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產融合作試點城市申報啟動 推行銀團貸款制度

為了強化金融對產業支持,落實國務院關於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國務院四部門開展了產融合作試點城市申報工作。

近日,工信部、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印發了《關於組織申報產融合作試點城市的通知》(下稱《通知》),正式啟動了產業與金融合作試點城市的相關工作。

金融支持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同時沒有產業支撐的金融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早在去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在完善金融扶持政策中明確提出,要支持重點領域大型制造企業集團開展產融結合試點。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則重申,要選擇一批重點城市和重點企業開展產融合作試點。3月2日,工信部等印發了《加強信息共享 促進產融合作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產融合作的相關內容。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務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開展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工作,有利於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產業和金融協調發展,有利於實現政、銀、企互惠共贏。

另外,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工作還有利於以城市為載體探索產融合作新模式,有利於構建產業與金融良性互動的生態環境,也為深化金融領域改革積累經驗。

根據《通知》,此次產融合作有不少亮點。

首先,解決當前信息分割、信息不對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加強信息共享,搭建產融合作平臺。

《通知》將搭建產融合作平臺作為開展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工作的重要內容,明確要求試點城市要建立部門間工作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建立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融資需求清單,並分類向金融機構推薦,積極組織項目對接會、融資洽談會等形式的銀企對接活動,及時解決企業融資難題,提高對接效率。

其次,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通知》提出,推行銀團貸款制度,對授信銀行超過一定數量、授信金額超過一定規模的企業貸款,原則上以銀團聯合方式開展,有效限制對高杠桿企業的貸款。

同時,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開發適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創新服務“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發展的方式和手段;鼓勵產業鏈核心企業加入“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積極確認對產業鏈上遊企業的應付賬款,探索完善知識產權、收益權、政府采購訂單、倉單等抵(質)押登記制度,積極開展相關抵(質)押融資業務;引導金融機構落實差別化信貸政策,積極發展綠色信貸,加大對重大技術裝備、工業強基工程等重點領域的中長期融資投入;支持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優質企業合理融資需求;鼓勵對重大工程項目等領域采用國內信用證結算方式。

再次,探索各類基金合作的新模式,引導民間資金參與實體經濟。

《通知》稱,促進中央層面基金與地方基金協調互動,有效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撬動作用,引導產業資本、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支持本地區重點產業發展。

另外,《通知》還倡導創新財政金融有效互動的模式,包括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地方政府以財政資金為引導,綜合運用貸款貼息、獎勵、風險補償、擔保費用補貼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融資支持。

目前地方上有不少有益探索,比如,天津市財政安排資金,對企業采取融資租賃方式購置的先進研發生產和檢驗檢測設備,由政府給予租賃費用補貼,促進重大裝備推廣應用。四川省建立“園保貸”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形成了政、銀、擔、企風險共擔的風險補償機制。

上述工信部負責人表示,工業園區包括產業示範基地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通知》還提出,利用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為工業園區及園區內的熱處理、汙水處理、道路交通、公共平臺等基礎設施提供融資支持,應該說這也是一種探索,應該鼓勵、支持。

此外,《通知》還提出,完善產業鏈金融服務。

產業鏈融資主要是圍繞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優勢和專業化、個性化的特點。這次試點強調要發揮大企業作用,加強對產業鏈上下遊的支持。

大企業的財務公司能夠為本集團成員單位提供快捷、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務。根據財務公司協會統計,截至2015年末,財務公司服務的企業集團成員單位超過6萬家,全年為企業集團成員單位辦理結算業務266億筆,結算金融220萬億元,為企業集團節約資金超過700億元。

根據《通知》,此次申報產融合作試點城市需要滿足四大條件,包括產業基礎較好特色分明,金融資源豐富,政府對產融合作工作高度重視,產融合作具有一定的基礎等等。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推薦試點城市數量不超過2個,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推薦試點城市數量不超過1個。申報試點的城市應編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實施方案》,方案實施期不超過3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3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