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應對房價上漲壓力 南京、深圳等核心城市調控加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4978.html

應對房價上漲壓力 南京、深圳等核心城市調控加碼

一財網 林小昭 2016-02-28 19:58:00

一邊是三四線城市面臨著巨大的庫存壓力,一邊是深圳、上海、北京幾個一線城市和南京、蘇州等二線核心城市的房價節節升高。目前,樓市的分化仍在加劇。在三四線城市仍需一系列政策刺激加速去庫存的同時,幾個房價上漲迅猛的核心城市則在收緊調控,為樓市高燒降溫。

一邊是三四線城市面臨著巨大的庫存壓力,一邊是深圳、上海、北京幾個一線城市和南京、蘇州等二線核心城市的房價節節升高。目前,樓市的分化仍在加劇。在三四線城市仍需一系列政策刺激加速去庫存的同時,幾個房價上漲迅猛的核心城市則在收緊調控,為樓市高燒降溫。

南京調控放“大招”

南京市政府日前出臺《市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將著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好政策工具箱,優化庫存結構,同時改善供求關系,實現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目前,南京房價面臨著較大的上漲壓力。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1月份南京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大漲2.5%,月漲幅趕超首都北京,僅次於深圳、上海,位列全國第三。同比來看,上漲10.8%,僅次於深圳、上海和北京三大一線城市,位列全國第四。再加上,南京河西新地王樓面地價突破4萬大關,帶動周邊樓盤聞風而漲等因素,上漲壓力不小。

根據上海易居研究院的1月份50城庫存報告顯示,南京的存銷比僅為4個月,在所有城市中去化周期最短。而且有限的庫存還有相當大一部分在外圍區域,如高淳、溧水兩區庫存去化周期分別為17個月和23個月,扣除外圍區域因素,中心區域的去化周期更短。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像南京目前的去庫存周期如此之短,房價正面臨著相當大的上漲壓力。對地方政府來說,後續亟需加快供應的步伐。

《意見》提及了加大土地供應、調整拍地方式、嚴控捂盤惜售等方式為“高燒”的樓市降溫。在土地供應方面,去年以來,南京地王頻出土地出讓樓面地價屢創新高,對房價上漲推動明顯。

對此,今年該市商品住宅用地供應不低於500公頃,特別是在商品住房供應偏緊、庫存較少的區域,增加土地供應量;而在商品住房庫存量較大區域,要減少土地供應量。同時,對商品住宅地塊,當土地價格溢價率達到45%時,調整競價方式,轉為競投配建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或面積。據南京市國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土地供應偏緊的江北等地區將加大土地供應量,接下來浦口區就有兩個地塊入市。

針對南京土地拍賣場頻現“地王”的現象。《意見》明確“對商品住宅地塊,當土地價格溢價率達到45%時,調整競價方式,轉為競投配建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或面積。”

同時,為嚴格土地出讓合同管理,南京將加強商品住宅用地供應監管力度,確保開發企業按時交納土地成交價款,按時開發建設。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打擊故意囤地行為,對因各種原因暫未開發的土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消化盤活,增加市場供給。建立土地市場誠信體系,將存在拖欠土地出讓金、閑置土地等失信行為的單位列入黑名單,限制參與土地市場競買。

在房價上漲預期強烈的時候,不少樓盤即使具備大批量入市條件,但部分開發商為觀望市場往往只是以一幢樓節奏慢慢推,價格節節上漲,接下來,這樣的開發行為將被喊停。

《意見》明確,根據年度計劃指引,分季度、月度及時采集開發企業項目信息,結合土地供應、規劃審批、價格指導、信貸投放等情況,合理引導上市規模和上市節奏。為擴大形成有效供應量,適度調整單次上市量,供應偏緊區域普通商品房住宅單次申領規模宜為3萬平方米左右。

在價格方面,南京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社會反映強烈價格上漲壓力較大的區域和樓盤,及時開展商品住房成本調查,了解房價成本構成,掌握房價真實信息,督促開發企業根據城市和經濟發展,以及居民收入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依照市場情況制定合理的銷售價格,防止提前透支價格預期,造成房價虛高。

核心城市調控加碼

除了南京,其他幾個房價上漲較快的城市如深圳、上海的調控也在進一步加碼。

在深圳,此前深圳市市長許勤在深圳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深圳去年房價上漲過快,和全國二線城市的房價方向不太一致。因此,深圳正在研究調控政策,確保房價在合理區間。

目前,限購進一步升級的消息已傳遍深圳。消息稱,深圳已計劃調整非本地戶籍人口的購房準入條件——購房人士社保繳納年限由1年變成3年,並於短期內執行。除了限購政策外,業內認為深圳還可能會在信貸、稅費等方面進行調控。對此,相關部門並未做出明確否認。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相關政策正在研究之中。

在上海,針對房地產市場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上海市發布新政要求進一步加大商品住房用地中小套住房供應比例,中心城區不低於70%,郊區不低於60%。此外,軌道交通站周邊區域(中心城區、郊區的覆蓋範圍分別為600米、1500米)商品住房用地的中小套型住房供應比例提高到80%以上。此外,保障性住房的中小套型住房的供應比例,中心城區為100%,郊區不低於80%。

“這顯示出地方政府對於房價過快上漲的擔心”。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樓市已經出現過熱的城市,政府對於樓市調控政策層面開始轉向,收緊信號出現。

不過,盡管調控加碼,但樓市供求關系緊張的格局仍將繼續。以深圳為例,目前深圳新建商品住房用地主要來源於城市更新,未來5年,深圳每年僅0.33平方公里的新增住宅用地供應,新地幾乎無地可供,房地產住宅項目90%來自舊改。

張宏偉說,像深圳新增建設用地少得可憐,對住宅市場來講,勢必會造成未來供不應求的局面;從商品住宅市場去化周期來看,去年至今,整個市場去化周期也就6~7個月,甚至有時候更低。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今年樓市調控的一大焦點在於加快供給側的改革,尤其是土地供給的變化。目前在政策的持續刺激下,整體市場的分化仍在延續,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核心城市已十分火爆。因此,在土地供應方面,在庫存壓力比較小的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必須要增加供給量,加大中小戶型供給。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1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