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環境執法,我們拿三家大企業開刀對話貴州省環保廳長熊德威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497

當過地方書記的環保廳長談環保執法,別有一番感慨。圖中間戴眼鏡者為熊德威。(貴州省環保廳供圖/圖)

老幹媽找了一些知名代表人士反映企業的訴求,向上級政府投訴。後來領導給我們的指示是:底線一定要守住,要企業吸取教訓。

環保法有牙齒,但是執法隊伍沒有牙齒。這就是問題所在。

環境執法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把企業搞死不是環保的本事,把環境搞差也不是市長的本事。

如果環境保護不好,既要問縣長的責,也要問書記的責。要不然,書記拍板上汙染項目,讓縣長背過,這誰幹?

繞過後院,那是貴州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汙水排放口,排放口前方的低矮平房里,堆放著醫療廢物,醫療廢物堆放點對面是天然氣鍋爐,原來的燃煤鍋爐房正在拆掉。環境執法人員兵分三路,對企業環保設施進行抽查。

2016年8月29日,南方周末記者跟隨貴陽市花溪區環境監察執法人員,參與了這一次企業抽查行動。花溪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吳忠斌向南方周末記者總結本次抽查:“雖然該企業煤置氣工作完成較好,但是檢查中發現了危險廢物堆放亂的問題。”

一年前,吳忠斌在處理一起倒賣廢機油的環境違法案件中還受到威脅,違法者揚言要報複吳忠斌家人。2016年7月7日,上述案件一審判處犯罪嫌疑人環境汙染罪,有期徒刑一年零三個月。

這是基層環境執法的現實。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貴州共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2480件。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曾批示:“推廣貴州做法。”

南方周末記者歷時四天,在貴州多地走訪汙染源重點監控企業,采訪一線環境執法人員。2016年9月1日,貴州省環保廳廳長熊德威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

“還有誰不敢動?”

南方周末:貴州受到了環保部長的批示肯定,有總結過經驗嗎?

熊德威:這是我們幹出來的結果。有兩句話是發自內心的,一個是主要領導的重視,在一個省,省委書記、省長重視;在一個市,市委書記、市長重視。還有一個是動真格、打重點。老百姓不答應的事、明擺著和法律法規沖突的事、隱患大的事,要重點打擊。再一個是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是基本保證。

南方周末:有人質疑環境執法的對象多是小企業,很少動大企業。這是不是真的?

熊德威:我們拿了三家大企業開了刀,作為破題。一家是習酒廠,一家是納稅大戶老幹媽,一家是雪花(黔南)啤酒廠。前者發生在新環保法實施之前,後兩者發生在新環保法實施後。

南方周末:怎樣破這個題?

熊德威:省領導去習酒廠調研,座談會上問到我習酒廠執行社會責任情況。我就直言,講汙水直排直流。當時省領導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不擔心酒廠被市場壓垮,擔心被環境壓垮。”習酒廠的環境整治,就是從這次領導調研開始,隨之對全部的汙水設施進行升級改造。

這件事傳遞的信號就是:對於國有大型企業,環保部門都敢動,還有誰不敢動?這會產生一種威懾。

第二家大企業我們動了誰?老幹媽。說實話,這個過程當中確實有博弈。在反複博弈中,最後企業自覺接受了罰款。這是發生在2015年的事。

南方周末:你們是如何與老幹媽進行博弈的?

熊德威:老幹媽找了一些知名代表人士反映企業的訴求,向上級政府投訴。後來貴州分管副省長給我們的指示是:底線一定要守住,要企業吸取教訓。

而當他主動認識到錯誤,主動改正的時候,環保部門再去幫助他(進行環境治理)。從目前的認識和治理效果看,他們治理得非常好。

南方周末:你們還查了黔南的雪花啤酒廠。

熊德威:這也是在2015年,省委書記檢查工作時,經過銅仁一個高速公路路口,叫他秘書給我打電話:“書記聞到味道不對,叫你馬上派人去查。”排查結果就是黔南的雪花啤酒廠。

南方周末:省領導直接督促工作這是常態嗎?

熊德威:不是,主要還是依靠日常的執法檢查。但這一次省委書記實際上是在幫我們發現情況。如果對這個事情不以為然,那就大錯特錯了。

古代有一個故事,一個縣官在路上走著,看見殺人他不管,但是看見農民拉不起一頭牛,他反而要管。大家不理解,為什麽呢?因為殺人有警察負責,體系是完整的,但是牛則沒人管。

這件事表面看起來像是督促部門工作,另一層實際上是給環保撐腰。我從這件事當中讀出很多信息:第一,省領導時刻關註你的工作,你要努力;第二,省領導都發現了,你發現沒有?第三,你們環保大膽地做,我在後邊做你的後臺。

如果都這樣了,我作為環保廳長都沒反應,我不是個糊塗蛋嗎?我這廳長還當什麽?

“執法隊伍沒有牙齒”

南方周末:基層環境執法人員有反映,環境執法隊伍到企業檢查,有時候門都進不去?

熊德威:老幹媽當年面對環境執法時就是這樣。我們去檢查的時候,門都進不了。只有我們和公安一起去,才能進。

環保法有牙齒,但是執法隊伍沒有牙齒。這就是問題所在。所以我們要去依靠力量。

南方周末:如何依靠?

熊德威:比如與公安機關聯動。公安的介入對我們來講,不是一個簡單的“1+1=2”的事,而是“1+1>2”。環保部門的行政執法主要涉及經濟和名譽上的影響,比如說黑名單、罰款,基本停留在這個層面。而公安的介入則是刑事的。

再加上檢察院的介入,效果就更好了。檢察院可以形成全過程的監督,包括對公安辦案人員,也有相應的監督手段,這樣力量又倍增了。

南方周末:公安會很主動和環保部門聯動嗎?

熊德威:現在環保意識增強了,有時候單單公安出動可能效果還不一定好,他們也很希望我們去聯動。

現在公安與環保的配合已經逐步形成常態,只要我們有線索,達到公安的條件,一個電話就可以了,再也不用上級領導出面協調。有時候公安還催我們:這兩個月怎麽沒有你們的案子了?

南方周末:環境執法中還有哪些困難?

熊德威:環境執法的人員和保障都存在不足。貴州全省整個環保隊伍的人員編制才只有約1700人,要靠這些人實現環境執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包括我們的環境執法裝備,我們碰到很多糾紛,就是現場沒法搞清楚,但過後可能就會失真了。車輛怎麽配、儀器怎麽配、如何實現流程的標準化,這些目前初步有了,但是不完善。如果瞬間證據流失,那麽造成的後果是不可逆的。

還有是底氣不足。環境監察執法隊伍身份尷尬,以前有的是參照公務員管理(參公),有的是事業身份,不是公務員。到現在大部分是參公,小部分是事業單位,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還有待提升。底氣不足的表現還有來自方方面面的幹擾。

南方周末:你是說,依然還會遇到方方面面在幹擾環境執法?

熊德威:在執法中,可能涉及企業的利益,也可能涉及基層政府的政績。有的企業背景比較複雜,有些縣里花了很大精力引進一個項目,但從汙染防治的角度,說實在話,企業做得不到位。這時候要處罰企業,那縣領導就不高興了。這種博弈存在於一個個的個案當中。

“書記拍板,縣長背過,這誰幹?”

南方周末:你們幫助大企業改正錯誤,對小企業零容忍,是否存在對執法對象區別對待?

熊德威:屢教不改的,肯定要進行整改。要不法律拿來幹什麽?我們不是和某個具體的企業過不去,而是和某種行為過不去。面對告誡不聽勸,面對法律不執行,我們對這種人是零容忍的。

大家覺得為什麽總是拿小企業說事?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我們發現,國有大中型企業其實還是比較容易改正錯誤的。反而是小企業,沒貢獻多少稅收,也沒提供多少就業空間,而且環境違法行為非常糟糕。

南方周末:那麽如何幫助大企業做好環保?

熊德威:環境執法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我記得一位環保部的領導說過一句話:把企業搞死不是環保的本事,把環境搞差也不是市長的本事。

在這一方面,怎樣倒逼企業達標排放,又能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們要把握的一個度。所以在執法中,有的是下硬手,一刀砍掉。像解決大量就業、影響很大、稅收支撐很大的企業,這種確實是要妥善處理,這是實話。

南方周末:怎樣才能使目前的執法常態化,持續下去?

熊德威:新法(指環保法)頒布前,對執法人員有個描述:立得住的挺不住,挺得住的立不住。意思是嚴格執法的話,你的位置保不住,不嚴格執法的話,又不符合你這個身份。我認為有三個制度可以保障環境執法高壓常態化,一個是責任制度,一個是考評制度,再一個是和排汙許可制度相掛鉤。

南方周末:你如何看待“督企”與“督政”之間的關系?

熊德威:我認為不能簡單地把“督企”“督政”分割開來。昨天(2016年8月31日)閉幕的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專門講了綠色發展的問題,省委書記就提出:“加強環保督查巡視,堅持‘督政’與‘督企’相結合”。

過去出現的情況是,環保去督查哪家企業,一些當地政府就和企業站在一塊,聯合起來說情。這種情況,當然就轉成中央層面環境保護的“督政”為主。

“督企”“督政”二者是相結合的,你不督企,怎麽發現怠政?發現了問題,告訴當地政府,這是你的責任。你怠政了,由“督政”再達到“督企”的效果。

南方周末:在制度建設方面,環保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在貴州目前開展得如何?

熊德威:現在開展“綠色貴州”建設,促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省委、省政府準備成立書記、省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這既有正面推動,也有責任擔當。過去是什麽?只要涉及行政方面的,只問行政的責,不問黨委的責。現在不同,如果環境保護不好,既要問縣長的責,也要問書記的責。要不然,書記拍板上汙染項目,讓縣長背過,這誰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