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莆田系”下一站:分化、轉型、上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030.html

如同宿命一般,莆田系再一次陷入作惡的漩渦。

八成市場

“只要還有一家沒有脫離開最初的(推廣)模式,我們身上的標簽就永遠都不可能拿下來。”5月2日上午,某不願具名的莆田系民營醫院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一日,朋友圈開始刷屏出現關於青年大學生魏則西之死的文章,而文章指向都是其所屬的“莆田系”。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走出“界外地”的貧困東莊,將近四十年後,莆田系已經成為中國民營醫療市場占據絕對市場的力量。

來自國家衛計委網站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7月底,全國民營醫院共11830家,而從事醫療產業的莆田人達到6萬多人,興辦的民營醫院達到8000多家,占全國民營醫院總數的80%,年營業額達2600多億元,年醫療設備和耗材的采購額就達1500多億元,已成為毫無爭議的中國民營醫院主體。

然而,八成的絕對市場份額和體量並沒有帶給莆田系相應的地位與尊重。

從最初貼在電線桿上起家的性病、牛皮癬遊醫式治療到承包醫院診所的“院中院”模式,莆田系迅速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也迅速為日後的發展埋下了難以拔出的原罪。

“第一步,醫院房子是租的,設備是租的,醫生是臨時聘用的,他們這麽做,這部分成本就很低;第二步就是大量做廣告,造一些假信息,比如把主治醫師說成是北京什麽大醫院的教授、專家等。他們看的病,基本上是不孕不育、性病、皮膚病等;第三步,如果醫院牌子做響了,就立住腳擴大經營,如果辦砸了,就再換個地方搞。”臺州博愛醫院院長孫捷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這樣形容莆田系的辦院“三部曲”。

這也是莆田系最被人廣為詬病的一面,在醫學這個嚴肅而需要高度專業性的領域,大量的莆田系醫院管理者並沒有任何專業背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量醫療事故。

2014年,新東方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俞敏洪發微博為其員工在瑪利亞醫院生小孩不幸死亡而討回公道。瑪利亞醫院屬於莆田詹氏集團的中駿集團投資,詹氏是中國私營醫院第一人,在莆田系內部屬於“帶頭大哥”級別。

“有意思的是,所有的莆田做醫療機構的朋友,沒有一個是學醫的,也不會看病,但是他們發展了民間醫療事業。”萬通董事長馮侖評價莆田系時表示。

分化

但莆系人自己心里很清楚,這樣的“野蠻生長”已經走到了頭。

“我們自己後來也都聘請職業經理人團隊來管了,醫院開始做大了以後,總不能還像之前那麽‘亂搞’,會死人的。”前述莆田系醫院持有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作為莆系第二代,他把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先後送去了英國和美國學習,金融和企業管理是他給孩子們定的首選專業。“兒女們覺得莆田系不好聽,名聲不好,在外面他們也不願意提這個。”他說。

不僅僅是“莆三代”,莆田系內部的分化早就悄悄開始。一些人開始做高端的齒科,強調技術和醫生水平,甚至每年定期有送去德國進修的項目;一些人開始從命名和資本層面都開始疏離原本鄉土地緣的“莆田系”,而新進入的那些,對百度競價排名的依賴依然是完成生長的第一步,即便價格已經漲到了999元一次的關鍵詞搜索,壟斷的搜索帶來的廣告銷售依然“值得”。

2015年,因為競價搜索價格問題,莆田系公開與百度決裂,並召開全國莆系內部會議,商討如何擺脫百度。

有參與閉門會議的人士當時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會議期間,談及百度的競價推廣,“大家都非常激動,發言也特別踴躍,最後幾近90%的贊成票”。

“這次會議討論的議題主要有兩個,一是莆系醫療如何轉型升級,一是醫療行業如何更好地與類似百度的互聯網平臺公平合作、長遠合作,轉型升級其實是我們現在更重視的事情。”吳曦東告訴記者。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下稱“莆田總會”)執行會長吳曦東當時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采訪中他承認,莆田系高度依賴網絡推廣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過去莆田系醫院主要依靠營銷推動,如今在國家大力扶持社會資本辦醫的背景下,莆田系醫院不能再靠廣告來支撐發展,應該把有限的資金用來引進先進設備、提升醫療質量、改善就醫環境”。

“除了和六家金融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拿到了1600多億元的授信外,我們還和北京大學醫學部簽訂了人才培養戰略合作協議,希望能借此走向專業化的嚴肅醫學發展。”

但此次最新的事件暴露出,莆系對百度競價排名的依賴,遠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被斬斷。

5月2日上午,吳曦東就這一事件回複第一財經記者時表示,目前這一事件還“不能說”。

公開資料顯示,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成立於2014年6月28日,涵蓋8500多家醫院,覆蓋了全國超過90%份額的莆田系醫療機構。

上市

通過資本市場進入現代化企業規範運營的軌道,是維系企業長遠發展和淡化莆系印記的最好方式。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7月,莆系四大家族之一林氏旗下林玉明所創建的醫療集團和美醫療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完成了掛牌上市。作為莆田系的後起之秀,和美醫療成立僅十余年,旗下主要品牌為“和美婦兒”及“現代女子”等,在中國所有私立婦產科專科醫院集團中排名首位,市場份額約占13%。

“中國的民營婦產醫院,莆田系應當說占據了90%以上的份額,在目前中國二線以上的城市中我還沒有看到沒有莆田人所開醫院的城市。”弘暉資本管理及創始合夥人王暉此前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我從創辦企業之初就是朝著資本市場去的,爸爸和叔叔的老套路,我肯定是不會再走的。”某莆系醫學美容機構實際持有者向第一財經透露,在經營自己的醫院第五年開始,他開始頻繁和律師團隊、咨詢公司和承銷商接觸。

事實上,近年來,資本市場開始出現一批莆系上市公司,無論是資本的借力還是現代企業的管理方式,都是新一代莆系人迫切希望補充的內容。

“前兩年開一家新店3000萬就夠了,現在5000萬都不一定,成本一直在上升,早期的資金回收沒有以前那麽快了,我們也更需要能長線合作的資本方。”前述美容醫院的持有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但不認同這樣道路的莆系人也不在少數。

“對莆系來說,走資本化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對我們財務和管理的要求太高,說實話我們現在要求還達不到,更何況,一旦IPO不成功,對企業的傷害也很大。”某莆系醫院經營者坦言。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根源於宗族鄉土關系的莆系內部的管理關系往往非常複雜,在同一塊“**醫院”的招牌下,可能屬於父子、叔伯、表兄弟、甚至更遠“更繞”的親戚,這種複雜的內部導致其財務往往“非常混亂”,“有的經營很好,有的一團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2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