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記者觀察:為何券商赴港上市前總是利好不斷?

又是一次券商股赴港上市發行H股造就的“吃飯行情”。

在2015年,廣發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發行H股前,市場都有重大利好釋放,大盤也提前進入了癲狂狀態;這次東方證券上市前也不例外,國企改革概念和券商股可望帶領大盤繼續上攻。

7月4日晚間出現了兩個重磅利好,一方面是國家領導人強調要“做大做優做強”國有企業,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淘汰落後漢能,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另一方面,7月4日午間,有消息稱中金公司(03908.HK)可能要收購中投證券,中金公司也在午後被突然拉高,A股券商也有較好表現,大盤全面向好。

中金公司昨晚8點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與中投證券就戰略合作及業務機會進行探討,彼等探討目前處於非常初步階段,並未與中投證券達成任何意向或訂立任何具約束力的協議。

盡管中金公司澄清了,但顯然中金公司的潛在並購,跟國企“做大做優做強”的表述遙相呼應,這也讓人想起南北車合並前的模糊表述,最終合並成行,也牽起大盤最猛烈做多行情;現在,券商股和國企改革概念可望帶領大盤更上一層樓,如果把上述兩個對大盤重磅利好綜合起來,都放在7月8日東方證券正式登陸港股前,這不禁耐人尋味。東方證券的上市保薦人為高盛、花旗及野村等,也已經公布了發行價是8.15港元。

歷史上每一次大券商到香港發行H股,幾乎都可以引爆一波維持最少半個月的放量上漲行情,也很可能有政策配合,比如去年4月初廣發證券上市前,監管部門宣布允許公募基金通過滬港通通道投資港股;去年5月底華泰證券上市前也有兩地基金互認推進,大盤進入最後瘋狂;去年11月10日中金公司發行H股前,因為股災而一度冰凍的IPO也基本重啟,11月初在券商股帶動下大盤也開始放量上漲行情。

筆者看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作為這些大券商上市的“豪華”投行團隊,他們總能夠掌握比廣大投資者更多的信息,因此在選擇上市的時間窗口方面,尤其會選擇好日子,而在這些日期前,總能夠有較大好釋放;而這次東方證券上市前的國企改革和中金公司潛在重組,對於以自營業務著稱的東方證券來說,無疑為上市首日表現打了一次強心針;而六月底七月初大盤已經提前啟動,顯然有不少“聰明錢”早已對此提前布局。

去年5月底華泰證券發行H股後,因為遭遇了三輪股災,華泰H股長期遠低於發行價,認購了華泰證券的廣大投資機構苦不堪言,遭遇深度套牢,這也對後續券商發行造成了一定影響,無論是去年11月上市的中金公司和現在的東方證券,定價方面都估值不高,貼近每股凈資產發行,而且也面臨著人民幣不斷貶值的利空,以港元計價的發行要獲得海外投資者青睞,其實並不容易。

接下來,招商證券、光大證券、平安證券等多家券商都公布了赴港上市計劃,如果投資者在東方證券的IPO上面嘗不到“甜頭”的話,券商H股缺乏賺錢效應,後續多家券商的發行會變得更加困難,這也是這些券商的豪華承銷團隊所不願意看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