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如果你是一個自媒體大V,在微信2.0時代,你需要思考的是,你如何轉型服務了。

作為國民應用的微信,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註。近日,一年一度的微信公開課PRO版上,微信之父張小龍也首度亮相,幾十分鐘的演講最大的信息量就是微信應用號要來了!

有點意外,卻又預料之內。意外的是,原本外界所傳的訂閱號和服務號合並折疊的信息沒有公布,卻又冒出了一個應用號。預料之內的是微信這個超級APP越來越像操作系統了,有了顛覆蘋果APP store的野心。

蘋果自然是一個成功的生態系統,相比較於喬布斯的生態,張小龍的森林是不是也同樣優秀,這個我們下回再表,今天我們來說說,到底應用號會是一個什麽東東?

搜狗截圖16年01月14日0952_1

在過去微信發展的五年多時間里,隨著微信平臺的發展壯大,很多傳統行業、微信生態的第三方服務商等會覺得,微信的政策一直在變來變去,微信更像一個黑匣子,讓人捉摸不清,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企業轉型以及微信生態公司的創業成本。

但是也並不是毫無規律所循,換一句話說,任何企業在微信中做各種應用和嘗試你需要思考的問題是:你所做的是不是微信所倡導的,你知道了它倡導什麽,違反什麽,就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路徑。

先從訂閱號與服務號說起。

早在去年,有關微信服務號和訂閱號要合並折疊的消息就已經傳的沸沸揚揚,幾次有消息要公布但是又幾次擱淺,沒有下文,可見內部的糾結。

搜狗截圖16年01月14日0953_2

當初微信在5.0版本更新中,將微信公眾號分為服務號和訂閱號的原因在於希望解決公眾平臺運營者濫發消息的急功近利的行為,而在當時,如果微信官方限制群發功能,勢必會影響以及損害公眾平臺的吸引力,因此,在這一輪的產品形態中,微信官方選擇了一種妥協方案——折疊。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信息泛濫對用戶的幹擾,客觀上遏制了濫發垃圾信息的行為。

服務號一直是微信官方一直提倡和希望重點發展的,在筱瞧將近兩年的微信生態觀察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便是:用戶需要服務的時候,我在,而他不需要我的時候,絕不去騷擾用戶。本次公開課PRO大會上,張小龍再次強調這個理念:一個好的產品是一個用完即走的。

因此,微信希望服務號的運營者更多從自助服務為核心,相比較於訂閱號,服務號有更多的接口權限,但是,服務號每個月只能推送四條,而且,消息會顯示在用戶的聊天列表中。

這是服務號的初衷。

看似完美的定位在執行中卻往往不盡如意,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雖然服務號強調服務屬性,但是,絕大多數的服務號的運營者依然還是把服務號作為一個營銷的入口,強營銷的需求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每次營銷必掉粉。眼看著這些運營者依靠早期平臺人口紅利以及線下實體商業發展的粉絲紛紛取消關註;

2、排除剛才的服務號營銷的因素,服務號消息推送直接出現在用戶聊天列表中的形式也極大影響用戶體驗,以手機充值為例,當你通過手機充值公眾號充值完成之後,在聊天列表將出現三條信息推送:手機充值成功通知、銀行交易提醒以及微信支付憑證,這極大的騷擾了用戶,這個問題不好解決,因為消息出來的端口是不一樣的,分別來自服務號、微信支付、銀行;很難合並成一個消息模板;

搜狗截圖16年01月14日0954_3

鑒於上述兩個原因,一直被外界所傳的是:訂閱號與服務號兩號合並,訂閱號也可以擁有服務號的權限,服務號也可以由原來的每月推送四條變成了每天一條。

但是,為什麽官方沒公布這個解決方案呢,這個方案並沒有被張小龍采納,要不然官方不會一而再再而三推遲合並方案的公布。

最好的解決方案可能就是把服務號也折疊,那麽這樣的信息推送騷擾問題就會得到緩解,但這又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折疊的好處的確是可以規避服務號大量的營銷信息擠滿用戶的聊天列表,但是服務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屬性——服務,如果折疊,那麽以目前的訂閱號的這種折疊形式也並不適合服務號,服務的觸發會有很多信息,這種展示信息的方式也極大影響服務的體驗。

這一定不是張小龍所要的解決方案。那麽,這次張小龍在PRO演講中所說的應用號,是不是他心里已經有了解決問題的答案呢?這個問題筱瞧認為要從兩個維度來看:

1、 張小龍是一個極客,或者在他心目中,一直希望能夠在他的森林體系里為廣大的技術開發者提供一片天地,此前筱瞧認為微信的企業號可能是張小龍用來實現這一願望的載體,因為騰訊要通過微信企業號去連接傳統行業,也就是TOB市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鼓勵大量的開發者、第三方通過單品、爆品切入的方式線連接企業,然後在構建一個B2B2C的商業生態。

但是,現在看來,應用號才是,當然未來的企業號的爆品應用也可能進駐應用號,這要看官方如何打通整合。

2、 張小龍還是希望可以在現有的體系上對原有的服務進行升級,但是,現在的服務號的形態還相對比較初級,不是一個接近APP的模式,很多功能還不夠完善,要升級成一個類APP模式;

至於這個應用號的具體形態、入口形式,外界猜測的比較多了,最多的一個版本(如圖),

搜狗截圖16年01月14日0955_4

大家可能就覺得應用號應該就是長這樣的吧,這個也是外界流傳最多的一個版本了,九宮格模式里面就是一個webAPP,事實上,在當天張小龍宣布完這個消息,筱瞧也在第一時間內發了朋友圈,原因很簡單,此前這個錢包入口的輕APP應用只用來放騰訊自己家和幹兒子幹女兒家的產品,但是就在前不久的版本升級中,騰訊將自家的服務和其他家的服務作了一個區分,這或許也是一個信號,未來應用號就要被列入這里了。

但是,仔細想想,九宮格的這種模式騰訊放自己家的產品可能還行,一旦應用多了,可能就不是那麽好的形式了,你可能會說,做一個分類唄,衣食住行,這樣又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如何排序推薦?微信難道要做應用的流量分發嗎?

要知道,微信主張的是去中心化,當天張小龍再次強調了:這里我們是希望所有圍繞微信開發的第三方都能想一個問題,你到底是想要用這個平臺來做什麽,是想要給你的用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服務,還是只是想利用它做一個流量的導流?如果只是做一個流量的導流,那不是平臺所願意看到的。所以基本可以排除這種可能性了。

好,那最接近張小龍的構想的應用號到底是怎樣的?神神叨叨了這麽久,真的毫無線索嗎?張小龍的原話說了:我們要考慮的則是怎麽樣更高效率幫助用戶完成任務,而不是讓用戶在微信里面永遠都有處理不完的事情。

以筱瞧對張小龍的研究、了解,反反複複琢磨了他當天的演講,筱瞧認為最有可能的應用號的形態是:微信會在通訊錄或者二級菜單中為應用號安排一個入口的位置,而應用號同樣是需要用戶關註才可以收納的,如圖,這種形式的好處就是用戶關註了一個公眾號,就像安裝了一個APP一樣。他要找這個服務的時候就像找一個公眾號一樣方便,而點擊進去則是一個主頁型的應用了,非常接近APP。

搜狗截圖16年01月14日0956_5

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是:這個應用號就是服務,不能夠像用戶推送任何消息,只能安靜滴站在那里,等皇上今天翻你的牌子時候,你才可以被找出來使用

那這種場景下,用戶服務的多條模板消息又該以怎樣的方式推送給用戶呢?騰訊官方的服務通知接口還沒有開放,像評論入選、贊賞等方式都是用服務通知的方式來推送,那有沒有可能微信開放服務通知的接口,我們試圖回到上一個舉例的服務場景——手機充值。

搜狗截圖16年01月14日0956_6

手機充值的原有邏輯大概為微信支付完成充值的調起分發給銀行及充值服務商,各個單位成功之後分別發給客戶一條模板消息,同時微信支付接收到其他兩家的成功消息也會給用戶再次做推送,因此用戶就收到了三條模板消息。

這種邏輯雖然嚴謹,但是上面也說,影響用戶體驗。那能否進行改造?比如:用戶觸發一個充值,產生一個服務ID,ID推送給銀行做支付調起,同時銀行扣款完成會返回給微信支付扣款完成的值,ID又通過加後綴發送給充值服務商,充值完成後仍然會返回給微信支付一個值,ID再次加一個後綴,簡單來說就是:原有邏輯是三者每位都發送一個模板消息給用戶,而後者通過ID加後綴的方式就可以對三者的模板消息進行折疊,變為由服務通知統一發送的微信支付消息,將三條信息變為一條信息了。(看文字看不懂的小白們可以看圖)

搜狗截圖16年01月14日0957_7

不過這又會涉及到一個問題,如果應用號不能推送信息的話,那麽過去的服務號可能要面臨一次選擇,你是要做訂閱號還是應用號?或者是雙號同時進行?一個媒體屬性,一個服務屬性?

 此外,在微信的各種連接工具中,還有一個秘密武器沒有正式推出,那就是搜索,張小龍說了,服務應該即搜即用,那麽,應用號的升級版有沒有可能基於地理位置和城市信息做一個匹配推薦,當你搜索停車的時候,微信的搜索可以根據你所在的位置推送一個服務通知的對話框,點擊進去直接就是主頁型應用,網頁即服務?

當然,公眾平臺的運營者的心態可能也會影響應用號的普及,比如微信目前的政策還是不夠透明,動輒封號的行為也讓大家有所擔心:能不能真的完全放心綁在微信上玩?這可能將考驗平臺的規則。

搜狗截圖16年01月14日0957_9

說完了微信應用號,最後我們來說微信應用號之後的2.0時代,微信生態會是怎樣的。

今天筱瞧的朋友圈有人在說,在微信的生態體系中,很難投出特別大的公司,因為在張小龍的設計里,去中心化沒有流量分發體系、沒有系統推薦、沒公眾賬號導航,就連買廣告都有很多限制,資本給你很多錢但是沒有地方花。

我們可以看到,投資人現在在微信上投資的基本是自媒體+微商+微營銷,最近自媒體融資的消息也很多,並且對外宣布的金額都還不少。

那是不是意味著微信的生態只有這類型的公司具備投資價值?微信生態也起來了呢?

此次微信PRO版大會上釋放出來的信號已經很明顯了,微信生態的2.0時代已經來臨。它的關鍵詞叫服務。所以,筱瞧的判斷是:微信生態是起來了,但是,並不意味著微信生態的春天是自媒體、微商和微營銷的。

 為什麽?還說回張小龍,在幾十分鐘的講話中,張小龍一直強調兩點:

1、微信這個平臺不是你用來導流量的地方,如果你只是做一個流量的導流,那不是平臺所願意看到的;

2、微信的本意並不是要做成一個只是傳播內容的平臺,而是要做一個提供服務的平臺。

聽明白了嗎?可能有人會反駁,我有幾百萬粉絲,我有幾十萬粉絲,我現在一條廣告賣5萬,對,我承認,這些自媒體們都享受到了微信的人口紅利,有些甚至就是營銷黨、抄襲搬運工,冷笑話、養生黨等,但是,這個時間窗口已經過去了

細心的人會發現,微信去年開始一直在不遺余力推原創,那是因為微信平臺希望可以用原創來改變過去劣幣驅逐良幣的生態失衡,用原創機制來主導內容流量的重新分配,保證平臺的健康發展。這也意味著,那些營銷號、養生雞湯黨甚至造謠號,抄襲號,你們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窄!

 除了平臺的政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粉絲變用戶跟消費者變用戶一樣難,過去,這些自媒體變現的路徑大概為:用內容變成流量,然後轉化廣告、電商、或者把內容作為IP變現,或者咨詢服務。

但是,在這些自媒體生態中,更多的看重的是微信的營銷價值、媒體價值,服務能力不是你說提供就有能力提供的,那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商業。所有的自媒體人在轉型的時候需要思考的問題是:

為什麽羅胖子是自媒體大V第一人,他還只是一個賣貨的。

換一句話說,營銷價值、媒體價值也恰恰不是微信平臺所倡導的,在過去,微信很好地連接了人與人、人與商戶、但是在連接人與服務上卻沒有達到張小龍的預期。

馬化騰一直強調,騰訊未來只做兩件事: 內容和連接 ,而上面的種種正好說明了這一切,原創是為了維護微信平臺的內容生態,重新分配流量,而連接服務則利用應用號來補上。

所以如何你是一個自媒體大V,在微信2.0時代,你需要思考的是,你如何轉型服務了。從內容出發積累巨大的粉絲群體,但是如果你還只是把微信當做你做內容的一個新媒體渠道,而沒有及時轉型的話,那麽在生態的下一個階段,你可能就落後了。

如果你是一個傳統的行業,不要再糾結與營銷與掉粉之間怎麽平衡了,簡單粗暴的營銷信息遠遠沒有一個精致化的服務更能夠打動用戶,而營銷也不僅僅只能做信息推送,那些看似跟營銷無關的服務卻可以給你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在本人主導撰寫的《微信力量》中, 大量案例介紹了各種行業如何利用微信的工具進行革命,筱瞧認為,未來那些利用微信進行業務改造甚至誕生新的商業模式的傳統行業、那些基於垂直領域的微信解決方案提供商、類似去中心化的產品:微店、名片通、考勤、社群等,甚至通過某種工具實現的B2B2C產業升級模式,而這些基於微信的產品服務提供商將在2.0時代迎來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