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阿里釘釘擠入企業辦公IM市場,它會是中國Slack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29/149905.html

黑馬說:在來往折戟後,阿里調轉船頭,瞄準了垂直領域的企業級應用市場。5月26日,釘釘2.0版本上線。釘釘的目標是打造一個開放平臺,開放API接口,和第三方夥伴共同開發,這和國外企業級IM軟件Slack有些相似,但在像微信企業號、易信企業版、信鴿、IMO雲辦公室等企業IM軟件的包圍中,釘釘面臨的競爭並不小。

文 | i黑馬  崔婧


看著手里的兩張照片,陳航發現4個月的時間,自己的頭發少了很多,不過心里是高興的,這4個月來,釘釘團隊也擴到了130人。
 
他還記得1年前,剛開始組建團隊的時候,即便當時做來往並不順利,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有做C端個人用戶的情結,不願意來做B端產品。“ 沒人想去怎麽辦呢,那我就拉壯丁,那時候擠在一個很小的房間里面工作,唯一安慰的就是大家一聽在湖畔花園還可以搞搞。”陳航告訴記者。
 
一開始的幾個月,陳航團隊幾乎要放棄開發釘釘。因為雖然方向是在定位在工作、商務圈,但是他們拜訪所有企業後,沒有發現其他的訴求,企業溝通用QQ、微信很好。“一開始很迷茫,不知道在做啥,後來只有跟老板們非常深入做朋友,打牌,睡覺也在一起。我們要證明在電商領域之外,還可以做出非常優秀的產品。”
 
從釘釘1.0定位的溝通方式到如今2.0定位的工作方式,經過130天的成長,釘釘目前已擁有30萬家企業活躍用戶,覆蓋100多個行業,300多個城市,平均每6秒在釘釘上會產生1個會議,每1秒出現1個DING,平均每天有6000條消息。
 
然而,釘釘面臨的競爭並不小。面向企業即時通訊的IM應用還有很多,像雲之家、今目標、微洽、263雲通信、信鴿等,還有微信企業號、易信企業號,大公司的App並沒有在這個垂直領域中形成寡頭局面,陳航能證明釘釘是阿里在電商領域之外的另一個優秀產品嗎?
 
釘釘的打法
 
2015年1月,釘釘1.0發布,為了讓用戶感覺到產品用的很爽,陳航他們圈了500家用戶做調查,隨時聽取他們的反饋。
 
康帕斯就是這500家用戶之一。1月底,康帕斯在釘釘基礎上開發了新的審批功能,這是陳航沒有想到的,他用“驚呆了”形容當時的感覺,覺得康帕斯 IT團隊很牛逼。
 
這給了陳航一個啟示,企業在溝通之外還有別的訴求。他們把調研用戶擴到了1200家,走訪之後,陳航發覺,企業另一個重要的訴求是協同。不管是買別人各種各樣的軟件,還是使用微信企業號都滿足不了企業這個需求。
 
針對企業在協同上的痛點,釘釘團隊開發了釘釘2.0,主推三大功能“C-OA(釘應用)+C-Mail(釘郵件)+C-Space(釘雲盤)”,打造一個開放平臺,升級了澡堂模式。
 
這是一個強化了不少功能的版本。例如,用戶發送信息時,可以通過設置企業、團隊和個人等不同方式進行消息分層,保證發送信息的安全;將語音、文本信息、郵件、文件、審批流程和電話、電話進行了融合,對於信息的已讀、未讀狀況,用戶一目了然,能避免遺漏重要信息。另外,釘釘還為管理者開發了管理日誌功能,相當於配一個“秘書”,管理企業考勤狀況、待審批內容、重要郵件、日報、周報等信息。
 
在陳航看來,統一通訊是可以帶來全新革命的,協同辦公以通訊為基礎,不需要人去服務系統,而是用系統服務人。“以前OA系統用起來的時候都是為系統服務的,人去符合系統定義的流程和規則。實際上如果沒有系統也就直接跟老板說要請假兩天。為什麽不能回歸最原始通訊基礎呢?溝通是所有流程、所有通訊的基礎。我們就希望完全回歸到本質就是通訊。”

爭搶企業級應用市場
 
從桌面到移動時代,阿里的社交嘗試都未成氣候,傾註諸多心血的來往也已被微信甩得遠遠的,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阿里卻並沒有放棄進軍社交軟件市場,調轉船頭,垂直瞄準了企業辦公市場。
 
阿里釘釘有讓企業尖叫的功能述求點,不像企業號是附著在微信之上的,沒法在微信上進行日常辦公協同,這需要微信同企業管理系統進行交互,實現起來比較複雜。而且微信是一個公共應用,企業把內部業務數據放入微信服務器端,安全性也是需要擔心的問題。
 
那麽,這一點上,阿里釘釘是抓住了機會的。釘釘要想在企業級應用市場成功從微信企業號手里翻盤,還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態鏈系統。
 
不過,爭奪企業級應用市場的又何止他們。面向企業即時通訊的IM應用還有很多,像Teambition、紛享銷客、今目標、263雲通信、信鴿、IMO雲辦公室等等。
 
比如Teambition。它是團隊協作工具,以任務為核心將團隊成員聚集在一起,可監測項目實時進度、各子項目完成情況、每個成員具體的工作內容等,當出現任務超時等意外情況時,可找到問題出現的地方及相關負責人,並以組建臨時小組的方式進行在線討論,制定解決方案。信鴿則從具體合作時的場景分類著手,基於工作本身、基於團隊成員和基於觀點、想法的交流,這恰恰也是團隊協作中最常見的工作場景。員工可以推進任務流程、探討和共享文件、分享經驗心得、甚至是開個雲茶話會。
 
再比如紛享銷客是銷售人員管理工具,主要為企業解決銷售人員大部分時間不在公司辦公的問題,通過地理位置管理、客戶資料管理等方式,對銷售人員的日常工作進行量化,同時加強其與公司內部的即時溝通能力。IMO雲辦公室屬於企業級溝通協同平臺,提供“企業級IM+任務協作+SaaSOA+統一搜索”的產品服務。
 
這可見大公司的App並沒有在這個垂直領域中形成寡頭局面,釘釘面臨競爭將很激烈。在陳航看來,這些應用跟釘釘著眼點並不同,釘釘做得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工具,而是一個解決方案,是一個工作方式。這種全新的工作方法讓你生活越來越快樂,讓你工作越來越輕松。
 
會是中國的Slack ?
 
無論企業級應用市場競爭多麽激烈,國外企業級IM軟件Slack 卻是一個好例子。在它上線的第一天,就有 8000 多家公司進行註冊,得益於用戶的大量口碑推廣,現在 Slack 每月的增長速度達到了 50% 以上。剛成立一年,估值就近30億,是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SaaS公司。
 
其實,Slack的故事還是比較容易看得懂的,它本質上是一個信息聚合平臺。SaaS 產品的標準模式可以同時提供給不同的公司使用,沒有定制化。Slack開放的經驗和一些公司不同,他們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產品的模式會使產品研發速度大大放緩,也影響公司的整體定位,本質上其實與 SaaS 基因背離。
 
明道 CEO 任向暉曾表示:Slack 產品最牛的地方在於應用整合策略,是 Slack 快速獲得用戶的根本原因。Slack 並沒有打造自己的應用平臺,而是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把主流產品快速加入進 Slack 進行整合,這個過程一般只需用戶完成在另一個應用中的賬號登陸與授權。Slack 能夠在半年之內將這個清單擴展到 200 家左右,基本能夠覆蓋 90% 以上的用戶需求。
 
也就是說,你不僅可以在 Slack 上創建群聊、私聊,共享文件,搜索信息,而且她幫助你繼承了很多第三方的工具,比如 Dropbox、 Asana、 Google++ Hangouts、Twitter、Zendesk 等等。它將企業所有的交流場景和能用到的第三方工具一起整合給你使用。
 
現在,阿里釘釘的目標也是這麽做,打造一個開放平臺,開放API接口,和第三方夥伴共同開發。不過陳航說,目前不會考慮太多,主要就是服務好客戶。“現在每天客戶有6000+反饋和需求,數據太多,什麽樣的需求最優先做進產品是我們最現實的考慮。”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Slack成為一家數十億美元公司的真正原因
拓撲社拓撲社

Slack成為一家數十億美元公司的真正原因

Slack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如果你不隨時關註它,你就會錯過很多信息。

作者丨Satya(Fileboard 市場和產品發展總監)

編譯丨拓撲社  一笑

對於創業者、投資人和VC來說,Slack是夢寐以求的創業公司。它是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初創公司,而且還是一家SaaS公司。短短幾年內,就達到了今天的規模,所有人都想弄清楚Slack的成功之道。

第一種看法:Slack價值30億美元的秘密武器是來自Metalab的設計師Andrew Wilkonson。他幫助Slack的創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也是Flickr的創始人)將枯燥的代碼化腐朽為神奇,最終成為Slack。Andrew的結論從設計師的角度出發:Slack不過是感覺、外觀、聲音和那些無聊的企業級產品不同而已,這讓Slack使用起來很有趣,這就是Slack估值數億美元的原因。

我不知道你的看法如何,但我知道無數創業公司都希望做出“看上去”不一樣的產品,然而最終他們都失敗了。

第二種看法:“設計不是Slack成功的源泉。”Hipchat(Slack的競品)的設計師Matt Bond說。他認為Slack成為一家獨角獸公司是設計、產品、時間點、團隊、炒作、營銷綜合起來的結果。也就是說Slack只是運氣好,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遇到了對的人。

Slack的創始人Steward Butterfield的結論是Slack在團隊培養、用戶反饋、滿意度方面的專註帶來了今天的成功。

我認為以上三種觀點都不夠準確,這些看法肯定不是錯的,但他們只是把創業公司成功的普遍原因套用在Slack身上。現在我將告訴你Slack成為一家估值數十億美元公司的真正原因。

Slack成功的真正原因

我們團隊已經在銷售平臺Fileboard上使用了Slack一年多時間,基本上內部溝通都是通過Slack進行。

有一天,公司新來的一名員工登入了Slack,然後問了下面這個問題:“我有個問題...我想回複之前的一條@satya.vh在5月9號發布的評論,但我發現回複不了。這個原因是什麽呢?”

這讓我想起了剛開始在Fileboard上使用Slack的情形,我一點都不喜歡這個東西,用起來一點也不有趣,因為我也遇到了與這位新同事類似的問題。Slack會源源不斷地釋放信息流,如果你加入了許多頻道,你需要關註好幾個信息流,有持續不斷的信息需要關註,我的註意力被分散了,我感到焦慮,因為一不小心就會錯過一些信息。

所以我回答他:“是的,Slack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如果你不隨時關註它,你就會錯過很多信息。所以,只要24小時盯著它就可以了 :-D。”

開玩笑的回答他之後,我突然明白了,這就是Slack成功的真正原因。因為如果你不隨時關註Slack,你就沒法了解團隊正在交流些什麽。這就會導致以下幾種結果:

1、 社交孤立/壓力

因為如果你不隨時關註Slack,其他人在Slack上面提到和討論的內容你就沒法了解,在公司里,隨時了解周遭發生了什麽至關重要,這不僅和你的工作有關,也關乎到你在團隊的位置及未來的職業發展。當你7×24小時關註Slack的時候,你會開始感受到社交壓力。

2、 上癮

當你已經開始隨時關註Slack,這會成為一種癮,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壓力,因為你總會覺得自己可能錯過了重要的信息。我的同事們半夜、周末、假期都在Slack上發消息,基本上是在把Slack當做郵件、Facebook和Whatsapp使用。

3 、單一消息來源

由於以上兩個原因,所有人最後都只通過Slack分享信息,這也是Slack集成越來越多應用的原因。所以越來越多的消息出現在Slack上面,整個團隊對Slack的依賴度越來越高。

就算你意識到這個問題,你還是沒辦法離開Slack。Slack已經成為了你公司的一部分,融入了公司的文化。而你會發現你需要為此花錢。

為什麽Slack的商業模式如此出色

Slack的商業模式本質基礎是歷史消息。免費用戶只能檢索1萬條消息,而且有查看限制。如果你不付錢的話,你只能查看最近的1萬條消息。

所以如果你沒有了解足夠多的Slack上的消息,就可能會陷入社交孤立的狀態。如果你不付費,你就無法查看之前同事們的聊天記錄,然後你就會陷入社交孤立。而且公司的員工越多,就越容易達到1萬條的上限。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公司有100名員工,每個人每一天發送100條消息,那麽你已經需要花錢避免社交孤立了。

當你發現公司一半的人都在錯過Slack的對話內容,都面臨社交孤立,然後人們就開始掏錢了,從前的內部溝通和公司文化已經過時。

為什麽Slack的競品沒有跑出來?

你可能會說,Yammer,Campfire、Hipchat還有Skype 這些產品為什麽不像Slack一樣讓人上癮?因為他們要麽采用了嵌套評論,要麽沒有設置信息搜索限制。你不需要隨時查看,產生不了社交孤立效應,也不能讓用戶上癮。

如果我是Slack的競爭者,我會加入消息搜索限制,讓用戶付費。

為什麽Twitter會失敗?

之後我又開始思考,Slack就像是商業版的Twitter,但是為什麽Twitter沒落了?Twitter也有這樣不間斷的信息流產生,如果你不時刻關註Twitter你可能錯過大新聞。

我意識到Twitter的問題在於它忽視了社交壓力的影響。因為Twitter只關註單個的個人,而Slack關註的是團隊。你在Twitter上錯過了信息,沒人會在意。但如果你在Slack上面錯過公司的消息,你還怎麽去當一個好員工呢。

這也是Facebook市值如此之高的原因:如果你不關註朋友的狀態,經常給他們點贊,你們還算好朋友嗎?社交壓力迫使你時時刻刻關註Facebook上朋友的動態。Snapchat也是一樣。你需要時刻關註它,否則消息就沒了。

如何複制Slack的成功

想要複制Slack的成功,你需要用心設計產品,你需要一個經驗豐富的團隊、恰當的時機、以及出色的執行能力。

但是實際上有很多公司都做的不錯,卻沒有取得和Slack一樣的成功。所以當你創建團隊、營銷、推廣類似Slack的產品的時候,你還需要考慮的是心理學因素。當人們迫於社交壓力而難以從你的軟件中離開時,你就成功了。這種壓力會使人們重度使用你的軟件,在Slack,人們投入2000條信息以後就開始上癮了。

這就是Slack、Facebook和Snapchat這些社交平臺獲得數十億級美元估值的根本原因,也是Twitter衰落的原因。

1465699315551

Slack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4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