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昨日中午寧銀行公告32億票據違規操作立案後,今日午間,《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銀監會相關知情人士處獲悉,近日銀監會城商行部已經對地方銀監局發放《關於對城商行票據業務風險進行排查的通知》(城市銀行部(2016)52號)文,文件直接由銀監會城市銀行部下發至各省銀監局城商行處。文件指出,近期多起城商行票據案件暴露出的主要問題包括:票據同業專營治理不到位,實物票據管理混亂,與票據中介聯手違規交易,員工管理不嚴格等現象。據了解,這已經是監管部門年內第三次全國範圍內發文規範票據業務。
52號文要求,各城商行對票據風險進行排查,排查對象包括城商行票據業務全部從業人員,重點對買入返售、賣出回購、關鍵崗位敏感環節進行排查。而記者發現,排查方式除了嚴格執行各家銀行內控措施外,還包括采用家訪,通過了解員工消費、交友、出勤等情況來消除票據風險隱患。
“近日,城商行連續發生幾起票據案件,性質惡劣,造成負面影響大,充分暴露出城商行在票據業務管理和內部控制上存在重大遺漏和突出問題。”52號文指出。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銀監會城商行部下發52號文的背景直指最近頻繁爆發的城商行票據風險。
根據本報記者梳理,近日寧波銀行在開展票據業務檢查過程中,發現深圳分行原員工違規辦理票據業務,共涉及3筆業務,金額合計人民幣32億元。目前該3筆票據業務已結清,銀行沒有損失。寧波銀行表示,經公司進一步檢查發現,上述原員工還涉嫌金融票據違法犯罪行為,公安機關已對其進行立案偵查,公司將加強與相關機構溝通協調,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的偵查工作。
相關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本案中,寧波銀行手中的商票為某上市公司旗下企業,由於金額巨大且發生逾期,所以寧波銀行選擇了報案。報案後,企業將錢兌付。但本案進一步牽出有寧波銀行內部員工在該筆業務中存在“不檢點”收取好處等違規行為。所以將該員工移交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目前商票的錢已經全部兌付,但寧波銀行作為上市公司,報案後依然需要公告披露。
此外,今年4月,銀監會通報了一起不法分子冒用龍江銀行辦理商業承兌匯票貼現、轉貼現風險事件。該假票案目前已知涉及商業承兌匯票9張,金額合計6億元。而一季度以來,農業銀行、中信銀行與天津銀行曾先後爆發3起票據風險事件,累計涉案金額高達56.7億元。記者粗略統計,目前上述大案的票據涉險總金額已經高達94.7億。
目前,監管層對於票據市場的亂象已經高度重視。一方面,年內連下兩大文件規範票據風險。先是銀監會年初發布《關於票據業務風險提示通知》,警示票據風險,隨後,央行與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加強票據業務監管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126號文”)。有業內人士則表示,監管部門密集發文警示票據風險此前比較少見。
另一方面,今年5月,票交所籌備小組正式成立,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徐忠將任總裁。同時,籌備組還借調了包括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及部分股份制銀行的票據產品創新部人士。
5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謝眾在一場論壇上表示,目前紙質票據交易的真實性和票據的真實性都容易發生問題,紙票克隆、複制等票據案件非常多。但電票系統截至目前尚未發生一筆案件或欺詐。電票從“出生”開始,每個點所在的位置都非常清晰。
實際上,目前即使是正常操作的商業票據也存在風險。一位國有大行分行票據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該行已經不做商票,商票外面風險很大,有些企業到最後會發生無法兌付的情況。她表示,寧波銀行案中,該筆業務本來可以不做,但是一些企業為了通過票據融資給與銀行票據業務人員好處,與信貸員收受好處類似。這使得一些準入不合格的企業進入,而銀行到了回款的時候就會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