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技術推動商業模式變革 “互聯網+”助力中國企業全球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5218.html

技術推動商業模式變革 “互聯網+”助力中國企業全球化

一財網 薛皎 林倩 2015-10-30 19:59:00

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傳統企業如何尋找新的突破口,如何更好地順應互聯網技術發展帶來的商業模式變革,拓展全球化布局,成為眼下最受關註的話題之一。

近年來,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已成為不爭事實,在新常態下,一方面經濟增長方式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同時,以創新和互聯網為驅動的新經濟聲勢漸隆,大數據、互聯網的應用與實踐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互聯網帶來的跨界融合不僅聚集了現有的商業模式,也帶來了新的商業機遇。

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傳統企業如何尋找新的突破口,如何更好地順應互聯網技術發展帶來的商業模式變革,拓展全球化布局,成為眼下最受關註的話題之一。

“渠道被改變和顛覆以後,你必須改變你的商業模式。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傳統渠道觸達發生根本性變革,也為商業帶來了三個重要的改變,分別是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改變了連接方式,使商業模式發生改變;大數據讓營銷更精準,增加了買家賣家之間的信任;雲計算降低了商業成本、提高效率和安全度。”近日,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15全球管理盛典”上說道。

陳龍認為,傳統經濟的商業模式並未消失,只是其局限性正在日益明顯,而技術正在突破這樣一些局限性,現代商業的基礎設施正在被改寫,所有的行業都在進行一個全行業的“互聯網+”過程中。與此同時,金融也在創新,原有的金融模式正在一點點被改變,從而支持企業形態發生的變化。

“在2006年的時候,電商只占中國社會零售的0.3%,去年底的時候,電商已經占了中國零售的10.6%,無論是從總體的金額還是比例,都超過了美國,中國的“互聯網+零售”已經比美國跑得更快了,這是彎道超車一個很好的例子。也因為電商跑得快,中國的移動支付遠遠跑過了美國。”

陳龍認為:“越來越多基於數據的深度學習的能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替代行業的洞見。企業在研究技術,尋求商業模式轉變的同時,必須要研究人性,因為企業是為消費者服務的,而消費者是會改變的,消費欲望也是一直在變。

當“互聯網+”改變著各個行業商業模式的同時,在資本積聚的推動下,近兩年中國企業“出海”比例與規模也在迅速提高,但對於眾多中小企業來說,如何適應海外技術創新模式,真正實現全球化的布局仍存在較大壓力。

在此次論壇上,德國管理學思想家赫爾曼•西蒙(Hermann Simon)表示,德國經濟長盛不衰原因之一就是大量存在於各行各業的中小企業中的“隱形冠軍”。

西蒙認為,被稱作“隱形冠軍”的企業要具備三個條件,全球排名前三或所在大洲排名第一、營收低於50億美元及在公眾中知名度不高。

目前,在全球2700多家隱形冠軍公司中,德國企業幾乎占據半壁江山。在中國,68%的出口來自於雇員少於2000人的中小企業,西蒙認為,中小企業的興衰成敗,決定了未來中國經濟全球化的成功或失敗,他們正是未來中國的“隱形冠軍”。

“‘隱形冠軍’是一個國家的出口助推器,在未來全球化世界取得商業成功,不能依賴大型企業,而要依賴像“隱形冠軍”這樣的世界級企業。從這些“隱形冠軍”身上,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示,例如他們的成功始於雄心勃勃的目標,他們高度專註於自己的能力與市場,他們將專業化產品和技術與全球化銷售和營銷相結合。此外,創新、為客戶創造最高價值、貼近客戶等也是他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西蒙說道。

但與此同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教務長王高則認為,目前的全球化研究主要是圍繞西方企業的全球化演變而展開的,對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未必適合。

“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往往是希望通過全球化獲得資源和能力上的提升,將之應用於國內市場,經過本土耕耘之後,再到國際市場進行競爭。”王高表示:“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若想取得成功,需借助原有的市場規模、市場增速、成本優勢和人力資本,利用全球資源的品牌優勢、技術水平和管理方法,達到多方合作共贏。”

編輯:薛皎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