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未來最重要的投資機會。
黑馬說
作為中國最大的消費品投資機構,天圖把命都賭在消費上,趟過很多坑,希望能成為中國的伯克希爾。
文|馮衛東
以下內容根據創業家&i黑馬對天圖資本首席投資官馮衛東、天圖資本創始人王永華的采訪整理。
消費是未來最重要的投資機會。
從2015年的統計數據看,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的貢獻度占60%多,這既是中國過去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也體現了老百姓消費水平的提高,更體現了消費金融的崛起。
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是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從鄉村社會向城鎮社會轉變,城市化完成了一半,還在繼續進行。同時我們還趕上了效率的革命。中國這兩個時間窗口疊加在一起,意味著我們消費品企業獲得了互聯網的速度,這讓我們興奮。我們投資的周黑鴨5年時間成長了20倍,百果園每年50%以上的高速成長。
對於任何一家投資機構來說,第一位的是投資理念,只有一流的投資理念才能夠投出一流的企業。真正優質的消費品企業,怎麽去發現?必須要下功夫,怎麽下?在一個方向下。有一個原理就是1萬小時定律。如果你昨天研究高科技,蘑菇街創始人陳琪今天說VR多好,你又研究智能設備,然後又有人說節能減排怎麽好……現在天圖應該是在單一消費投資領域的第一,30多人的團隊,專註在消費領域。這個事真不是那麽簡單的,我們從2009年到現在,完成了理論積累和檢驗,經歷了成功和失敗。
投資消費品趟過的那些坑
早期,我們對消費的理解是很淺的。比如說最早我們以為,只要是賣個人消費品的企業都是消費品企業。我們曾投過一家生產無線電話的企業,三年時間利潤增長了7000萬元,但接下來三年虧損了幾千萬。
我們最後總結,電話機是消費品,但生產電話機的企業不一定是消費品企業。消費者選擇電話機是因為選擇了運營商的服務,運營商配什麽電話機消費者就用什麽電話機。
經過這個教訓後,天圖很看重品牌,必須投讓消費者原意選擇的有品牌的消費品。後來我們投資了一些有品牌的消費品企業,發現也沒有實現預期的成長。我們發現了品牌背後的力量——品類。我們重視消費品某個行業現有的規模,同時它最好有很大的增量。這樣的品類就是風口品類。我們分析品類的規模夠不夠大,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它替代的傳統領域是什麽?還有,這種品類要簡單,容易理解,企業自己能融進去,顧客也容易理解。
就好像智能手機,最開始三年成長了10倍,那時候每個做智能手機的企業都是笑呵呵的,但如果沒有達到小米三年增長100倍的水準,還是落伍的。像水果零售,很多女孩子現在喜歡用水果代替正餐,我們投資的百果園過去5年每年50%的增長,如果它成為龍頭企業就有品牌溢價等很多優勢。
天圖也強調創始人的重要性,但對其理解沒那麽深刻,以為一把手最重要,一把手牛就行了,團隊可以挖。但現在的世界,光靠一個人是不行的,必須有一個團隊,有一個機制。團隊的人到位需要有磨合的過程。我們投資的企業曾經希望通過挖人快速擴張,發現磨合的成功率沒有想象的那麽高,一般中層的管理可以的通過錢去挖,但合夥人級別的不行。比如天圖,我跟王永華是天圖成立第一天就在一起,他是證券、金融、投資的背景,而我是企業咨詢、品牌的背景,互補性非常好。
其實所有的教訓都可以歸結為品類選得不好,品牌的力量還不夠強,企業處於追趕的地位,如果我們投的企業本身就是NO.1,那麽很容易獲取良好的利潤。當然,還有很多經驗的東西,我們也形成了一些傳承的系統,我們每年搞好幾次投研會,不斷把我們的理念傳承下去,形成了完整的從實習生到合夥人的培養體系。現在很多機構要做消費品投資,都想來挖天圖的人,以前我們還挺擔心的,但是我們現在新三板掛牌,很多機構都拼不過我們。
天圖運氣不錯,我們2015年4月啟動上新三板,11月就上了,在證監會叫停PE上市的前4天。
但是我們真的不知道外面是怎麽看待我們的。所以讓我們的董秘去走訪了一圈專註於新三板的PR機構研究的分析師,結果是,這些分析師對於中國的PE行業極度不看好,為什麽?他們認為,PE機構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經常只會問擬投企業幾個問題:去年利潤是多少?今年利潤是多少?明年利潤是多少?什麽時候還錢給我?上市了30個企業,最後20個借殼,去年3000萬元(收入),過五年來看還是3000萬元,還有行賄上市等各種各樣的負面,所以都不看好。
天圖上市之後有很多好處。傳統VC/PE基金的問題是到期(7-10年)就要解散,把錢分掉。還有一個問題是,基金不斷地投錢,賣掉項目退出又去找新的好項目。哪有那麽多好項目?以十年來算,好項目可能只有一兩個。這就是我們上市真正的意義,只要我們滿足投資者期望的回報率,沒有強制性的義務要把賺的錢分掉。還有,上市之後,我們可以用股權激勵等手段留住投資團隊成員,而不僅僅局限在投資項目分成上。
做中國的伯克希爾
KKR、黑石、凱雷都是世界上很大的投資機構了,但從2015年9月30號披露的市值來看,專註價值投資的伯克希爾(巴菲特掌舵的公司)是最大的勝利者,其市值達3192億美元(伯克希爾長期持有可口可樂、亨氏等消費品企業的股票),KKR是199億美元,黑石是192億美元,凱雷是54.1億美元。
我們有很多跟巴菲特投資理念相似的地方。我們還有很好的投資窗口。消費品最優秀的標的大部分都在一級市場,因為中國的二級市場管制,其實是系統地高估了。另一個方面,我們二級市場企業盲目多元化。在一級市場,有很多優秀的創業企業,抓住了中國經濟的脈搏,消費+互聯網的疊加,這些企業基本都是新興的企業。
所以,我們一定要打造最優秀的消費品企業,構築“天圖50”組合。我們光靠管錢是不夠的,一年管理費就算拿10億,公司只能值150億。我們認為現階段中國將有大量的優秀消費品企業脫穎而出。
過去中國出了一些大的消費品企業:一個是金龍魚,一個是康師傅,也就花了2、30年時間做到上千億元的規模。它們都是抓住了當時的機會成長起來的,但是這些市場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企業賴以生存的標準,賴以生存的商業模式,賴以生存的幹部都老化了。比如說雙匯的主要領導人都已經很老了,產品力已經遠遠不夠。
馬雲說得挺好,說BAT是壟斷,是因為你缺乏想象力。中國絕對還會出現像BAT這樣的企業。這些企業一定是在這幾個方向產生:第一,創新消費:中國一定會誕生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第二、新型零售渠道:我們國家的幾個首富,都是各個時代領先的零售企業的創始人。
我們要建立完整的投資策略,要成立自己的早期基金,能按照我們的理論指引,去投未來有可能成為第一的企業。我們要收割中國所有股權投資機構投出的優秀消費品企業。好企業不屬於投資公司,是屬於企業家。只要能成為好企業,你的企業估值加10倍我都能投。你長不大,估值只加10%我也不願意投。即便上市了,我們也可以投,比如前段時間我們投的鳳凰醫院。
為什麽它們也願意讓我們投?確實會產生協同效應。原來的企業是怎麽成長的?中央電視臺打廣告,然後在超市動銷。現在打廣告沒人聽了,超市也滅亡了。新型的產品要起來,新型的消費品渠道也要起來。給了錢還不夠,我們要運用投資、投行能力,幫助企業完成戰略並購,快速提升企業價值。我們需要幫助我們的“天圖50企業”成為航母型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