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亞太自貿區要打破的“面條碗”,是個什麽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5782.html

亞太自貿區要打破的“面條碗”,是個什麽碗?

一財網 胥會雲 2015-11-23 20:11:00

面條碗里,有一項內容——原產地規則,這也是引發“面條碗”效應的主要來源,直接對應的就是關稅減免。

1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加快進程,盡早建成亞太自由貿易區。在強調亞太自貿區的必要性時,經常會提到“面條碗”(Spaghetti bowl phenomenon)效應,這是個什麽效應?

“面條碗”一詞源於美國經濟學家巴格沃蒂1995年出版的《美國貿易政策》(U.S. Trade Policy)一書,指的是在不同的雙邊或諸邊自由貿易協定下,因為優惠規則不盡相同,所以如果一個國家加入不同的自貿協定,很多規則最終就攪和在一起了。

一個數據是,亞太地區有大大小小56個自由貿易區。記者查詢APEC官網上的一份報告也顯示,目前APEC成員經濟體已經簽署的自貿協定以及區域貿易協定,一共有157個,已經實施的有148個;APEC成員間簽署的自貿協定以及區域貿易協定,一共有158個,已經實施的有54個。

所以,面條碗倒是一個很形象的說法——一根根的面條總是很整齊,但許多根盛在碗里,就變得錯亂、交疊。

面條碗里,有一項內容——原產地規則,這也是引發“面條碗”效應的主要來源,直接對應的就是關稅減免。

人民日報海外版曾援引時任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的話,解釋了由於原產地規則所帶來的面條碗效應——舉例來說,A國跟5個國家都簽署了自貿協定,但這5個自貿協定原產地規則都不一樣,在A國生產的同一個產品,在第一個國家里可能享受零關稅的政策,到第二個國家就享受不到;而為了享受優惠待遇,不同國家的證書可能都不一樣。因此,要建一個區域內比較大的自貿協定,解除像APEC成員里企業出口時遇到的’面條碗’的效應。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秘書長陳波對記者表示,現在的國際貿易越來越複雜,所以貿易規則的使用也越來越複雜。對於原產地的判定,之前是以最終商品為主,從哪兒出口的就算哪兒的原產地。但是隨著全球產業鏈的延伸,原材料可能來自多個地方,組裝在另外的地方,所以,現在強調原產地規則,更多的落腳點就不在商品自身,而在於商品所包含的附加值,有多少比重是當地產生的。

比如,中國向美國出口一款產品,出口價格是100美元,其中20美元是在中國產生的,那麽這20美元,就適用於中美之間的貿易協定所規定的關稅,其余的80美元,則要看其在哪里形成。

所以,對於這種面條碗效應,解決辦法,一是技術上加強合作,能夠真正搞清楚各地的附加值到底是多少,另外就是大家形成一個新的更廣泛的貿易協定,適用統一的規則。

可是,另外一個問題又來了,已經有了這麽多的自貿協定和區域性貿易協定,與新的貿易協定關系怎麽協調?陳波說,只要新的貿易協定比既有的協定開放度更高,那麽參與各方就可以自動適用最開放的協定。

考慮到目前亞太經合組織的21個成員,已經有參與了TPP以及RCEP,所以未來的亞太自貿區,開放度和貿易規則,一定是更高水準的。“至少不能低於TPP。”陳波說。

編輯:田享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1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