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過去的兩年中,由於“舉牌潮”、“海外購”、投資範圍不斷擴展,保險資管作為保險資管行業中的“生力軍”和“資本大鱷”。
“從人保資金應用部開始入行,2003年參與籌建成立首業內首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以說見證了保險資金應用從比較混亂的階段到收窄,再到逐步放開的階段,看到自己從2004年開始組織的行業課題都開始成為投資實踐的時候,不禁感慨這個行業十年來發生的變化。”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投資金融管理部總經理盛今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感慨。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稱:“保險資產規模實現第一個1萬億用了14年,第二個用了三年,第三個用了不到一年,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11.2萬億元,近十年來保險資產規模從2004年的1.1萬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12.4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速超過22%。”起伏的收益率曲線也趨於穩定,在被多位保險資管大佬普遍認為“較為艱難”的2016年,也將成為歷史上保險資管在收益與風險平衡木上走的最為如履薄冰的一年。
投資收益長期目標5.5%至6%
由於業外高關註度,業內又異常低調,保險資管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保險資金如何投資?權益類投資占比和股市是否還有機會,是各方最為關註的險資走向。
截至2015年末,保險資產配置中銀行存款占比21.78%,債券占比33.39%,股票和證券投資資金占比15.18%,另類投資占比23.3%,其他投資占5.34%。
和其他機構相比,保險資金經常被認定是低成本、來源容易的資金,然而事實未必如此。在盛今看來,保險資金尤其是大型險企的資金“並不好用”。盡管保險資金5.5%-6.5%的收益要求相對較低,但因為保險資金具有負債特征,投向的目標資產不僅要滿足一時需求,還要滿足整個負債期的收益需求。而由於負債特征,保險資金運用的起點也比其他資金高。在目前市場下,保險資金運用一開張,就背負至少5%左右的成本。換言之,投資收益水平至少得高於5%才能有後續發展。
數據顯示,目前保險行業資金運用余額中,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均值在13%至15%左右。不過在盛今看來,衡量這類資產配置指標,不應該簡單的看會計報表的披露,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以及優先股等指標均無需考慮在內,與資本市場波動高度相關的股票以及股票型基金才是主要指標。據盛今透露,人保集團所持有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比例不足10%,最低位時僅為4%。
盛今告訴本報記者:“人保集團的整體投資收益率,並不取決於權益類資產投資的擇時,而是穩定類收益整體水平的擇勢,人保集團的投資收益不容易突破8%。”就保險資產配置概念,盛今也闡釋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保險資產配置至少包括4個維度:國際保險資金投資的最佳實踐;中國經濟發展階段以及宏觀環境;保險資本實力和風險偏好;管理成本以及合理判斷和心理預期。
大資管、新競爭:險資角色輪換
無論是基金還是券商,抑或銀行、保險,未來十年將可能是中國資管行業發展最快的十年,也可能是所有行業里面發展最快的一個行業。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統計,截至2015年底,各類資管機構管理資產總規模達到約93萬億元。
在這個風口,保險當然不能放過機會。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整個保險資產產品化率在提升,目前在15%左右,但和公募基金、券商等其他資管機構相比仍有待提升;在保險資管產品的認購中,業外比例正在不斷上升。
據曹德雲分析:“保險資管機構的業務模式正由單一模式向複合的模式發展,從買方角色到賣方角色、從賬戶到產品、從服務投資方到服務融資方的轉變,業務條線豐富和管理模式多元的綜合性資產管理機構正成為趨勢。”
值得關註的是,買方角色向賣方角色的輪換成為保險資管“彎道超車”的新機。據盛今分析:“中國人保集團管理的第三方資產規模已經達到3000多億元。從未來發展看,將呈現逐步擴大的態勢。目前金融市場上,第三方業務規模最大的是銀行,前五大銀行中每一家銀行的理財產品規模都超過兩萬億元。未來保險公司應該爭取其中的業務。”
而人保只是行業的一個縮影,再以中國太保為例,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余榮權近日亦透露:“太保資產的市場管理業務分為兩部分,一是服務保險主業,資金來自太保集團、壽險和財險公司,二是第三方資金,包括一些中小保險公司、銀行理財以及其他一些機構的資金。去年,來自集團內部的受托管理資金大概7600億元,來自集團外部的受托管理資金大概1500億元,但我們從集團外所獲得的管理費收入超過了集團內的管理費收入。”
資產荒、低利率:保險資金掘新機
在2016年的整體投資環境下,險資投資壓力非常大。盛今說:“當前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2.8厘,歷史均值是3.6-3.8厘,目前下降了80到100個基點,這個跌幅是很大的。再例如,目前3A級的中票的收益率基本上在3.2%左右,而歷史均值大概在5.3%-5.5.%,長期的資產配置並不能滿足負債端的需求,因此我們更願意把資金放在短期的產品上,例如買短融或是貨幣基金。”
在這樣困難的市場,保險資金如何挖掘新機?在資產配置上,盛今稱:“除了有發展潛力的新興行業外,我們更關註涉及民生的不可或缺的行業中的優質標的,包括大消費、醫藥板塊等。這些優質公司具有穩定的現金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升,需求越來越旺盛。投資這些公司還可以服務保險主業,實現投資、主業雙輪共贏。我們會抓住中國經濟轉型的結構性機會,調整固定收益配置結構、挖掘權益投資機會、拓展境外配置市場、推進保險資金在包括醫療、健康、養老在內的現代服務業領域的投資。”
就市場上可能出現的新的投資機會,盛今表示:“市場上的融資需求一直很大,但卻不能隨便把錢投出去,人保集團會在股權投資方面進行創新,一方面母基金將會是創新重點,此外,夾層基金,以及目標為產業深度整合的並購基金也將是工作重點。在夾層基金布局方面,盛今表示,人保集團可能會做一些分級產品,並分產投兩階段進行。而關於並購基金的布局,盛今則表示下一步會和上市公司展開合作,挖掘產業深度整合機會,關註成長性以及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行業。”此外,他亦表示看好銀行不良資產應該蘊含潛在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