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6月30日)下午3時左右,離岸人民幣(CNH)在不到半小時內突然急跌約400個基點,從6.6600一度跳水至6.7078,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也出現百余點急跌。雖然隨後在岸與離岸人民幣跌幅均收窄,但因英國退歐導致全球市場高度敏感的神經剛有所松懈時,外匯市場這一異常變動瞬間點燃市場關註。
究其原因,人民幣盤中的快速下跌源於下午外媒的一則報道。該報道稱,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央行願意今年讓人民幣貶值至6.8水平,但允許貶值的前提是貶值預期在控制範圍中。同時,消息人士稱央行將保證讓人民幣循序漸進貶值,但也擔心人民幣貶值會引發資本外逃,遭到貿易夥伴的批評。
對於這一報道,央行在今日下午約6時在其官方網站發表聲明稱,“近日,少數媒體連續發布有關人民幣匯率的不實消息,在關鍵時點誤導輿論,擾亂外匯市場正常運行秩序,客觀上助長了一些市場投機力量做空人民幣。我們對這種違背新聞職業操守、不負責任的行為表示嚴厲譴責,並保留通過法律途徑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
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
近一段時期,國際外匯市場受英國退歐影響出現較大波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貶值。但總體來看,人民幣匯率仍在按照“前日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動”的既有機制正常運行,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市場預期平穩。當前,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國際競爭力依然較強,國際收支保持順差,外匯儲備充裕,財政狀況較好,金融體系穩健。
央行重申,中國無意通過人民幣匯率貶值提升貿易競爭力,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決定了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基礎。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人民幣匯率將繼續按照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形成機制有序運行,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事實上,除了下午人民幣匯率因不實報道導致意外走低外,人民幣在岸與離岸匯率已經連續兩天出現企穩回升的跡象。
今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6312,較上一交易日繼續上調12個基點;昨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則在“三連跌”後首次大幅上調204個基點,報6.6324。
盤中,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始終處於升值空間,人民幣最高升至6.6396,較前日收盤上升68個基點。截至16:30收盤,匯率報6.6433,小幅升值0.05%。夜盤開始後,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仍保持上升趨勢。
離岸市場,今日人民幣(CNH)對美元匯率波動明顯縮小,盤中始終維持在開盤價6.6556附近波動。本周三,人民幣(CNH)對美元則出現明顯漲勢,昨日盤中最大漲幅達0.4%,部分抵消了上周五以來累積的跌勢。
經過此次英國退歐公投給市場帶來巨幅震蕩,而人民幣並未出現恐慌式暴跌可以看出,市場對於人民幣波動的預期已經趨於穩定,雙向波動逐漸成為人民幣匯率的常態。
目前業內人士普遍預期,短期來看,隨著市場避險情緒逐漸平複,人民幣將獲得喘息機會,但長期而言,美元強勢預期依然是人民幣承壓的主要原因。
瑞銀大中華區首席投資總監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胡一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於即將加入SDR,迎來“後SDR時代”的人民幣匯率,更多利好因素將保證人民幣中長期匯率穩健。
“眼下,中國央行要在三個目標——匯率穩定、低利率和資本開放三個目標中取得平衡。”胡一帆認為,短期內以前兩者為優先,加強資本管制,當人民幣雙向波動成為常態,資本管制逐漸放松。
“管理浮動匯率對於央行來說也是全新的挑戰,但經歷了去年‘811新匯改’和今年1月份人民幣兩輪大幅波動後,可以明顯看出央行的管理更加有經驗,采取順勢而為的策略。” 胡一帆說道。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當前人民幣的匯率機制已經逐漸贏得公信力,並且在過去3-4個月中有效緩解了資本外流及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新匯率機制公信力逐漸提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央行的市場溝通有顯著的改善,匯率政策的闡述與每日中間價基本一致,同時進一步強化關於資本流出相關規定的執行,以及美元的相對疲軟。”
瑞銀預測,到2016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8;摩根大通則維持今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6.75的預期不變。
央行會調整歐元資產配置嗎?
英國脫歐之後,歐元、英鎊在短期內波動較大,全球央行對歐元資產是否有處置預案?從國家資產配置角度又當如何?
“我國外匯儲備資產配置大多是美元,但是英鎊和歐元都有一部分。(歐元、英鎊大幅貶值)這事一旦發生,影響確實很大。”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對此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但這是個或然事件,雖然影響巨大,但是準備的代價太大。以此為前提準備預案,準備資產配置和制定計劃,據了解還沒有一個國家這樣做。一般來講,現有的慣性監管還沒有明確的跡象,全球央行都還沒有這樣的預案。”
“英國脫歐對全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某種程度上來說會影響全球的經濟金融格局,使得歐洲格局和原來不太一樣。”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倫敦是國際金融中心,對英鎊的國際地位有影響。英鎊是SDR貨幣之一,有可能會削弱。這個過程中,歐元受到一定的影響,黃金相對價格提升,美元日元有一定升值的趨勢。”
在資產配置方面,宗良認為,“如果英鎊、歐元持續大幅波動,全球的資產配置整體呈現歐元加英鎊會少一些。黃金、美元、日元中,日元升值幅度比較大。對人民幣匯率也會產生一些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是被動的,美元的升值反過來使得人民幣貶值。”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本報記者表示,“從國家儲備的角度看,因為資金量過大,很難進行靈活調整,可以說是尾大不掉,但外匯儲備本身就需要多元化投資,這種需求不會因某一類金融資產短期波動而有變化,因此我個人認為央行很可能采取無視歐元波動的態度,不會對目前的幣種份額進行大的調整。”
“從近期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看,最近一兩天又收回來了,(波動)是一種正常現象。從相關的事件看,央行對整個事件的處理技巧和方式更加精細,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相對穩定可控的人民幣匯率。”劉東亮說。
關於人民幣匯率走勢,來自中銀國際金融研究所的《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2016年第3季度)》認為,人民幣匯率根據市場供求變化自發調節、雙向浮動的特征更加明顯。中間價形成機制的規則性和透明度提升。人民幣中間價遵循“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形成機制,同時央行不斷加強與市場溝通,人民幣匯率預期相對穩定,市場並未形成恐慌性貶值預期,境內外價差維持在低位。
中銀國際金融研究所團隊預測,下半年,人民幣兌美元仍存在貶值壓力,但不會出現趨勢性走弱,寬幅雙向波動或成為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