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一財經了解,上海正在積極探索,依托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創新平臺,面向上海自貿試驗區內已經開立自由貿易賬戶的區內以及境外機構投資者發行上海市地方政府債券。
目前承擔2016年上海市政府所有的債項評級工作的中誠信表示,上海的償債能力有堅實基礎。
此前,中誠信對“2016年上海市政府專項債”以及“2016年上海市政府定向承銷發行置換一般債券”、“2016年上海市政府定向承銷置換專項債券”,都給予了AAA的信用等級,也就是安全性極強,違約風險極低。
“在自貿區發債,只是發行的市場不同,對象不同,債項不外乎是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兩種,所以信用評級都是一樣的結果。”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政府融資評級部評級副總監關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上海財政局迄今披露的信息顯示,2016年上海市政府定向承銷發行置換一般債券196億元,定向承銷發行置換專項債券354億元,上海市政府專項債券計劃發行總額813億元。
不過,官方沒有披露具體的計劃的發債規模和時間。
中誠信的評級報告中稱,上海市政府性債務規模適中、風險總體可控。
從債務規模上看,2015 年底,按審計口徑計算的上海全市債務率(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綜合財力)為 44.3%,較2014年底的58.1%下降了13.8個百分點,不僅低於國際控制標準90%—150%的下限,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償債能力看,上海三類債務(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負有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都穩中有降,債務狀況良好,風險防控體系健全,國資國企改革也為債務償付提供了堅實基礎。
根據上海市政府性債務的審計結果,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4880億元,比2014年底減少了16%;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為179億元,比2014年底減少了24.9%;政府負有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為2390億元,比2014年底減少了27.3%。
評級報告稱,未來兩年,上海市政府計劃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逐步置換存量債務,且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或公益性項目的存量債務形成相應的資產,將為債務償付提供堅實的保障。
而且,上海財力雄厚且自給程度很高,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國資收益上繳比例穩定增加等因素,將進一步改善上海市的財力結構並增強其彈性。
今年上半年,上海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196億元,與去年同比大增30.6%,遠高於其他各城市增速。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系主任金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今年10月人民幣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時間臨近,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需求明顯增加。“國際市場上,因為全球經濟複蘇非常緩慢,全球風險在增加,導致債券發行規模增大,但回報率下降;而中國債務回報率更高,相對風險較小,對境外投資者有很大吸引力。”
中國是世界第三大債券市場。不過目前,外資占比還非常小,且超過9成的外資持有的是低風險的國債、政策性銀行債。截至今年6月,外資銀行和境外機構持有的國債占國債總量的5.11%,外資銀行和境外機構持有的政策性銀行債,占政策性銀行債總量的2.81%。
中債登的數據顯示,從3月開始,外資銀行和境外機構已經連續4個月凈增持人民幣債券,其中6月凈增持近600億元,買入規模創歷史新高。
與之相對應的,是全球債券收益率的持續下行。
惠譽的報告稱,截至6月27日,全球負收益債券規模飆升至11.7萬億美元,比5月31日的10.4萬億美元,增加了12.5%。而在4月25日,惠譽統計到的全球負收益率債券規模是9.9萬億美元。
相對而言,今年上海發行的“2016年上海市政府專項債”、“2016年上海市政府定向承銷發行置換一般債券”、“2016年上海市政府定向承銷置換專項債券”,3-10年期債券的票面年利率,在2.52%~3.25%之間。
6月8日,由中國銀行作為全球協調人的中國財政部3年期30億元人民幣債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這是中國財政部首次在中國以外發行人民幣國債,最終認購倍數達2.8倍, 票面利率3.28%。金煜表示,這也說明目前人民幣債券有很強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