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盤點】史上巨虧的奧運會,到底誰來買單?

奧運會作為全球最大體育Party,一直是各個國家熱衷舉辦的比賽盛事。但奧運會看似熱鬧,其舉辦價值卻一直受到質疑。比如動輒幾十億的預算、短期巨大資源的占據和調用,後期運營缺失造成資源浪費等一直成為爭議焦點。臭名昭著的蒙特利爾奧運會還債還了30年,日本冬奧會連投標的財務記錄都燒得一幹二凈無從對證。

奧運會到底劃不劃算,看看這麽大的鍋究竟誰來背?記者通過對外網公開資料的編譯整理,盤點了一些史上巨虧的奧運會,看看到底是誰來買單的?

1896年4月雅典奧運會:財務危機肇始第一屆奧運

1896年是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當承辦比賽時,該國家已經瀕臨財務崩潰。但是新履任的雅典王室相信運動會可以促進經濟發展。但他們低估了舉辦比賽的預算,原定的58.5萬德拉克馬(古希臘銀幣單位)預算最後激增到374萬德拉克馬,相當於44.8萬美元。其中,大部分費用都用於雅典古體育場的修繕。

幸運的是,一個富有的商人捐贈了100萬德拉克馬,幫助承銷了初期的費用。隨後奧運會開始後,紀念郵票、獎牌等帶來了額外收入,幫助度過了危機。

1924年法國巴黎奧運會:保險公司承保千萬法郎

此次奧運會共有44個國家參賽,來看比賽的觀眾平均每天達6000人。盡管此次奧運會反饋熱烈,巴黎奧組會依然面臨了財務預警信號。比賽的準備成本如此之高,當地的保險公司為奧組會承保,其保單總收益預估高達1000萬法郎。最後蘇格蘭運動員Eric liddell贏得了400米比賽,為東道主法國爭得了榮譽。但是事實證明,最終的財務結果的確很糟糕。比賽結束時,奧組會共收入5496610法郎,只有預計收入的一半。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最慘賠錢奧運 東道主0金牌

蒙特利爾市長曾信誓旦旦說:“奧運會不可能造成財政赤字,這種可能性比男人生孩子都低。”但他錯了。蒙特利爾奧運會成為了奧運史上臭名昭著的賠錢奧運,嚇跑許多準備未來投標的候選城市。

這屆奧運會一開始預算適度,即1.2億加元(約1.1億美元),但奧運建設超支導致最終支出9.22億加元。巨大的財政赤字讓原定用於支付債務的煙草稅收不堪重負。其中,新建設施包括一個體育場、一個帶公寓樓的奧運村、室外和室內娛樂設施,以及大量的自行車。此後,主場館又用於舉辦棒球等體育賽事,數以百萬計的錢繼續用於升級體育場,比如建設了一個從來沒有工作過的可伸縮屋頂。

這個巨額債務總計還了30年,直到2006年11月才還清。包括本金和利息,共耗費了蒙特利爾市大約30億美元。更讓蒙特利爾受傷的是,這是唯一一場奧運會主辦國沒有贏得任何金牌的奧運會。

1980年普萊西德湖冬奧會:兄弟城市幫忙還債

奧運會結束時,普萊西德湖小鎮欠下了600萬美元的債務,對於一個只有大約3000居民的小村鎮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因為聯邦政府已經在奧運會上花費了大約9000萬美元,它拒絕對普萊西德湖村進一步援助。於是,一直冷眼旁觀的紐約州介入,它並同意代為支付債務,但作為交換,紐約州將獲得部分奧運資產,包括速滑冰場,奧林匹克球館和一系列的滑雪設施。

不過,普萊西德湖村作為世界上僅有的三個曾多次承辦冬奧會的城市依舊享有盛譽。另外兩個分別是瑞士的聖莫里茲、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

1992年阿爾貝維爾年冬奧會:為鄰居做了嫁衣裳

當法國的阿爾貝維爾市中標1992年冬奧會時,它希望借機提振其落後的旅遊業。而附近的13個小城市也看到了商機,希望擠入賽事分得一杯羹。

法國政府投入了大約10億美元支持該地區的基礎設施改善,尤其是十幾個小城鎮之間的連接,目的是為了讓運動員和觀眾能夠輕松穿越620平方公里(240平方英里)的土地,以及在其中舉辦的57個的奧運項目(只有開閉幕式和一些滑冰項目是在阿爾貝維爾實地舉行的)。

政府還花了另外1.89億美元建設改善體育場館。盡管當時一些城鎮因為交通改善,確實吸引了更多的遊客。但阿爾貝維爾市卻不這麽好命。無論是在奧運會期間,亦或在隨後的幾年中,阿爾貝維爾並沒有出現長期繁榮。而另一方面,留給法國政府的則是一個6700萬美元的虧損,還有幾十年的債務。

1998年長野冬奧會:為掩蓋支出燒掉財務記錄

因為新幹線的開通,從東京到長野只有90分鐘路程,這只有普通列車一半的時間。正如此,更多的遊客選擇在東京而非長野訂酒店住宿,來回穿梭看比賽。所以1998年冬奧會也被昵稱為“通勤奧運會”。

因為低需求,長野奧組會不得不取消了4000個定好的房間,這占全部預定客房的四分之一。而正常需求情況下,入住率為80%的滑雪村,最終只有60%的入住率。原因是普通遊客為了避開可能襲來的奧運遊客大潮,訂酒店時直接避開了這些地方。最終,奧運會不僅沒帶來擁擠的遊客,也沒有大促旅遊業的發展。

另外,在競標時,長野曾向國際奧委會成員們提供免費的頭等艙機票,豪華的度假村旅行,以及昂貴的娛樂設施。隨後,投標委員會的成員燒掉了所有財務記錄。後來,長野官方代表堅持說投標只花費了1800萬美元。而批評人士說,真實數字應該接近6600萬美元。

2000年悉尼奧運會:奧運並沒有帶來暴漲的遊客量

悉尼為2000年的奧運會投入了38億美元的準備經費,其中三分之一由納稅人承擔。然而,比賽期間,低於預期的遊客人數暗示了未來暗淡的命運。

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悉尼奧運會被認為是非常成功的。賽前預計,17天賽事期間會有132000名遊客來到悉尼。但實際上只有97000個遊客到訪。對奧運會不感興趣的普通遊客們因為擔心擁擠的人潮,直接取消或推遲旅行計劃,這導致了遊客數量不升反降。

賽前有人預計,悉尼奧運會將吸引一年800萬~1000萬名遊客,但是這個數字並沒有出現。至少沒有像預測中那麽趨之若鶩。現在悉尼每年固定到訪250萬的遊客量,這遠遠低於國家曾經希望的那樣。

2004年雅典奧運會:奧運會成希臘經濟危機催化劑

差不多1個世紀以後,雅典第二次舉辦了奧運會。但這帶來了一個幾乎災難性的財務後果。雖然官方宣稱財務支出是46億美元,但實際數字很可能高達150億,包括奧運沙灘排球中心和奧運網球中心等專業運動設施的建設。

隨著最後一個觀眾離開,許多奧運場館再也沒有使用過。2012年,一個記者目睹一些人在圍繞雅典奧林匹亞體育中心慢跑,路上是暴風肆虐後的殘骸,以及一連串生銹緊鎖的鐵門。許多專業的體育設施,包括網球場在內,賽後都關門大吉。而一家原來專為參賽選手和貴賓建造的餐館,為接待東道主希臘的國家總理只營業了一個小時。八年後,這些嶄新的廚房設備和帶著原包裝的桌椅板凳,都孤獨地躺在廢棄的建築物中。

雅典的奧運建設預算受到了希臘社會主義國家的公共投資的支持。納稅人至今都在為它買單。也有人認為雅典奧運會是2009年的希臘經濟危機的催化劑。

2006都靈冬奧會:為了盈虧平衡連舉辦權都要賣

在長達幾個月的準備時間里,意大利都靈冬奧會的組委會一直在艱難抉擇。面對9500萬美元資金短缺(短缺曾一度攀升至1.57億美元),還有銀行破產的威脅,都靈奧組會開始瘦身冬奧會,削減促銷預算等。他們甚至創新地把競標而來的殘奧會舉辦權賣給一家私營的公共公司,賣價4000萬美元。可依舊入不敷出,隨後奧組會推出了一款彩票遊戲,迅速籌集一筆額外的資金。這次努力又縮小了部分差距,但當奧運會結束時,都靈的債務仍然有4900萬美元。為了盈虧平衡,都靈奧組會已經開始嘗試賣掉專為奧運建設的體育場館。

2010溫哥華冬奧會:奧運村變成房地產

盡管溫哥華冬奧會也遇到了財政問題,但因為創紀錄的好成績暫時撫慰了這種心痛。2010冬奧會加拿大運動員獲得了14枚金牌,包括加拿大熱衷的冰上曲棍球的金牌。

賽後溫哥華要解決約10億美元的債務,包括7.3億美元的奧運村支出。為了收回一些成本,溫哥華以環境友好型住宅小區的名義,開始銷售的奧運村公寓,他們希望說服買家進入很多空蕩蕩的公寓,但反饋卻是不溫不火。

在奧運村16座豪華公寓的銷售很慢,以至於項目多次瀕臨流產,最終,該項目轉手給了Ernst and Young公司,這家公司負責盡可多地收回城市債務。即便如此,這個城市和它的債權人對奧運成本的收回也並不抱多大希望。

通過以上十幾例賠錢奧運的前車之鑒可以發現,為奧運建設的巨大場館一直是賽前花費的大塊頭,而賽後如何處置奧運設施、旅遊業提振不明顯等也是各國奧組委的心頭大患。不過,奧運史上也有一屆賺得盆滿缽滿的“賺錢奧運”,那就是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當時是首次由民間舉辦的運動會,沒有政府補貼,還不能增加納稅人的負擔,美國法律還禁止發行彩票。也就是說:一切都由主辦方自己承擔。而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洛杉磯奧組委主席優波·羅斯卻打了一場漂亮仗。他通過資金籌措、企業贊助、媒體轉播、門票出售及奧運周邊,將奧運會辦成了一樁買賣,此次奧運會耗資不足5億,而且實現了巨大盈利。盡管濃厚的商業氛圍遭到不少批評,但不失為奧運兩大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自此以後,賣轉播權、企業贊助、門票銷售形成了奧運會三大核心商業盈利模式,美國奧組委也脫離政府,成為獨立的商業公司,承擔奧運會前後的相關運營,保證長久的盈利。

牛津大學一份對從1962~2012年的主辦城市的研究發現,平均而言,舉辦奧運會的實際花費超出成本預算179%。也許低估支出也是奧運會的一個傳統。因此,如果賽前制定更加合理的預算,綜合考量城市財務狀況,並且多方面開發奧運的商業價值才能拯救奧運的賠錢命運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