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京東金融融資66.5億 身價升至466.5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042.html

京東金融融資66.5億 身價升至466.5億

一財網 王瑩 2016-01-17 18:05:00

日前,京東金融已和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嘉實投資和中國太平領投的投資人完成具有約束力的增資協議簽署,融資66.5億人民幣。投後估值飆升至466.5億人民幣。

66.5億人民幣——京東金融融資浮出水面,投後估值飆升至466.5億人民幣。

2016年1月16日,京東集團(納斯達克股票代碼:JD)宣布旗下京東金融子集團已和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嘉實投資和中國太平領投的投資人完成具有約束力的增資協議簽署,融資66.5億人民幣。

京東集團稱,本次融資之後,京東集團仍將控制京東金融多數股權,依照慣例成交條件,此次融資預計在2016年上半年完成。

2013年10月,京東金融從京東集團中剝離,開始獨立運營,團隊也從最初的100人升至當前的3000人。自京東金融獨立後便多次表達其利用自身生態鏈定位於金融科技公司的理念。融資發布會上,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稱,京東金融利用京東集團在電商、大數據以及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為中國的消費者、創業創新企業及傳統企業提供了金融解決方案,創造中國領先的金融科技生態。

七大業務板塊

作為是京東集團打造的“一站式”在線投融資平臺,劉強東曾經表示,京東集團未來的盈利點將來自於其子公司京東金融。

據此前市場曝光的京東融資相關材料顯示,目前京東金融已經獲得的牌照和資質包含商業保理牌照、小額貸款牌照、第三方支付牌照、央行支付業務許可證、基金銷售支付結算機構資格、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資格、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央行批準接入征信系統資格以及支付卡行業數據安全標準認證。

目前,京東金融現已建立七大業務板塊,分別是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眾籌、財富管理、支付、保險以及證券。

具體來看,供應鏈金融包含基於訂單、應收賬款等融資的京保貝、根據歷史交易的信用貸款京小貸、通過在售商品質押獲得融資的動產融資以及將於2016年上線的企業端理財業務,將貸款與對公理財打通,幫助企業建立資金管理能力。京東供應鏈金融事業部總經理王琳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截至目前供應鏈金融已經服務了近3萬家商戶。

消費金融更多體現在已經形成的“白條系”,2014年2月,京東金融首推白條,並在2015年“走出去”,目前已經形成旅遊白條、安居白條、教育白條,裝修白條等,以及白條聯名卡,並在2015年10月,京東白條資產證券化掛牌成為國內首支互聯網金融資產證券化產品,目前京東白條資產證券化二期已經發行。

眾籌業務包含股權眾籌和產品眾籌,並實現股權眾籌和產品眾籌在同一平臺的打通,兩者相互轉化。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京東眾籌旗下產品眾籌總籌資額已經超過14億,股權眾籌(私募股權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7億元。

支付業務包含京東支付和京東錢包。金麟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由於歷史原因,京東支付現在還比較小,但是近幾年已經獲得快速提升,並在不斷優化支付的框架和有效性。

科技金融公司定位

京東金融定位於金融科技平臺,為中國消費者、創業創新企業及傳統企業提供金融解決方案。

“在過去兩年中,京東金融通過輸出風控能力、產品能力、技術能力以及場景解決方案,拓展京東生態外場景,服務用戶消費升級、財富增值以及企業資金管理等新生需求,助力創業創新,促進了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和結構轉型。”京東金融首席執行官陳生強在融資發布會上如是說。

金麟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曾表示,京東金融定位於一家新金融業態下的金融科技公司。“基於風控、賬戶和連接這三大基本功,京東金融塑造了四大競爭力,包括場景、產品、運營和科技。”

新金融的環境在變,這種變化不是某一個層面,而是立體多維的變化。金麟從多個層面解釋了這一變化:

從宏觀層面來看,中國經濟在經歷5至8年的快速增長其後,已逐步進入調整狀態,更多體現為常被提起的一個詞,即“新常態”。新常態的表現之一即為過去快速發展時期的一些模式需要經過檢驗期,構成了一個相當長時間的“風險暴露期”,這一陣痛期可以從多角度來觀察,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一些裸泳者不斷退場,真正具有行業競爭力的模式不斷凸顯,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從中觀層面來看,新金融已經發跡多個趨勢,一方面,監管雖然態度審慎,但是對於創新金融依然持有樂觀態度,監管方式逐步靈活。另一方面,新金融行業中,活躍的主體不斷增多且多元化,與之相伴隨的是客戶資源分布的多元化。這兩大多元化趨勢是伴隨著過去以銀行系為主體的金融結構的不斷優化。基於此,能夠提供多元金融服務而非單一金融服務的主體公司可以看到更多的成長機會和發展空間。

最後再看微觀層面,突出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互聯網企業在中國獲得“超出常理”的高速發展並理由,原因之一在於公司的治理結構更為合理,具體表現在支撐其發展的激勵機制更為有效;二是,金融活動正在不斷地變“輕”,金融行為日益在線化和場景化。

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行業中的新金融公司正在按照各自的戰略思路不斷地攻城略地,在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各門各派。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市場上涉足新金融的機構大致可分為三種不同的發展路徑,一類是依托傳統金融集團背書,並不斷向外拓展以試圖兼顧渠道、產品以及服務輸出方的互聯網金融機構,比如陸金所;一類是廣納金融牌照、多點布局,並以平臺化、構成閉環思維在行進的金融互聯網機構,比如螞蟻金服;還有一類則是基於原有的底層數據生態建構風險和定價能力,由場景輸出為起點開展金融業務的新金融公司,例如京東金融。

無論從那種路徑來看,由互聯網金融時代而異軍突起的新金融機構,都紛紛看到了未來“科技”的力量,紛紛走上回歸科技金融的路上,利用互聯網公司區別於傳統金融的“重模式”,用技術手段為金融服務減重,成為新的方向和落腳點,

由騰訊控股的首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此前同樣多次表明“自身定位互聯網平臺,扮演站在中間讓金融機構和消費者拉手的角色”。但是,在“刷臉”遠程開戶在政策層面上還未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大多市場人士認為,如果用互聯網大數據模式開展金融業務,持有銀行牌照意義和效果將遠低於預期,一旦開戶能夠放開,有吸存能力之後,資金來源局面才會逐步打開。

“雖然前期投入的固定成本高,但是邊際成本幾乎趨近於零。”金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用互聯網模式、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做金融其成本和結構完全不一樣,主要體現在邊際成本上,即每多增加一個用戶,成本趨近於零。“互聯網對於長尾的碎片化需求,天生具有成本優勢,因此才能夠降成本,提效率。”

“互聯網金融強調交易形態,而互聯網的後面就是科技。”積木盒子CEO董駿談及回歸科技金融的原因時表示,交易形態後面的技術積累的能力能夠為金融做何種改進和創新才是當下應該好好靜下來想一想的問題。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