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造價僅為地鐵1/5 下層能跑車的巴鐵上路有多難?

“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如果用這句話來形容“肚里”能跑小轎車、造價比地便宜的“巴鐵”,恐怕再恰當不過了。

頗受各界關註的“巴鐵1號”7月3日靜靜地停在江蘇常州今創集團的機車廠房內。在種種質疑聲中,研制方終於向世人們展現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車體。這也是世界首輛“巴鐵”模型車。之所以取名“巴鐵”,因為它具有和地鐵一樣大的運力,還能像巴士一樣在地面上運行,就像巴士和地鐵的結合體。

“巴鐵1號”試驗車。攝影/章軻

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這只是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巴鐵公司”)準備今年8月在秦皇島試運行巴鐵中的一節,實際上路的實體車由4節車組成。此時,位於秦皇島北戴河區1公里長的軌道也正在加緊施工,“已經鋪了300多米了。”巴鐵公司一位內部人士表示。

但就在巴鐵公司緊鑼密鼓地推銷“巴鐵”之際,有關“技術不過關”“幹擾交通”“進不了一線城市”“缺乏相應技術標準”等質疑聲也絲毫沒有停歇。

“巴鐵1號”引發朋友圈刷屏

第一財經記者3日上午將“巴鐵1號”試驗車展示現場拍攝的照片上傳到微信朋友圈後,立刻被刷屏。“玩真的呀!原來以為是忽悠呢?”“設計師腦洞大開啊!穿越了。”“就是那種架高了在馬路上的巴士?”“龐然大物!完工後送月球嗎?”一位蘇南某縣城的交警對記者說:“這種車,不要說北京了,就是我們這個小縣城都開不起來。”

“巴鐵”和地鐵、輕軌的外形相似,采用的也是軌道行駛方式。按照設計,“巴鐵”適用於城市主要交通幹道路面,分為四節,行駛時橫跨兩個車道,分上下兩層,上層載客,下層懸空。2米以下的小汽車可在“巴鐵”下層自由通行,互不幹擾。

巴鐵公司總工程師宋有洲介紹,理想情況下,“巴鐵”最高時速可達60公里,平均時速40公里,而目前在我國一些大中城市,普通公交大巴平均時速為15~20公里。

“巴鐵1號”試驗車駕駛室。攝影/章軻

“如果‘巴鐵’能投入運營,可直接減少現有主要交通幹道35%以上的交通擁堵。每輛巴鐵可載客1200人,載客人數與地鐵相當。”宋有洲說。

他介紹,“巴鐵”整個項目周期分為工業設計、模型車生產、樣車生產、試運行等環節。目前,已整合了蘇州奧傑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今創集團等研發機構和生產企業。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巴鐵”的工業設計由蘇州奧傑負責,與西南交通大學的院士團隊成立了巴鐵開發項目組,在電氣運輸信號、軌道燈、曲線轉彎燈方面為“巴鐵”提供技術研發方案,並在制造過程中整合相關數據提供改造建議和優化方案。

在試驗車生產制造方面,巴鐵科技選擇了軌道配套能力較強的今創集團。到今年6月底,“巴鐵1號”車身鋼架成型,內飾骨架、安裝地板、車頭玻璃鋼、車窗內飾板等基本完工。

第一財經記者3日在“巴鐵1號”試驗車展示現場看到,這個車長22米、寬7.8米、高4.8米的鋼鐵“怪物”,與其說是樣車,不如說僅僅是一個空殼。車身內沒有任何動力控制系統,沒有儀器儀表設備,更沒有車輪,整輛車被9個千斤頂高高架起。

“明後天,這輛車就會被拆解,然後運到秦皇島。”巴鐵公司董事長白誌明說。

宋有洲介紹,試驗車額定載客數為300人。車廂內有55個座位,其中車廂兩邊每側各18個,還有兩個圓形座椅,每個大約可坐8~10人。乘客區還設有20根豎立的扶手,方便高峰時段不同身高站立乘客的需求。

“巴鐵1號”試驗車車廂。攝影/章軻

此外,車體中間還配備2個60英寸大型液晶電視屏幕和4個小型電視屏幕,方便各個角度的乘客觀看需求。

白誌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巴鐵1號”將為後續“巴鐵”大運量軌道交通車輛的設計研發提供部分參考作用,“整車裝配竣工後將進行試驗路段測試”。

讓“巴鐵”上路比登天還難?

巴鐵公司對外宣稱,“巴鐵1號”試驗車是世界首輛電力驅動的新型道路上部空間載客運輸的公共交通工具,其環保、緩堵、節能的優勢將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有效減少“城市病”的問題。

然而,現實總是比夢想要殘酷得多。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業內人士多對巴鐵大面積投入城市交通公交系統表示懷疑。“如果城市政府接受並力推,希望較大。但如果政府積極性不高,加上缺乏相應技術標準和規則,誰敢讓巴鐵上路?畢竟是一個龐然大物,出了事怎麽辦?”

“當你正開著私家車,突然巴鐵呼嘯著從頭上穿過,這會是一種什麽感覺,會很恐怖嗎?”北京的一名私家車主說。

有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巴鐵”的車輛制造、運行、電力供給、制動、安全等相關技術標準,涉及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部、公安部等諸多政府部門,還涉及城市管理者甚至是私家車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要想打破現有格局,比登天還難。

北京工業大學交通研究中心教授陳艷艷表示,中國城市交通現狀複雜,橋梁高度、電車高度、綠化帶、私家車和社會車輛的行駛要求都會影響“巴鐵”上路,既有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等硬性限制,也有信號控制管理模式等軟件方面的綜合制約。“像巴鐵的安全、應急救援等制度和標準制定都需要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科學測試和審定才有效。”她說。

也有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巴鐵的出現不僅有行業內的質疑,由於存在與地鐵、地面公交爭奪客源和投資的可能,地鐵方、公交方抵制和質疑的聲音也不小。

對於外界的各種質疑,宋有洲堅持表示,“國家鼓勵技術創新,而我們只是早走了一步”“這些問題從設計之初就已進行了嚴格周密的評估與測試。”

他解釋說,“巴鐵”不會幹擾交通。和地鐵相關的配套建設相比,巴鐵需要的道路改造會簡單很多,它不需要開鑿隧道,只需要在道路邊切開一條寬40厘米、深60至70厘米的槽,埋下混凝土預制梁,把鋼軌鋪在上面,然後二次澆註,不會占道,也不需要拆遷,建造成本會大幅降低。

“巴鐵也不會壓壞路面。”宋有洲介紹,正常的一節“巴鐵”車廂自重是15~16噸,4節的總重在60噸左右,它比一般的有軌電車輕,一節車廂的乘客重量約有21噸,這樣全部4節車廂重量約在140多噸,4節車廂有約60米長,通過自身的長度將壓強分散,不會壓壞路面。此外,隨著材料的改進,“巴鐵”以後會越來越輕。

“這種列車結構,能釋放道路資源,讓公交車與小汽車互不幹擾地行駛,即便在擁堵情況下,也能實現公交優先。”宋有洲表示。

“巴鐵”會不會對正在行駛的車輛形成幹擾?根據巴鐵公司提供的動畫演示,“巴鐵”轉彎時會對正在其腹中通行的車輛發出信號,避免碰撞。

產業化蛋糕有多大

根據測算,1公里的“巴鐵”成本不超過1.2億元,而地鐵因為有拆遷成本等原因,綜合造價高,如北京地鐵最貴的1公里達到15億元,一般也要10億元左右,“巴鐵”的造價僅為地鐵的16%至20%。

宋有洲說,“巴鐵”屬於新能源的公共交通工具,采用市政電力進行驅動。測算結果顯示,一輛巴鐵可代替40輛普通燃油公交大巴,每年可減少864噸耗油,減少2640噸碳排放。

白誌明表示,對於交通網絡已經較為成熟的一線城市,巴鐵的市場空間可能不是很大。但對於一些二三線正在進行道路規劃建設、緩解交通擁堵的城市來說,目前是“將巴鐵納入智慧城市規劃的最佳時機”,而巴鐵打的也恰恰是“緩堵、高效、環保、便捷”的招牌。

“巴鐵1號”廠商們在現場歡呼慶祝車身竣工。攝影/章軻

“巴鐵”制造商今創集團董事長俞金坤7月3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說:“說實話,幾個月前我才知道有‘巴鐵’這麽一個東西。”

有了“巴鐵”概念和項目之後,俞金坤也想搭這班車。

因為白誌明曾經告訴俞金坤,未來幾十年全球約有40萬~50萬輛“巴鐵”的潛在需求,加上道路改造及車站等配套投入,總產值將會超過60萬億~70萬億元。而當巴鐵產業化後,一大批企業和產業集群將出現,包括公交商業地產(站臺商鋪)公司、停車位(站臺車站)經營公司、交通廣告公司(站臺廣告、車身廣告、存車設施廣告)、城市軌道車客運公司(擁有巴鐵20000輛以上),以及軌道車輛生產制造公司等等。

在3日“巴鐵1號”試驗車車身竣工現場,俞金坤用“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句話來激勵自己,也激勵手下的工人們。

“很多人對‘巴鐵’不理解,不相信能成功。這沒有關系。”俞金坤用一口濃重的常州當地方言說,“飛機還沒有發明前,誰會想到一塊鐵會在天上飛?可現在,用這些鋼鐵建造的飛行物,不僅能上天,還能登月,甚至飛到更遠的星空。”

白誌明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巴鐵”項目自實施起,就面臨諸多不解和質疑,但“巴鐵”的發明和應用,符合國家公共交通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對保增長、擴內需、優化產業結構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之所以看好並堅持推進這個項目,就是因為這個項目是城市軌道交通革命性的創新,為城市軌道交通家族增添了新成員,為城市交通建設者和管理者提供了新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