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已具備寨卡病毒檢測技術 深圳加強口岸檢疫檢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9148.html

已具備寨卡病毒檢測技術 深圳加強口岸檢疫檢測

一財網 王玉鳳 2016-02-14 15:05:00

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深圳正重點加強對來自病毒流行區人員、交通工具、行李、集裝箱等的檢疫監測。目前,深圳口岸尚未發現寨卡病毒攜帶者。

由於經伊蚊叮咬傳播的寨卡病毒疫情仍在蔓延,廣泛分布伊蚊的廣東部分地區已經做好檢測技術、防蚊滅蚊和臨床救治的準備工作,嚴防疫情輸入和傳播擴散

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日前表示,深圳口岸是全國最大的陸路旅客入境口岸,春節期間經深圳口岸出國旅遊和務工歸國人數增加,並且多數寨卡病毒感染者癥狀不明顯,該病毒疫情蔓延形勢嚴峻,存在經我國口岸輸入的風險,但是該部門已經具備寨卡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

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深圳正重點加強對來自病毒流行區人員、交通工具、行李、集裝箱等的檢疫監測。目前,深圳口岸尚未發現寨卡病毒攜帶者。

上述人士未透露關於寨卡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的更多細節。不過,根據近日廣東疾控發布的«疾控機構寨卡病毒防控工作指南»,寨卡病毒病的檢測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檢測、lgM抗體檢測、中和抗體檢測和病毒分離等。寨卡病毒與黃病毒屬其他病毒具有較強的血清學交叉反應。

上述指南顯示,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病毒核酸檢測。開展蚊媒寨卡病毒檢測時,對捕獲的伊蚊成蚊或幼蟲進行病毒核酸檢測。開展寨卡病毒實驗室檢測時,同時考慮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可能。

寨卡病毒病的癥狀主要為發燒、皮疹、結膜炎、肌肉或關節疼痛和疲憊。蚊媒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母親也會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此外,該病毒有也可能通過輸血或性接觸進行傳播。

根據國家衛計委網站上的信息,寨卡病毒於1947年首次在烏幹達從恒河猴體內被發現,1952年在烏幹達和坦桑尼亞的人體中分離到,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的雅普島發現寨卡病毒暴發疫情。

隨後,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和暴發疫情的國家及地區呈增加趨勢。2015年5月,巴西報告首例寨卡病毒病病例。在寨卡病毒疫情發生時,巴西新生兒小頭畸形病例數顯著增加。現有證據提示,新生兒小頭畸形可能與孕婦寨卡病毒感染有關。

疫情正在全球範圍內快速蔓延。2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寨卡病毒已經在34個國家傳播,其中美洲國家是重災區。

2月9日,國家衛計委通報我國確診一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該患者於1月28日在委內瑞拉出現發熱伴頭暈、頭痛癥狀,後於2月2日從委內瑞拉出發,途經香港和深圳,於2月5日抵達江西省贛州市贛縣,6日收入贛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離治療。目前,患者體溫正常、皮疹消退,病情已明顯好轉。

針對這一輸入性病例,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張永慧2月11日稱,廣東、福建、江西三地已經建立了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聯手布局疫情防控工作。此外,粵港澳也同樣有著通報協作機制,三地就“寨卡”的防控一直保持密切溝通。

由於廣東省廣泛分布傳播寨卡病毒的伊蚊,加上和美洲國家的經貿、旅遊往來頻繁,張永慧表示寨卡病毒病輸入風險一直存在。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組織專家研判認為,廣東省近期氣溫較低,尚未進入伊蚊活躍期,此次輸入病例引發傳播並進一步擴散的風險極低。但廣東存在寨卡病毒輸入風險,在登革熱流行季節應高度關註。

據了解,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已經部署寨卡病毒病防範工作。

一是做好檢測技術、防蚊滅蚊和臨床救治的準備工作,嚴防疫情輸入和傳播擴散。二是加強疫情監測,確保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三是加強與檢驗檢疫、旅遊、商務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和信息通報。協助相關部門做好出境遊客和務工人員的健康宣傳指導。四是按照廣東省全面深化新時期愛國衛生運動的要求,落實“三個一”環境衛生整治制度,通過突擊性治理和經常性工作,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清除蚊媒孳生地。五是做好公眾宣傳和輿論引導。及時發布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開展對寨卡病毒病防控宣傳,包括疾病的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提高公眾防病意識,營造群防群控的氛圍。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