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南蘇丹又打內戰了,一中國維和人員犧牲

“南蘇丹重新回到了內戰狀態。”當地時間7月10日,南蘇丹副總統馬沙爾的媒體秘書如是表示。

7月7日,南蘇丹首都朱巴發生武裝沖突,忠於南蘇丹現任總統基爾的軍隊對南蘇丹副總統馬沙爾的官邸進行攻擊,甚至出動了直升飛機和坦克。當地時間8日晚,在南蘇丹聯合國營地北側,南蘇丹總統基爾領導的政府軍與副總統馬沙爾的部隊持續激烈交火。

當地時間10日18時39分,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1輛裝甲車在南蘇丹聯合國營地執行難民營警戒任務時被一發炮彈擊中,造成中國維和人員1人犧牲、3人重傷、3人輕傷。另據南蘇丹衛生部消息,8日以來南蘇丹軍隊內部派系沖突已造成至少271人死亡。

沖突爆發後,聯合國安理會立刻舉行閉門會議,要求南蘇丹各方停止軍事行動,並準備向該國派出更多的聯合國維和部隊。7月10日,蘇丹總統巴希爾強調“停止屠殺的重要性,不能加劇政治和種族沖突,這可以讓南蘇丹和平進程癱瘓。”

南蘇丹沖突史

南蘇丹的內部沖突並非一日之寒。根據中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南蘇丹》2015年版,南北蘇丹的分治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時期。1899年,英國與埃及公管蘇丹,於1902年將蘇丹南北兩個實體分而治之。1983年約翰•加郎發動兵變,成立“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由此引發的第二次內戰直到2005年1月蘇丹南北雙方簽署《全面和平協議》才得以結束。根據協議,2011年1月南蘇丹舉行全民公投,98.83%選民贊成獨立,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成立。蘇丹人民解放軍的創立者之一,薩爾瓦•基爾•馬亞爾迪特總統成為2011年7月9日南蘇丹獨立後的首任總統至今。

不過,獨立並沒有解決南蘇丹內部紛繁複雜的矛盾沖突,部族矛盾首當其沖。根據商務部國別指南,南蘇丹全國共有64個部族,沒有統一的中央集權歷史和民族融合過程,部族沖突頻繁,尤其占全國人口35.8%的丁卡族和占全國人口15.6%的努爾族積怨很深。事實上,南蘇丹國父約翰•加朗以及現任南蘇丹總統基爾就來自第一大部族丁卡族,而現任副總統馬沙爾來自第二大部族努爾族。

分別來自前兩大部族的南蘇丹總統和副總統之間積怨頗深。2013年7月,總統基爾解除副總統馬沙爾職務,隨即引發兩派人馬激烈武裝沖突。據俄塔社報道,當時,該沖突最終導致約1萬人死亡,超過220萬人成為難民。2015年8月基爾和馬沙爾簽署和平協議,2016年1月決定設立民族團結過渡政府,馬沙爾又重回副總統一職,但矛盾並沒有根本消除。

“石油詛咒”引發內戰?

事實上,南蘇丹內部沖突的根源之一,正是該國豐富的自然資源。盡管獨立後的南蘇丹屬於最不發達國家之列,但南蘇丹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石油、鐵、銅、鋅、鉻、鎢、雲母、金、銀等。1995年,中石油進入蘇丹進行石油勘探、開發工作,短短幾年時間便發現和開采了大量石油,至1999年蘇丹已成為石油進口國和非洲經濟增長率最快的國家之一。在南蘇丹獨立後,根據中國商務部國別指南,2007年,南蘇丹探明石油儲量約47億桶,可采儲量為22.6億桶,剩余可采儲量約12-15億桶,而這意味著南蘇丹擁有原蘇丹85%以上的石油產能,石油收入也占到了政府財政收入的98%。不過,由於原蘇丹大多數煉油廠分布在北蘇丹地區,因此南北蘇丹矛盾尖銳。另由於連年戰爭,南蘇丹經濟極端落後,除了石油開采外,幾乎沒有規模化工業生產,生產和生活資料嚴重依賴進口。

對石油資源的爭奪正是南蘇丹內部沖突雙方的核心戰略目標之一。根據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曾愛平2014年年末發表的《南蘇丹沖突的內部根源》,“石油是蘇丹和南蘇丹現代歷史發展的‘詛咒’。爭奪石油曾經是蘇丹第二次內戰和南蘇丹獨立的主要原因之一。南蘇丹目前的沖突仍然遵循同一原理。”曾愛平指出,“獨立後,南蘇丹對石油收入管理不善。

石油收入作為南蘇丹政府的主要財源,從未進行過公平分配,讓整個社會受益。石油收益加劇了南蘇丹貧富兩極分化,並成為反對派不滿和叛亂的另一誘因。”在2013年後南蘇丹的沖突中,政府軍與反對派的戰鬥主要集中在聯合和上尼羅河兩大產油州。正是因為,“控制油田不僅意味著控制南蘇丹的經濟命脈和收入來源,也是確保或顛覆南蘇丹現政權的根本所在。這是南蘇丹政府軍與反對派交戰場地主要集中在產油州的原因,也是反對派沒有大力破壞石油設施的主要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2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