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資本遙望以色列科技

去以色列考察,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家和投資者提上日程。根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1月至10月訪以的中國遊客數量同比增加了91%,其中40%的中國遊客進入以色列進行商務訪問。

今年3月中旬,觸寶科技CEO王佳梁前往以色列進行了為期一周的以色列創新考察,和大多數的企業家和投資人一樣,他們的目的都是“尋找投資標的或者學習創新經驗”。

在這個人口僅占全球總人口0.2%的彈丸之地,科技對GDP的貢獻率高達90%以上,這樣的創新密度吸引了海外市場的關註,令無數的投資者趨之若鶩。

與其他國家投資市場不同,以色列風險資本的資金主要來自海外。根據以色列風險資本研究中心(IVCRC)數據,2015年,約70%的投資來自海外,美國之外,來自亞洲的外資比例上漲明顯。

“以色列20%以上的初創公司投資來源於中國,7年前,這個數字還只是0。” 以色列駐華大使馬騰此前曾向媒體表示。IVCRC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共有64個中國投資者選擇投資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僅2015年就有18名來自中國的投資者。

不過相較於龐大的商務考察團而言,真正進行以色列項目投資的企業家仍占少數。常年專註以色列投資的耀途資本合夥人楊光向記者表示,其曾在一位以色列創業者的桌子上看到兩三百張來自中國企業家的名片,但該創業者表示進行後期跟蹤和投資的人卻很少。

中方觀望期

以色列目前擁有3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當地設立的研發中心和分公司,大部分來自歐美地區。近年來,增加了一部分有實力的中國企業。

今年5月,深圳光啟集團在以色列特拉維夫設立國際創新基金,基金主體總投入將達3億美元,首期投入5000萬美元,所關註的範圍圍繞機器自覺、終極互聯等領域。

光啟CEO劉若鵬認為以色列的前沿技術具有很強的商業價值。“我們會尤其關註以色列最優異的本地公司,特別是在識別、通信、機器智能和AR(增強現實)等領域的公司,並致力於進一步提高這些公司的技術及商業水平。”

然而,對於絕大部分的中國企業而言,要收購一家以色列公司也意味著將面臨許多未知的風險和挑戰,需要更為謹慎的評估決定。

以色列風險投資人Ami Dror與他的團隊搭建對接平臺為中國企業投資者推薦合適的以色列技術以及創業團隊。然而,Ami目前促成的收購案例並不多。“許多中國企業對以色列的技術還處於觀望期,他們很感興趣但未必會實行收購。”Ami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他看來,中國企業在收購時更傾向於選擇能夠生產出具體產品的公司,而大部分以色列公司都是只提供技術或者解決方案。“這些中國企業還未能意識到那些初創團隊的價值。”Ami說道。“以無人機為例,以色列公司能夠提供提升穩定性的解決方案,但未必能生產整機,因此不能滿足中國企業的要求。”

此外,文化沖突也是阻礙中國企業進行收購的一大原因。 “以色列人說話比較直接,在工作中,因為意見不同,挑戰領導者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在中國情況就不一樣了。比較難的就是要幫助這兩者建立信任。”Ami說道。

因此,在投資之前Ami會讓創業者進入中國生活一個月,接觸中國企業與投資人,考察他們是否能夠融入中國環境。“只有決定在中國發展的團隊才能獲得我們的投資。”Ami說道。

對於以色列來說,中國是不可錯過的市場。因此,類似於Ami這樣的以色列投資者正在積極培養兩國團隊之間的信任,幫助以色列的技術更好與中國市場對接。

2004年,英飛尼迪集團成立第一只中國概念基金Infinity-CSVC,成為最早進入中國的以色列投資基金,隨後又設立了第二只中以基金Infinity I-China。十二年間,英菲尼迪集團共進行100多項投資,造就10個上市公司,管理6億美元與30億元人民幣基金。

其間該基金搭建平臺,幫助多家以色列公司將技術鋪向中國市場。以色列封裝企業Shellcase開發了ShellOP和ShellOC等晶圓級芯片尺寸封裝技術。但由於經營管理不善,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英飛尼迪看中了其掌握的核心技術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將其私有化後,與中新創投共同投資設立了晶方科技。由中方運營,Shellcase作為大股東以技術等無形資產入股,最後,晶方科技在上海證交所上市,市值曾達到100億元,Shellcase技術也隨之成功進入中國市場。

技術底層創新

耀途資本兩位創始合夥人白宗義和楊光在中以跨境平行投資和產業整合方面擁有豐富經驗,曾在英飛尼迪集團工作多年。其所創辦的耀途資本重點關註消費升級與技術驅動兩個行業的早期項目投資,在技術驅動領域,以色列是重點覆蓋的投資目的地,投資方向重點關註物聯網以及企業級服務中具有顛覆式創業以及核心技術壁壘的初創公司,例如AR/VR,交互技術,生物傳感器、物聯網以及金融科技等細分領域。

正如Ami所提及的那樣,從楊光和白宗義的觀察來看,以色列很少做大而全的創新,且大多圍繞產業鏈上遊的細分技術和解決方案展開,商業模式上以2B的模式為主。移動互聯時代,國內以流量驅動的2C商業模式創新融資案例大概占了融資案例的80%以上,但是對於以色列而言,大概有超過50%的風險投資案例來自於2B領域。

“這與以色列本土和周邊缺乏消費市場直接相關,且很多技術脫胎於軍用領域,全球市場推廣和應用本地化並非他們的優勢所在。”楊光表示。

而這恰恰給中美這樣擁有龐大消費群體和應用市場的國家提供了技術采購“超市”,“以色列成為國際投資買家的目的地,他們像在超市里選購商品,投資者可以根據其需求選擇技術。”Catalyst-光大基金和Cukierman 投資集團的創始人顧克文說道。

在楊光看來,以色列的生態鏈極其完整,從底層的組件到中間設計再到上遊的平臺搭建,深入到不同的細分行業和領域。例如在當前格外火熱的AR/VR領域,國內的創新集中於硬件頭顯設備和VR內容,而以色列更集中於光學、傳感器設計、底層算法優化等。

例如耀途資本所投資的光學引擎模組開發商Lumus,是以色列一家做增強現實光學模組的創業公司,該公司以2B的模式運作,為做AR眼鏡的公司提供光學引擎。目前已經獲得了摩托羅拉投資部,包括盛大集團、水晶光電等中國公司的投資。

耀途資本投資的另一家公司MUV Interactive專註於手勢識別技術,所研發的下一代人機交互體驗的可穿戴設備,可以通過手勢對投影儀和屏幕進行操控,還可以針對AR/VR、無人機、教育和智能家居等應用場景提供新的交互解決方案。

同樣在金融領域,中國的互聯網創新更多集中於模式創新,以P2P金融平臺為主,改變的是傳統金融的投融資渠道,技術壁壘不高,信用體系的缺失導致無法把控資產端的風險,剛性兌付導致跑路與破產頻發。

而以色列的金融科技更側重於利用技術改變金融細分行業,例如在反欺詐、支付安全、區塊鏈等領域,幫助傳統的投資銀行、銀行、投資機構提高投資效率和管理的效率,降低資產端投資風險等。

“以色列的創新非常聚焦,多數創新者從事產業鏈上遊細分行業的從0到1的科技創新,他們希望自己的科技成果價值非常高,並且能以無形資產的方式輸送到海外。”當產品面臨轉型升級,這些底層技術勢必成為大公司所關註的標的。“與其從頭培養技術團隊,不如直接進行投資甚至直接收購。”楊光補充道。

更適合產業投資

強勁的研發實力吸引外來資本進入,不少國外風投瞄準了這塊創新寶地。

Geektime與企業評估網站Zirra共同發布的《2015 年以色列創業生態與風險投資行業綜述》(下稱《綜述》)指出,得益於境外投資者的湧入,那些已經步入發展期和成熟期的以色列公司在2015年的145輪融資中共募集了29億美元,在總金額上比2014年86輪融資提升了68%。

相較於來自公司以及產業的投資,一些外來風險資本在進入以色列時更為謹慎。深圳千乘資本創始合夥人熊偉在幾年前曾自費到以色列考察,但卻無功而返。“沒去過(的投資人)可以去看看,但大家投資風格不一樣,去了也白去。以色列更適合跨國企業做產業方面的布局投資。”

對於一些尋求IPO為最終退出渠道的風投來說,投資一個以色列標的,除了面臨文化溝通上的問題外,還需要接受在退出渠道的選擇上的差異。

在以色列,對比進入二級市場,被跨國公司兼並收購對創業團隊吸引力更大。

根據 IVCRC與大數據分析公司 SiSense過去統計數據,2004 年到 2013 年之間以色列高科技公司進行的交易總計有 910 起,總交易額 504.03 億美元,平均每起的交易額約在 5500 萬美元。其中合並與收購占到803起,平均每年80起,交易額達468.21億美元。IPO有107起,平均每年就有10起,募資總額35.82億美元。

這種情況在2015年進一步攀升,《綜述》數據顯示,在2014年,有12家以色列企業向證券交易所提交了首次公開募股的申請,並成功募集資金15.8億美元;2015年,同樣也是12家企業首次公開募股,但只籌集到了7.186億美元。

同時,在2015年選擇退出的初創企業共有69家,比2014年的43家增長了60%。收購總價則從2014年的37.5億美元上升到了54.1億美元,漲幅達44%。

與其他創新中心特點不同,相比公司長遠發展道路,以色列初創公司更註重如何快速成長,尤其是首次創業的創業者。

“以色列創業者無法容忍逐步遞進的工作方式。” 以色列3D成像技術公司Mantis Vision聯合創始人Loven說道,“這是推動以色列技術增長的原因之一,來自環境的緊迫感使得大家傾向於創造出有實際應用的發明,而非僅僅停留在實驗研究階段。因此,你很難在以色列的初創公司中看到矽谷公司里擺放的那些乒乓球桌和娛樂的用具。”

根據道瓊斯VentureSource的2014年第三季度數字,從首輪融資到被收購,以色列風投資助的公司平均只有3.95年,而英國和法國分別為6.41年和6.66年。這個數字也意味著大部分創業者在公司獲得B輪或者C輪融資之後就通過被兼並收購退出企業,轉而投向下一輪的創業。

哪些投資標的?

在耀途資本旗下產業整合平臺每年組織超過300位的包括上市公司董事長在內的有轉型需求的企業家群體參加以色列公司考察。“去的人多,拿真金白銀去投資的人很少。”楊光表示。

原因在於國內很多企業並不具備對技術的判斷能力和消化能力,尤其是面臨轉型升級的傳統企業。而即使是大型互聯網公司也很少采用自己獨投或領投的方式去投資,更多選擇成為當地投資基金LP,或者以國外大型機構領投,中國公司跟投的方式進行投資。

例如以色列風險投資公司Carmel Ventures旗下Carmel Ventures IV基金曾獲得百度和中國平安等公司1.94億美元投資,而奇虎360也曾向Carmel Ventures和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兩只風險投資基金註資。阿里和盛景等註資JVP,聯想註資迦南基金(CPI)。

“鑒於文化差異、技術壁壘等方面的原因,這樣的投資方式更保險也更高效。”楊光表示。

在投資方向上,以色列在新能源、網絡安全、醫療、高端制造等幾乎所有科技領域都或多或少擁有創新優勢,而中國巨大的市場與以色列小而美的科技密集型市場形成高度互補。

為了鼓勵更多的中國資本進入以色列相關行業,以色列政府發布相關的政策規定,在投資過程中受損失的中國企業可以獲得10%到15%的補償(最高金額1500萬美元)。

“前沿技術生產和龐大的消費應用群體,將中以兩個國家緊緊聯系在一起,而風險資本作為創新的加速器將更多的合作變為一種常態。” 雅法庫克曼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彭湘墨表示。

通信技術、IT和軟件、半導體技術、清潔技術、生命科學都是海外投資以色列的重要標的。尤其針對中國市場而言,以中小企業價值提升為最終目標的基於雲計算的B2B企業級綜合應用與服務領域,和以技術驅動的廣義物聯網IoT,由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能所帶來的智能硬件、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領域都是投資的熱點。

這兩大領域正是耀途資本關註的焦點,“中國市場是全球新技術應用最為快速同時也是最大的消費級市場,在技術驅動方面,我們在國內重點投資以技術應用為主要模式的優質企業,在以色列耀途資本重點投資產業鏈上遊具有明顯技術壁壘,同時與中國市場有廣泛協同效應的創業公司。”白宗義表示。

而在物聯網領域,以色列擁有眾多設計、通信設備和芯片技術領域的高素質人才,在物聯網領域擁有很強的創新能力以及眾多優秀創業企業。隨著物聯網設備和數據的穩定增長,智能硬件、人工智能、大數據、計算機視覺、機器人等領域將迎來眾多創新機會,創造新的服務、新的場景、新的體驗以及新的商業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