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房市镜鉴
http://shuli.sysu.edu.cn/2010-07-09/100159618.html
杨远啸 统计显示,台北市房价与收入所得比高达9.06倍。也就是说,年收入100万新台币(约合20万人民币)的家庭,得不吃不喝九年以上才买得起房 子。若在台北市的精华地区大安区,在豪宅的拉抬下,要买105平方米的房子,得不吃不喝工作30年,这对台湾岛内工薪阶层民众实在是沉重无比的压力。于 是,“无壳蜗牛”运动在今年的5月14日卷土重来。 无壳蜗牛一词源于1989年台北忠孝东路街头。1987年台湾产业局标售华航土地创下天价,致使台湾房价开始狂飙,两年内涨了大约2倍。台北房 价在1989、1990年两年中,飙涨的幅度为1988年的3倍。1988年能买一层房子的钱,在1990年,只能买到1间厕所。无力购屋致使人民愤怒情 绪高涨,因而于1989年产生名为“无壳蜗牛”夜宿台北街头的活动。 但在“无壳蜗牛”运动来年,台湾的房价却开始崩盘。在1992、1993年之后,更是进入了房价严冬,持续低迷了十几年之久。 造成当时台湾房价高涨的原因何在?若从景气来看,台湾股市于1987年起开始扬升,直至1990年冲至台湾股市史最高点11983.50点。而 台湾房地产市场从1970年至1990年,则经历过三次明显的景气循环,其中1973年至1974年、1979年至1980年、1987年至1989年分 别是三次景气循环高峰期,而于1990年进入超过十年的低迷期。检视造成景气循环的原因,前两次高峰期是因为当时房屋供给稀少,加上油价上涨、物价膨胀引 起的“输入性通涨”,使得民众产生预期心理,保值性需求大增。 而我所关注的第三次高峰期,当时房价高涨的原因则在于经济上的快速成长,整体金融情势失控。更关键的是,公共设施保留地的征收,造成货币供给过 多,引起地价上涨,房地产供给成本增加。加上民众所得日益提高、利率过低、游资充斥、投资管道不足、股票市场飙涨、房地产投机需求大幅增加,且当时台湾当 局“央行”所采取“缓步升值”的政策,亦使得国外热钱大量涌入,因而导致台湾房价逐渐攀升至高点。 另在公有地的标售案上,公有地标售价格动辄溢价数成,甚至是溢价数倍,由于信息全部公开,对房市具有绝对指标性作用,会推升房价再涨的预期心 理,进而垫高房屋之兴建成本,为助涨房价的元凶。在市场买气持续热络,都会地区土地取得越趋困难的情况下,公有土地的标售案便成营造业者取得土地来源的途 径,且许多公有土地均位于精华地段,易成为个人及寿险业者竞标养地的最佳标的。每每有公有土地标售案公开标售,都会造成市场轰动。 台湾地区公有土地的标售助涨房价造成直接关键的影响。在公开竞标下,买方容易盲目抢标,进而造成土地价值被过分高估;又或是投标人在该地周边已 取得较低价土地,策略性的故意高价抢标;再来则是藉由高价抢标拉抬自身资产的价值,这特别为拥有庞大资产的保险行业所偏好,主要是因为可长期养地,以提升 该地在资产重估后的价值。又因标售的信息全部公开透明化,一旦有土地又标售出天价行情,就会导致新的定价效应及比价效果,而周遭土地交易时会以此天价为定 位,做为比价的衡量,进而所推出之预售案会以此土地成本做为价格的依据,成为房价飙涨的凶手。 另外台湾当局视房地产为一般的商品,当房价过度高涨时,当局认为增加供给,就可以降低价格。但不断增加供给的结果,却没有使房价降低,单是大大 增加的空屋率,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得未来在土地使用与征用上的成本更高。目前台湾各县市的空屋率险是房屋供给量过多,但价格却未见下跌,显示此并 非供需法则,而是人为因素所致。同时台湾方面视房地产为产业链之龙头,认为营造业是一切产业的火车头,带动了其它各产业的发展,因而不会也不敢打压,在政 府的掩护下,房价越来越高,领薪阶级只能望房兴叹。 但为何台湾的房价却在上述的看似不可能下跌的情况下在1990年突然崩盘呢?这亦与台湾当局的政策有关,在群众愤怒的反应下,台湾当局方面不得 不设法解决。1989年2月,台湾当局中央银行使出杀手锏,央行将当时的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由23%调整到27%,同时限制了商业银行对于不动产市 场的放款方式,进行了选择性的信用管制。由于不动产市场为现金调度十分频繁,在此政策下货币供给大幅紧缩,导致资金调度不易,因而直接导致了房市的直接崩 盘。直到数年后台湾当局决定刺激房市,将基本放款利率调降外加其它配套政策,房市才渐渐回温。 由台湾经验可见,政府对房价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房子本应是人们生活之必须,政府不应在房市上让市场放任自由,使人民在购屋上有无力感。以德国为 例,据统计,在金融海啸爆发之前,德国物价平均每年涨幅2%,而房价每年只上涨1%,若扣掉通货膨胀,德国房价实际以每年1%的速度在缩水。为何德国房价 持稳定状态?因为政府视房屋与教育一样,都是社会福利的一环,是人民的基本需求,所以他们不将房地产视为推动经济成长的主要产业,这是否应该是政府处理房 市之应当态度? 作者系台湾大学政治系应届毕业生,目前在财新传媒进行暑期实践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