用成本。

  不過有商業銀行高管回應本刊記者諮詢時稱,目前具體的執行標準尚未明確,所以影響難以評估。關鍵取決於怎麼分類,餘額有多少。

  在2月的信貸投放中,貸款新規著重規範的中長期貸款和集團授信仍是主力,如一家國家級開發區城投公司就一舉拿下了五筆授信,總計過百億元,中長期貸款佔九成。

  針對房地產貸款風險,《通知》強調各行要加強土地儲備貸款管理,繼續做好房地產企業貸款「名單式」管理,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特別是密切關注「存在高價購地、跨業經營、過度擴張、負債率偏高的高風險房地產業務的風險暴露」。

  銀監會明確表示,一旦查實金融機構存在房貸盲目競爭,甚至通過內外勾結、變相降低貸款標準,打「擦邊球」等方式來規避調控政策的,會給予嚴肅處理。

  不過一些銀行高管並不以為然,認為房地產貸款的相關風險目前依然可控,因為誰也不想把泡沫挑破,「一旦挑破,大家都會疼」。

「慣性」缺口

  正當對「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貸款新規還未消化統一思想時,銀行員工的又一項學習任務接踵而至。

  針對銀監會四項監管新工具近日獲國務院批覆,一位接近銀監會人士透露,接下來方案進入最後一輪意見徵詢,「徵詢意見是流程需要,主要內容已經敲定。」

  他介紹,批覆的版本較原版有所放寬,相較國際要求,還是很嚴格。

  資本充足率方面,原方案對核心一級資本、一級資本和總資本的最低要求分別為6%、8%和10%,獲批方案調整為5%、6%和8%,基本與國際標準一致。

  其中,核心一級資本較巴塞爾Ⅲ4.5%最低要求高出0.5個百分點。原方案規定超額資本要求為0-4%(必要時0-5%),獲批方案調整為資本 留存資本2.5%,逆週期超額資本0-2.5%(在信貸超長增長,可能導致系統性風險時適用),調整後,與巴塞爾Ⅲ解釋口徑一致。

  除執行標準放寬,資本達標時間表較原稿也相應推後一年。原方案要求各銀行自2011年開始實施新的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系統重要銀行2012年 達標,非重要銀行2016年達標。新方案將修訂為自2012年初開始執行,系統重要銀行於2013年底達標,非重要銀行2016年底達標。

  這種適度放寬也體現了政策博弈的結果。前述匯金高管表示,監管當局從穩健經營,防範系統性風險的角度,希望努力達標,而大股東和投資人則側重於瞭解新政對經營成本和銀行業績的影響和衝擊。

  儘管如此,前述大行高管仍未寬心,他稱,如果嚴格執行貸款新規,加之銀監會四項監管工具嚴格實施,商業銀行面臨的資本壓力降進一步增加,目前各行還在觀望和協商。

  匯金公司於2月22日召開的年會透露出一個信號,今年幾家銀行的資本約束會更緊,資本壓力可能會增加。

  知情人士透露,儘管不久前才完成再融資,但經歷了2010年的大舉投放之後,主要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水平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雖略高於監管部門一行一策的資本要求,但並沒有太大富餘。即便不再進一步提高監管標準,各家銀行的資本壓力依然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或許會通過大股東 進一步降低分紅比例,增加內部利潤留存等方式,來釋放壓力。

  不過鑑於幾家銀行剛剛完成上一輪的再融資,也分別向資本市場做出了近期不再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承諾,短期內通過直接融資補充資本金的可能性不大。

  如對於中行而言,不僅要受宏觀調控的約束,還面臨自身資本金和貸存比的壓力。在經歷了上一輪再融資之後,中行的資本充足率暫時無憂,但仍面臨較大的攬存壓力,而貸存比的情況料將直接制約其年內的信貸投放。

  來自銀監會的消息則稱,順應國際監管改革的趨勢,正在研究危機時銀行的自救安排機制(Bail in),要求系統性重要銀行在發可轉債時要設定強制債轉股的條件,在風險來襲時,根據監管者的要求來分擔責任。但這顯然會抬高銀行的發債成本。「短期沒有可能。」有關消息人士說。

  來自匯金的權威人士表示,不排除降低分紅比例的可能,但否認了幾大行將通過發行可轉債進一步融資的說法。「資本壓力將是長期的,其根本原因在於直接融資尚不發達,所以短期內只得拼拼湊湊,勉力維持。 」

  面對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現實導致不斷出現的資本缺口,匯金公司在年會透露出了「做積極股東」的信號。

  接近大股東的知情人士透露,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因為作為國有資產的出資人代表,他們無法用腳投票,必須保證一定的控股比例,所以只能通過做「積極、主動、負責任」的股東,來更好地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匯金公司也對各家銀行經營戰略,業務重點和公司治理等問題,有一定的保留意見,認為各家銀行通過股份制改造體現了一定的制度優越性,但在距離真 正規範的國際領先銀行業經營和公司治理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匯金和幾大行的矛盾早已不是秘密,如何在各盡所能的同時求同存異,是個問題。」有關知情 人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79

招商銀行的風控真的好麼? 財智力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04f950102e6hv.html
一直以來都以為招行的風險控制領先同行,但是近幾年的數據好像並不支持這樣的論點。
銀行貸款五級分類的遷徙率,應該很能反映銀行壞賬的情況,尤其是長期的遷徙率的平均數,應該能夠將隱藏的壞賬暴露出來。
看看招商等五家銀行的五級貸款遷徙率,尤其是近3年的數字,招行都遠比同是股份制銀行的民生和興業難看。
招商银行的风控真的好么?

甚至還比不上作為國有銀行的工商銀行。
如果把這一時間段拉長到7年,招商銀行才勉強勝出。
民生由於曾經的不堪回首的2006,興業銀行是由於2007壞賬集中爆發。
這個統計是意味著長期來看招商銀行更加穩健?
還是意味著招行的風險控制已經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11

信託風控的十八般武藝:優勢與問題 柏欽濤

http://xueqiu.com/1043530877/23806286
信託行業的價值在於能夠發現好的投資項目並能夠運用專業手段降低風險,從而實現不同風險偏好的社會資本與具有不同利潤創造能力的企業的對接。自有資本不過數十億的信託公司管理著數以千億計的資產,每個項目出現問題都不容小視。隨著近年來兌付危機的初步顯現,面對諸多的質疑,持樂觀態度的人士往往提出信託風控的強大,核心便是擔保物的足值。實際上,信託業的風控手段遠不限於抵押擔保,信託風控實有十八般武藝可以施展。真正的問題在於,每一種武藝都有他的弱點甚至是致命傷。

                                             一、項目審查篇

    (一)             遴選交易對手

    遴選交易對手是信託風控的重要一環。最優質的融資方往往能夠憑藉自身信用從銀行取得貸款。信託公司除非有特殊資源,很難在這些優質融資主體上有所斬獲。不過,追求穩健和資金來源充足的信託公司可能會以較低的融資成本贏得這類項目。

     在目前的國情之下,選擇良好的交易對手的確是降低風險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但是過於注重交易對手也有可能會走向兩種極端,一是只看交易對手,只要交易對手資信較強,就放鬆項目設計中的風控措施,結果埋下隱患,二是對於一些交易對手不夠強大但可以通過項目設計防控風險的項目也拒絕操作。前者是過於輕信,後者是不夠自信,都是應當避免的。

    總體而言,信託項目融資方的資信要劣於銀行的貸款客戶。但是如果融資方資信存在重大問題,比如存在高額民間借貸或者違法預售等嚴重不規範情形,無論其是否能夠提供足額抵押擔保,信託公司都應當避免與其合作。因為對於這類企業,無法按照常理來預期其未來的經營行為,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中後期管理,甚至連抵押物也可能存在重大瑕疵。實踐中已經暴露出這樣的問題。

     政信合作項目的大量開展也是基於對政府的信任。目前有些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台大規模借道信託融資,並以人大預算函、政府承諾等方式提供隱形保障。信託公司對此類項目趨之若鶩,雖明知政府的保證在法律上沒有效力,但還是認為政府是資信最好的客戶。可是,如果地方政府為了得到信託融資把自己的公章都變成了橡皮圖章,我們也無法預期他們提供的材料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信的。他們對信託公司百般迎合,並不是因為信託公司有多麼牛氣,而是屈從於自身利益需要,我們也無法預期等他們無力償債、發生糾紛後,會如何運用手中的權力,以迎合他們彼時的利益。

     (二)             盡職調查

     信託公司的項目分散在全國各地,但沒有銀行那樣數量龐大、根基深厚的分支機構。對於交易對手缺乏瞭解,這是相對於銀行的重大劣勢。通過盡調瞭解企業的資信狀況、真實經營狀況、盈利能力等,意義不言自明。對於一些地方性的中小企業項目,企業負責人的經營能力和執業行為甚至個人品性對於判斷項目風險的意義,可能會勝過行業分析報告,而盡調中的察言觀色可能要勝於厚厚的財務報表。

     目前信託公司業務人員普遍年輕,專業水準可能較高,但社會經驗不足,難在短暫接觸中辯別人的真假善惡。更何況,業務人員還不可避免的帶有一定的個人利益衝動,而中國基層社會生態又太過複雜。極端情況下,個別信託經理法律意識薄弱,直接將融資方提供的資料簡單彙總甚至將其他金融機構做的盡調報告稍作修改即提交本公司審議,這可能造成嚴重的盡調失職。不少盡調報告中對於融資方和交易方的介紹是直接從網站上粘貼複製而來,充斥著主觀判斷性的褒揚語句,如果出現訴訟糾紛,這也會成為委託人主張信託公司未能盡職的理由。新近出現兌付風險的某信託項目,信託公司將資金提供給一個曾大規模圈錢卻長達數年沒有動工的地方性開發商,就暴露出盡調不足的問題。

     有些項目中,開發商通過特殊手段獲得了懷有政績衝動的地方政府的支持,低價拿地或者先辦土地證後交出讓款,然後通過違規預售獲得資金來繳付出讓款,這種運作在房地產銷售一片火爆的情況下自然是玩得轉的,但是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者房地產業不景氣,整個遊戲就無法繼續。向這樣的房地產企業提供融資,一旦出現風險,後果可想而知,連抵押物也可能存在重大瑕疵,無法處置。

     優秀的盡調對信託經理要求較高,難度和工作量都很大。目前盡調所要獲得的信息集中掌握在司法、工商、稅務、住建、土地等公權力部門,如果這些部門不主動公開,難以獲取。有的律所和其他中介機構通過自身掌握的資源,已經具備很強的盡調能力。要求信託經理做出他們那樣的盡調報告,不太現實。但是通過公開渠道可以查詢和驗證的信息,還是應當去獲取的,而不應單純依賴融資方自身提供。如果盡調報告中的關鍵信息與公開查詢、驗證的結果不符,則委託人要求受託人承擔管理失職的責任,法院很可能會支持。以較高的專業標準實施盡調,這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在現有體制下,信託經理沒有動力去做。或許隨著風險的不斷爆發,信託公司會對自己的員工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在部分項目中聘請獨立的第三方機構提供盡調服務。

     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通過盡調發現融資方的實際經營狀況和項目潛在風險將是檢驗信託經理業務能力和職業操守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盡調是所有項目風控的開始,而對於一些中小企業項目,或許盡調才是整個項目風控最核心的一環。畢竟中台部門所看到的已經是經過業務人員篩選、加工過的材料。未來信託公司可以考慮採取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實施盡調,尤其是對於行業知名度低或者不熟悉的規模較小的地方性企業。

     (三)        中台審查制衡

     以法律合規審查和風險控制為核心的中台部門是制衡信託業務經理的重要環節。法律合規人員從法律和合規角度對項目進行審查,淘汰不合規或者在法律效力上存在問題的項目,並從法律角度完善項目,風險管理部門從融資方資信、財務狀況、抵押物變現等角度甄別項目風險。中台部門的薪酬待遇相對固定,不受業務量的直接激勵,所以在管理規範和人員素質較高的情況下,中台可以比較有效地制衡前台業務部門。就中台與前台的關係而言,分工明確是基本前提,監督制約是必要手段,提供優質服務是根本使命。近年來信託公司對中台的重視度有所提升,但總體看,在順風順水的年景裡,業務量、效益是王道,中台主要是服務的角色,沒有把握住分工負責、監督制約的基本前提。優秀的中台除了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之外,對於信託項目也應當有較高的掌控力,否則既不能提供專業服務,也無法進行監督制衡,但由於中台與前台待遇差距較大,中台人員流失比較嚴重。此外,個別項目中,法律合規部門在各種主動和被動因素的促使下,更是徹底為項目服務,不是剔除違規的項目,而是幫助業務人員粉飾和包裝項目。同在一條船,中台對業務部門有所輔助是職責所繫,發揮專業所長把項目做好更是理所應當,但絕不應踰越底線。

                                                       二、擔保措施篇

     (四)        不動產抵押

     足額的不動產抵押是很多項目得以操作的核心保障措施。但不動產抵押未必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保險。不動產評估的水分眾所周知,毋庸多言,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問題。

    信託公司一般將抵押率控制在四至五折之間,看似非常保險。但是信託公司可以鎖定抵押物本身,卻不能鎖定抵押物的價格和市場變化。如果出現區域性風險,房地產項目的抵押率再低也難以處置。抵押品的評估必須結合房地產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態勢綜合判斷,一些頻頻登上泡沫風險排行榜的城市還是應當慎重觸碰。鄂爾多斯是第一個,但恐怕不會是最後一個。或許未來,一些優秀的信託公司會組建自己的行業研究團隊,加強行業研究能力。

     除了市場價格變化可能造成抵押物價格降低之外,還有多種因素會影響抵押物價值。如果開發商欠付工程款,施工方將根據合同法享有優先於抵押權人的優先受償權;如果房產抵押後辦理預售,那麼對於售出房屋,買售人享有優先於抵押權人的權益,甚至在開發商違規預售的情況下,法院也有可能優先保護支付了所謂會員費、排號費的購房人的利益;在建工程抵押中,如果抵押物不能如期竣工,變成爛尾樓,抵押物價值不僅會大大低於評估價值,其變現能力也會受到嚴重損害;有的開發商以造城式的模式搞開發,他們提供的單體抵押物往往難以處置;一些地方性的小規模開發商,之所以能夠拿到好項目,往往是跟政府存在潛在的默契或者私下的協議,如果發生爭議,項目的變現難度非常大;一些地方政府給平台公司違規辦證,沒有足額繳納出讓金,抵押物存在重大瑕疵;如果抵押物已經出租,並且租期很長,根據買賣不破租賃的原則,法院也難以處置。

    未來的兌付危機和司法審判將會以慘痛的教訓讓信託公司認識到炙手可熱的房地產項目隨時可能會變成燙手的山芋,不動產的抵押擔保不是一張他項權證那麼簡單,司法拍賣也不像拍賣師的一錘定音那麼簡潔明了。

    (五)        動產抵質押

    由於動產本身的可移動性和易損耗性,決定了它不是最理想的抵押物。但是隨著優質抵押物資源的減少,動產抵質押也成為信託公司操作較多的擔保方式。動產抵質押的缺陷在於:一是可移動性,難以控制;二是除車輛等特殊動產外,企業機器設備、原材料、庫存貨物等抵押物的變現能力可能會比較差,而且折舊很快。三是融資方採取欺詐手段用同一批資產重複抵押的情況確有實例;四是除了適宜於設定浮動抵押的動產外,一般的動產質押以轉移佔有為生效要件,質押生效的同時,質物的保管風險也由質權人承擔。

    (六)        權利質押

     擔保法規定的各種權利質押,信託公司在近幾年的實際操作中幾乎都有涉及。上市公司股票變現能力最強,比較受歡迎,但在股市行情很差的時候,如果不對融資方的補足義務再設定其他兜底保障措施,也存在較大風險。此外,股權、應收賬款、收費權成為很常見的質押標的。

     未上市企業股權質押。一方面,未上市股權難以評估,變現能力差,法院通過司法拍賣程序處置未上市企業股權的案例很少。另一方面,股權質押的辦理可能存在問題。去年出現問題的某礦產類信託項目,目標企業股權質押後,其實際控制人竟仍可以對質押股權進行輾轉騰挪,從記者事後報導的情況推斷,質押環節有可能存在問題。

     應收賬款質押。擔保法設計應收賬款質押的初衷在於為享有預期可償還的優質債權的債權人提供流動性支持。接受應收賬款質押的前提應當是,債務人償債能力較強,只不過是債務附有期限,到期即可償還。應收賬款應當是已經形成、合法有效且債務人對債權人不享有實質性抗辯權的債權。但是很多項目中應收賬款的債權債務人之間可能存在爭議,或者不屬於司法上認同的已經形成的應收賬款。極端情況中,融資方偽造的應收賬款也是存在的。

    各種收費權質押。目前信託業務中運用比較多的是高速公路收費權、物業收費權、景區收費權等。在法律上,這些收費權的質押本身也是按照應收賬款來處理的,但與典型的應收賬款又存在顯著區別。這些收費權最大的問題在於估值和變現困難。畢竟未來的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各類收費權的實際價值難以評估。而且這些收費權的處置方式並不明確。比如,景區的收費權可以處置給誰,受讓人如何行使收費權,收費權和景區的管理職責如何劃分,收費權轉讓後,地方政府投資、管理景區的動力何在?

    高速公路收費權質押是地方政府進行公路建設融資的有效途徑,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出台前,由各地公路管理部門辦理質押登記,這些部門當然是儘可能為融資提供支持。登記辦理不存在障礙,實踐中還出現了按照一定比例質押收費權的情況。總體上,信託公司傾向於認為只要能辦登記的就是有效的,所以用足了各種傳統、非傳統甚至另類的擔保物和擔保方式。但是,抵質押措施作為風控手段的核心不在於能否辦理,而在於可否變現。

    如果項目出現風險,高速公路收費權變現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尤其是按比例質押的情況。各地高速公路幾乎都是由特定的經營主體負責建設和運營的,他們就是質押收費權的融資方,如果變現,應該如何拍賣,誰可以受讓,應履行何種手續,受讓方又該如何行使收費權,都不清楚。在按比例質押的情況下,受讓方如何行使一定比例的收費權?此外,有些信託項目中收費權的質押期限與融資期限相同,隨著時間推移,收費權本身就是逐漸減少的,到還款期限屆滿時,質押標的已經不存在了。

     (七)        保證擔保

    保證擔保的核心在兩點,一是保證本身的效力問題,二是保證的實質擔保力問題。去年的不少政信合作項目,都有人大或政府部門出具的預算安排函、承諾函之類的文件,這在法律上並不具備任何效力,說到底還是君子協定。部分三、四線城市甚至縣級城市地方政府高度密集的通過融資平台進行信託融資,能否按時還款,還是要結合地方財政實力來看。控股股東或者關聯企業出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如果融資方本身即是母公司主要財產,關聯企業跟融資方本身就經常「互通有無」,保證的實際意義不大。

    法定代表人的連帶保證。一方面,連帶保證無法鎖定財產,個人財產很容易轉移,而且個人債務也難以核實清楚,所以法定代表人的實質擔保能力難以確定,更何況富豪們的資本運作能力和資產轉移能力不遜於他們的經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自然人財產強制執行中容易出現權屬爭議,尤其是夫妻共同財產的問題會給法院的強制執行帶來很大困擾。

                                            三、交易結構篇

     (八)        結構化中的內部增信

     結構化項目中的內部增信是信託所獨有的增信手段。信託財產的份額化表現形式為這一增信機制提供了前提。結構化設計可以吸引不同風險偏好的資本進入同一項目,是一種非常巧妙的機制。

     但現實運作中,有信託公司設計的結構化信託產品中,由融資方對其關聯方的債權或者融資方關聯企業對融資方本身的債權認購劣後份額。且不說債權本身的真實性難以驗證,即便是真實存在的債權,它都不是真金白銀,對優先級受益人權益的實質擔保力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更像是畫餅充饑。

     另外,結構化的內部增信只有在信託項目雖未實現預期收益但能保證多數受益人基本利益時才有意義。如果融資方到時沒有資金可以償還,那麼無論是優先還是劣後都得不到兌付。

     (九)        參與目標公司的治理

     信託公司通過股權投資,實質的參與目標公司的經營或者行使一票否決權來影響目標公司的經營活動,是降低投資風險非常好的途徑,也是銀行等融資渠道所不具備的。但是實際運作中存在一些困難,有的由於信託經理參與能力不足、主觀不重視、目標企業自身管理不規範等各種原因流於形式。而有的信託公司則由於實質的介入目標公司經營,而與原有經營者發生矛盾,影響到目標公司的正常運轉。不過參與目標公司治理勢必是今後信託風控的重要發展方向,只是需要不斷完善和探索參與機制,提升介入能力。或許未來信託經理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專業分工,因為只有憑藉對特定行業及專業知識的掌握,才有可能有效的參與目標公司治理,哪怕只是行使一票否決權。

    (十)        分散投資

    借助於信託財產的份額化和信託的風險隔離原理,同一筆信託財產再設信託,並投向不同的項目,各筆投資之間風險隔離。這是信託機制所獨有的,有助於分散投資風險。

    (十一)             股東對賭

     對賭協議在商業實踐中已經很常見,股權投資信託項目大多簽訂有其他股東保證收益的協議,或者通過約定遠期回購來實現退出。但由於最高院聯營司法解釋仍然適用,理論界和實務界對其效力一直都存在較大爭議。最高院再審海富投資一案,推翻了甘肅高院否定對賭條款效力的判決,讓投資界大鬆了一口氣。筆者認為,與目標公司本身對賭,是明顯的名為聯營、實為借貸,違背公司制度的基本精神,損害了目標公司潛在債權人的利益,應為無效;與其他股東或者高管對賭,不損害目標公司及其債權人的利益,而且有利於鼓勵投資,只要協議雙方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應為有效。最高院再審判決的說理部分比較簡略,單純強調合同意思自治,但是背後的邏輯恐怕是一樣的,只是不願過多推敲聯營司法解釋而已。不管怎樣,今後對賭協議的效力算是有了司法案例的支持。

    (十二)             資金監管和保證金賬戶

     信託公司能夠對信託資金的使用進行監管,防止資金不被挪用,按照預期的規劃和進度完成擬投資項目。房地產項目中,資金監管有利於擬投資項目如期竣工,抵押物持續增值。實踐中,信託公司還可以控制融資企業的財務章,對其資金進行全方位監控,有助於保障資金的安全退出。不過由於各種原因,有些項目中的資金監管也是有名無實。

     在證券投資、股票質押類項目中,信託公司常常要求融資方在質押股票價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時補交保證金,以控制抵押率。金錢擔保是在擔保法司法解釋中明確下來的,在銀行貸款業務中得到一定應用。法院的強制執行實踐中有所支持,稱之為「特定化的封金、保證金賬戶」。信託公司可以予以合法合規的利用,但是應當按照司法執行的標準來設立保證金賬戶。實踐中經常出現保證金被支付到信託財產專戶的做法,這既違背了信託財產獨立的基本原則,也沒有實現保證金賬戶的特定化,其法律效力在司法實踐中有可能受到質疑。

    (十三)             向委託人披露風險

     風險披露既是信託公司履行盡職義務的要求,也是規避自身職責的手段。但實踐中,存在兩種極端認識。

     一是認為披露不重要,因為投資人基本不看合同。這是缺乏基本法律意識的表現,實際上無論是信託公司管理辦法還是銀監會的指導性文件,都非常重視風險披露,銀監會的文件甚至曾對部分風險披露條款進行了具體指導。

    另一種則是認為無論什麼風險,只要經過披露,都可以規避。雖然目前沒有法律明確規定哪些風險可以通過披露轉嫁,哪些不行,也沒有足夠的司法實踐以資確認,但是參考民商法律的基本原則,可以確定,違反了起碼的盡職管理義務的事項,不能夠通過披露來轉嫁風險。比如項目的交易操作違背了法律規定或者交易的效力在法律上存在重大瑕疵,那麼即便向委託人披露了風險,如果發生糾紛,法院也可能會判令信託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受託人作為專業的金融機構,其營業行為不光是對特定委託人負責,也要對其執業行為負責。

     不少由銀行介紹資金來源和用途的單一資金信託項目,許多人認為信託公司不承擔風險,一方面是認為銀行要承擔責任,另一方面則是認為只要向委託人充分披露風險,信託公司即可免責。實際上,沒有明確依據證明受託人在單一項目中的盡職標準低於集合項目,至多是單一項目出現風險後,不會出現集合項目下眾多自然人起訴到法院,嚴重損毀企業形象的情況。既然信託公司是合同簽訂主體,是法定的受託人,不能履行起碼的盡職管理責任,當然負有法律上的責任。更何況,如果項目出現問題,委託人只能起訴信託公司,在法律上與銀行無關,即便銀行宅心仁厚,願意履行兜底責任,法院判決書把責任判給了信託公司,銀行又拿什麼名義去付這筆賬呢?恐怕今後會有信託公司在個別存在嚴重問題的單一項目中體會到「偷米不成損隻雞」的尷尬和悲哀。

     (十四)             原狀分配

      一般認為股權投資是風險更大的投資方式。如果股權投資項目出現兌付問題,股權變現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對於這類項目,信託公司可以在資金信託合同中設置原狀分配條款,以作為信託最後的退出方式,即約定如果融資方無法按期回購,則受託人將信託財產以股權形式按比例分配給投資者。

                                             四、危機應對篇

    (十五)             以新兌舊

     部分信託項目中,如果融資方到期不能清償債務,又無法得到其他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信託公司可能會發行一個新的信託產品,募集資金將原信託資金置換,以實現按期兌付。這種做法的實質是延遲風險,當然如果確實看好融資方未來的償債能力,本身也無可非議。但現實中不少以新兌舊的項目只是純粹的緩兵之計,說到底不是真正的風控措施,反倒可能會進一步放大風險。

     (十六)             資管公司接盤

     近年來,四大資管公司接手了部分出現兌付問題的項目,並從房地產信託項目中獲利頗豐。資管公司接盤信託項目肯定是出於對項目的綜合評估,而不是簡單的因為較低的抵押率。如果統計一下資管公司接盤的房地產項目,估計大部分都在風險相對可控的區域。而信託頻繁染指的一些三、四線甚至縣級城市,資管公司恐怕不會去碰。 資管公司成立的使命便是為了處置四大行的不良債權,他們通過包括訴訟和強制執行追索債權的經驗與資源遠勝於信託公司,而且在各地設有分支機構,與地方政府、銀行、國企的合作由來已久,接盤自然有接盤的底氣。有信託專業人士以四大資管公司接盤信託項目來證明房地產信託項目的整體低風險,不管結論對錯,這論據實在不太有說服力。資管公司的事後接盤算不上是信託的風控措施,也不是一種常態化的兜底措施。

此外,不少信託項目中,資管公司與信託公司或者相關方簽訂遠期受讓協議,為項目的兌付提供潛在或者間接的保障。但是遠期受讓不等於保證擔保,如果屆時信託項目本身價值出現重大變化,資管公司是否還會履行受讓義務也未可知。

     (十七)             股東協調

     信託公司多數有比較強大的股東背景。一方面實力雄厚的股東可以通過受益權轉讓幫助信託公司渡過個別項目的兌付危機,以保全公司的行業聲譽。另一方面資源廣泛的股東有能力協調相關政府機構,整合各種資源,幫助項目實現兌付。根據媒體報導,中信三峽全通項目中宜昌政府也出面大力協調。這是央企、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控股的信託公司所具有的優勢。當兌付風險只是個案危機的時候,股東有能力協調,但如果爆發區域性風險,兌付案件越來越多,恐怕股東也是有心無力,更何況即便政府出面,如果企業不景氣,協調也難有實質效果。總之,這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風險控制。大樹底下雖好乘涼,卻也難成長,股東在背後的保護也有負面的作用。

     (十八)             訴訟和強制執行

     訴訟和強制執行是最後的救濟途徑。目前,信託相關法律規定本身就很不完善,更何況信託對於多數法官來說還是個陌生事物,信託公司的業務操作在司法領域難免存在較大爭議。要打好信託訴訟,必須有相當的信託理論根底和對信託實務的一定瞭解。信託從業人員多數都缺乏實際的訴訟對抗經驗。與此同時,熟悉信託的律師並不多,許多曾經為信託公司提供服務的律師對信託項目操作的實質介入也並不深,而且當眾多的案件爆發,委託人開始起訴信託公司,這些律師中必然會有相當一部分站到信託公司的對立面去。最致命的是,一些法律意識淡薄的信託經理在盡調、談判和為了規避監管政策而幫助融資方粉飾項目的過程中已經留下了許多管理失職的把柄,再好的律師恐怕也回天乏力。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女士呼籲最高院出台信託法的司法解釋,然而可以預測最高院不會出台系統性的司法解釋,即便出台也很可能遠遠達不到行業的預期。信託與交易方的糾紛在傳統法律框架下基本都可以解決,沒有什麼特殊性,信託糾紛的特殊在於委託人與信託公司之間的信託法律關係及信託財產的特殊形態。恐怕只有當委託人大量起訴信託公司,法院才會針對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出台相關司法解釋。而且司法解釋不會直接在現有法律基礎上大量造法。中國信託法出台的直接推動力本是為了規範實踐多年又整頓多次的信託行業,但是最終出台信託法是統攝包括普通民事信託、商事信託、公益信託在內的所有信託關係的一般法,對營業信託缺乏專門的規定。

    信託法在眾多部門法中看似只是寂寂無名的一部小法,實則是對傳統物權、債權二分的法律體系的重大突破。如果司法機關從信託法出發進行司法解釋,太高太空,需要巨大的立法性解釋才能與現實需要對接,而專門規範信託公司的「兩規」作為部門規章,在司法審判中只有參照適用的資格,判決書一般不能引用其作為裁判依據,更不要說作為司法解釋的根據了。指望最高院的司法解釋來推動信託立法恐怕是不現實的。不過,隨著信託糾紛進入法院,司法機關必然要在解決糾紛的過程中,對信託公司的管理行為是否存在過失和過錯進行認定,從而間接對信託公司的盡職管理標準和信託財產的特殊地位進行規範和確認。可以預期,在信託業法出台之前,委託人與信託公司之間的信託糾紛將會以各地差異較大的司法判決結案。

     信託公司目前普遍在信託合同中訂有強制執行條款,以期發生兌付問題後快速處置抵押財產。不過公證債權文書的強制執行在司法實踐中仍存在一些爭議,信託公司的一些操作模式尚缺乏司法檢驗,未必會得到認可。即便可以不經訴訟進入執行程序,也需要按照法院強制執行的一系列程序性規定進行,並且,抵質押財產本身的一些潛在問題也可能會延誤財產變現的進程。強制執行的順利與否最終還是要看財產本身的實際狀況和變現能力。

                                                 五、理念與戰略

     信託風控的十八般武藝,其中有信託業的獨門秘籍,也有所有金融機構都具備的基本套路。實際上,信託業的風控手段又何止於這些。如果運用得當,將各門武藝練就純熟,可以根據項目需要打組合拳,實現從項目盡調到談判磋商、合同簽訂、中後期管理、項目兌付的全流程、全方位的風險防控。通過良好的風控機制,信託公司可以操作傳統融資渠道不會涉足的風險較高的項目,從而吸引具有相應風險承受能力的資金進入,並為投資者獲取較高收益。不過,每一種拳法都有他的弱點甚至是致命傷,搞不好還會練成七傷拳,自損肺腑。信託風控的問題也遠不限於筆者所列,隨著兌付風險在個案中的暴露,各種潛在問題將在糾紛解決、司法審判甚至是記者的事後走訪中被逐個暴露出來。

     如果項目的重大瑕疵是記者的事後調查都能發現的,很難說信託公司盡到了盡職管理義務。目前的兌付危機還只是危機的開始,當得不到兌付的委託人開始借助專業律師和中介機構的幫助,在盡調報告、合同文件和中後期管理的諸多環節尋找受託人的種種漏洞,通過訴訟要求信託公司賠償損失的時候,信託公司將會在法院那裡重新認識風險控制的真正含義、價值和一些所謂「足額」的抵質押措施實際擔保效力的虛弱以及自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人輕妄的認為,做好抵押擔保便可高枕無憂。實則不然,做好抵押擔保僅僅是信託風控的起點,而且抱持這種觀念的人也未必就能把抵押擔保做實。

     實際的案件將會給粗放式發展的信託業不小的打擊。不過,飲下自己在急功近利中釀下的苦酒甚至毒酒,清醒之後再出發也許才是這個行業真正成熟的開始。中國信託業雖有無限前景,但恐怕也是前路漫漫。信託業的看家本領本在於能夠以專業的手段發現、排除、控制項目進程中的風險,穿越密佈的荊棘尋找誘人的獵物,可是各種客觀原因讓信託業過了幾年坐地即可生財的舒服日子,不知不覺間就從昔日命運多舛、形消體瘦的模樣長成了今天的膀大腰圓。面對七萬億之巨的規模,外界的種種猜疑並不單起於不瞭解或者是羨慕嫉妒,更多的是一種有理由的懷疑和擔憂。信託業要為自己正名,單憑資產規模是不夠的。

     交易對手的資信掌握,信託公司不及銀行甚至券商,行業研究能力更是較券商為弱,抵押物的鎖定則是任何金融機構都可以實現的。不過借助於信託財產的份額化表現形式、風險隔離功能和信託牌照的全能特點,可以設計出最優化的風控措施。信託風控的競爭力在於能夠預判風險,從而設計、運用相應的防範途徑,把其他融資渠道做不了的事情做成,把對銀行來說高風險的項目變得風險可控。未來,信託風控將從項目審查環節向前和向後延伸,在盡調、交易結構設計和中後期管理上下大功夫,實現全流程全方位的風控覆蓋。這一理念的實現,對信託人才的專業素養和道德操守以及信託公司的內控機制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優秀的信託經理不應只是一味追求業績指標,而是能充分運用專業知識在法律框架內利用牌照和制度賦予的各種便利,發現好項目,把項目做好。高水平的風控不是簡單的肯定或者否定項目,而是充分利用信託的十八般武藝控制項目風險。高水平的合規不是掩耳盜鈴式的規避監管政策,而是利用法律專業技能為項目保駕護航。三者有機結合,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和個性化的金融服務。

      真正的創新需要綜合素質很高的信託經理。不過越優秀的人越危險,必須建立好的機制,在激勵他們開疆拓土的同時,還能守住風控的底線。建設強大中台,發揮中台的制衡功能,將成為信託業的共識。信託中台能夠深入、廣泛的瞭解各類項目的具體情況,在決策機制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說領導層是信託公司的大腦,那麼中台就是決策機制的眼睛。如果說信託公司是資管原野上的駿馬,那麼中台就是套在馬頭上的韁繩。必須煉出它的火眼金睛,必須鍛造和勒緊這根韁繩,否則盲人騎馬,碰到溝溝坎坎純屬正常,跌個頭破血流也不必責怪他人。

     良好的理念、完善的機制、優秀的人才,這些才是信託業的內功,沒有這些內功心法,任何表面上複雜的交易結構和擔保措施都可能只是易於模仿、不堪一擊的花拳繡腿。未來,信託業的競爭將是經營理念的深度調整、管理機制的不斷完善和對優秀人才的爭相延攬。

      如果信託業能夠真正轉型並練好內功,即便在群雄逐鹿的資管業格局下,信託公司還可以憑藉其多年積累的資源和實戰經驗立於不敗之地。否則,個別實力較弱的信託公司是否會被淹沒在泛資管時代的汪洋大海裡也未可知。在這個一紙部門規章就可改變資管業格局的國家,制度優勢是靠不住的。當基金、券商資管淡化了制度紅利和牌照優勢,當證監會的諸多新政為中小企業發債、股權轉讓提供了靈活渠道,信託公司單是回歸信託本業遠遠不夠,還需要專注信託,做好信託,打造信託業的航空母艦和百年老店。

     信託業風控能力的整體提升必須要有法律層面的完善、約束和頂層監管能力的加強,否則在短期利益主導下的盲目拼搶中,競爭只能是惡性競爭,劣幣驅逐良幣,劣幣越來越劣。任何強大逐利動機都必須要有完善的法律來規制,否則慾望就會展現出最它魔鬼的一面。良性競爭的基本前提就是明確、合理、有效的遊戲規則以及公正、強大的裁判、監督和執行者。

     如果房地產業存在泡沫,眼下的一些兌付案件不過是一場淒風苦雨的前奏。信託資金的大舉進入倒是幫助銀行資金實現了安全退出,而券商、基金的倉促入場到底是恰逢其時來分享一場饕餮盛宴,還是踏錯了時點,注定將吞下些行將變質的殘羹冷炙,尚難定論。福禍何所倚,殊難預料。但無論如何,在房地產業的激素刺激下和中國金融體制的特殊條件下,通過狼吞虎嚥發展起來的中國信託業,實則是大而不強。如今,他必須要強健自己的筋骨、壯實自己的體格、豐富自己的大腦,真正成為資管行業的巨人。

     歷經磨難又重現鋒芒的中國信託業,在無限風光背後仍有著重重的隱憂和致命的傷痛,但它同樣有巨大的優勢、無限的商機和不可限量的未來。它到底會自此崛起還是會再遇坎坷,究竟何種可能性會轉化成現實,又會以怎樣的方式和速度轉化為現實,則要看經濟形勢的客觀變化和信託業掌舵者、監管機構以及信託從業人員的智慧、能力、手段和操守了!(中投信託  柏欽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38

【新人貼】風控的三個小建議 TMT9

http://xueqiu.com/4346347674/25887138
上週NQ被潑渾水,昨天暢遊財報出乎意料的差,中概大跌,寫給新人,關於風控的三個小建議:

 一、不要跟風。

 1、滯後性:

 很多時候當你聽到某個信息的時候,它可能已經流傳很久很久了,也許你就是最後一輪站崗的。

 2、不完備性:

 一個完整的操作,涉及進入策略,倉位管理,退出策略,止損策略等,通常的信息是不會給出這麼完整規劃的。

 這條是老生常談的:「不懂不做」。

 二、不margin,不期權

 margin是會上癮的,而大多數人隨著個人財富的積累,投資越來越大,即使前面幾次margin對了,最後一次margin的fail,也會帶來巨大的虧損,這還是勝率高的情況。

 期權的坑很多,比如說像時間價值的損耗、波動率的跳變等,很多人沒有熟悉遊戲規則,就上真槍實彈了,太過危險。期權對於能力圈和勝率的要求遠勝正股。

 前幾天雪球有人帖tsla期權的清空案例,這條是寫給新人的。規則熟稔,經歷過一個完整牛熊震盪週期的老手可以忽略,漁夫不會因為海上時時有船隻沉沒而放棄出海捕魚,雙刃劍自有其好處。

 三、don't all in: 單個操作不超過20%倉位

 all in在股市不是好習慣。

 1、大多數人的認知沒有強到足夠all in的程度。但很多時候自以為認知夠強了。

 2、黑天鵝/Bad beat也並不罕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50

8招挑好食! 專家的「風控」買菜法

2013-11-04  TCW
 
 

 

你放棄了嗎?在生活基礎的米、麵(包)、油、醬都出現作弊事件之後,你不想再信賴品牌、無力再講究挑剔,決定聽天由命,吃到什麼算什麼……

別氣餒,也不要被黑心食品業者打敗,我們找到經驗豐富的家庭主婦和營養師,與你分享她們買得安心、吃得健康、不貴也不麻煩的「好食」生活。

買米:不迷信品牌,到農夫市集挑

筆名「番紅花」的王碧珠是北台灣走透透的菜市場達人,為了成長中的兩個女兒,五年前她辭去時尚精品界的忙碌工作,成為全職家庭主婦,也開啟了全家人在假日「去市場╱市集玩」的生活樂趣,還因此寫了一本關於在地食材、市場與料理的散文兼指南。

對於食物,她首重買米,「因為每天都要吃,不容出錯。」她家的米來源多種多樣,經常更換,有農業試驗所研發的霧峰益全香米、蒐羅自台灣各地農夫市集的有機米,甚至一年只收成一次的台大農場安康米,她也為了趣味,每年吃它一回。

當上班族時便精於計算成本毛利的王碧珠換算過,外食自助餐店一碗白飯賣十元,而有機米煮成一碗飯的成本大約七元,雖然最近「假米事件」中出問題的品牌米,便宜到一碗飯只要四元成本,但是「你和你的家人每碗飯多三塊錢就能吃好米,會差很多嗎?你的生命值得花這個錢。」

買油:不到大賣場,選非營利通路

她是主婦聯盟十幾年的會員,當初因為有小孩才開始注重飲食來源,而當職業婦女又苦無時間好好上市場、做研究,因此不少食材主要從主婦聯盟採購,包括食用油和雞蛋等。

「我逛到超市的食用油櫃前,常會疑神疑鬼,因為相較於主婦聯盟不以營利為宗旨,一公升的油就要賣到三百五十元,大賣場裡三公升只賣一百六十九元的油,我怎麼看都覺得很奇怪,買不下去,」她相信,貴的不一定好,但好的東西沒辦法太便宜。

「油也是每天都要吃的東西,所以我很保守,不想為了(每天)省三十塊錢而冒險,」她說,她也多年沒買沙拉油,主要是因為大部分原料都是基因改造的黃豆。如果臨時做菜缺油而必須上一般超市或超商買,她會選擇公營事業的產品,因為公營事業「至少出事時跑不掉。」

這次富味鄉的麻油摻假事件,也波及主婦聯盟這類訴求嚴選食材的通路,但王碧珠並不因此覺得難過或受騙,仍然信賴這個她相對覺得安心的來源。

買醬油:挑非基改、釀造逾180天者

她說「容許自己踩到一○%的地雷,」因為食品安全很難做到百分之百,她平常能盡力為家人飲食健康守護到八、九成,已經很滿足。

醬油在各種販售通路上的價格也是天差地遠,她選擇的標準第一是非基改,第二是釀造的天數要在一百八十天以上,她不相信速成的醬油可以美味又安心。「用醬油就像不歸路,一旦吃過好的,就很難再接受人工甘味醬油。」

買海鮮:免現撈,找在地海水養殖

魚類、海鮮她以海水養殖場的產品為主,豬肉常用品牌是信功豬、牛肉只吃台灣牛、雞肉則從神農獎的獲獎雞場去挑選。她強調,出自健康和環保的考量,餐桌上的比率約是八分菜、二分肉,所以肉食類「因為吃得少,所以吃得好,」捨得花上較多錢採購。

王碧珠大概是現代少見還會為家用仔細記帳的主婦,她也因此發現,吃得健康其實並不貴。她算一算,以全家四口三菜一湯的晚餐為例,有機米煮四碗約三十元、兩道有機蔬菜(一把三十元)、一道魚或肉一百元上下,加上用有品牌的排骨或雞架燉冬瓜湯,煮湯材料花不到一百元,合計每餐成本約三百元,「這樣吃會(比外食)貴嗎?」

買水果:不上超市,跟附近小農買

當然,有機食材相對而言確實比大賣場的貴,不過她也發現,因為覺得相對較貴,反而不會浪費的挑掉菜葉、切削果皮根莖、變相增加消耗量,「一定全部都吃乾抹淨,」她笑說。

蔬菜水果除了有機商店,她也常到內湖住家附近的幾個傳統市場找小農民買,好處是新鮮、在地,而且每天都會在,若覺得好,很方便再去買。「你找那些自己種菜的老伯、阿婆買,不會去想有機不有機,也不必問有沒有農藥,不可能會跟你說有,但基本上他們就賣那麼少的量,沒必要花太多成本來用藥,」王碧珠說。

有些人覺得到傳統市場、小農市集買食材「太麻煩」,但王碧珠很享受和農民面對面的溝通、聽他們解說種植的種種。她與家人也已經把逛市集、買米買菜當作常態的休閒活動,「台灣的市集風起雲湧,我們每個月都會找一個去逛,」她非常推薦這種假日全家出遊的方式。

此外,她與家人每週末也會外食,找餐廳或小吃攤時並不會特別計較健康食材,主要是為了樂趣和讓「煮婦」週休,「因為平常吃得就夠健康了,假日的外食不必太挑剔。」同樣以「分散風險」的道理,她也建議,如果是平日外食的上班族、雙薪家庭,至少在週末就可以花時間上市場好好挑選食材,在家煮個健康的假日餐。

買青菜:不偏好有機,選當季盛產

年方二十九歲的程涵宇,已經是資歷超過六年的營養師,而且她從離家念大學時起就樂於下廚做菜,因此練就採買好食材的功力。

她發現一般人(尤其是外食族)每日膳食纖維的攝取量總是不夠,因此採購時首重買青菜,而且要買當季盛產的菜,才會好吃、無毒(農藥)又便宜。例如現在就是芥藍、刈菜和菠菜的季節,入冬後將是各種蔬菜最豐富的旺季,選擇種類最多,夏天則不適合葉菜類生長,因此她會多用菇類、瓜類來替換,以免在不對的季節買到了用過量農藥的菜。

但程涵宇不會特別挑選有機蔬菜,因為吃的量大,只買有機菜會覺得太貴,所以若要降低對農藥殘留的疑慮,她的方法,其實和許多專家建議的一樣:大量沖水。下廚前的第一個動作就把青菜拿出來沖洗、泡水,完成所有的料理後,最後才把青菜拿起來沖洗、切炒。

對於四季豆、花椰菜等最容易殘留農藥的蔬菜,她建議先燙過再炒,因為滾水更容易溶掉農藥,但又不必餐餐燙青菜而失去品嘗食物的樂趣。

「每天應該要吃到滿滿兩個飯碗分量的蔬菜,先求量夠,再求多樣。」是她的基本原則。

買肉:不挑進口肉,到傳統肉攤買

不過程涵宇並非素食主義者,也不會勉強自己吃不合口味的營養食物(例如五穀飯),她強調的是均衡和新鮮,所以像魚肉類的採購,有別於許多專家不推薦到傳統市場買溫體屠宰肉,她反而不迷信CAS這類政府標章,最相信的是自己的嘴巴。

「自己吃過的最準,」程涵宇說,她習慣到傳統市場的肉攤買,先聞聞看是否新鮮?買回家煮煮看是否好吃?如果不行,就再試另一家。對於很少上傳統市場的人,她建議先從客人最多、老闆最親切的那一家開始嘗試。「我也到大賣場買過肉類和海鮮,但從沒有吃到好的,」她說真空包裝、冷凍或進口的肉類,因為經過多道處理程序,包括包裝、運送、保存,「每個環節都可能出錯,密封著也聞不到,」所以風險不見得比傳統市場低。

對於煎炒時需要用到的食用油,程涵宇檢視了各種油的脂肪酸比例,認為芥花油和苦茶油比例最好也最穩定,不過苦茶油價格較高,口感又較特殊,因此她最常用的是芥花油。不過,「再好的油也是加工物(經榨取萃出),」她建議控制食用量,特別是外食族,很難吃到少油的餐,則三餐至少要有一餐是無油食物,例如早餐就別吃奶油做的麵包。

如果想吃自己做的健康飯菜,又想要省事,她也會把多煮好的肉類、咖哩冷凍起來,「變成自製調理包」,還有需花兩個鐘頭才能泡好、煮好的糙米飯,她也會一次多煮一些,放冷凍庫裡幾日後,口味和養分都還能保持住。

打開程涵宇的冰箱,冷藏庫第一層是熟食,中間是排骨等不會湯湯水水的肉類,最下層是連根帶土的青菜,「越需要再處理的東西放最下層,以免汙染到上層的食物。」冰箱裡另一個特色是,蒜頭、辣椒和已開封的米、醬油、橄欖油等也都放入冷藏庫保鮮,所有標籤、袋子上都用簽字筆寫著開封的日期。

重視新鮮度的她也提到,由於「米發霉長出黃麴毒素,肉眼是看不出來的,」所以買米她只買真空包裝。此外,買整包蒜頭或者整塊起司,許多人也會有放到部分發霉的經驗,有些人以為起司本來就是發酵品,所以把發霉的地方切掉後,剩下的部分應該還可以吃,整包蒜頭裡也只要把發黃發霉的幾瓣丟掉就好,「其實全部都要丟掉,因為一發霉表示整塊、整包都感染了,」程涵宇強調。

買醬料:不看標籤字,看條碼數字

她也分享自己買醬料、油品時看標籤的要訣,首先,用量最多的原料,依法要標示在第一個,所以白醋原料第一個是不是米、黑豆醬油是不是黑豆,基本上可如此辨識。其次,檢查是否有不該出現的原料,例如某知名品牌大廠的醬油,洋洋灑灑的原料中列有酒精,「根本不是醬油裡該有的東西。」再者,想知道食材是否原裝進口,與其看標籤上的文字,不如看難以造假的條碼上編號,例如寫著「西班牙進口」的橄欖油,條碼前頭數字卻是「47」,「那就是在台灣分裝或加工的了,」程涵宇說,網路上查得到產地來源國的固定編號,是她採購時明辨真相的指南。

【延伸閱讀】

市集達人王碧珠職業:全職家庭主婦著作:《廚房小情歌》、《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我家這樣吃 向稻農買米,嘗試多種、多樣,不買大糧商契作米選擇釀造天數超過180天的醬油牛肉只吃台灣牛,雞肉從獲神農獎雞場挑不買外型漂亮的蔬果(採自然農法者外型多半長得醜)

營養師程涵宇經歷:新光醫院臨床營養師、北市衛生局減重專任營養師著作:《3天就有感覺!》(專業營養師特調蔬果汁)我家這樣吃只吃當季盛產蔬果最常使用芥花油,穩定度最高,口味、價格也適中找傳統市場親自試過的店家買肉類,不信真空包裝、長期冷凍肉品外食便當選擇容易去皮的雞腿等主食、要求配菜都是蔬菜(不吃麵筋、素肉等加工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77

尋找適合自己的穩定盈利模式:精選個股,波段操作,風控第一,倉位動態配置 淡然1102

http://xueqiu.com/4115804172/27424926
不知道神馬原因,近段時間雪球上粉絲數突然大增,經常有球友私聊問一些做T的方法,倉位管理的方法等。沾沾自喜的同時,心裡也很清楚自己的斤兩,在投資的路上,只是初窺門徑,入門都還談不上,要學習的東西還太多太多。從第一次朋友介紹雪球到現在,也快一年了,其間從雪球上學了很多東西,球友們的無私分享,對我2013年的投資幫助很大。本著一顆感恩的心,今天正好宅家,也把自己的一些投資思考和方法與大家分享,拋磚引玉,歡迎拍磚,歡迎交流。
  首先到這個市場,正確分析自己端正思想是第一步,自己處於人生哪一個階段?自己做投資的優勢劣勢是什麼?想和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建議認真看下:雪球匯: Sosme:洞悉自我、張弛有度,我的投資策略
http://xueqiu.com/2552920054/25924582
sosme老師的投資思路和動態再平衡策略對我影響很大,隨時提醒自己,風控放在第一位。
   就我而言,人生的第一筆銀子還是從實實在在的做實業積累來的,第一輛車,第一套房子,第一筆保險,第一次有閒錢投資基金、股票。。。不過真正有一定限度的財務自由:到了超市和菜市場,不用看價格;可以有時間,隨意四處旅遊。。。還是從上一輪大牛市開始,那時才認識到,除了辛苦工作,還有其它方式可以更輕鬆更快的積累財富,也慢慢開始有意識的看相關理財股票書籍,結交這方面的朋友。
 認真分析自己各方面的情況,我的優勢是:1,資金是自己資金的閒錢投資,心態平和;2,完整經歷了一輪大的牛熊,鍛鍊了盤感;3,認識了幾個志同道合經過時間檢驗的朋友,他們各有所長,但都是這個市場的勝利者,大家可以經常交流討論。
所以,在2012年底和2013年初,我們這個小圈子,基本達成共識,未來幾年,A股會有一輪較大的牛市,大家還開玩笑說,我們經過這輪牛市也差不多可以退休了,財務自由,環遊世界。[大笑]基於認可未來幾年有一輪牛市的前提,我當時還訂了個自己的目標,5年平均年收益率38%,復合收益就是5年5倍了。現在看來,2013超額完成任務,2014還要繼續努力啊!(PS:2013結果來了個創業板的局部牛市,我一位朋友擅長做題材渣渣股的,收益率結果很一般。[滴汗]
 上面廢話那麼多,也是為了讓大家瞭解,先要分析清楚自己,再根據自己各方面的情況,制定正確的長遠點的投資目標,計劃長遠點,這樣再分解為每一年,每個月,每個交易日,自己該怎麼做,不至於為一時的市場情緒或者股價走勢所迷惑,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目標。
一:精選個股,波段操作。
精選個股,一定要是高景氣度行業中的龍頭,這一點雪球上已經討論太多了。建議認真看下歐奈爾的《笑傲股市》,這一本勝過其他很多本。查看原圖具體我在倉位上,粗淺的分行業進行了個股配置。2013年的主要持倉個股是:網宿科技,電科院,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和佳股份,北緯通信,國電清新,天喻信息,碧水源。。。目前網宿科技110左右暫時止盈,還會買回來。電科院因為對基本面有了點疑問,止盈清倉觀望。華誼兄弟止盈清倉,影視板塊,更看好光線傳媒王長田。和佳股份止盈清倉,醫藥換了復星醫藥。手游北緯通信65左右止盈清倉,掌趣一直在觀望,一直覺得太高,沒有再買了,可能錯了。[想一下]天喻信息,年報預告業績不如預期,35左右止盈清倉。國電清新,止盈清倉過一波,再介入後被套突然關門等復牌。碧水源、紅日藥業、上海凱寶、達實智能。。。等還有些試倉的個股,表現較弱而先後或止盈或止損清倉。13年底的痛苦回憶是,當時覺得創業板可能見頂了,為了防備大盤的二八轉換,買了中信證券、桂東電力、亞盛集團,結果全部跌到止損位割肉出局。[哭泣]
2014年目前看好的板塊和個股是:(加粗個股為8只持倉個股)
醫藥:復星醫藥
新能源:陽光電源,森源電氣
科技類:網宿科技,啟明星辰,同方國芯,廣聯達
軍工:目前持有中航電子,其餘還在研究中
環保:國電清新,科達機電
冷鏈:煙台冰輪
影視:光線傳媒
 
選好個股後,大概有一個月的試倉期,一是看股價走勢是否符合預期,二是看在板塊中它的表現,三是看我試做T順利不,和我有沒有緣分。大概一個月後,走勢最差的個股去掉,其餘結合季報和行業新聞,股價走勢等繼續跟蹤。這個階段,持有個股就會每天復盤,在雪球上看相關新聞了,進入波段持有做T降成本。再過段時候後,如果個股基本面出現問題,或黑天鵝,或業績增長不如預期,或股性太死等,再淘汰。如13年持有過的上海家化,貝因美,達實智能。基本面變化了,當初買入的理由已經不存在了,當然要堅決賣掉。
 我的波段操作是兩個概念,一是股價走勢大波段,二是日內高拋低吸小波段。目前我做得較好的是日內T+0的小波段,成功率基本在80%以上。做得不好的是股價走勢的大波段,尤其是對主升浪止盈的把握,經常是邊拉邊賣,沒有把利潤做夠。
 關於T+0的方法,推薦參考:查看原圖  我是2012年買的這本書,很有啟發,比較實用,不曉得文秋明在雪球不?[大笑],當然實際操作中還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方法,後面還會聊到。
二,風控第一。
 
股市第一要素:不能虧本!對我這個風險厭惡者而言,風控永遠排在盈利前面。
  除了用板塊、個股的分散投資來防範風險,主要還是倉位控制。
 13年,雪球很多大神都用了融資融券等槓桿,大大提高了收益率,我倒是從來沒用過。一是覺得自己的水平還把握不了,二是自有資金都覺得用不完。[大笑]當然不是資金量超大,而是我不止一次發現半倉或半倉以下持股的時候,心態最平和,漲跌都不影響生活品質,該工作工作,該看書看書,該旅遊旅遊。。。6成以上,會時時想到股票;8成倉,就覺得壓力有點大了,晚上上網四處找個股相關新聞;至於滿倉,13年初追加了股市資金量到現在,還沒敢試過。。。
  暫時不用的資金,一般打逆回購,最常用的是204007,204001,偶爾也用204014,131810等,根據情況套做,原則是每個交易日都有逆回購到賬,2點半左右再做回逆回購,總之,股市下班,資金不下班,實現資金利用的最大化。
13年,我的賬戶收益其實來自三個方面:1,精選的個股,公司本身成長帶來的股價上漲收益;2,波段操作,包括我比較擅長的T+0帶來的股價波動的收益;3,國債逆回購的收益。
三,倉位動態配置
倉位動態配置也包含兩個方面,
1,是根據大盤情況的總體倉位配置。大盤相對低位時,可持倉多點,如1月20日左右,當時看空的很多,但是我和朋友們討論後,覺得大盤相對低點了,根據我們的經驗,再差這裡也該有個吃飯的紅包行情或春季行情,21日,我的總體倉位就加到了全倉的7成多。本來是準備持股過年的,結果大盤走勢尤其是創業板出人意料,創了新高,手中個股漲幅已經達到了我的預期,這個時候,反而感覺風險大於收益了,於是手中個股開始收割,誰漲到了預期就先減誰。到27號,總體倉位再減到了2成以下。1月30日收盤時,總體倉位保持兩成,其餘全部打了逆回購。
  1月份操作中,最要檢討的是:網宿科技,因為預期春節前後上100就滿意了,所以,從98我就開始減倉,109.88全部清倉,主觀認為股價漲幅已經透支了業績增長和其他種種利好。結果。。。後來想想,從趨勢投資的角度說,趨勢未盡時,為何不享受泡沫?趨勢轉變再走也不遲啊。其間 @毛毛286 反覆提醒我,還是堅持自己的主觀臆斷,想在100左右再接回,重新建倉╮(╯▽╰)╭[好困惑]
2,個股不同時期的動態配置。簡單來說,就是長期跟蹤,對基本面有把握的個股,在它的基本面發生變化前,震盪其間,跌的時候,倉位要減,重要支撐位站穩了再加。板塊輪動,主升浪期間,倉位要加上去,這個階段以持有為主,少做T了。
 工作不是太忙或者沒旅遊的時候,一般週末我會花幾個小時左右復盤,看看上週手上個股的總體走勢,拋開了交易日內的股價波動,看得更清楚。再結合大盤和板塊其他個股的走勢,看看目前的倉位配置合適不,想想下周操作有需要調整的地方不?具體到每隻票,基本倉位是多少股,盤中最多可買到多少股?最少收盤時要留多少股?提前做個一週大致預判,做到倉位的嚴格控制。還有個股的重要壓力位,支撐位,這些都要一一看後記在筆記本上的。
 至於T+o的操作方法,手中當時活躍個股,我一般盤後會花1小時左右復盤,再結合個股公告啊行業新聞啊,先預判下個股明天的漲跌,再結合30分鐘線日線周線,看下短期的重要支撐位壓力位之類,訂個分單買入或者賣出的計劃。因為長期持有的個股股性啊,基本面啊已經很熟悉了,很多時候,其實半個小時就搞定了。我試過很多次,晚上復盤後掛單的操作,準確率往往高於盤中臨時下單的操作。同時在T+0時,我一般用了分單的方法,比如光線傳媒,12月份,35就是一個重要支撐位,從成交量來看,處於震盪主力吸籌期,因此那段時間,我基本每天早晨分幾單低掛,從36開始,最低每天都掛到了34.02能買到就買到,買不到就算了,買到就看當時倉位,多出配置的高拋。網宿科技這種變態,日內就更好做T了,分單買入,分單賣出,倉位配置保持不變,簡直就相當於主力隨時發點零花錢啊。
   最後總結下:咱們股市小散,論資金量論消息渠道不如機構主力,論超短線技術不如實力游資敢死隊,要想在這個聰明人打堆,弱肉強食的股市生存,只有堅持毛爺爺指明的戰略戰術了:打持久戰,打游擊戰!
  2014年,很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總體指導思想:風控第一,保存實力,抓住機會,短平快操作,等待真正大機會的來臨!
 大年初二,拜財神,再祝各位球友:馬年投資順利!

另:球友有看好的軍工股,歡迎交流分享,這方面我確實太太太外行了,先謝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03

友信裁員不是P2P終點,民間借貸永生,但風控如何需關注 何田

http://xueqiu.com/5537986930/29235393
近期很忙,很久沒更新文章了,今天看到有關人人貸關聯公司友信裁員的報導,恰好跟我現在的工作方向有關,簡要分析並評論下,供大家參考,歡迎大家就P2P風控等問題與我交流,謝謝!

1、事件簡述:人人貸兄弟公司友信裁撤部分財富管理部門員工:
友信近期暫停其天津、上海的財富管理(即找出借人/投資人的部門)業務,並與員工停止勞務合同:
5月8日,網名為「pandi222」的用戶在一家網貸社區平台發佈消息稱,人人貸無預兆裁撤線下所有員工。「我是友信的員工,這次裁員是包括北京上海以內的全部財富管理部員工,從財富管理部總裁到底層客戶經理,之前不僅毫無預兆,並且給我們下達了很高的業績指標,不知原因為何」。

2、簡要分析:友信的財富管理相當於線下找投資人,在人人貸的「優先理財計劃」得靠搶的時代,線下財富管理團隊的價值不大。
首先,現狀是友信線下找投資人的業務暫停部分城市,而不是線下找借款人的借貸諮詢部門去掉了。既然線上就能找到那麼多錢,何必在各地搞「財富管理中心」浪費成本。(看看他的理財計劃多火就知道了,之前一個月一期,最近兩週一期吧,每期近3000萬,十分鐘以內賣完,我盯了很久都沒買上)。

從現在的業務來看,人人跟友信的分工還算清楚:友信在線下找借款人(目前人人貸近90%的標的來自友信的實地認證標);人人貸在網上儘可能P2P投資說的風險很低收益很高,通過「理財計劃」等方式找到投資人/出借人。



3、未來趨勢:由於金融管制等政策因素,P2P的原型——民間借貸永生,風控是關鍵。
P2P的原型Lending Club在美國並沒有產生很大的影響力,原因在於美國金融市場異常發達,借款人的資金需求和投資人的資金增值需求都得到了較好的滿足。但在國內,由於大量的閒散資金(截至2014年一度末,居民儲蓄存款已逼近50萬億,其中活期存款就超過19萬億,這也是餘額寶為啥一年內能突破5000億元的根本原因)、大量的小微企業/個人的借款需求不受銀行/信託等傳統金融機構重視,因此P2P、眾籌等模式大放光彩,有數據表明2013年P2P貸款已超過1000億元,雖然跟傳統信貸10萬億、小貸近萬億的規模相比差很遠,但已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

由於大環境不會發生變化,作為民間借貸的在線化,P2P肯定會長期存在,風控是關鍵。P2P中投資人那環影響的是平台規模,出問題在於借款人不還錢,積木盒子/有利網/愛投資等網站將借款人的來源基本全部界定為小貸/擔保公司,即不從線上獲取借款人,而且引入第三方為借款人提供擔保,基本規避了平台的風險,但這個可能不是長久之計,小貸/擔保公司也可能出問題的,以他們的資金規模,擔保超出政策允許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要控制借款人的違約風險,友信的借款諮詢部門很關鍵。在現在這個階段做P2P,通過線下審核控制風險,是人人友信和絕大多數P2P的必然選擇。按人人貸現在的「風險備付金原則」,實地認證標主要由友信提供「擔保」(你要說這不是擔保也行)。沒見過友信提供給借款人的合同,不知道友信按多少比例收借款人的錢(估計在1-5%之間),這部分錢在刨掉違約率之後是友信的收入/利潤來源。對人人友信而言,能夠以恰當風控模式,降低這部分的成本,收取合適的「風控審核費用」,是其成功的關鍵。順便說一句,哪天友信砍「借款諮詢」部門那就熱鬧了。

總結:樂觀估計,友信裁員只是業務正常調整,在接受1.3億美元投資後,人人友信短期內出問題的可能性不大。P2P行業將會繼續甚至永遠存在,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設計合理的風控架構至關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97

下一個輪到資管:監管部門急開會議部署風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12

中國整頓影子銀行的刀口開始對準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的資管業務。

據《證券時報》報道,日前,中國基金業協會給各家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發布特急通知稱,為進一步提高資管行業的風險合規意識,於9月12日在鄭州召開資管行業業務情況通報會。屆時,監管部門領導將出席並做重要講話。

據報道,會議的主要內容是通報券商、基金上半年來出現的違規案例和處理情況。

但此次會議的規格之高令許多業內人士詫異。

上述報道稱,通知規定每家公司僅限於董事長或總裁一人出席,不能參會的必須請假。“證券公司創新大會都還可以副總裁去,此次會議規格超越創新大會”。

此外,從通知下發到會議召開,中間僅隔一周時間。“情況的確很緊急。”

最近一段時間,資管業務的風險逐漸暴露。例如近兩年異軍突起的華西證券,目前該公司的資管部門涉嫌違規為關聯方四川省川威集團有限公司及關聯企業融資,而川威集團目前正瀕臨破產。華西證券涉及資金約有9億元。

上周五,證監會還對近期子公司業務出現風控風險的華宸未來、萬家共贏、金元百利責令整改。資管業一片風聲鶴唳。

近三年來,券商資管規模呈幾何倍數增長,2011年至2013年年末,其規模從2800億升到1.89萬億再暴漲至5.2萬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這一數字已經達到6萬億元以上。

海通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余際庭曾表示:“券商資管規模中,主動管理規模約10%,90%是通道業務,說明券商資管基本淪為影子銀行的平臺。”

基金子公司的規模膨脹速度有有過之而無不及。目前,91家基金公司成立子公司的比例超過70%。據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數據,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突破1.6萬億元。僅僅一年時間,基金子公司的規模就占到了保險行業總資產的16%、信托業資產總規模的12%。

《財經國家周刊》曾引述業內人士指出,通道類業務對子公司規模的急速膨脹功不可沒,其業務量起碼占到總業務的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58

券商風控新規為什麽能讓市場如此瘋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94

昨天,沈寂多日的券商股再度集體漲停,背後是一則關於“改善券商凈資本約束的風控指標新規不日有望正式發布”消息的不脛而走。

“這一所謂的新規就是早在2013年年底便啟動修定程序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而在今年8月初,有關征求意見稿便已經下發。”《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稱。其還提到,該辦法已經完成征求意見和修訂多時,監管層方面也正在安排擇機下發。

那究竟是什麽內容讓市場如此瘋狂?《21世紀經濟報道》提到:

在早於8月初開始征求意見的《管理辦法》意見稿中,對於現有券商凈資本監管內容主要包括:凈資本與各項風險資本準備之和的比例不得低於100%;凈資本與凈資產的比例不得低於20%;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其他證券業務中兩項及兩項以上的,其凈資本不得低於人民幣5億元。

其中與現行的凈資本監管指標相比,最大的差別在於對凈資本上限比例的放寬,現行指標中,凈資本與凈資產的比例不得低於40%。

若以2014年6月底證券行業凈資產總額為8104億的數據計算,此次就凈資本限額的釋放,將給券商帶來千億的流動性資金。

而券商開展融資融券業務需要計提風險資本準備並扣減凈資本,目前相關規定包括連續3年A類、B類、C類和D類券商開展融資業務需要計提1%、1.5%、2%、5%和10%的風險資本準備。

而據8月初的有關《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則統一將融出資金的扣減凈資本比例調整為5%。

風控新規一方面放寬了券商凈資本的上限,一方面在整體上加大了兩融業務的扣資比例,上述報道提到,這將大大升高券商兩融業務的天花板。

《管理辦法》中還對券商財務杠桿上限做出了降低,將凈資本與負債的比例不得低於8%,降低為4%。凈資產與負債的比例低於20%,降低為10%。

“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修訂征求意見稿落地,那麽券商理論的最大財務杠桿將從原來的4倍提高到6倍。”據申銀萬國上述研究報告指出,而以6倍的最大杠桿比例計算,對應的融資余額上限則約近3萬億,而即使以目前4倍的最大杠桿計算,對應的融資余額上限也達11954億元。

自2010年融資融券試點業務啟動以來,“兩融”業務迅猛發展,這讓券商獲利頗豐,此項業務也已經成為券商新的增長點。此輪牛市啟動以來,“兩融”規模不斷攀升,從3000多億元迅猛翻番,並在12月突破9000億元大關。今年前三季度19家上市券商兩融的利息收入高達112億元,同比大增80%。

兩融帶來的杠桿資金加速了A股的上行,此前市場傳言監管層將對兩融業務進行專項檢查以及窗口指導的消息被認為是券商股乃至大盤近期遭遇調整的導火索。不過證監會出面澄清,此次檢查並非轉型檢查,而是例行檢查,證監會也不會對券商兩融業務進行窗口指導。

12月15日,中信證券對融資類業務現場檢查結果發布公告,稱“操作規範嚴謹、兩融可控保險”。當天券商股尾盤拉升,16日,券商全部漲停,滬指重返3000點。

qq-20141216163604,w_640

而《21世紀經濟報道》還提到,此次檢查的有關結果還將為已經啟動修訂工作的《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提供方向性指導。

“在修訂中的《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中擬對投資者的準入門檻以及融資融券的時間限制方面有所放寬。”上述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表示。目前,為了控制信用風險,證券公司與投資者約定的融資、融券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994

關於我的「風控」體系 價值at風險

來源: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4866143

最近不少新關註我的人對我誤會比較深。特此發一貼解釋一下(其實之前是解釋過的)。

大家千萬別以為我說減倉或加倉就是看空或看多了,這只是我自己在運行我的風控體系。並且我減倉和加倉的操作每次都只有少量比例,有時候甚至不足1%。這一點和趨勢交易者完全不一樣,我並不是在做波段。就拿最近的頻繁減倉來說,我手上的股票基本都是持有1年甚至更久的,根本沒有波段一說,還不是因為“大牛市”來了,我才不得不越漲越賣,甚至切換市場去投資。

這里不得不再解釋一下我網名的意思。Value at Risk  按字面的解釋就是“處於風險狀態的價值”,即在一定置信水平和一定持有期內,某一金融工具或其組合在未來資產價格波動下所面臨的最大損失額。一般是在銀行這樣的金融系統中的作為風控指標,目前已有超過1000家的銀行、保險公司、投資基金、養老金基金及非金融公司,采用VaR方法作為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管理的手段。利用VAR方法進行風險控制,可以使每個交易員或交易單位都能確切地明了他們在進行有多大風險的金融交易,要知道在金融投資中,高收益總是伴隨著高風險,交易員可能不惜冒巨大的風險去追逐巨額利率。所以,有必要引入考慮風險因素的業績評價指標。如果執行嚴格的VaR管理,一些金融交易的重大虧損也許就完全可以避免。

具體到股市上來,每一個個股的都可以根據歷史波動數據來計算VAR值(多個股票構建成一個投資組合也是一樣的)。不過,雖然像wind這樣的系統都會幫你自動計算好VAR值,但意義不大,畢竟不是做程式化交易。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理解VAR的意義比精確的計算更重要。對於我的投資體系來說,我追求的是在不同的風險區間下,保持與其相對應的不同的倉位。當然這種操作主要是對應個股而言,所以我發言中說的更多的是個股的操作,而幾乎不預測大盤的點位,要預測也是談大的趨勢,用來對個股的一個參考。

簡單來說,我追求的是用資產的動態平衡來保證風險的可控,雖然有時候這意味著可能要放棄更多的收益,但只要放棄的收益能換取更高的確定性,這就值得。當然對於動態平衡的模型我仍不斷在摸索。

另外,最後奉勸一句,一般的散戶還是不要學習這樣的交易模式,百害無一利,看多的時候你們就滿倉不要動,看空了就直接空倉,別像我這樣瞎折騰,累得慌(其實辛巴兄的五檔買入法也是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有時候可能會面臨還沒建倉完就上漲的情況,但如果能回避一次性重倉後可能遇到繼續大跌的風險,這種操作就是值得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