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王建宇院士:原創的科學思想是創新的靈魂

墨子號量子衛星工程常務副總設計師,衛星系統的總指揮王建宇院士在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表示:“原創的科學思想是創新的靈魂,科學的問題一定是思想的引領。沒有科學家,就沒有國家的科學。”

中國已是航天大國 還不是航天強國

2016年8月16日,我國發射全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墨子號”搭載了四個有效載荷,其中一半都是由王建宇院士領導的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牽頭研發。

王建宇院士指出,中國的航天技術和空間激光技術已經有長足的發展,航天器發射技術現在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但是他同時強調:“盡管中國已經成為了真正的航天大國,但是要成為航天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6年《科學美國人》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發射成功評為全球的十大創新技術,這也是唯一一項美國本土以外的技術。美國的《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稱:“寂靜了一千年,中國誓回發明創新之巔”。對此,王建宇院士表示:“量子衛星做成以後,給該科學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帶來希望,我們國家現在要立一個專門的重大專項,來研究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

王建宇院士表示,在國際上,歐美和中國在量子技術方面正在交替領先。“德國、歐盟馬上立了很多項目,他們說不能落後於中國人。美國為此專門開了聽證會,確保美國在量子技術中的地位。所以我們壓力也很大,要跟他們競爭,保持我們的領先地位。”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去年就已經完成了三大任務:第一個是密鑰分發,第二個是量子糾纏現象的確認,第三個是隱形傳態的實驗。“我們完成了在宇宙尺度上,實現上千公里的實驗驗證,量子密鑰分發和地星的量子隱形傳態這兩篇文章是在8月份的《自然》雜誌發出來,國際上都說這是里程碑式的實驗。”王建宇院士表示。

浩大的科學實驗需要工程式的管理

王建宇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院士2007年前因量子相識,兩人十年磨一劍,最終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送並交付給量子團隊。王建宇院士坦言:“國際媒體都說這是中國發射的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確實當時我是很忐忑的,因為我是工程的負責人。衛星發射成功,並不是說我們這個事情做成了,恰恰證明我們的火箭把這個衛星送到軌道上去了,更艱苦的是我們後面的實驗。”

在王建宇院士看來,“量子號”的實驗成功,是中國科學家的勝利。“潘院士當時在歐洲維也納留學,他的導師Zeilinger教授問他以後想幹什麽?他說,我希望多年以後,在自己的國內有像您一樣的實驗室。”王建宇院士回憶道,“2009年我去奧地利,Zeilinger教授,潘是我最得意的學生,現在學生已經超越了老師。”

潘建偉團隊從2003年開始做大量的地面的實驗,從2008年起,潘建偉和王建宇兩個團隊合作,開啟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系統性工程。王建宇院士表示:“這是一個工程問題,它是多學科的融合,不是你一個團隊,一個科學家能夠做出來的。我們科學院和國內最強的團隊都參與了這個工作。這里面有很多技術,比如說衛星的發射、衛星的平臺,要天地對接,還要做所謂的糾纏源,要產生糾纏的現象,這個每一個都是國際領先的東西,難度很大。”

總結中國式的創新,王建宇院士提出了四點:原創的科學思想是靈魂;管理層的快速決策是資源保障;兵團式多團隊聯合的工程管理以及科學團隊的交叉融合。

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通過這條結合了“京滬幹線”與“量子號”的天地鏈路,中國的科學家成功地和奧地利實現了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

王建宇院士在提到量子通信的產業化問題是表示:“量子通信是一種補充,不是全面替代(傳統通信方式),它將率先用於國家安全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