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解振華:氣候變化領域合作成中美大國關系的一大亮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464.html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8日在京表示,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已經成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一大亮點,雙方應加強多層面、多角度和深層次的合作,為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共同挑戰做出貢獻。

6月8日,第二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在北京落幕。在此次峰會上,中美共同發布了《中美氣候領導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宣言》指出,中國和美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上有重要作用,中美城市和地方政府在加快向低碳和宜居社會過渡的長期過程中一直表現活躍。雙方將在減少碳排放、提高氣候適應能力、分享經驗、加強雙邊合作等方面加強行動。

《宣言》決定,中美將在各自城市設定富有雄心的目標,報告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建立氣候行動方案,在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框架下,加強雙邊夥伴關系與合作。

據悉,第三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將於2017年在美國波士頓舉行。

簽署了27項低碳發展合作協議

閉幕式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本屆峰會圍繞城市達峰和減排最佳實踐、綠色金融與低碳城市投融資、構建氣候韌性城市、碳排放權交易等17個議題展開討論。中美地方政府、研究機構、非政府組織和企業等在峰會期間簽署了27項低碳發展合作協議。

峰會共有來自中美兩國地方政府、企業界、行業專家等2000余人參加。峰會還舉辦了“低碳城市成就展”和“低碳技術與產品展”,展示中國在低碳城市建設和技術領域的突出成果。

解振華指出,參加此次中美氣候峰會的省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推廣低碳技術,發展低碳建築和低碳交通,增加森林碳匯,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北京市發改委與美國加州州長辦公室簽訂了低碳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加州將把低碳建築、低碳交通、低碳規劃等技術和實踐與北京共享。北京市環保局、首鋼總公司等與加州環保局、美國寶爾菲公司等簽訂合作協議,展開低碳產品或技術合作交流。

美國波士頓市長馬丁·沃爾什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大連、成都加入全球城市氣候領袖群(C40),今後中美兩國的城市會有更多合作,分享更好的經驗。

隨著大連和成都正式宣布加入C40,全球C40成員城市數量達到85個,覆蓋人口6.5億。目前有9個中國城市成為C40成員,分別是北京、成都、大連、廣州、香港、南京、上海、深圳和武漢。

此外,“市長盟約”與“中國達峰先鋒城市聯盟”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成員計劃通過常規的溫室氣體清單跟蹤和報告溫室氣體排放,建立城市或地區級氣候行動方案,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提高氣候適應能力。

市長盟約是一個全球性城市聯盟組織,世界上超過500個城市的市長和市政府官員參與其中。該聯盟成員城市承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公開追蹤進展,以及增強城市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中國達峰先鋒城市聯盟成立於2015年9月,目前共有23個成員。這些城市均公布了早於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的率先達峰目標,為中國落實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到峰值提供支持。

聚焦建築、交通、能源 資金為最大難題

建築、交通和能源作為城市最主要的排放領域,其綠色化進程也成為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

在“低碳建築:城市行動力與實踐創新”的分論壇上,來自中美兩國的城市領導及高級別代表、行業專家、NGO組織認為,發展低碳節能建築是公認的成本最低也最高效的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之一。與建築活動相關的碳排放占全球總排放的1/3以上。就中美兩國而言,這一比例均接近50%。從建築的規劃、設計到施工建造、材料選擇到日常運行,都存在著大量的減碳節能潛力。

記者了解到,為了推動建築領域深度減排,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在組織制定《建築能效提升路線圖》。路線圖提出,到2030年,城鎮新建居住建築100%為綠色建築,達到當期最低綠色建築標準要求,能效要求比2025年提升20%。

中國建築節能協會會長武湧在《建築能效提升路線圖》的解讀中提出,到2030年要實現工作重心由目前的單體建築節能的“淺綠”階段,逐步跨越至關註區域整體綠色發展的“深綠”階段。路線圖從建築用能到資源消耗圍繞建築生命周期的各階段設定了具體的能效提升梯度與指標參數。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CREIA)政策研究主任彭澎指出,支持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的發展是推動城市能源行業清潔化的最重要手段。還應鼓勵城市探索從其他城市購買綠色電能的方式,擴大清潔能源的市場需求,實現低碳目標。

除了加大清潔能源使用比例,美國能源部副部長伊麗莎白·舍伍德-蘭德爾認為,使用創新技術降低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同樣重要。而這些能源工程建設需要大量投資,所以她希望中美的地方政府、企業等加強合作,把新技術盡快推向市場。

一份報告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需要投資1.65萬億元人民幣(約2540億美元)用於支持新建綠色建築以及對現有住房和商業建築的進行大規模節能改造,對城市鐵路、公交、電動汽車、自行車和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的投資約需要4.45萬億元人民幣(約合6849億美元)。中國要實現低碳發展目標,需要在2020年之前投資5000億元人民幣(約合770億美元)用於發展分布式太陽能光伏。

保爾森基金會執行主任莫爭春表示,中國城市建築節能的投融資依然停留在以政府財政補貼為主的傳統模式。“十二五”期間,中國對北方采暖地區約7億平方米的住宅進行了節能改造。但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占到絕大部分節能改造項目投資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很少有社會資本參與到其中。

能源基金會(中國)城市項目主任王誌高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交通項目融資目前面臨的一個挑戰就是投資和運營都嚴重依賴地方債,這導致城市面臨相當高的信用風險。PPP等融資模式有助於豐富資金來源,確保更多資金投向低碳交通項目。

“資金是我們推進工業綠色發展遇到的最大難題。”江蘇省鎮江市市長朱曉明表示,鎮江正探索開展合同能源管理,推進“你節能、我投資、效益共享”的合同能源管理新機制。

美國波士頓市長馬丁·沃爾什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在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方面,資金都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單靠政府資金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建立一個“聯盟”,政府、企業、行業協會、非政府組織都參與進來,共建綠色低碳城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