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的半年報,爆出了一場科技代工業的大地震。 全球科技代工龍頭,鴻海精密的半年報數字,稅後淨利低於外資預期,八月三十一日,讓鴻海股價吞下一根跌停。 同一天,廣達傳出第二季毛利率三‧四%,創下成立二十二年以來最低數字,同樣出現跌停板。 九月一日,當法人擠滿仁寶法說會,等到的也不是好消息,素有「鐵嘴」之稱的仁寶總經理陳瑞聰,過去在法說會總是意氣風發,喊著要超越廣達成為代工一哥,這次一開口就是:「我也沒什麼好消息,大家一起沉淪。」 現象一:代工盛世結束 鴻海丟出營收成長減半震撼彈 四天後,全球最大的電子專業代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接受《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專訪時,丟出一句,未來十年,鴻海每年營收成長由三○%,降低一半到一五%。 代工皇帝郭台銘的一句話,正式終結鴻海維持了十五年,每年營收成長三成的絕對目標(編按:扣除二○○九年受到金融海嘯影響)。 郭台銘的這句話,不僅暗示了科技代工盛世的結束,陳瑞聰口中的「大家一起沉淪」,恐怕已經不是暗示,此刻已經成為了事實。 攤開今年電子五哥:鴻海、廣達、仁寶、宏?痋B華碩,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個人電腦五強,今年上半年營收合計高達二兆七千六百億元,幾乎等於五分之一台灣國內生產總值(GDP)。 這個數字,也等於是傳產五哥:台塑、中鋼、台泥、統一、中華電,上半年營收合計五千八百二十三億元的四‧七倍,科技代工業營收規模與台灣傳統產業越拉越大。 但驚人的是,今年上半年,傳產五哥的稅後淨利總計達八百七十五億元,打敗電子五哥稅後獲利合計七百六十一億元,這是過去十年有紀錄以來,第一次傳產五哥獲利打敗電子五哥。 這關鍵的差距是淨利率:傳產五哥今年上半年平均淨利率達一五%,而電子五哥幾乎是歷史新低的二‧八%,傳產股獲利能力是電子股的五‧三倍。 現象二:電子股退燒 買統一,報酬率比廣達好三五% 這反映在今年的股市投資報酬率上:如果你今年初,各買一張傳產五哥股票抱到現在(九月十日),平均報酬率達七‧一%,打敗同期台股大盤的負三‧六%,更狠狠贏過電子五哥平均報酬率的負一八%。 今年初,你當做泡麵的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的股東,報酬率比當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的股東好上三五%,也比投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多賺二九%。讓投資五哥的一百一十萬股東失望。 電子五哥龐大的營收數字,幾乎等於是碗華而不實的牛肉湯麵,傳產五哥穩健的獲利能力,才是真正的原汁牛肉麵。 九月十二日,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正式生效,台股以大漲兩百點,重新站上八千點慶賀,正式開啟兩岸合作的契機,等於給了傳統產業一個黃金十年的長期榮景,傳統產業從ECFA看到了曙光,但科技代工業卻陷入了黑暗期。 看科技下游硬體產業資歷超過八年,美林證券台灣研究部主管曾省吾,今年初,職稱後面加上了「non tech(非科技產業)」,過去在美林負責傳統產業都是剛進公司不久的新人,這次卻找了科技老將擔綱。 他打趣的說,「我們是哪裡好,往哪裡去。」今年傳產股確實比科技股好,除了大陸工資上漲,中國由工廠轉變為市場外,簽訂ECFA後,傳產業也有結構性的改變,過去困在台灣的傳產,在對岸找到希望的花朵。 資金,是市場上最敏感的趨勢與指標,當外資的錢往哪裡走,就代表機會在哪裡。 在個人電腦極盛的二○○○年時期,外資分析師只要顧好一家主機板公司,就能紅透半邊天,最有名的就屬早期瑞銀華寶證券亞太區研究部主管蘇艷雪。她因為喊華碩夠準,年薪加紅利上看千萬元,後來更被華碩網羅。過六年後,過去高成長的筆記型電腦的成長率由三○%下降到一八%。 「當科技業成熟到一個程度就變成傳產。」曾省吾說。 把時間拉回一年前,廣達、仁寶、華碩和宏?眭漯捋驤ㄢ苳U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外資的報告給予的本益比都是十倍以上,九家外資券商,將鴻海喊價到一百五十元以上,「NB股走路都有風。」曾省吾形容。 一年後,本益比全都像跳樓大拍賣般的下殺到十倍以下。 最大問題之一,就出在鴻海。 九月九日,美國《彭博商業週刊》登出郭台銘的封面故事,郭台銘自己在報導中透露,這是他五十年來,第一次找國際公關公司,幫他安排國際媒體採訪。他在這個長達八頁的報導中,主動將他過去每年成長三○%的目標減半,很顯然的,郭台銘已發現硬體代工成長的極限。 現象三:成長極限 購併無效,且客戶也面臨市場飽和 一位曾經跟在郭台銘身邊工作的高級幕僚透露,「鴻海過去定每年成長三○%,其實是沒有根據的,只是領導人喊出來的一個願景,只是這個願景,明年就要實現。」 過去他靠占領標準化產品的市場快速成長,從三○%變成一五%代表的是:現在能購併,刺激快速成長的題材,已經到了極限。 最關鍵的是,就連郭台銘的客戶的成長也到了極限:在手機市場裡,蘋果(Apple)的手機賣得好,諾基亞(Nokia)就賣得不好,市場就這麼大,再怎麼抓客戶,也無法再成長。 今年第二季,讓鴻海意外吞下新台幣二十一億元轉投資虧損的富士康國際,就是郭台銘「客戶成長到極限」的例子。 曾經囊括全球五大品牌手機代工的富士康,今年上半年虧損一億四千三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五億三千萬元),是二○○五年上市以來最糟的財報,股價只剩下高點的五分之一。 富 士康過去代工的全是功能型手機,就像現在退流行的小筆電,被最新流行的智慧型手機打得抬不起頭。但智慧型手機需要高度的軟體整合能力,代工門檻高,全球智 慧型手機大廠,除了蘋果由鴻海代工組裝,宏達電、三星、黑莓機等業者幾乎都自己生產,拿不到智慧型手機訂單的富士康,隨著最大客戶摩托羅拉 (Motorola)和諾基亞在全球手機市占率的排名往後退,富士康也一路陷入虧損窘境。 去年,郭台銘進入了唯一一塊他還沒進入的市場,就是筆記型電腦,終於讓科技代工業進入殺價黑暗期。 鴻海的筆電出貨數量從去年的一千萬台,預計明年會拉升到兩千萬台,這個數字,幾乎等於郭台銘要在一年之內,生出半家仁寶的出貨規模。 為了訂單,一位筆電代工廠採購人員形容,鴻海的報價已經殺到見骨,「直接拿廣達的報價往下砍三塊美元,幾乎和bone coast(指製造成本)差不多,」流血接單是EMS廠(專業電子製造服務商)養大訂單的殺手策略。 挑戰:iPad搶市 減法革命,讓硬體錢更難賺 現在郭台銘只拿到一○%訂單,這一刀砍下去,對他來說只是流一點血,但是拿下九成NB訂單的台灣ODM(代工設計)就傷很大,「陳瑞聰的沉淪說,顯示NB的過度競爭。」大和證券研究部主管陳慧明認為。 這個結果,就顯現在今年電子五哥的半年報上,五家合計平均淨利率低至二‧八%,總獲利首度輸給傳產五哥。 前有鴻海殺價,後有蘋果推出iPad平板電腦搶市,使得今年第二季,各大研究機構紛紛下修NB出貨量,造成現在NB股價大幅下跌的另一場殺戮戰。 更長期的趨勢是,消費者拿在手上的科技產品,重量和價格成正比,重量越來越輕,價格越來越便宜。 過去小筆電熱賣,宏?硐P華碩市占率高升背後,就是NB價格在二○○七年平均價格正式跌破一千美元,過去五年平均單價已下滑五一%。高盛亞洲研究部主管金文衡形容,「小筆電和NB差異就只是減掉價格。」 翻開台灣NB廠的代工利潤,就和筆電的價格一樣,一路下滑。在一九九○年時,還有一四%的毛利,二○○○年開始進入保五(五%毛利),十年後,終於進入「保三總隊」。 蘋果的iPad殺進PC市場,「硬體減法,軟體加法」的邏輯,挑戰台灣科技業追求功能的硬體思維。 iPad丟掉了鍵盤、硬碟、DVD播放機,記憶體用量是筆電四分之一。簡單來說,一台筆記型電腦的零組件用量約一千個,而iPad的零組件用量約五百個,省掉了傳統筆電的一半用量。 iPad把平板電腦的定價壓低到四百九十九美元(約合新台幣一萬六千元),等於把筆電代工廠寄望未來成長力道最大的平板電腦,價格幾乎是現在筆電的七折起跳。也就是說,即便平板電腦市場起飛,未來業者要賣一‧三台平板電腦,才抵得上一台筆電的營收。 趨勢:後電子時代來臨 低毛利現象,將至少持續兩年 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憂心,iPad只不過是加速這個衝擊,筆電代工廠遲早得面對營收成長兩成,但是獲利只成長一成的低成長時代的來臨。 一位宏?眥盲h主管也坦承,「辛苦插秧好不容易坐二望一(編按:指市占率),但是一抬頭,旁邊都是蘋果的領地,」自己只有那一小塊田。 從 今年一月蘋果發表iPad後,原本電子五哥,從筆電代工業到雙A(華碩、宏?痋^品牌,都期待可以推出對打的機種,但是因為Google的Android 平台在還未準備好下,最快也必須等到明年,一線品牌廠才會發表新機,這就讓電子五哥今年失去了搭上iPad平板電腦的商機。 「新單吃不飽,舊單利潤低」的困境一次爆發,逼得代工皇帝郭台銘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說出「就算蘋果訂單,也無法補上原有產品利潤的下滑。」 電子五哥陷入低毛利的後電子時代,究竟要多久的時間? 答案是至少兩年,而且明年可能更糟。 曾省吾就說,只要鴻海不退出,平板電腦量又沒起來,電子五哥低毛利的狀況,至少兩年後才可能改善,今年NB股本益比低於十倍,明年難保不會到六倍,「大家都希望在硬體做到最大,大家會死,至少我要活著。」 科技業迷人之處,就是只要隨時有一個新產品出來,就會有大成長的機會,也就是說,電子五哥爆發力強,但若要比跑馬拉松,就得學股神巴菲特的選股哲學:從不買科技股,只買他懂的傳產股。 無論今年以來、一年、三年或者五年的報酬率,統一永遠高於鴻海,台灣科技代工業落入了,買鴻海不如買統一,買廣達不如買台塑的現象。 過去投資科技股,買的是每年超越傳統股的成長性,但是連鴻海都宣布成長減半時,正宣告科技代工微利時代來臨,趨勢也將轉變,在這場廝殺大戰出現贏家前,投資者可以向電子五哥說一句:「再見,請保重。」 延伸閱讀:3個轉變,將衝擊電子5哥!NB價格,5年跌價 51% iPad比NB便宜 31%iPad零件需求比NB少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