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行分析師:下半年貨幣政策存在刺激空間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7%。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長6.7%,與一季度GDP增速6.7%持平,仍處於2009年一季度以來最低增速值。

對此,浙商銀行經濟分析師楊躍分析稱,我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長6.7%,好於預期,同時6月份多項金融數據也優於市場預期。整體看,主要金融數據仍保持在合理波動區間內,和經濟走勢基本保持一致,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較好支撐。

在楊躍看來,貨幣政策將更註重調解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點。6月份M2同比增速11.8%,高於預期值11.4%,和上月持平。從半年周期看,M2增速在今年1月份達到14%得高點後呈現下降趨勢,我們認為這種現象反映出中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心,不會單純依賴貨幣政策追求經濟增速。

央行在《2015年以來穩健貨幣政策主要特點的回顧》中對於M2增速回落也進行了前瞻提醒。雖然英國央行意外維持利率水平不變,但全球主要經濟體繼續“放水”的趨勢仍難以改變。在這種背景下,考慮到我國經濟下行壓力猶存,基於此,楊躍認為,下半年仍存在一定的貨幣政策刺激空間,且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在經濟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M1、M2增速剪刀差持續擴大 交易需求現金流活躍

央行數據顯示,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49.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與上月末和去年同期持平;狹義貨幣(M1)余額44.36萬億元,同比增長24.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9個和20.3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6.28萬億元,同比增長7.2%。上半年凈回籠現金398億元。

對此,楊悅分析,M1、M2增速剪刀差持續擴大,指標預測不確定性有所增加。不同於M2的窄幅向下波動,M1同比增速仍繼續上升。6月份M1余額44.36萬億元,同比增長24.6%,增速創2010年下半年來的新高。M1增速自2015年6月從底部迅速回升,連續9個月超過M2同比增速,連續4個月增速超過20%。目前的經濟環境下,這種趨勢可能會帶來和理論有所偏差的兩個推論,值得進一步持續觀察。

具體而言,一是“M1增速上升意味企業存款活期化,理論上在寬松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的刺激下能夠帶來經濟基本面的改善”推論能否成立。歷史經驗表明,M1與M2增速剪刀差是GDP的先行指標,預示GDP同比企穩或回升。當前剪刀差是否預示經濟將改善?

在楊躍看來,這種現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體現交易需求的現金流活躍,儲蓄並沒有轉化為投資需求,不能就此判斷經濟將得到改善,GDP增速很難、也沒有必要再次回到原來的高速增長軌道。

二是“M1的快速上升理論上視為股票市場回暖的先性指標”推論能否成立。我國2015年之前的歷史數據顯示M1同比增速和上證綜指走勢高度同步,今年1月份以來A股市場呈現築底小幅震蕩回升現象,也基本符合這種趨勢。但我們觀察到2015年以來這種相關性正逐漸下降,股票市場未來走勢是否能保持向上趨勢還需要觀察企業投資意願和對未來經濟的信心。

避免房地產過度投機

6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150.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46.24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比上月末低0.6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0.53萬億元,同比少增5660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3.5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3.57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9332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4289億元。6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2.46萬億元,同比少增3808億元。

對此,楊悅表示,居民貸款成為新增信貸增長的重要構成部分。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7.53萬億元,同比多增9671億元。從貸款結構看,居民中長期貸款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明顯高於企業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增幅。這顯示經濟基本面仍處在“企業去杠桿、居民加杠桿”進程中,也反映出資產質量何時見底存在不確定性,金融機構對企業信貸資源投放仍保持謹慎態度。單獨分析居民部門貸款結構,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中長期貸款無論在總量還是增量上都是主要貢獻來源。

結合經濟走勢,楊躍認為,目前居民部門非住房消費信貸發展空間十分巨大。現階段消費拉動已成為我國GDP發展的重要動力,繼續通過杠桿形式加大金融支持非常有必要。當前消費金融已成為金融機構的重要拓展領域,較低的利率環境也有利於普通百姓通過金融工具提高日常生活消費品的數量和質量。

與此同時,楊躍進一步推論,個人住房貸款短期內仍將保持增長趨勢。一方面現階段金融機構出於穩健經營的避險考慮,仍會將相對優質的個人按揭貸款作為重要的信貸資源配置領域;另一方面得益於房地產銷售市場的持續活躍,近3個月的按揭投放將會因為貸款審批的滯後效應在未來幾個月中陸續反映到銀行資產負債表中。

目前房地產按揭貸款增速明顯快於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所形成“相對一升一降”現象表明房地產去庫存化進一步加速,但從全國市場看區域分化也在進一步加劇。同一時期不同區域房地產市場“壓制”和“刺激”政策並存的政策分化加大了房地產市場金融投放難度。

對此未,楊躍認為下半年房地產市場量價仍會保持平穩增長,但部分熱點城市風險正在聚集,由此可能引導銀行出臺針對性的信貸投放政策。普通居民在進行房屋置業時應根據自身實力和風險偏好水平謹慎操作,避免過度投機。

人民幣貶值符合趨勢 黃金、日元價格持續走高

央行數據顯示,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21萬億美元。6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6312元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短期內波動屬於正常現象。”楊躍表示,近期人民幣出現一定程度貶值,但如結合國際經濟形勢分析,其波動是符合金融市場趨勢的,且匯率走穩信心正在加強。一是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較上月增長約134億美元,再次站上3.2萬億美元大關。二是企業、個人持有外匯的意願相對下降。上半年多個月份外匯存貸款同比持續負增長,一定程度上表明居民持匯意願仍然不強,企業歸還美元貸款意願依然存在。

7月初人民日報刊文專門就“‘穩匯率’與‘保樓市’兩難選擇是偽命題”進行分析,再次確認中國經濟體量大、產業全、定力強、趨勢好,沒有長期貶值的基礎。但考慮到英國脫歐後續事件仍在發酵,加之剛剛發生的法國尼斯市國慶日慶祝活動襲擊事件,整個歐洲乃至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依然較大。

“短期內黃金、日元等避險品種仍會走高,美元也將繼續保持強勢。普通居民如有分散風險的資產配置需要,可以適當關註美元資產以及黃金,或利用英鎊和歐元大幅貶值的機會重新安排財務支出計劃,降低購物、旅遊的成本。”楊躍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