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5天”客棧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5wk.html
前些天,不經意間在網上看到一則佳話,於是引發我約朋友一起去浙江省雲和縣“中國最美梯田”轉悠。
這則佳話說的是,去年底,68歲的海外華僑富翁姚南山(浙江青田人),告別了生活30年之久的西班牙,搬進了雲和山村,甘願做一名農夫,與59歲善良勤勞的“梯田女”劉麗娟廝守余生。“一旦錯過,或許就是今生的分別。生命給予我的時間已經不多,我要在不多的時光里,與你相守,慢慢變老。”姚南山對劉麗娟說。目前,這對老伴共同經營著一個民宿客棧,在迤邐山水間安享晚年。
5月11日下午,我們奔赴雲和。途中,在搜索尋找住宿時,幸然看到了另一則佳話,於是我們決定入住一個名叫“雲上5天”的小客棧。
↓“雲上5天”客棧外景
(本文照片均由手機拍攝)
↓“雲上5天”客棧內景
↓“雲上5天”客棧旁邊的“七星墩”景色
上海姑娘武曉芳,畢業於某大學旅遊系。3年多前,她第一次來到雲和,在開往梯田的中巴車上與高山小夥子、梅竹村村長柳雲偉邂逅,於是他們在雲海中和梯田邊相戀相知,5天逗留打下了愛情、家庭及事業的基礎。雲和美麗的風光和樸質的山村生活幫助柳小夥把武姑娘深深地吸引住了。第2年,35歲自稱“剩女”的武姑娘與柳小夥喜結良緣。這段傳奇愛情故事很快就被拍成微電影《雲上5天》,廣傳網上,男女主人公就是真實的他們倆。後來,這對小夫妻以此影名,把他們所住老屋翻建成客棧“雲上5天”。
武曉芳有點“另類”,從小到大就偏向於選擇走“艱難”的路。十多年以來,她喜歡旅遊,尤其鐘愛大山,她說:“假期就交給了山里:貴州山里、雲南山里、西藏山里……那里,生活就是生活本身,人們就是大地的孩子。”
2009年,她在西藏結識了“風馬飛揚”客棧的女主人,從那以後,一顆夢想的種子埋在了她心里。“對的,一個客棧,做一個自己的客棧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她說。“初見梯田,我要在這樣的地方開一個客棧,等我疲倦的朋友……”這是武曉芳的心願。
如今,武曉芳的夙願終於實現,在盛產“梯田”的雲和群山之中,在海拔大約1000米高山小村的自家住地、景色優美的七星墩景點之處,客棧“雲上5天”落成。“而我,終於變成了大地的孩子。”她感慨而言。
“雲上5天”客棧為兩層小樓,黃泥土墻,黛瓦,雖然很小,但別有風味,頗具匠心。僅有的7間客房,形態各異,別具一格,房名也都頗有意思:雲夕、箬竹、露草……客棧既要與大山的自然、粗獷、原始等特征相應和諧,又要有故事,還要保留和傳承當地的建築特色,這些是武曉芳的要求。同時為了節約成本和出於環保,兩夫妻一次次地去各處的老屋拆遷現場,把那些就要被遺棄的舊木板、舊窗框、青磚、門板、橫梁、立柱等買下,搶救回來,讓它們成為歷史沈澱下來的基本元素,融入“雲上5天”而被傳承、延續……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客棧前廳的一根頂梁柱上,武曉芳掛著這麽一塊英文牌子:
牌上英語的大意是:人生苦短,遠離塵囂。此言似乎與前面姚南山所說的意思相通吧?
題外之言:
1、如果沒有開發於唐代,後來規模形成如此之大的雲和梯田,如果沒有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會有現在的“雲上5天”嗎?
2、如果武曉芳不堅持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不熱愛大自然,不順從社會及自然的發展規律,“雲上5天”會有什麽價值嗎?盡管“雲上5天”住宿費較貴(差不多要680元/天),也沒有預定電話,我們費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但其客房率為什麽常年很高?
3、海外華僑老漢走進雲和大山找老伴,上海姑娘來到雲和高山嫁村民,這兩樁傳奇巧事背後是什麽在起了重要作用呢?
4、姚南山遇上劉麗娟,武曉芳碰到柳雲偉,就好比他們各自尋覓到了“潛力股”,那他們怎會發現這種“雲和價值”的呢?他們似乎是另類,為什麽能發現一般人從來不會去想也不會發現的東西?
他們“雲和人生”的來龍去脈與(價值)投資道理不是一脈相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