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陸股還能買嗎?關鍵五問解惑 十一長假、光棍節炒熱消費 「十三五」也將啟動


2015-10-05  TCW

「金九銀十」期間,民眾消費需求不減,對剛剛受股災肆虐的中國股市而言,是大好消息。在中國股市量 縮築底時,十一國慶、雙十一光棍節等實體、線上消費高峰接連到來,經濟數據能否因內需消費激勵,帶動市場人氣?此外,第四季中國經濟也有不少事件值得期 待。包括十月在北京登場的五中全會,「十三五規畫」即將啟動;人民幣是否納入SDR(特別提款權),答案也將揭曉……。中國股市的投資價值是否重現?《今 周刊》以關鍵五問為投資人解惑。

Q1中國經濟基本面仍有疑慮,目前能進場嗎?

A:「影響陸股最重要的兩個變數,一是經濟基本面復甦狀況;另一是中國政府改革力度,能否優於預期。」國泰中港台基金經理人陳士心,研究、操盤陸股多年, 是目前三年期中國股票型基金績效冠軍;他直言,未來中國股市表現好壞,取決於這兩項因素,尤其基本面需要時間逐步回溫,不可能太快看到效果。

陳士心指出,現在的中國就像八○年代的台灣,工業要升級,產業轉型漸有成效,像互聯網、精密製造業,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國的改革開放過程不見得一路順遂, 但方向是正確的。「中國人心浮動,急於致富,這輪全民瘋股,高檔套牢資金受傷慘重,需要長時間整理,慢牛才能重新開始。」

陳士心解釋,上證指數幾乎回到年初位置,未來恐怕還會有一番震盪,才能確認落底,預期到年底都是整理格局。這段時間,小型股將上沖下洗,大型股波動較小; 雖然中國經濟的數據不佳,但不至於失速,畢竟民間企業仍充滿活力,只是瘋牛行情拖累改革腳步,等到風波塵埃落定,行情應能再起。

「現階段來看,場外配資限期清理完畢,將使得籌碼相對乾淨;儘管估值泡沫還在持續去化,但也有部分藍籌股跌至歷史平均估值以下,長線投資價值已浮現。」陳士心認為,對長期規畫的人而言,不妨分批進場布局中國股市。

保德信投信產品首席石永平則認為,進入第四季,中國經濟基本面有不少事件值得期待,「十月在北京登場的五中全會,將聚焦在『十三五規畫』,亦即二○一六到二○年,其間是習李完整掌權、最重要的黃金五年,政策規畫值得期待。

另外,十一月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會宣布人民幣是否納入SDR(特別提款權),屆時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投資人信心大增,也可間接提振股市氣氛。」

另外,配合十一長假、雙十一光棍節及雙十二網購節,內需消費強勁;而中國政府為消化年度預算,也會大量支出。石永平表示,第四季有不少正面因素,中國股市氛圍有機會轉好,甚至可能就是多空轉折點,投資人可特別留意。(歐陽善玲)

何謂「特別提款權」(SDR)?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創立的儲備資產和記帳單位,相當於IMF作為國際支付的一種「貨幣」,也是IMF分配給會員國的一種資金使用權利。

Q2如何透過技術指標,掌握A股行情轉折及進出場時機?

A:技術分析達人謝佳穎認為,上證指數從高點五一七八點下跌以來,七月上旬在三三七三點築底反彈,又在八月二十四日跌破三四○○點年線,為期一個月的築底 在此宣告失敗。假設修正波尚未結束,依波浪理論,第一段A浪下跌,反彈到四一八四點的B浪高點,接下來C浪若等浪下跌,指數可能修正至二三八○點左右,但 其中若指數突破B浪高點,則可判斷跌勢結束。

由於國際股市壓力沉重,陸股短線不易增量攻擊,但從周線指標KD與MACD觀察,兩者均已來到超賣的低位,反彈條件具備。進一步觀察類股,今年創業板指數 漲幅最大,下跌也最深,近日已率先突破整理多時的箱型頂部,若創業板率先轉強,搭配深圳指數止跌,上證可望出現反彈機會。惟空間有限,周線在三五○七點的 下降缺口,以及四○○六起跌點的解套壓力不輕,即使反彈也只會加大震盪區間,扶搖直上機會不高。

從均線與成交量來觀察,上證指數低檔整理近一個月,目前均線糾結,成交量萎縮至三千五百億人民幣上下,九月二十四日甚至出現六月高點以來的次低量二一二九億人民幣,皆說明市場觀望、人氣不旺,也是技術面進入轉折的時機,投資人應密切關注。

值得留意的是,即使短線打底完畢、展開反彈,上檔壓力也易使指數再度拉回測試底部,建議投資人等右側築底完成再建立部位,不必急於進場。

Q3人民幣會續貶嗎?中國貨幣政策對股市的效應?

A:「中國政府向來強調『有序漸進』改革,對放寬人民幣匯價空間也一樣,央行干預不會過急,投資人不必擔心短期內,人民幣再暴跌。」統一投信國際金融債券 部協理余文鈞指出。目前中國在岸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為中間價上下二%,八月十一日人民銀行雖無預警大降人民幣中間價,但最後貶值一.九%,並非跌停,代表 背後有一定支撐;加上其後未見持續大幅貶值,接下來人民幣匯率將維持穩定,貨幣寬鬆政策也將持續,未來可能還有二次降準空間,幅度共約○.五%。

余文鈞解釋,從外部環境來看,由於市場預期美國升息,刺激全球熱錢流入美國;配合中國經濟成長放緩,股市波動劇烈,及利率下調,引發投資人不安情緒,拋售人民幣資產,間接影響匯率走貶。

「但從市場資金利率跳升來看,投機熱錢賭人民幣續貶,成本非常高,已抑制投機需求。」他強調,人民幣對長線資金吸引力仍在,貶值只是短暫衝擊。

「人民幣已貶值完畢,不只中國人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樣說,就實際匯率表現,境外人民幣都疑似有護盤跡象,很明顯想打壓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石 永平說,中國政府對貨幣政策有強大主導權,人民幣一次性調整方向很明確;至於利率,由於目前中國通膨率仍低,預料人行會持續釋出寬鬆政策。

但因各項經濟數據並不樂觀,投資人不必期待股市大漲,空手投資人慢慢布局即可;至於高檔進場者,不急於現在賣出,最好等待第四季消費旺季,股市漸有起色,再逢高出脫。

Q4該選ETF,還是中國股票型基金?

A:「對主動型基金經理人來說,中國股市是相當考驗人心的市場,沒有足夠定力,會很容易迷失,犯下大錯。」陳士心建議投資人挑選主動型中國基金時,必須先 了解基金經理人操作風格,並以中長期績效作為挑選原則;「追求趨勢成長的操盤人,與強調價值成長型的基金,各有報酬率領先的時候。」

若想投資陸股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即被動型基金),則要分清楚所追蹤的指數涵蓋範圍,是屬於大型藍籌股或中小型股。「預期第四季中國股市表現仍會劇烈波動,在ETF方面,追蹤大型藍籌股為主的指數較能降低波動;主動式基金則須均衡配置,才能減緩震幅。」陳士心說。

換句話說,既然中國股市波動無可避免,投資人想要逢低布局,又擔心突然重挫、虧損嚴重,不妨選擇追蹤大型藍籌股、如A五十指數為主的ETF;或比較中國A股基金短中長期績效,篩選長期報酬穩定、市場大跌時損失相對較輕的股票型基金。

元大投信指數暨量化投資事業群投資長黃昭棠補充,投資人除了可從證券市場買進ETF,現在透過基金公司或銀行財富管理平台也能申購;部分銀行還能接受定期定額委託,對想要分批投入的人來說,也有多重選擇。

而從八月底、上證指數最低二八五一點觸底反彈來看,近一個月,股票型基金報酬率略低於陸股ETF,顯示當行情轉折時,以追蹤指數為主的投資工具,較能直接反映多空變化,對講求靈活進出的人來說,更具操作彈性。(歐陽善玲)

Q5 未來一年,有哪些事件會影響陸股?

A:參考台灣經驗,MSCI明晟全球基準指數是否納入,將是陸股股災後最重要的轉變。金庫創投總經理丁學文分析,MSCI評估新增國家指數,除了衡量該經濟體的重要性,公司治理情況、經濟基本面與股市連動性,也都是考量指標。這場暴跌四成的股災,恰好凸顯A股的公司治理與市場連動性都有待加強,因此MSCI納入陸股,最快也得在明年。

中國券商法人則指出,當局雷厲風行打擊金融貪腐,案情越來越複雜,配合MSCI調整的金融改革,勢必放慢腳步。舉例來說,原訂九月通過證券法二讀、放寬IPO(首次公開發行)由審批制改為註冊制,隨著中國證監會高層落馬,幾乎確定延後至明年。

另經過股災與人民幣匯率下挫,深港通也被擱置。回顧去年底,除了調降存準率,滬港通也在當時上路,刺激陸股出現大漲定勢。因此可推估至少要見到註冊制與深港通成行,才能確定中國當局已對催生下一輪牛市展現政策作多態度。

(周岐原)

撰文 / 歐陽善玲、黃瑋瑜、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